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汗腺作为人体最大器官--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可排出机体25%的热量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轻度烧伤时汗腺细胞可以其深部未受创的部分为模板完全修复受损的汗腺,而在严重创伤或烧伤的患者,其皮肤均为增生性瘢痕修复,汗腺不能再生.另外,还有很多种伴有皮肤汗腺发育和功能异常的遗传性疾病,现代医学也无法恢复其汗腺.因此,如何解决皮肤汗腺的再生问题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正>严重皮肤烧、创伤的治疗目的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和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目前,加快创面愈合速度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而人们则越来越重视创面愈合的质量,即如何减少瘢痕和重建皮肤附属器,更好地恢复皮肤功能。汗腺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汗腺再生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3.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在维持体温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实现,主要依赖汗腺的分泌排泄功能。在严重烧伤的患者中,汗腺组织常常受到严重破坏,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导致体温失调。因此,修复、再生汗腺组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将多种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具有一定分泌排泄功能的汗腺上皮样细胞。但在目前研究中,仍存在转化时间较长、转化率较低等难题。通过回顾各类干细胞分化为汗腺上皮样细胞的诱导因素、实验方法及条件,可为汗腺再生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汗腺发育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腺是上皮中较复杂的器官系统,有多种遗传性皮肤病伴有汗腺发育和功能异常,这表明汗腺的结构、汗腺形成、分化和增殖受基因调控。作为皮肤特定组织结构,汗腺在体温调节、体液平衡及物质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大面积严重皮肤创烧伤后形成的瘢痕组织导致汗腺缺失,造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因此,了解汗腺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对汗腺修复与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时荣  张瑾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6):1738-1741
浅II度烧伤、浅表裂伤和皮肤磨削术等真皮乳头层损伤时,汗腺和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与表皮一起完全再生。较深的皮肤缺损如深II度烧伤、皮下剥离和皮肤溃疡等真皮深层组织丢失或破坏瘢痕愈合,皮肤附属器不能完全重建,无法分泌汗液和皮脂,造成体温调节、皮肤屏障和保护等功能受损,严重影响伤员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关皮肤附属器与创面愈合关系的研究以及诱导较深创面汗腺再生等研究已经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汗腺搔刮,部分结合皮下修剪方法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Ⅱ级患者采用小切口汗腺搔刮法,Ⅲ级患者结合皮下修剪治疗。对86例患者中的71例进行术后3个月~4年的随访。结果随访的71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上肢功能正常。4例出现单侧血肿,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予换药后痊愈。结论Ⅱ级患者采用小切口汗腺搔刮,Ⅲ级患者结合皮下修剪手术是一种并发症少、疗程短、恢复快、兼顾美观、治疗效果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修复迄今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戴建武教授团队近20年来专注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研究,建立了哺乳动物脊髓大段缺损全横断损伤模型,包括啮齿类、犬及非人灵长类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并于2015年1月16日在国际上首先开展了神经再生胶原支架材料修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文章依据领域研究进展,分析了脊髓完全性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3种可能机制:(1)运动神经长轴突再生通过损伤区域;(2)损伤区新生的神经元连接损伤的两个断端,形成连接;(3)前述两种机制都存在。大量不同动物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及再生修复研究结果均表明,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移植治疗全横断脊髓损伤动物是通过引导内源神经元形成桥接改善运动功能。在不同脊髓损伤模型中,特别是大段缺损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中,长的轴突生长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动物运动功能恢复的要求。在全横断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中,通过功能修饰的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移植促进新神经元产生并形成桥接改善运动功能相比引导运动轴突再生更可行,是全横断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机制。但在再生修复时如何促进更多的神经元产生、形成正确的桥接并实现更好的运动功能恢复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由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分化而来的汗腺样细胞在冻存与复苏后的生物学活性与促汗腺再生能力.方法:分离培养人UCMSCs 和人汗腺细胞,通过两种细胞共培养方式促进UCMSCs向汗腺细胞分化.分化后的干细胞经冻存、复苏处理后,局部移植于裸鼠烫伤脚掌,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发汗试验观察汗腺组织再生修复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心脏外科领域,虽然冠心病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心肌梗死后无法再生或再生能力有限,心肌梗死及其导致的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对终末期心力衰竭者,心脏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供体缺乏大大限制了其的临床应用,且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还可能降低病人生活质量。细胞治疗,又称细胞心肌成形术,即将细胞移植至心肌梗死区,增加或保持心肌细胞数量、促进局部血管新生,恢复局部血液供应,促进损伤心肌的功能恢复,可能成为治疗终末期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运动损伤的治疗具有以下优势:构建的人工骨可促进骨组织再生;契合肌腱损伤后再生修复需求打印的肌腱可促进肌腱组织再生;构建的骨骼肌支架理论上可完美填充缺损空间,促进肌肉再生;构建的组织工程支架可恢复损伤半月板的力学支撑作用,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3D打印的软骨组织还能个性化构建贴合软骨缺损的支架,且可有效诱导软骨再生。但也存在以下不足:支架血供、承重能力、力学性能、诱导性能还存在一定不足;再生组织血管化和神经化存在困难;修复半月板时无法恢复半月板-股骨/胫骨接触面的生理性结构;再生的软骨量和透明质酸含量较正常软骨仍有明显差异。该文对3D打印技术在运动医学损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3D打印技术进一步应用于运动系统损伤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组织工程化方法在体外建立复合汗腺的三维皮肤模型,阐明汗腺体外再生的可行性,并为初步建立含有汗腺的仿生化功能性组织工程皮肤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培养人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汗腺细胞,将表皮细胞与汗腺细胞按1:1的比例共培养,在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含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微球,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与培养时直接加入EGF及不加EGF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将共培养的细胞接种于复合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基质并通过三维培养方式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模型,在模型中加入复合EGF的微球释放载体促进汗腺再生和上皮化进程,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以及体外再生汗腺的结构,并与模型中直接加入EGF和未加EGF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与两对照组相比较,通过共培养方式获得的表皮与汗腺细胞团在复合EGF微球作用下生长良好,有明显增殖作用;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所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模型具有和正常皮肤相似的结构,并在真皮浅层形成了类似汗腺结构的细胞密集区域,存在大量汗腺特异性标志——角蛋白19(CK19)和癌胚抗原(CEA)阳性的细胞,这种现象在单纯EGF组仅有微弱表现,在空白对照组则无此现象出现。结论:构建具有汗腺结构的体外皮肤模型具有可行性,这为汗腺再生和功能性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缺损皮肤的再生与修复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虽然已有众多的皮肤替代物实现了临床应用,但是多数只能简单地实现表皮层和真皮层的结构性修复,修复的皮肤组织往往不含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难以重建皮肤的各项功能。本文从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其生物活性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具有附属器官再生功能,特别是毛囊再生性能的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小切口皮下汗腺清除术根治腋臭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小切口皮下汗腺清除术对腋臭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我科门诊2001年1月~2005年10月,用小切口皮下汗腺清除方法治疗的23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后6月~5年间,2350例患者,满意率97.1%。术后瘢痕不明显,并发症较少。结论:小切口皮下汗腺清除术损伤小,手术恢复较快,疗效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腋臭安全、可靠、符合美学要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深度烧伤形成的瘢痕组织往往导致患者汗腺等皮肤附属器受损或丧失,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汗腺重建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汗腺细胞的分化、增殖和结构的形成受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调控因子、作用蛋白和信号通路的调控,迄今为止人们仍未能在体外建立功能完全的汗腺组织。因此,如何从汗腺发生的角度来实现汗腺的重建成为当前创伤修复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证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汗腺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以上两条通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会发生一系列改变,甚至死亡,结果严重影响轴索再生和功能恢复。有关损伤后神经元保护的研究已成为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一个重要领域。采用早期手术干预结合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对于阻止神经元凋亡、加快神经再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肌腱损伤为临床常见病,由于肌腱自身愈合能力较差,自然愈合常形成瘢痕组织,无法达到功能性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现有治疗手段虽均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无法完全恢复损伤肌腱的原有结构及功能。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作为组织修复与再生领域的新兴手段虽已广泛应用,但针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肌腱损伤的研究较少,且具体机制并不完善。本文针对不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肌腱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组织工程技术作一综述,为肌腱损伤的临床治疗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该文综述了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及神经冲动恢复的分子细胞学机制, 以及抑制神经再生的主要因素。周围神经损伤常使患者出现明显的功能损害, 尽管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能有效改善神经吻合口的连续性, 但术后神经恢复的效果仍不理想。与中枢神经系统相比, 周围神经损伤后可伴随着较为活跃的再生反应, 并形成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损伤局部的信号分子通过激活施万细胞重塑, 使其成为轴突再生及神经电生理恢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支持细胞, 从而参与到再生通道的建立、再生轴突芽出及髓鞘化、神经兴奋性恢复等过程。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再生心肌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数目减少,随后发生的心室重塑过程使心脏功能进行性下降。究其原因是因为心肌细胞增殖能力极其低下,坏死的心肌组织无法再生,而只能由无收缩功能的瘢痕组织替代。目前采用的药物及介入治疗方法即使恢复血流,也只能改善缺血后顿抑心肌、冬眠心肌的功能,而无助于坏死心肌组织功能的恢复,因而只能有限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当坏死心肌面积较大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域轴突再生情况和功能恢复.[方法] 利用 Impactor Model Ⅱ打击器制成30例T10脊髓损伤模型,分组为:实验对照组(DMEM细胞培养基),损伤后3 d HCMNCs移植组,损伤后14 d HCMNCs移植组,每组10例.以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BDA顺行示踪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轴突再生情况,结合对各组实验动物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行为学评分(BBB 评分),综合评估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CMNCs移植治疗能够明显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功能恢复,损伤后14 d HCMNCs移植组优于损伤后3 d移植组,各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MNCs在体内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损伤后14 d是移植的较为理想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汗腺在人体皮肤中分布广泛, 其中外泌汗腺主要起散热排汗作用。汗液分泌由神经系统调控, 包括分泌部分泌与导管部重吸收2个过程, 涉及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Best2蛋白、水通道蛋白5、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上皮钠离子通道等多种离子通道和蛋白。该文将对涉及外泌汗腺汗液分泌的神经传导体系、各类离子通道等进行综述, 以期为损伤汗腺再生修复及干细胞转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