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常辅以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呈现的假性进展与肿瘤复发在常规MRI中表现极为相似,两者在临床上难于鉴别。酰胺质子转移(APT)技术通过检查组织中的酰胺质子含量对鉴别两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就APT在胶质瘤假性进展与复发鉴别中的应用,以及相比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PET技术的优势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新型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成像技术,通过对组织内游离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的酰胺质子进行敏感检测,已经在临床多种疾病中证明了其应用价值。本文拟对APT技术原理进行回顾,并对其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是一种新的MR成像方法。它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迄今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分支,通过探测内源性游离蛋白质或多肽链中酰胺质子与水中氢质子之间的交换速率,评估细胞内蛋白质浓度及p H值的变化,具有安全、准确、无创及可定量分析的优点。主要阐述APT技术原理,并综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正摘要目的评价酰胺质子传递(APT)成像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方面相对于扩散张量成像(DTI)的ADC值及MR灌注成像r CBV值的补充价值。方法纳入46例术前行APT、  相似文献   

5.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分子MRI技术,可定量检测组织中的内源性蛋白和多肽,表达肿瘤细胞微环境的信息变化,从而反映脑胶质瘤的特征性生物学行为。对AP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分级、肿瘤标志物及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496-499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TP)是一种新的由化学饱和交换位移成像(CEST)发展而来的通过检测体内游离蛋白质或多肽中酰胺质子与水中的氢质子之间交换速率从而反映体内游离蛋白质含量及pH值变化的成像方式,能够在脑肿瘤、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儿童脑发育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提供帮助。本文主要阐述APT成像方式在脑疾病当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摘要】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是一种最新的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介绍APT技术原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李娟  高雪梅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2022,(11):1405-1409
【摘要】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定量参数和直肠癌病理类型、分期的相关性。方法:以94例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MRI、APT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不同组织病理类型、分级、分期以及相关结构侵犯状态的APT信号强度(APT S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肠黏液腺癌APT SI、ADC值高于普通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级别普通腺癌APT SI低于高级别普通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N分期,壁外血管侵犯,神经侵犯及脉管癌栓不同组间APT SI、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 SI、ADC值鉴别直肠黏液腺癌与普通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982;APT SI鉴别低级别与高级别普通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结论:APT有助于评估直肠癌患者的组织病理类型及肿瘤分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分析宫颈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分型及盆腔淋巴结转移(LNM)情况,评估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在宫颈癌生物学行为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2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7例宫颈癌,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CSC)64例、宫颈腺癌(CA)23例;将含有分化程度信息的50例CSC分为低分化组36例和高/中分化组14例,含有盆腔淋巴结信息的65例患者分为LNM组14例和无LNM组51例。2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分别测量各组酰胺质子转移(APT)值,分析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APT值评估CSC病理分级、CSC和CA鉴别及预测宫颈癌盆腔LNM的诊断效能。结果 低分化组CSC的APT值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0,P<0.05),APT值诊断CSC低分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70,阈值为2.33%,2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ICC=0.954、0.963);CSC组的APT值低于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P<0.05),APT值诊断CA的曲线下...  相似文献   

10.
高级别胶质瘤(HGG)治疗后可发生假性进展,但常规MRI对HGG假性进展的诊断价值有限。目前多种功能MRI技术已用于HGG假性进展与真性进展的鉴别诊断,包括扩散成像、1H-MR波谱成像(MRS)、灌注加权成像(PW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等,联合这些功能MRI技术及人工智能可进一步改善诊断效能。就这些功能成像及其参数在假性进展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是一种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技术的MRI技术,可以从细胞分子水平反映组织内蛋白质的特性,具有无创、安全、可以定量分析等优势,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APT技术在子宫MRI检查中已得到一定应用,既往探讨了健康年轻女性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和结合带的APT值在月经周期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及APT技术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型、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对APT在子宫MRI检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是一种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的分子MRI技术。APT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基因突变的预测、脑肿瘤的鉴别及治疗后评估等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一些病理改变(如富含蛋白的囊肿、血肿、脑转移瘤的周围水肿区)也可表现为APT信号增加,要注意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综述CEST/APT成像的原理、临床应用、局限性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摘要】RSNA2016神经系统方面科学报告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拓展MRI新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1H-MR血氧定量成像(MOX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扩散峰度成像(DKI)、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及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①1H-MR血氧定量成像(MOXI)测量人脑肿瘤氧张力(PO2);②MK提供人神经胶质瘤的分子状态的信息;③缺血性卒中病灶酸度分级评估缺血半暗带和侧枝循环的情况;④扩散加权动脉自旋标记(DW-ASL)MRI测量内源性水渗漏评估阿尔茨海默病(AD)脑血管渗漏、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定量分析AD脑内病理性铁沉积;⑤糖尿病脑损伤的认知功能以及精神疾病功能MR成像。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对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18年9月前瞻纳入27例2018 FIGO分期为ⅠB~Ⅳ期的宫颈鳞癌患者和27例正常志愿者,所有受试者于3T MR扫描仪行盆腔3D APT及DWI成像。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测量病灶及正常宫颈基质最大层面的APT值及ADC值。计算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以评估测量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APT值和ADC值,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观察者间测量一致性良好(ICC均>0.9)。宫颈鳞癌APT值为2.80±0.36,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基质APT值1.81±0.38(P<0.0001)。宫颈鳞癌ADC值为(0.98±0.17)×10-3mm2/s ,显著低于宫颈正常基质ADC值(1.56±0.32)×10-3mm2/s(P<0.0001)。鉴别宫颈鳞癌与正常宫颈基质,APT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96,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结论:APT值在宫颈鳞癌与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中展现了与ADC值近似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在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搜集患有OSA的患者13例和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名,对两组分别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心理学量表评估,对各感兴趣脑区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计算每个感兴趣区3.5 ppm处酰胺质子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比较不同脑区两组间MTRasym(3.5 ppm)的差异,分析各个脑区的MTRasym(3.5 ppm)与爱普沃思嗜睡程度评价表(E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SA组患者的双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和左侧颞叶白质的MTRasym(3.5 ppm)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脑区的MTRasym(3.5 ppm)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侧豆状核、左侧海马的MTRasym(3.5 ppm)与ESS评分呈正相关(r=0.863,P=0.007;r=0.707,P=0.037)。结论 利用APT磁共振成像发现OSA患者双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和左侧颞叶白质的MTRasym(3.5 ppm)升高,左侧豆状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颅脑基底节层面测量酰胺质子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的可重复性。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3.0 T Achieva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8通道线圈,对11例健康志愿者在不同时间(7~30天内)进行两次酰胺质子转移成像。扫描完成后APT的图像分析采用交互式数据语言(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IDL)的内部开发软件进行处理。由1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仔细划定颅脑基底节层面的目标区域,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法评价测量者自身的一致性,评价测量者自身的一致性,利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对2次扫描基底节层面4个感兴趣区(ROI)的MTRasym值进行比较。检验前先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分析。结果 2次扫描颅脑不同层面的两次测量得到MTRasym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评估分析两次测量可重复性良好。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测量酰胺质子不对称磁化转移率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可进一步用于颅脑基底节层面各病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索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联合T2-mapping对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3.0T MRI扫描、经病理证实的32例PCa和29例BPH患者资料。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灶的APT值和T2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名观察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灶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有差异参数单独及联合对两组鉴别诊断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及联合参数诊断效能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对两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各组数据的一致性良好(ICC>0.75)。PCa 组的APT值[(2.36±0.56)%]大于BPH[(1.69±0.53)%]组,PCa组的T2值[(76.29±8.64)ms]小于BPH[(91.36±10.07)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值、T2值及二者联合鉴别PCa和BP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889、0.920。APT值与T2值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参数联合的诊断效能要优于APT值单独诊断效能(P<0.05)。APT值与T2值呈负相关(r=-0.35,P<0.001)。结论:APT值、T2值可有效鉴别PCa和BPH,APT值和T2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两者联合的鉴别效能明显提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摘要】RSNA2019中枢神经系统方面报告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拓展MRI新技术的应用和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磁共振弹性成像(MRE)、静息态磁共振成像(f-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扩散成像(DWI、DTI、DKI等)和深度学习方法、高分辨及多模态图谱的创建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①深度学习方法,高分辨及多模态图谱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②功能序列及血管检查技术对血管内取栓的评价,缺血半暗带的诊断及ASPECTS评分在评价卒中预后的作用;③脑肿瘤良恶性、类别、分级和真假性进展的鉴别,对治疗的评价及预后的预测,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及异质性;④胎儿及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及图像质量提高的方法;⑤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方法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D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9月—2022年1月在北京医院接受治疗的AD患者29例、MCI患者19例和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头部3D APT磁共振成像,计算双侧额叶灰质和海马的3.5 ppm处酰胺质子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比较不同脑区3组间MTRasym(3.5 ppm)的差异,对有差异的脑区进行两两比较(Bonferroni校正)。分析双侧额叶灰质和海马的MTRasym(3.5 ppm)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对组间有差异的APT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其对AD的诊断效能。结果 左侧额叶灰质MTRasym(3.5 ppm)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8,P=0.02),右侧额叶灰质和双侧海马3组间MTRasym(3.5 p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0.49、0.50,P均>0.05),...  相似文献   

20.
【摘要】2018年RSNA会议中出现大量新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神经突起方向弥散与密度成像(NODDI)、静息态(f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MR)、动脉自旋标记(ASL)、动态磁敏感对比磁共振成像(DSC-MRI),2-羟基戊二酸磁共振波谱(2HG-MRS)、新的3D量化序列QALAS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①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及异质性,鉴别胶质细胞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判断肿瘤真性和假性进展;②大血管卒中后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的评估,利用多模态影像学来评估急性脑梗死(AIS)患者的梗塞核心区;③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观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与脑血管事件的关系;④探索AD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以及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障碍的关系;⑤静息态磁共振的新型处理方法及在脑肿瘤及认知障碍等疾病中的应用;⑥深度学习用于各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