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设计一种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抬高固定辅助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科拟行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抬高固定辅助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压迫器佩戴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其舒适度提高(Z=-3.968,P<0.001),发生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等不良事件次数减少(P<0.05),压迫器佩戴时间缩短(t=19.450,P<0.001)。结论抬高固定辅助器可以改善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的舒适度,缩短止血压迫器佩戴时间,降低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行非阻断血流压迫止血法对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TRI)后桡动脉闭塞(RAO)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2月-2022年2月择期的3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4例)和对照组(17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气囊式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护理,观察组术后回房时实施非阻断血流压迫止血,再进行常规压迫止血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RAO、出血发生率及血氧饱和度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1个月RAO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回房时、术后1 h、3 h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h、3 h、6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阻断血流压迫止血法能在确保止血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患者RAO发生率,提高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充气止血绷带联合壳聚糖敷料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入路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3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充气止血绷带止血,试验组应用充气止血绷带联合壳聚糖敷料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压迫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压迫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应用充气止血绷带联合壳聚糖敷料压迫止血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充气止血绷带止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桡动脉气囊压迫器的最佳首次减压放气时间,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0例经PCI治疗后给予桡动脉气囊压迫病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桡动脉压迫60min后首次放气1mL;对照组桡动脉压迫120min后首次放气1mL。随后同时给予两组病人桡动脉气囊放气减压处理,观察两组病人桡动脉穿刺点止血效果、手部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相似,但观察组手部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手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气囊压迫器首次减压放气时间缩短至60min,止血效果确切,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金海君  魏芳  宋冬梅  文淑峰 《现代护理》2006,12(28):2658-265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8例病人,随机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观察组)及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2.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0±1.0)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0±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24.0±4.0)h。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 h后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缝合器组如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张颖  刘溢思  韩月红 《护理研究》2013,27(15):1474-147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促进病人介入术后尽快排尿、减少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增加舒适度的效果。[方法]选择在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术后排尿功能、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3%,对照组为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1.32h±0.70h)明显短于对照组(2.06h±0.93h)(P<0.01)。[结论]临床路径在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排尿功能障碍、促进术后尽快排尿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提高病人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据术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桡动脉入路PCI治疗,对照组采取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术后进行1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X线暴露时间、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与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39±3.26)h、(5.08±2.13)d,少于对照组(22.74±4.19)h、(7.79±2.46)d,且并发症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25.00%(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8%(2/49),与对照组[8.33%(4/4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8例病人,随机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观察组)及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2.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0±1.0)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0±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24.0±4.0)h.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 h后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缝合器组如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P<0.05).结论 血管缝合器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陈丽芳  涂淑芳  陈焰 《全科护理》2020,18(13):1604-1606
[目的]探讨四黄水蜜结合手指操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肢体掌腕部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经桡动脉行PCI术的144例病人,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2例。对照组实施局部加压包扎+手指操干预,干预组实施局部加压包扎+手指操+四黄水蜜外敷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1次减压时(术后2 h)、去除压迫器后病人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第2次减压时(术后4 h)、去除压迫器后手掌周径。[结果]干预组病人术后2 h、去除压迫器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消肿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黄水蜜结合手指操能减轻病人PCI术后患肢的疼痛和肿胀。  相似文献   

10.
李福秀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190-119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桡动脉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桡动脉途径行PCI介入诊疗患者5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直接压迫持续不减压压迫法25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压迫间断减压压迫法250例。观察两组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等。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局部并发症少,3h内出血(P0.05)、皮下瘀血(P0.01)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直接压迫持续不减压压迫法操作快速简便,便于局部穿刺部位观察,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年龄70岁以上因ACS住院接受PCI术的老年患者,术前经检查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适宜行桡动脉置管,并选择经桡动脉穿刺PCI者51例为桡动脉组,对照组97例为同时期年龄70岁以上采取经股动脉穿刺PCI的ACS者(股动脉组)。观察两组PCI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以及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和统计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血管病变特征基本相同。桡动脉组PCI的成功率为94.1%,股动脉组为96.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造影剂用量和X线曝光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心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桡动脉组(2.0%)显著低于股动脉组(21.7%)(P<0.01)。桡动脉组术后平均绝对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分别P<0.01和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老年ACS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PCI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恢复快,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PCI后止血装置抽气减压时间对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PCI术后患者1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绷带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定时予止血装置抽气减压,对照组按护理传统保守的做法,不予抽气减压.统计两组术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定时予TR Band止血装置抽气减压对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将我院实施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充气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桡动脉穿刺点不良情况、穿刺侧手指发绀或肿胀情况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点不良情况(出血和血肿、麻木、桡动脉闭塞、皮肤破损等)发生率,穿刺侧手指发绀或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采取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安全性及舒适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桡动脉路径与股动脉路径行PCI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75例。并对两组PCI操作效果、并发症、舒适度、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组局部血肿、迷走神经反射、不适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两种路径术后效果相似,但桡动脉路径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住院时间短,费用少,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护理的优缺点。方法行急诊PCI治疗103例AMT,其中经桡动脉(TRI)介入组53例,经股动脉介入(TFI)49例。对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护理量,术后患者心理躯体舒适度等进行统计学数据与分析。结果 2组病例基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股动脉组,分别为3.8%和8.2%(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护理人员工作量也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患者的心理躯体舒适度评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患者恢复快,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护理资源,不但有益于患者,亦有益于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PCI后止血装置减压时间对术后患者舒适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PCI术后患者1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绷带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定时予止血装置抽气减压,对照组按传统保守的做法,不予抽气减压.统计两组术后舒适度指标并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舒适度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定时予TR Band止血装置抽气减压能明显提高PCI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按穿刺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采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术后3 h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桡动脉内径。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h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侧、右侧桡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侧、右侧远端桡动脉内径与传统桡动脉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455、0.470,P<0.05)。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有效,与传统桡动脉穿刺相比,可缩短压迫止血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压迫止血减压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4月期间的309例老年患者急诊行冠脉支架植入术,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3例。观察三组术后压迫止血减压时间,及24h内局部有无渗血、出血、肿胀、疼痛、指端血运情况及皮肤并发症。结果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急诊行PCI术后第一次减压时间为自术后2.5h开始减压,每2h减压一次,每次抽气为1.5ml,共抽气4次,总计6ml,术后12h撤除压迫器,安全可行,且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低,病人舒适度高,远期效果好。结论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急诊行PCI术后,选择适宜的止血减压方法,可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分为两组,分别经桡动脉穿刺采用TRBand压迫止血(A组)和经股动脉穿刺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B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止血效果、并发症和病人舒适度。[结果]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即可下床活动,B组术后4h~6h下床活动;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病人舒适度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TRBand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确切、开始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我院AMI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观察组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对比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造影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造影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1%(4/47)低于对照组23.40%(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AMI,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