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懿 《哈尔滨医药》2013,33(1):66-67
原发性痛经(PD)是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近年来对针灸治疗PD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献报道颇多,现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1.1选穴情况:针灸治疗PD大多以辨病取穴为主,现代临床治疗痛经的针灸处方分析表明,任脉占28%,常用腧穴有关元、中极、气海;脾经腧穴占28%,常用腧穴有地机、三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研究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规律,为临床上药穴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选穴和用药的参考和借鉴。方法 检索并筛选20年来使用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用Excel 2019建立处方数据库并对处方中药、腧穴、归经、药类进行频数分析,SPSS Statistics 26进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40个针药结合处方,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和药物分别为三阴交、薏苡仁;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药穴关联性最高的是:三阴交-薏苡仁-足三里;聚类分析得出10个聚类群。结论 本研究总结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选穴与用药中常用组合的临床规律,为临床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药物依赖者稽延期抑郁症的用穴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针灸治疗药物依赖者稽延期抑郁症的临床文献,建立其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2.0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究针灸治疗药物依赖者稽延期抑郁症的腧穴运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 对纳入的2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药物依赖者稽延期抑郁症最常用的腧穴配伍存在固定搭配,经穴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内关-三阴交-神门和足三里-三阴交-神门;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2个聚类群。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针灸治疗药物依赖者稽延期抑郁症存在一定规律,内关、足三里、神门、三阴交为针灸治疗药物依赖者稽延期抑郁症的主要腧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年来临床治疗PSD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手动检索各数据库,获得近年有关针灸治疗PSD的文献,统计、整理、分析各文献中的选穴、配穴规律。结果共筛选出4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对数据进行提取后,整理出54个腧穴的使用频率、常用穴位的分布、常用穴位所属归经的情况,分析总结出一定的选穴规律。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主要选择督脉、任脉、胆经和膀胱经位于头面部的腧穴。  相似文献   

5.
温针灸治疗肾气虚型小儿遗尿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肾气虚型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关元、气海、中极、肾俞、百会等穴温针灸治疗肾气虚型小儿遗尿93例,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72例(77.4%),显效18例(19.4%),无效3例(3.2%),总有效率96.8%.结论:温针灸治疗肾气虚型小儿遗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古今临床文献中灸法临床特点,以发展和完善灸法的临床功能。方法:以灸法古籍《神灸经纶》和近5年(2009~2013)公开发表的灸法临床文献为样本,采用计量方法分别从疾病种类、取穴和操作等方面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现代文献中灸法治疗的疾病共8类146种,《神灸经纶》中灸法证治疾病10类392种;现代文献中灸法选穴范围相对较窄(总215穴298穴),而每个处方的用穴数稍多(平均4.07穴3.42穴);《神灸经纶》主要采用艾炷直接灸,现代文献中灸法多与其它治法配合使用,并更多采用艾条悬灸。结论:古今灸法在疾病种类、取穴、操作等方面均有较大不同,现代灸法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水城铁路医院理疗科高鼎文报道:用针灸、电针或揿针治疗少儿遗尿症取得满意效果。方法是:1.取穴:常用的三阴交,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曲骨;备用穴气海,气海俞,次髎,遗尿穴,足三里等。2、常备穴配用,每次3~6穴,上、下、腹、背交替,体质好者,以泻为主强刺激;体质差者,以补为主弱刺激。兼用电疗机通电10~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休息一周行第二疗程。不合作者采用揿针,皮肤消毒后取3~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北京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质量指标监测平台收集的处方数据,探讨五味子在临床的使用剂量及应用规律。方法:通过2018年北京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质量指标监测平台,收集北京市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门诊含五味子的内服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五味子使用剂量频次、频率、主治分布、配伍药物分类和比例等数据,对其基本用药剂量及配伍结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五味子总使用频次为12417次,目前临床上五味子的常用剂量范围为6~12 g,常用剂量为10 g(5967次,占48.06%)、6 g(3248次,占26.16%);其中儿童常用剂量为6 g。五味子主治疾病主要为肺系疾病,其次为心系疾病。处方中共涉及到745味中药,其中与五味子配伍频次较高的药物有183味,可分为16类,配伍使用频次排序居前3位的为补虚类、清热类和解表类。五味子与其常配伍中药的剂量比例以1∶1为多,数据分析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北京地区6家中医医疗机构中五味子的临床应用规律,可为五味子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癃闭即尿潴留,一般多属虚证。自1989年6月~1994年12月笔者采用针剌疗法治疗产后癃闭25例,运用补虚泻实的方法处理,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在24~30岁之间,25例均为初产妇,发病时间在产后1~4天。 2 治疗方法 2.1 选穴:主穴:中极、三阴交(双侧)配穴:气海、阴陵泉(双侧)。 2.2 操作方法:中极、气海取45°角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现代临床中祛腐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以祛腐生肌法外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研究.结果 共纳入117首方药,涉及药物151味,总计频次1012次,高频药物50味,依次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基于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文献,分析该通路中药用药的特点与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基于NF-κB通路研究中药复方治疗CKD的相关文献,将涉及的中药复方及相关数据录入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组合、配伍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62首,涉及中药134味,其中应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排名前5位的归经分别为肝经、脾经、肾经、肺经、心经;排名前3位的药味为甘(36.26%)、苦(29.60%)、辛(16.00%);药性排名从高到低为温、寒、平、热、凉;黄芪—大黄关联性最强;得出新方组合4首。结论 基于NF-κB通路中药复方治疗CKD以益气活血、清热解毒药物为主,辅以健脾渗湿、养血活血、滋补肝肾。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膀胱悬吊术后尿潴留患者46例,术后给予心理调护,尿管护理,会阴护理,48h后艾条灸膀胱腧穴:神阙、水道、气海、关元、水分、中脘、中极、足三里等。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收集46例膀胱悬吊术后尿潴留患者,年龄在36~84岁之间,均为经产妇,生育一胎11例,二胎20例,三胎15例。其中40例为绝经期妇女,术前均有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出病史,并伴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妇科检查逼尿肌反射正常,顺应性良好,膀胱镜检查,膀胱出  相似文献   

13.
一、急慢性傳染病 1.痢疾第一法一、主穴:天樞、关元、足三里、中脘、下廉。二、次穴:合谷、二間、气海、陰交、水分、大横、神闕、大椎、曲池、委中、大腸俞、八髎。三、治療技术:針合谷、足三里、天樞、关元,用中刺激,多采間歇捻針,或用瀉法,留針15分鐘至一小时,热度不高者可在留針期間或針后加灸大橫、陰交、或神闕或大腸俞、八髎,灸是用輕刺激的艾捲懸灸法。如热度高者可針二間多压出血,或加針大椎、曲池、委中,用瀉法或用中刺激,不要留針。一天可根  相似文献   

14.
本组使用针刺治疗睾丸痛共48例。患者多为青年或中年,平均年龄28.6岁。病程由数日至十数年不等。针刺皆用重刺激,留针十分针,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分别使用二组穴位:第一组为下腹部正中任脉的穴位(气海、关元、中极、曲骨)配合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天津地区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中医汤剂用药规律。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境外输入轻型/普通型COVID-19病例,纳入中医治疗有效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录入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中药处方等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归纳中药使用频次、高频中药药对和药簇、中医聚类处方。结果 纳入患者224例,中药汤剂处方224首,涉及中药148味,高频中药35味,药性温(1 730次,41.79%)、药味苦(2 433次,39.23%)、入肺经(3 094次,30.19%)、清热药(990次,23.93%)和化痰止咳平喘药(807次,19.51%)使用频次最多;茯苓+陈皮、半夏+陈皮和虎杖+陈皮是常见的药对;茯苓+陈皮+虎杖和半夏+陈皮+虎杖是常见的角药;得出6组中药药簇和6类中医聚类处方。结论 初步归纳出6类药簇和6个聚类处方,用于COVID-19各型各证的选方和加减,为中医治疗COVID-19提供临床选方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晶晶  孙文军 《安徽医药》2023,27(6):1077-1082
目的 采取数据挖掘方法,探析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日至2022年3月1日中关于中医或中西医治疗VaD的临床研究中的内服处方,建立VaD方剂数据库,并运用频次及使用剂量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探索组方配伍规律。结果 共纳入302篇文献,涉及内服方剂334首,中药185味,得到频次≥40的中药29味。挖掘出核心中药为石菖蒲、川芎、远志、熟地黄、黄芪。得到熟地黄-肉苁蓉、远志-山药、石菖蒲-人参、黄芪-当归、石菖蒲-天南星、石菖蒲-郁金、川芎-地龙9对药物配伍,总结出高频药物组合四组。结论 VaD的病机在脑,与精血相关,涉及肾精亏虚、气血两虚、血瘀阻络、痰蒙神窍等证型。中医药治疗VaD注重补肾益精、补气养血,并标本兼治,辅以豁痰开窍、祛瘀通络、清热化痰等治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毒性中药的使用情况以及高频毒性中药的配伍减毒规律,为规避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以“配伍减毒”为主题,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界面进行检索,人工筛选文献,用SPSS Clementine 12.0对其进行频数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 归纳总结符合纳入标准的282篇文献,共涉及45味有毒中药,研究较多的有附子、雷公藤、马钱子和关木通。其中与附子配伍减毒中药有17味,与雷公藤配伍减毒中药有25味,与马钱子配伍减毒中药有19味,与关木通配伍减毒中药有14味,与四者均有配伍具有减毒作用的中药有16味,其中甘草出现频数最高(139次);从中药功效类别看,配伍减毒中药中补虚药和清热药占比最多。结论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毒性中药的应用情况和高频毒性中药配伍减毒用药规律,对毒性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开展配伍减毒机制和用药规律研究提供指导,为国家自然科学“有毒”中药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温阳法论治银屑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银屑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收录的临床研究文献,使用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方剂71首,包含药物156味,药性以寒、温、平者最为多见,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多归肝、肾经。用药频次居前10位的中药为附子、桂枝、麻黄、当归、黄芪、白芍、丹参、防风、鸡血藤和牡丹皮;功效类型主要为补虚药、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关联分析显示,常见配伍为附子-细辛、麻黄-细辛、附子-细辛-麻黄、当归-川芎及当归-红花-桃仁等;聚类分析发现,将上述药物分为6类聚类效果较好。结论:根据病机特点,温阳法涵盖温阳益气、温阳散寒、温阳化瘀和温阳利水等范畴。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初步明确了中医温阳法论治银屑病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用药及新处方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颈型眩晕文献中内服中药的潜在应用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统一的检索式检索知网、维普、万方三大中文数据库有关内服中药治疗颈型眩晕的临床文献,导入Note Express中去重复,利用Excel 2019统计使用频次和性味归经,使用SPSS 24.0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从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中共纳入374篇有效文献,共有351个方剂,包括274味中药,药物总使用频次为6 129次。使用频次≥30的中药共有50味,药性中温性药物的使用频次占总使用频次45%;五味中甘苦辛的使用频次占总使用频次84%;归经中肝、心、肺经的使用频次占总使用频次70%。聚类分析使用质心聚类,共得到11组中药。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20%且置信度≥80%,得到9条药对关联。结论 内服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药性以温性居多,五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以肝、心、肺经为主;功效以补益肝肾兼平抑肝阳、健脾升清兼活血通窍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当归配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规律,为当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法,探讨当归配伍类型、研究趋势和研究成果。结果:通过对1068篇文献进行分析,涉及36种当归复方配伍,23种当归药对;当归芍药散、当归四逆汤、当归配黄芪和当归配川芎研究频次较高。配伍药物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为主;药性以温、微温、寒、微寒、平为主,累积频率96.84%;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85.20%;归经以脾、肺、肝、心、胃、肾经为主,累计频率79.09%;研究方向以血液系统(31.9%)、抗氧化(10.0%)、循环系统(9.2%)、抗动脉粥样硬化(8.4%)等药理作用为多。结论:当归补血活血作用是其配伍的主要研究方面,主要涉及血液、抗氧化、循环系统、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为今后心脑血管和血液系统等相关疾病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