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儿童肾积水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的肾积水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10例健康儿童作为参照组,入院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肾门肾动脉主干区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并检测常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的关系及对儿童肾积水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入院时Vmax、GFR较低,PI、RI较高(P<0.05);入院时Vmax、GFR比较:轻度>中度>重度;PI、RI比较:轻度<中度<重度(P<0.05);入院时Scr、BUN比较:轻度<中度<重度(P<0.05);Vmax、GFR与Scr、BUN及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I、RI与Scr、BUN及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Vmax、PI、RI、GFR对儿童肾积水诊断AUC分别为0.832、0.746、0.782、0.856,各指标联合诊...  相似文献   

2.
敌草快是一种联吡啶类除草剂,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敌草快对人体具有很强毒性,误服敌草快可导致全身多器官损伤。肾脏是敌草快中毒吸收后向体外排泄的主要器官,误服敌草快后引起的急性肾损伤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敌草快中毒后能使体内细胞产生活性氧(ROS),导致氧化应激,从而提高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IL-17与NF-κB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并作为损伤因子引起脏器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其中包括肾脏的急性损伤。该文就敌草快中毒后肾损伤与IL-17及NF-κB信号通路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太仓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设为观察组,10例子宫肉瘤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子宫动脉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扩散系数(D)值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的鉴别价值。结果:观察组Vmax、RI均低于对照组,ADC值、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Vmax、RI)、弥散加权成像单一(ADC值、D值)及联合预测子宫肌瘤的AUC分别为0.740、0.752、0.836、0.812、0.898。结论:子宫肌瘤患者Vmax、RI均升高,ADC值、D值均降低,彩色多普勒超声、弥散加权成像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两者联合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HDCP)产妇孕中期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酸(UA)水平与急性肾损伤(AKI)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2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HDCP产妇,根据急性透析质量指导组(ADQI)推荐标准将其分为AKI组(36例)和非AKI组(68例),根据RIFLE标准将AKI组分为轻度AKI组(21例)和中重度AKI组(15例),另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常规产检的52例健康妊娠女性纳入健康对照(HC)组。比较AKI组、非AKI组和HC组血清Scr、BUN及UA 水平;比较不同AKI严重程度HDCP产妇血清Scr、BUN和UA水平。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检测血清Scr、BUN、UA水平对HDCP产妇并发AKI的诊断效能;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cr、BUN、UA水平与HDCP产妇AKI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AKI组孕中期血清Scr、BUN和UA水平显著高于非AKI组和HC组(P<0.05)。ROC结果显示,孕中期血清Scr、BUN和UA诊断HDCP并发AK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755和0.847,截断值分别为53.04 μmol/L、4.81 mmol/L和349.35 μmol/L,三者联合检测诊断HDCP并发AKI的AUC为0.876;中重度AKI组孕中期血清Scr、BUN和UA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AKI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Scr、BUN、UA与HDCP产妇AKI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HDCP并发AKI产妇孕中期血清Scr、BUN和UA水平升高与AKI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后肾阻力指数(RI)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 年12 月-2016 年12 月该院收住的91 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超声测定肾脏叶间动脉 RI,根据7 d 内是否发生AKI 分为非AKI 组和AKI 组;比较两组RI 大小,同时绘制术后RI 和血肌酐(Scr)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者曲线下面积。结果 纳入研究的91 例患者,非AKI 组47 例,AKI 组 44 例。AKI 组术后肾RI 值(0.74±0.03)高于非AKI 组(0.6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肾RI 和 Scr 对AKI 诊断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5(95%CI :0.912,0.980)、0.778(95%CI :0.681,0.876)。结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较高的肾RI 与AKI 发生有关,可作为AKI 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血降钙素原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脓毒症患者137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63例)和非急性。肾损伤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肾功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根据AKIN推荐的急性肾损伤分期将急性肾损伤组患者分成3组,比较组间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降钙素原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间血常规、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组血降钙素原水平较不合并急性肾损伤组明显升高(P〈0.05);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C反应蛋白则与急性肾损伤的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PCT〉12.48ng/ml,对于预测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敏感度84.7%,特异性90.4%,曲线下面积为0.911。结论血降钙素原可作为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早期预警指标,在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降钙素原水平与急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陈娟  侯磊  张淑娟  杨建中 《西部医学》2020,32(12):1807-18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术后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表达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术的2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n=86)和非急性肾损伤组(n=176)。急性肾损伤组根据急性肾损伤(KDIGO)分期,分为:Ⅰ期29例、Ⅱ期39例及Ⅲ期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较所有患者血清血肌酐(Scr)及尿L-FAB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比较血清Scr、尿L-FABP对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因素。结果 与非急性肾损伤组相比,急性肾损伤组患者血清Scr及尿L-FABP水平较高(P<0.05)。与Ⅰ期相比,Ⅱ期、Ⅲ期患者血清Scr及尿L FABP水平较高(P<0.05);与Ⅱ期相比,Ⅲ期患者血清Scr及尿L-FABP水平较高(P<0.05)。ROC诊断分析显示,尿L-FABP诊断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917,灵敏度为80.20%,特异度为91.70%;血清Scr诊断急性肾损伤的AUC为0807,灵敏度为7790%,特异度为7500%。与血清Scr对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相比,尿L FABP水平诊断价值显著提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Scr与高水平L-FABP是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尿L-FABP水平随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急性肾损伤分期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尿L-FABP对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梁娜  王富发  莫定芳 《广西医学》2012,34(10):1390-139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甲状腺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49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其中轻度中毒28例,重度中毒21例,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测量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并与25例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 入院时轻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和正常组Vmax、Vmin、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中毒组明显高于轻度中毒组(P<0.05);出院前轻度中毒和重度中毒组Vmax、Vmin增高,接近于正常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上动脉Vmax可作为评价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中毒程度的参考指标,对估计预后及病情随访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定量分析技术对重症感染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45)和非AKI组(n=53).比较两组患者肾长径、肾横径、肾实质厚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时间平均流速(TA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及血肌酐(Scr)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Scr和CDFI参数对AKI的诊断价值.结果:AKI组肾长径、肾横径、肾实质厚度和非AK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PS、ED、TAV低于非AKI组(P<0.05),PI、RI、S/D及Scr水平高于非AKI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cr的AUC值为0.764,CDFI参数的AUC值为0.889.结论:CDFI定量分析技术在重症感染患者AKI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随访观察12个月。入选时及观察期结束后检测AST、ALT、CK、Scr、BUN以及24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经12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C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UN、Scr、24h尿白蛋白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BUN、Scr、24h尿白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BUN、Scr均有所降低(P〈0.05),24h尿白蛋白定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细胞黏附分子是急性重症脓毒症造成器官功能障碍(例如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但目前尚不明确血清细胞黏附分子是否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有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对脓毒症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8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K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入院后24 h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CI)评分,检测患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LAC)〕及血清细胞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内皮选择素(E-selectin)〕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炎性指标、血清细胞黏附分子与AKI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炎性指标、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对脓毒症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出现休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肌酐(Scr)、LAC、ICAM-1、VCAM-1、E-selectin水平高于非AKI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selectin与Scr呈正相关(r=0.223,P=0.041)。CRP、PCT、LAC、ICAM-1、VCAM-1和E-selectin预测脓毒症AKI的AUC分别为0.523〔95%CI(0.421,0.687)〕、0.637〔95%CI(0.435,0.618)〕、0.609〔95%CI(0.529,0.781)〕、0.702〔95%CI(0.619,0.846)〕,0.661〔95%CI(0.503,0.794)〕、0.774〔95%CI(0.623,0.871)〕,其中,E-selectin的诊断效能最高,其预测脓毒症AKI的最佳截断值为117.2 μg/L(灵敏度79.8%,特异度71.0%)。结论 脓毒症AKI的患者病死率高于脓毒症患者,而E-selectin与AKI的严重程度相关,是预测脓毒症AKI的重要临床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敌草快中毒的护理措施,提高中毒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16年至2018年收治的2例敌草快中毒者的抢救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有效。结论对敌草快中毒患者正确掌握抢救时效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并探讨其与1型肝肾综合征(HRS)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肝硬化伴腹水患者150例,其中单纯腹水(非SBP组)47例,住院期间无HRS发生;肝硬化并发SBP103例,其中1周内并发1型HRS患者28例(HRS组),另75例住院期间肾功能均正常(SBP组)。150例患者均于入院当天(即第1天)和人院后第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测PCT、C- CRP,同时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肝硬化SBP组及HRS组入院第1、3、5、7天的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S组入院第1、3、5、7天PC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S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BP组经过治疗1周内病情有不同程度改善,PCT水平也逐渐下降,HRS组治疗效果差,1周内PCT水平逐渐升高。肝硬化伴SBP患者入院第1天检测的PCT、CRP及常规肾功能指标预测1型HRS的ROC曲线AUC依次为PCT 0.904、CRP 0.742、血尿素氮(BUN)0.724、血清肌酐(Scr)0.659,即PCT>CRP>BUN>Scr。假定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同等重要,以两者之和最大值时对应的浓度为截断点,P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最高。结论持续监测PCT可评估肝硬化伴SBP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并可预警HRS发生,从而可以提早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敌草快是一种非选择性速效灭生性除草剂,与百草枯同属联吡啶类化合物。据报道,美国敌草快中毒以职业相关因素为主(8%~44%),且病死率低(<1%~3%)。我国是于近年来禁止百草枯后,敌草快才在市场中普及,因此对敌草快中毒的认识不足,病死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敌草快主要损害靶器官为肝和肾,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累及。本文主要报道一例年轻女性误服敌草快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案例,该患者存在典型的敌草快中毒性脑损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组方联合连续血液灌流对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PQ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和连续血液灌流治疗)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组方),治疗24?h,两组均给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和7?d,检测血Lac、Presepsin、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于治疗前及治疗8及12?h检测血中PQ浓度,记录两组患者28?d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Lac、Presepsin、BUN、CK、APACHEⅡ评分和PQ浓度有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Lac、Presepsin、BUN、CK、APACHEⅡ评分和PQ浓度有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Lac、Presepsin、BUN、CK、APACHEⅡ评分和PQ浓度比较低,相对治疗效果好;对照组和治疗组Lac、Presepsin、BUN、CK、APACHEⅡ评分和PQ浓度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治疗组28?d病死率(44.44%,24/54)低于对照组(66.67%,36/54)(P?<0.05)。结论 中药组方联合连续血液灌流能降低百草枯中毒患者Lac、Presepsin、BUN、CK和APACHEⅡ评分,提高患者生存率,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对比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模型组、rhEPO 1组[造模前3天注射rhEPO 3 000 IU/(kg.d)]、rhEPO 2组[造模前3天注射rhEPO 600 IU/(kg.d)],观察造模前、造模后48、72 h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的变化,观察肾脏病理标本。结果模型组注射对比剂后48 h和72 h Scr均较注射前升高大于2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hEPO1组、rhEPO 2组造影后48、72 h Scr、BUN均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rhEPO 1组、rhEPO 2组造影后48、72 h Scr、BUN均有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损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rhEPO 2组比较,rhEPO 1组Scr、BUN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对比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大剂量rhEPO保护作用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将伤后48h内出现肾损伤(AKI)患者纳入观察组(61例),未出现AKI患者为对照组(15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差异,ROC曲线评价血清Cys—C诊断AKI的准确度,比较观察组中不同肾功能分级患者Cys—C的差异及预后转归。结果①观察组血清Cys—C、BUN、Scr水平[(2.81±0.83)mg/L、(9.02±2.64)mmol/L、(254.8±120.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24)mg/L、(6.10±1.07)mmol/L、(87.8±12.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eGFR水平[(36.5±24.2)mL/(min·1.73m2)]显著低于对照组[(76.2±19.7)mL/(min·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Cys—C、BUN、Ser诊断AK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7、0.86l、0.905,Cys—C的ROC曲线面积明显高于BUN、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观察组中AKI、2、3期分别为20、17、24例,不同AKI分期患者Cys—C、BUN、SCr、eGFR水平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KI患者血清Cys—C与Scr呈正相关(r=0.836,P〈0.01),Cys—C与eGFR呈负相关(r=-0.812,P〈0.01)。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AKI的诊断指标,相对于Scr、BUN等指标敏感性、特异性更高,在AKI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造影剂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140肾脏造影患者,造影前、造影后12、24、48 h分别检测血清Cys 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并推算出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造影前相比:造影后12、24、48 h Cys C浓度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影后12、24、48 h Scr、BUN、UA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影后24 h Cys 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最大为0.88,诊断效能较高。结论:血清Cys C是反映造影剂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728-1729
目的评价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4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作出超声诊断。结果 2组患者结节直径、内部回声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边缘清楚、边缘存在低回声晕环、结节周边收缩期血流最大流速(Vmax)、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阻力指数(RI)均低于甲状腺腺瘤组(P〈0.05),但2组患者结节内部血流Vmax、Vmin、R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图像改变中结节包膜完整性及低回声晕环是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重要指标,结节周边Vmax、Vmin、RI对诊断也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敌草快(DQ)中毒病人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对DQ中毒病人出院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DQ中毒病人41例,按出院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11例,分析2组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价中毒后24 h的WBC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DQ中毒病人出院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此外,分析2组病人中毒后24 h、72 h的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以评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与DQ中毒病人出院生存状况可能存在的关联。结果死亡组病人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中毒剂量以及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而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比例、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 < 0.01)。死亡组中毒后24 h的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存活组(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中毒剂量外,分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的各变量回归意义明显(P < 0.05)。在加入性别、年龄作为调整变量后再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住院时间、是否进行机械通气、中毒后24 h的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中毒后24 h的中性粒细胞计数、WBC分别以11.765×109/L和29.345×109/L作为cut-off值,可获得最大曲线下面积(AUC:0.816±0.080,95%CI:0.660~0.973,P < 0.01和AUC:0.783±0.088,95%CI:0.611~0.955,P < 0.05)。存活组病人中毒后72 h的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中毒后24 h(P < 0.05),而死亡组病人中毒后72 h的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虽然平均水平也低于中毒后24 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Q中毒病人中毒后24 h的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其出院生存状况的有效因子,对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动态监测有助于判定DQ中毒病人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