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境外疟疾输入是全球疟疾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疟疾控制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全球疟疾流行状况和中国的疟疾控制现状,分析了境外疟疾输入的风险因素和危害,探讨了当前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强预警监测、完善防控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对策,为境外疟疾输入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评估宜昌市消除疟疾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收集宜昌市1951年—2015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估各阶段疟疾防控措施及效果;采用国家消除疟疾标准对宜昌市消除疟疾进行验收。结果宜昌市自2011年起未再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消除疟疾后的主要问题是输入性疟疾防治。结论在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采取以控制和消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明显,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输入性疟疾防治任务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3.
疟疾为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于2021年认证中国成功消除本土疟疾病例,但中国仍面临境外输入疟疾并在本土造成传播的风险。有必要充分认识全球疟疾流行情况、疟疾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如何控制疟疾,从而评估我国疟疾输入风险,巩固消除疟疾的成果。本文就全球疟疾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中国2017—2021年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全球疟疾流行情况、疟疾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控制疟疾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从公共卫生风险监测角度,讨论消除疟疾输入引起继发传播的流行病学风险及相关因素,并提出我国疟疾消除后口岸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对策。方法 通过梳理《2022年全球疟疾报告》中全球疟疾疫情流行动态以及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口岸疟疾疫情监测报告,总结疟疾消除后口岸输入性疟疾风险监测现状。结果 口岸输入性疟疾风险监测中存在口岸风险监测不及时、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结论 通过以科技化手段提升口岸风险监测能力,探索建立入境人员健康长效监测机制加大国际旅行重点人群防治宣传力度优化口岸输入性疟疾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梅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和防治历程,总结防控效果,应对新的挑战。方法收集梅州市1950~2018年疟疾流行及消除疟疾资料,对疟疾的流行情况、历年来疟疾防控措施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950~2018年梅州市累计报告疟疾985 224例,死亡203例。经历了建国初期暴发与控制的阶段(1950~1959年)、疫情反弹和综合性防治阶段(1960~1979年)、监测流动人口和防控输入性疟疾的阶段(1980~2009年)、全面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8年)等四个防治阶段,逐步控制疟疾的流行和传播,1958年疟疾发病率下降至1%以下,1965年下降至1‰以下,1986年起控制在1/万以下,2005~2018年未出现本地感染病例。2015年到达消除疟疾目标。结论梅州市已基本消除疟疾,但疟疾的流行因素依然存在,仍面临输入性疟疾的持续性挑战。  相似文献   

6.
淮安市于2010年正式启动疟疾消除计划,疟疾防治工作从"控制"走向"消除"阶段,自2012年起淮安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加深,输入性疟疾呈上升趋势,以恶性疟为主,患者主要为赴非洲务工人员,给淮安市带来健康和经济风险。在对输入性疟疾防控现状及存在困难分析研究表明,淮安市输入性疟疾防控应加强组织管理,由政府牵头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并有效运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输入性疟疾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杭州市消除疟疾前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疟疾后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6年杭州市报告的疟疾病例资料,比较消除疟疾前(2005—2010年)和消除疟疾后(2011—2016年)疟疾病例的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和感染疟原虫种类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传播媒介消长情况。结果消除疟疾前报告疟疾340例,年均发病率为0.16/10万;消除疟疾后报告227例,年均发病率为0.25/10万。消除疟疾前本地病例报告39例,占11.47%;消除后无本地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消除疟疾前后比较,疟疾病例中男性比例由67.65%增至89.87%;18~60岁人群比例由75.88%增至96.04%;儿童/学生比例由17.35%降至7.49%;消除疟疾前发病时间分布为7—10月,消除疟疾后发病高峰无明显季节性;病例报告地区由郊区(县)报告为主(55.88%)变为主城区报告为主(81.06%);感染来源地由国内周边省份为主(77.94%)变为境外输入为主(99.12%);感染疟原虫种类由间日疟为主(88.24%)变为恶性疟为主(71.81%)。媒介监测捕获的按蚊均为中华按蚊,消除疟疾前后中华按蚊平均密度分别为10.0和5.0只/(人·夜)。结论杭州市消除疟疾后,疟疾病例以境外输入性为主,往返境外地区的18~60岁男性是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昌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评价消除措施,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8-2016年以来西昌市疟疾疫情、防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西昌市疟疾流行期主要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70年代后无本地感染病例;2010年以来,通过落实防控措施,输入性病例全部治愈,无二代病例发生,2013年达消除疟疾国家标准。结论组织领导、经费、人员保障到位,多部门联防联控,监测、管理、治疗输入性疟疾等综合性措施,是西昌市消除疟疾行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多部门联防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重点抓住输入性疟疾的管理,进一步巩固和保持消除疟疾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9-2019年浙江省义乌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输入性疟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9年义乌市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分析消除疟疾前(2009-2015年)和消除疟疾后(2016-2019年)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输入来源和诊疗报告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和总结疟疾风险管理的经验及存在问题,为疟疾消除阶段的疟疾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策略建议。方法借鉴扎根理论(GTM),于2015年6月—2016年3月随机抽取广西、湖北、安徽三省疟疾防控系统的24名相关人员分别进行时长为半小时的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并补充访谈了河南和山东两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2名一线疟疾防控专家,对收集的定性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样本地区疟疾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受政府的重视,规范的疟疾预防、监测筛查、病例处置以及注重科研探索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当前疟疾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疟疾经费不足、居民及基层防控工作人员疟疾防控意识淡薄、流动人口加剧输入性疟疾传播风险、二代病例与疟原虫变异使监测更加困难等。结论疟疾消除阶段政府需要继续重视疟疾风险管理工作,适当增加和调整疟防经费及科研经费投入,协调建立多部门的疟疾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西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控策略,为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发现的2例疑似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2例病例均有疟疾流行国家生活工作史,有间歇性高热、寒战、大量出汗等症状,实验室血液涂片查见疟原虫,疟疾胶体金法初筛疟原虫阳性,综合分析后,确诊为输入性疟疾。结论山西口岸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威胁,需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强化各级医疗单位和临床医生对疟疾等传染病的认识,降低境外输入性疟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荆门市沙洋县1995-2014年疟疾疫情,为修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5-2014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年来累计报告疟疾584例,年发病率为0.48/万;疟疾发病率已从1997年2.31/万下降到2010年0.02/万,2011-2014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病例中本地疟疾占98.46%,输入性疟疾占1.54%;其中间日疟占99.14%,输入性恶性疟占0.86%;男性患者占64.56%,男女比为1.82﹕1;30~59岁年龄组发病占58.56%;农民占75.17%。疟疾流行期(1995-1998)本地病例呈点状、带状、片状分布,控制期(2000-2010)呈点状散在分布,消除期(2011-2014)为输入性疟疾散在分布。结论荆门市沙洋县疟疾已从控制走向消除,输入性疟疾逐年呈上升态势,提高对输入疟疾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许昌市6个县(市、区)消除疟疾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许昌市消除疟疾效果。方法依据河南省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对6县(市、区)进行疫情审核、资料审核和现场考核,对保障措施、消除措施和现场考核进行逐项评分。结果收集6个县(市、区)考核近三年均无当地疟疾病例报告,撰写疟疾防治工作总结,综合得分最高分为98.30分,最低分为93.80分,平均分95.96分。结论 6个县(市、区)消除疟疾措施效果显著,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但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严峻,是消除疟疾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控措施。方法对全球部分地区出入境人员疟疾流行现状及赴疟疾疫区人员的疟疾防控措施进行综述。结果多个已消除或控制疟疾的国家由境外输入的疟疾病例大幅增长。应从加强健康教育、个人防护、预防性用药、病例筛查及规范治疗等多项措施对出入境人员进行疟疾防控。结论我国需加大力度,从多方面着手建立有针对性的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靖西市消除疟疾后,开展疟疾监测的必要性与措施,为制订疟疾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50-2014年靖西市疟疾疫情监测、传疟媒介监测等疟疾防控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靖西市经历64年疟疾防治工作,疟疾防治效果显著,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年报告疟疾发病率从1958年的259.39/万下降至2000年的零发病,2000-2014年连续15年疟疾监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为0。结论应建立健全疟疾监测体系,加强疟疾防治队伍能力建设,重点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管理,及时发现控制疟疾传染源,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是消除疟疾后巩固疟疾防治成果、防止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许昌市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诊治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加强消除后疟疾监测和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许昌市疟疾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对消除疟疾前(2011—2016年)和消除疟疾后(2017—2022年)病例发病至初诊时间、初诊至确诊时间以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初诊确诊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1—2022年许昌市共报告经实验室确诊的输入性疟疾118例,其中消除疟疾前67例,消除疟疾后51例。118例病例中,恶性疟占77.12%。消除疟疾前后,病例发病至初诊间隔天数的中位数均为1 d,初诊至确诊间隔天数的中位数分别为0 d和1 d,发病后0~3 d就诊的患者比例由消除疟疾前的80.60%提高至消除疟疾后的94.12%(χ2=4.516,P<0.05);0~3 d确诊的疟疾患者比例由消除疟疾前的53.73%提高至消除疟疾后的72.55%(χ2=4.346,P<0.05);市级医院和区(县)级医院确诊病例占比由消除疟疾前的31.3%提高至消除疟疾后的62.7%(χ2<...  相似文献   

17.
疟疾是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全世界约1/2的人口面临疟疾风险。在疟疾的防控和消除进程中,分析全球疫情流行态势,了解疟疾控制规划筹资情况,总结国内外疟疾防治经验,对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有重要意义。在疟疾消除阶段,进行防控项目的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价十分必要,目的是探讨用最少的费用取得较好的监测和防治效果、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方案。该文对疟疾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背景及其卫生经济学评价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漯河市召陵区消除疟疾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为消除疟疾后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对1952-2015年消除疟疾工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召陵区曾是间日疟高发区,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曾出现过两次大的流行(1964年、1971年,发病率分别为1363.12/万、1045.65/万)。七八十年代(1972-1982年)各级政府加强了疟防工作,使发病率连年下降,至1985年发病率降至万分之一以下(0.90/万),之后时断时续低水平发病,2009年以后未再发生本地感染病例。结论召陵区疟疾防控工作成效显著,输入性病例是今后疟疾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各项防控措施应持续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杨浦区的疟疾疫情和防治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杨浦区1952—2018年的疟疾疫情资料和防治策略,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1952—2018年杨浦区疟疾总发病率为102.5/10万。1962年达发病顶峰,发病数达13 423例,发病率为1 678.27/10万。1990年至今,杨浦区疟疾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2002年杨浦区出现最后一名本地感染病例;2015年杨浦区顺利通过上海市消除疟疾的验收。杨浦区的疟疾防治分为六个阶段:流行阶段、控制阶段、基本消除阶段、监测阶段、消除阶段和消除后维持阶段。【结论】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尤其是留学生的疟疾监测,对于消除疟疾后状态的维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方城县1953-2014年疟疾发病趋势和流行规律,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方城县1953-2014年疟疾疫情资料、不同时期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方城县疟疾防治工作经过60余年的综合防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发病率从1953年的2810/10万降至1992年的0.42/10万,1992年经考核达到了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2012年以来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结论今后应建立多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管理,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