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紊乱疾病,表现为记忆缺失和认知功能损伤,由于人的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是AD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65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急剧上升[1],目前,所有关于AD病因的假说均不能解释其全部病理特征,AD是遗传兼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疾病,神经影像研究发现大脑皮质和海马及其他脑区有明显的萎缩,早期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丧失[2-4],AD患者脑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老年性痴呆(AD)患者已超过600万,约占全世界AD患者的1/4[1].由于AD的治疗目前无根本性突破[2],而我国照料AD患者的医疗保健措施尚未完善,超过90%的AD患者仍在家中由亲人或看护人照料[3],照料者最大负担是沉重的精神压力.近来国内外专家积极地寻找缓解照料者压力的方法,但至今没有形成合理的模式.本研究采用护理干预以探讨降低AD照料者精神负担的有效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所有主动脉病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估计每年发病率为(2.6~6.0)/1 000 000[1]。AD经常会压迫或阻塞主动脉的分支,阻断脊髓及对应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及缺血[2]。因此,根据所涉及的分支,A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典型表现为胸部或背部突发的、剧烈的、呈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3],然而AD也常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4]。对于不典型的AD患者,包括无痛性AD,临床  相似文献   

4.
正AD是一种渐进性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β-淀粉样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沉积是AD的一个标志,其病理改变为神经细胞间的神经炎性斑块和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1]。有研究认为,AD神经病理损伤过程,主要与前炎细胞因子有关[2],也有研究认为,糖代谢、脂代谢异常与AD发病密切相关[3]。目前关于AD实验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旨在通过检测AD患者血清ACTA、MK和APN水平变化,探  相似文献   

5.
正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1997年由Petersen等提出的概念[1],是介于正常衰老向痴呆过渡的中间阶段,表现出比个体相应年龄相关的认知减退更明显的认知障碍,但是不影响日常生活。2011年由美国国立老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Association,AA)联合更新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诊断标准[2],将MCI看作是AD发病过程中的过渡阶段,称为"AD所致MCI"。因此,MCI的早期诊断与有效干预成为AD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内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流入主动脉壁各层形成夹层血肿[1],是一种少见且极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急性脊髓损害表现者少见[2],极易漏误诊。我院近期收治1例以急性脊髓病变为首发症状的AD,早期在神经内科误诊,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男,47岁。因突发四肢无力及背部剧烈疼痛、胸背部紧束感1 h就诊。1 h前饮酒后突发四肢无  相似文献   

7.
正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每年总死亡人数的40.27%[1],而主动脉夹层(AD)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死率位居第2[2]。有统计资料[3]显示,AD患者急性发病后48 h内病死率高达68%,即每小时平均病死率达1.4%左右。美国心脏协会也早在2006年报道,每2 000个患者中就有1个AD患者,每年新增病  相似文献   

8.
正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共有约4 700万AD患者[2]。由于约90%的AD患者会出现痴呆行为心理学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主要包括情感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睡眠障碍等[3],医院为防止跌倒、非计划性拔  相似文献   

9.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智力衰退、记忆和认知障碍、视觉空间辨认缺失及精神症状等。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第四位死因[1],且AD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或逆转疾病进展的药物。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家庭成员承担着照顾老人的主要责任[2]。AD病因迄今未明,有报告称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但对于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严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AD不但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在我国65~85岁的老年人群中,平均每增加5 岁,其AD患病率就上升一倍....  相似文献   

11.
李晓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0):3056-3058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全球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数量已超过 5000 万,预计 30 年后,将达到1.52 亿例[1],其相应的治疗成本也将增至 9.12 万亿美元[2-3].目前,AD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无有效方法阻止、逆转病情,治疗只能起到延缓、减轻病情的作用.2011 年,生物标志物的概念被引入到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诊断标准中[4].AD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使早期诊断 AD成为可能,目前已报道多种生物标志物,且部分已应用于临床,如tau蛋白[5]、β淀粉样蛋白(Aβ蛋白)、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神经蛋白(AD7c-NTP)[6]等.其中AD7 c-NTP 的临床诊断价值受到关注.AD7 c-NTP是神经丝蛋白家族中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41×103的脑蛋白,在 AD 神经变性早期的皮质神经元、脑组织提取物、脑脊液和尿液中 AD7 c-NTP 水平升高,其水平可能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具有作为 AD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7].因此,本文将从 AD7 c-NTP的发现、病理联系、临床应用等方面评估其作为AD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正>阿尔兹海默病(AD)是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认知和记忆能力降低[1]。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速度的加快,AD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2]。据统计,全世界65岁以上人口患有AD有5 000多万,并且估算2020年将增加50%[2-3]。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1998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2亿,并且迅速增加[4],估计21世纪可达4亿左右。我国现在患有AD患者大约300~400万,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我国55岁AD的患病率分别为2.57%,65岁以上为4.6%[5]。根据大量的  相似文献   

13.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性体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2015 年调查 12 个城市 1~7 岁儿童患病率达 12.94%[1].AD 临床特征是极度瘙痒,表现具有多形性,目前临床多倾向认为儿童结节性痒疹为AD的一种非典型类型[2].AD 的治疗方法为依据皮疹的严重程度采用阶梯治疗[3],但目前关于痒疹型AD的治疗报道较少.臭氧水疗是一种无痛的物理治疗方法,本文对2 例痒疹型 AD 患者采用臭氧水疗联合药物治疗 3 个月,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和老化的速度都是世界之最[14],随着老龄化的进展,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将越来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AD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延缓痴呆进程和康复的关键,为更好地促进对AD患者的护理干预,本文就10年来有关AD护理方面的文章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目前是一种较为常见、预后较差的慢性老年病,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智能损害。全球约有3390万AD患者[1],65岁以上的AD患病率约为5%,年龄每增长5岁患病率增加约1.85倍,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50年后AD的发病率可能提高3倍,患者可达1亿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整合照护模式(IC)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2年2月28日关于IC在AD患者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经过培训的评价人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6篇文献,包括英文文献14篇,中文文献2篇,共2 7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常规护理相比,IC能提高AD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分[MD=1.64,95%CI(0.11,3.16),P<0.05],降低其精神行为症状得分[SMD=-0.41,95%CI(-0.56,-0.26),P<0.05]。(2)与常规护理相比,IC能提高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SMD=-0.83,95%CI(-1.13,-0.52),P<0.05],改善其生活质量[SMD=0.77,95%CI(0.11,1.44),P<0.05]。结论 IC能有效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提高患者日...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研究的深入,其预防性干预得到更多重视。在《2011年美国AD最新诊断标准》中,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AD连续谱中的痴呆前期症状状态~[1],称为"AD所致MCI",是介于衰老所致认知功能衰退、增龄相关记忆障碍与某些临床初期痴呆、AD、某些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之间的过渡性或痴呆前期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并伴有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其发病机制复杂,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1].目前淀粉样蛋白假说是被广泛接受的AD发病机制之一[2],β-淀粉样肽(Aβ)在人脑细胞中的持续积累是AD的核心病理改变.许多抑制 Aβ的产生和促进Aβ分解的药物被相继开发出来,然而随着这些...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痴呆,简称AD,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痴呆患者也随之不断增多.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65岁及以上人口为8 811万,占总人口的6.96%[1].全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达8.4%,60~90岁老人中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指数增长[2],每增加5岁,AD的患病率将增加2倍.60~79岁达10%,而80岁以上达20%~30%,女性多于男性,比例为1.5:1或2:1[3].目前我国已有500多万痴呆患者,预测到2025年将有1 009万AD患者[4].老年性痴呆是继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死因.因此对AD的防治已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nler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1].随着年龄的增长,A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据报道,65~74岁的老年人中约3%患有AD,75~84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19%,而>85岁的老年人中AD患者则高达47%[2],已成为老年人的第四大死因[3].而临床诊断的AD患者基本都处于中晚期,现有的治疗仅能改善症状,并不能阻止或逆转疾病的进展.因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能显著减少AD的危害,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