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海艳 《北方药学》2021,(7):183-184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康复组与用药组,康复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用药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实施神经节苷脂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用药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DQ评分均较之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DQ评分较之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3%,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康复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寻找脑瘫患儿最佳康复方法,选用医院加家庭相结合的康复方法,训练脑瘫患儿来证明其效果。方法取两组患儿各80例,治疗组:运用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康复方法接受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医院康复,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每天在院康复的时间均无差异(P>0.05),运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于康复训练后的6个月、9个月,评分有差异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康复在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有显著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临床表现为单瘫、偏瘫、截瘫和四肢瘫.临床分型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张直型、迟缓型.对此,临床上采用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等为主要的综合性康复护理手段对患儿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2组均采用物理疗法、针灸、按摩、高压氧、引导式教育等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同时加用神经节苷脂2 mL(20 mg)穴位注射,每日1次,每日4~6个穴位,10 d为1个疗程。停药5 d后进入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6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例(19.0%)(P0.01);治疗组7大领域提高分值平均为39.76分(显效标准分值为42分),远远高于对照组的20.72分(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提高脑瘫患儿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博司捷)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将60例C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头针体针穴位等康复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同时静脉滴注博司捷,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博司捷可提高CP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小儿脑瘫中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脑瘫患儿均符合我国制定的脑瘫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和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张力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肌张力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在小儿脑瘫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肌张力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了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幼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幼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8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儿的发育商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儿在治疗后发育商明显提高(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幼儿脑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林琨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463-464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危重病患儿抢救成功率目益提高,脑瘫的发病有上升趋势。脑性瘫痪对患儿的生存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也给家长和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如何降低伤残率,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单一治疗方法难以收到满意的疗效,宜采取综合治疗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本文对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康复的综合康复治疗,其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儿童脑瘫康复还集中在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专科医院康复科和康复医院中。康复儿童数量多,专业的康复人员短缺的情况较为普遍。其实,社区及家庭的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模式在国外脑瘫康复中运用成熟,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家庭费用支出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及婴儿期内发生的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继发于脑功能障碍,患儿常出现肌张力障碍、运动失调,手足徐动和肢体痉挛状态,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瘫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脑瘫患儿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脑瘫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可显著提高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儿童接受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脑性瘫痪患儿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及脑性瘫痪类型,采用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推拿按摩、针灸、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6~9个月综合治疗后,79例患儿的综合运动能力测试均有提高,总有效率达94.94%.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康复护理是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我院自1998~2002年共收治脑性瘫痪病儿196例,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1 制定护理计划 对脑性瘫痪的护理计划主要是针对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而制定,这是脑性瘫痪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护士要按计划全面指导患儿的粗动作、精细动作、自由技能的训练和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5.
汤健  张跃  傅大林 《江苏医药》2008,34(2):212-21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指儿童因脑损伤导致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能力.其中痉挛型脑瘫患儿所占比例超过半数以上.此类患儿由于牵张反射亢进,很难保持姿势进行灵活的动作,还容易发生关节挛缩变形,从而终身难以行走.  相似文献   

16.
传统医学康复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模式,于2000年~2002年对脑瘫实施了传统医学康复的临床治疗对照研究.方法:对6个月~7岁的150例脑瘫患儿选用Bobath、上田正法的物理治疗(PT)与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配伍针灸、按摩、水疗、中医辨证施治等传统医学康复措施,以<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按摩VCD>为教材,对患儿家长进行定期培训、指导.结果:传统医学康复组100例近期(3个月)效果显著,大运动发育商(DQ)、精细动作DQ、运动发育指数(MQ)、小儿脑瘫运动量表(GMFM)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远期效果(9个月)稳定,传统医学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康复训练组,t=6.926,P<0.01.传统医学康复组头颅CT脑萎缩、软化、白质发育不良者,治疗后有25.92%好转或正常,西医康复训练组有2.56%好转或正常,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106,P<0.01.结论:传统医学康复配合西医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既改善了脑病损伤区的神经细胞功能,抑制了异常运动模式与异常姿势反射,又实施了持久的家庭传统医学康复,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致残性疾病。其中痉挛性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存在着肌张力高、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和关节挛缩,给治疗带来困难。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应用中药康复液熏蒸辅助常规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60例均为本院2008年8月—2010年9月儿童脑瘫康复科住院患儿,根据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措施,家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GMFM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家庭组治疗后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运动功能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家庭组治疗后运动功能Ⅴ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增加家庭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改善程度,增强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康复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红丽 《黑龙江医药》2010,23(6):1045-1047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小儿脑性瘫痪儿的临床资料,以确诊年龄分为三组:Ⅰ组(0-6个月)27例、Ⅱ组(7-9月)38例、Ⅲ组(10月-4岁)31例,各组患儿依病情需要采用运动疗法、药物疗法、高压氧舱氧疗、饮食护理、家庭护理等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在1个疗程(3个月)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Ⅰ组有效率为96.3%,Ⅱ组有效率为89.5%,Ⅲ组有效率为77.4%,三组间患儿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和开始治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康复和护理是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脑瘫是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致残性疾病,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觉障碍、言语行为障碍等临床表现~([1])。该病病程长、恢复慢,易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给患儿家庭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方法多但效果不明显,且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等~([2])。早期治疗及长久的坚持不懈的康复护理是小儿脑性瘫痪的有效治疗手段。现将我科收治脑性瘫痪患儿展开康复治疗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