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骞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9):112-114
目的 探究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M蛋白(26.87±5.44)g/L、β2微球蛋白(4.54±1.24)mg/L均低于对照组的(30.76±8.76)g/L、(6.25±1.5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可作为重要的治疗方案之一,广泛推广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124例MM患者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行VAD方案治疗,试验组行VT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髓瘤细胞、M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生存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骨髓瘤细胞、M蛋白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乏力、皮疹、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MM能够增强疗效,降低骨髓瘤细胞、M蛋白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VAD方案化疗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患者采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后4例患者为完全缓解,6例患者为部分缓解,2例患者为疾病进展;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周围神经症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几种。结论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得到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例多发性脑髓瘤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1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轻微缓解1例。患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全部接触。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化疗,按照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MBT)标准判断疗效,并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AE)3.0版判定不良反应。结果: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4例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轻微反应(MR)。总有效率为75.0%。患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基本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理想,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对雅安市人民医院血液科1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所使用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硼替佐米组和沙利度胺组,比较沙利度胺组和硼替佐米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3项指标、骨髓相关3项指标和肾功能3项指标,比较沙利度胺组和硼替佐米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比较,硼替佐米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M蛋白、骨髓浆细胞、血红蛋白、尿溶酶体酶(NAG)、β2-微球蛋白(MG)、胱抑素(Cys-C)指标含量均显著优于沙利度胺组患者(P<0.05);硼替佐米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沙利度胺组患者(Z=11.294,P=0.0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沙利度胺组患者(P<0.05)。结论相比于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治疗的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收治疗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临床治疗情况开展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本次研究提出的联合用药方式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效果可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对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44例多发性骨髓瘤病患分为硼地组(22例);对照组(22例)。其中硼地组: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予以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并对两种的治疗反应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硼地组治疗总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也较轻;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预后,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为硼替佐米1.3 mg/m2,于第1、4、8、11天静脉注射;沙利度胺100 mg/d,口服;21 d为1个疗程.依据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组标准判定疗效,按CTCAE Version 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共有66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除外因个人原因未完成治疗的7例患者,共有59例患者的资料纳入分析.59例中男37例,女22例,中位年龄51(30 ~64)岁.中位疗程数为6(2~8),中位观察期5(2~10)个月,59例患者中有6例获得完全缓解,12例获得部分缓解,20例获得轻微缓解,总有效率为64.4%.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42例,其中出现不同程度恶心或呕吐36例次,腹泻29例次),其他不良反应为乏力(37例)、血小板减少(23例)、肢端麻木(18例)、发热(15例)、憋气、心慌(5例)、体位性低血压(4例),有1例患者出现视觉障碍.经减少用药剂量或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获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是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方法,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宿州市市立医院血液科进行诊治的41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沙利度胺和环磷酰胺进行治疗,分别口服沙利度胺100 mg,1次/d,并分别于第1、8、15天静滴环磷酰胺300 mg/m2。同时,对照组于第1~4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硼替佐米1.3 mg/m2,1次/周,1个疗程为4周,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β2微球蛋白、骨髓瘤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β2微球蛋白、骨髓瘤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且各不良反应通过停药或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均可得到缓解。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作为初治、难治或复发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60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应用沙利度胺片+硼替佐米注射剂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4例就诊于我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年限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随机将患者等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将两组治疗后的各指标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89%)较常规组(70.2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3.
硼替佐米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初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例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采用EBMT标准评价其初步疗效,并且按NCI-CTCAE标准判断其毒副反应.结果:14例MM患者经过不同疗程的治疗,中位随访3.5(1.3~10)个月,2例完全缓解(CR),6例接近完全缓解(nCR),3例部分缓解(PR),1例轻微缓解(MR),2例病情进展(PD),总缓解(CR nCR PR)率达78.6%.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乏力,14例MM患者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其次为周围神经病变7例、血小板减少症5例、胃肠道反应4例等,分别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毒复反应均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新型的、疗效( )、可耐受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医药指南》2019,(9)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9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新型方案组则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两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住院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估值,治疗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新型方案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新型方案组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估值相近,P> 0.05;治疗后新型方案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估值优于对照组,P <0.05。新型方案组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更好缓解病情,更好改善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含小剂量硼替佐米的三药联合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老年(年龄≥60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0例,根据用药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100 mg/d,第l—28日口服)和地塞米松(20 mg/d,第1—2、4—5、8—9和11—12日给药);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方案为硼替佐米0.7 mg/m2,第1、4、8和11日给药;对照组患者的方案为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和11日给药。1个疗程为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的血常规、免疫功能、胸苷激酶1(TK1)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远期生存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D4+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骨髓瘤细胞、TK1及LD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初发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A组给予单一硼替佐米治疗,B组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初发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诊断的11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初诊MM患者,采用VD方案治疗1—3个疗程,继之以长春新碱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VAD)方案化疗1~4个疗程,达平台期后以沙利度胺加泼尼松、马法兰维持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VD方案1个疗程完全缓解5例,接近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主要不良反应:末梢神经麻木1例,躁动、多语2例,肺部感染加重并真菌感染2例,腹泻1例,带状疱疹2例。结论VD方案治疗初诊MM疗效肯定,安全性尚好,可作为MM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采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研究对象,就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观察组22例)与硼替佐米静脉推注(对照组18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次观察组选取患者sCR+CR+VGPR率为63.6%,对照组为6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1例,占4.5%;对照组6例,占33.3%,其中神经损害2例,感染1例,血小板减少1例,粒细胞缺乏2例,且其中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采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并与地塞米松、吡柔比星联合,可显著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较少,具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