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比较了两种波长的紫外线UVB(280~320nm)和UVC(<280nm)灭活病毒的效果。结果发现,UVC能非常有效地灭活静脉内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制剂中的无包膜和非酸性易变型病毒(如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和T4噬菌体)及耐干热病毒(牛痘病毒和T4噬菌体)。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及其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外线辐射(UVR),也称紫外线,属非电离辐射,波长范围在100~400nm之间,按波长长短可分为短波紫外线(UVC,100~290nm),中波紫外线(UVB,290~320nm),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由于臭氧层的存在,UVC几乎全部被臭氧吸收。适量照射紫外线可促进皮肤维生素D3的合成,增强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兴奋性和应激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体内某些激素分泌等。然而长期过量接受紫外线照射则损害身体健康。本文就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紫外线防护、防护效果评价及防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紫外线照射又称UV光疗,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包括UVA光疗法、UVB光疗法和光化学法(PUVA)。紫外线为不可见光,主要被表皮吸收,其波长范围为200~400nm根据波长不同分为A、B、C3段。A段为长波紫外线,波长为315~400nm;B段为中波紫外线,波长为285~320nm;C段为短波紫外线,波长为180~290nm。各段的生物学效应不同。波长越长对皮肤的穿透力越强,故A段波长较B段波长对皮肤的穿透力更深,极小部分可达表皮。紫外线疗法主要是利用A段长波紫外线及部分B段中波紫外线进行治疗。光化学疗法:系口服或外用光敏剂补骨脂素…  相似文献   

4.
紫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大体上从10nm至380nm。根据紫外线的生物效应可分为:A波紫外线(380~320nm),B波紫外线(320~280nm)、C波紫外线(280~200nm),如图1。其中C波紫外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275 nm C波段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光照射对皮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存、生长的影响,以及其长期和短期照射对裸鼠皮肤的影响,以确定其安全性。方法 设计275 nm UVC-LED光源,分别对人类永生化表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照射,观察不同照射剂量对其生存生长的影响;对裸鼠皮肤进行不同时间的照射,观察外观变化,并收集照射区域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低剂量275 nm UVC光直接照射细胞时,有一定的皮肤相关细胞安全性。但是高剂量的275 nm UVC光照射会对细胞产生较大伤害。同时,不论是低剂量还是高剂量照射275 nm UVC光均不会诱导裸鼠皮肤DNA损伤和表皮损伤。结论 275 nm UVC光具有一定的皮肤安全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背景 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皮肤创面的物理因子.随着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出现,UVC的临床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展.然而,目前仍未确定LED光源产生的254 nm UVC是否可以促进皮肤愈合.目的 观察254 nm LED-UVC对SD大鼠背部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取...  相似文献   

7.
一、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微生物体都含有核酸,核酸吸收紫外线照射的辐射能后引起光化破坏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紫外线是一种比可见的紫光波长还要短的不可见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是100~380nm(1nm=10~(-9)m)。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其中200~280nm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杀菌消毒装置的需求激增,紫外光杀菌作为医疗卫生系统最常用的一种杀菌消毒方式已较为普及,不同发射紫外光光源装置的研发、光学材料和器件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本文调研了临床用紫外光装备,最终聚焦于发射C波段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光的不同光源发生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其光生物效应研究的相关进展,对汞蒸气紫外灯、UVCLED紫外灯、准分子紫外灯、微波等离子体紫外灯以及激光紫外发射器5种可发射UVC光的光源发生设备的构造、发光原理、优缺点、可发射波长、光生物效应进行了汇总并对其潜在医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吴玉清 《微创医学》2005,24(5):847-848
紫外线(UV)治疗银屑病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近1个世纪,其疗效和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辐射到人体皮肤,大部分为表皮吸收,仅小部分可达真皮乳头层;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小部分被表皮吸收,大部分可透入真皮,最深可达真皮中部.311、312、313 nm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皮肤病效果最佳.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波长在300~313μm之间的UVB对银屑病最有效,红斑效应相对较小,无明显副反应,且缓解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好.本文就NB-UVB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临床应用、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丁小洁  李惠 《重庆医学》2008,37(3):323-325
地球表面的紫外线(UV)由90%以上的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和<10%的中波紫外线(UVB,290~320nm)构成,而短波紫外线(UVC,200~280nm)被大气中的臭氧层吸收.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UV)照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皮肤病的一个重组成部分。1981年Pariish和Jaenicke发现了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辐射是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式,此发现促进了飞利浦TI-01灯管的开发。紫外线波长不同其生物学效应也不同,短波紫外线(UVC)是DNA的吸收峰值,易致癌;长波紫外线(UVA)大部分可透过真皮,只有小部分被表皮吸收;而波长311—313nm的NB—UVB具有最佳的穿透作用,红斑效应小,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是一种低耗能不可见的电磁辐射,根据其波长分为A、B、C三个波段,杀菌作用最强的是250~270nm,既C波紫外线,紫外线杀菌作用采用的波长为253.7nm。紫外线用于医院消毒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消毒学的发展,新消毒技术及方法层出不穷,但紫外线这一古老的消毒方法仍有许多优点,如效果可靠、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和取代的。至今紫外线仍被广泛的应用于医院、防疫站、美容院等。在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卫生部出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中指出:在无人的环境中空气消毒将紫外线列为首选的…  相似文献   

13.
紫外线是一种低耗能不可见的电磁辐射,根据其波长分为A、B、C三个波段,杀菌作用最强的是250-270nm,既C波紫外线,紫外线杀菌作用采用的波长为253.7nm。  相似文献   

14.
皮肤紫外辐射防护剂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外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UVR)根据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可按波长大致分成UVA,UVB,UVC三个波段。能穿过臭氧层引起人皮肤损伤的紫外线成分是UVB(280~315nm)和UVA(315~400nm),而UVB对皮肤的损伤强度比UVA大1000倍。来自日光的UVR能造成皮肤的多种不良反应,对皮肤晒伤、皮肤炎症、色素沉着、光老化与皮肤癌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随着人们对UVR造成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认知逐渐深入,其防护的方法也日趋成熟。目前国内外学者尝试了多种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开发防晒、抗氧化、抗炎症综合防护剂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紫外线防护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玉清 《医学文选》2005,24(5):847-848
紫外线(UV)治疗银屑病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近1个世纪,其疗效和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辐射到人体皮肤,大部分为表皮吸收,仅小部分可达真皮乳头层;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小部分被表皮吸收,大部分可透入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消毒方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的杀菌作用最强,这与DNA的吸收光谱范围一致。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其机制是使细菌DNA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形成二聚体,从而破坏DNA构型,干扰其正常复制,导致细菌死亡[1]。紫外线消毒方法已应用到各行各业,但紫外线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紫外线消毒效果,现结合我们的经验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1紫外线消毒的用途1.1实验室、病房、手术室空气的消毒紫外线空气消毒是净化室内空气、预防疾病、防止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实验表明,在室温19~22℃,相对湿度48%~59%的…  相似文献   

17.
核黄素结合紫外线照射病原体灭活实验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设计核黄素(维生素B2)结合紫外线照射灭活病原体的实验条件并验证其效果.方法 采用麦康凯琼脂平板涂布计数法以大肠杆菌为指示病原体,观察核黄素浓度、紫外线剂量、磷酸盐介质和pH值等多种因素对光化学灭菌的影响.结果 大肠杆菌在PBS介质中,12.5μm/L核黄素和在254nm波长的3.0mJ/ml剂量紫外线辐照的下降达3.87Log数.结论 PBS介质中,大肠杆菌对低浓度的核黄素和低剂量紫外线辐照剂量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我们用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疗法(UBI)治疗3例一氧化碳(CO)中毒性脑病,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采病人自体静脉血200ml,置于石英玻璃容器中,用西京医院制造的XZY-A型量子血液治疗器,给10个生物剂量,波长254~578nm紫外线照  相似文献   

19.
紫外线是常用的物理性消毒因子,其杀菌的波长范围在2400~2800(?)之间,最适波长为2600(?)。人工紫外线可用低压水银蒸气灯产生,波长为2537(?)。紫外线的灭菌机制主要是损坏DNA构型,他DNA的同一条螺旋上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从而干扰  相似文献   

20.
自Strebel(1901)发现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后经许多研究,Bucholz等(1935)测定:波长在240~302nm的射线对大多数菌都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Rentschler等(1941)研究紫外线在液体中亦有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