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智力发育障碍(ID)患儿遗传学病因,为ID疾病临床诊疗及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ID的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对5例ID患儿进行初步分类,染色体分析结果正常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Sange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等对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出的可能致病性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及功能分析。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P1患儿核型为46,XY,del(18)(q22q23),其余4例患儿染色体核型正常。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两例患儿ATP2C2基因均存在c.2096G>A(p.Ser699Asn)和c.2644_2655del(p.Ser882_Gly885del)复合杂合变异。家系验证结果显示P2患儿及P3患儿母亲为ATP2C2基因c.2096G>A(p.Ser699Asn)杂合变异携带者,父亲为ATP2C2基因c.2644_2655del(p.Ser882_Gly885del)杂合变异携带者。ATP2C2基因c.2096G>A(p.Ser699Asn)变异位点在神州基因组数据1000...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分析一家系两例发育迟缓、乳酸酸中毒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 探讨基因变异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和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就诊的两例发育迟缓、乳酸酸中毒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检测患儿基因变异;对BCS1L蛋白进行同源建模, 分析模型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分析基因变异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该家系两例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缺陷症表现, 包括早产、发育迟缓、呼吸衰竭、乳酸酸中毒、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肾小管病变、凝血功能异常、贫血、低血糖、肌张力低下和早期死亡。全外显子测序发现BCS1L基因c.486488delGGA(p.E163del)新型缺失变异和c.992C>T(p.T331I)新型错义变异, 蛋白同源建模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杂合变异对蛋白功能影响较大。综上, BCS1L基因新的变异位点c.992C>T(p.T331I)为"可能致病"变异, 复合杂合变异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缺陷症疾病表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一个α地中海贫血X连锁智力障碍(ATR-X)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对该ATR-X综合征家系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候选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anger测序验证该家族成员的致病突变位点。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先证者的X染色体ATRX基因存在半合子变异(c.161162del, p.Ser54Ter),家系成员Sanger测序结果表明该变异在家系中符合遗传共分离规律。结论:ATRX基因c.161162del变异为引起该家系ATR-X综合征的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6个临床诊断为Meckel-Gruber综合征(Meckel-Gruber Syndrome,MKS)的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为这些家庭再生育方式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表型;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6个MKS家系进行纤毛病相关基因包检测,致病位点行Sanger测序进行验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为上述家庭提供遗传咨询。结果 6个家系MKS胎儿绝大多数存在多囊肾、脑膜脑膨出、多指/趾表型;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家系1的MKS胎儿携带TMEM67纯合突变(c.1645CT,p.R549C),家系2为TMEM67复合杂合突变(c.1975CT,p.Arg659X;c.2898_2900del,p.Gln968del),家系3为CC2D2A复合杂合突变(c.347delA,p.E116fs;c.4463_4466del,p.S1488fs),家系4为CC2D2A的复合杂合子(c.1326delC,p.Q443Rfs*15;c.3055CT,p.R1019),家系5为TCTN2复合杂合突变(c.343GT,p.E115X;c.1540CT,p.Q514X),家系6未找到致病基因;遗传咨询后家系1进入PGD流程,家系3、5要求自然受孕,均已分娩健康婴儿。结论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典型的临床表型诊断,可高效准确的对MKS进行诊断;本研究结果明确了5例MKS家系胎儿的诊断,丰富了MKS相关基因的突变谱,为下一步遗传咨询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产前诊断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采用靶向捕获已知白内障致病基因并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候选基因,并对其进行家系内外的共分离检验。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所有患者均为核性白内障。靶向基因测序发现,位于主要内源性蛋白MIP基因的一个杂合突变c.97CT(p.R33C)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该变异造成MIP基因编码的水通道蛋白氨基酸序列错义改变,并引起蛋白质结构异常,从而影响其功能。通过一代测序验证并确定该杂合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结论:MIP基因c.97CT(p.R33C)突变是造成该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揭示一侏儒症患者家系的遗传病因,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技术对侏儒症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筛查,结合临床表型,确定候选基因的致病位点,通过Sanger测序法对WES结果进行验证,排除二代测序假阳性位点。最后,利用鉴定得出的该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信息对患者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WES结果显示先证者、先证者父亲、先证者胎儿均存在FGFR3基因NM_001163213.1:c.1626C>G(p.Asn542Lys)位点杂合变异,先证者妻子此未位点未发生突变。胎儿经超声检测股骨长度低于-2SD,有极大概率患有侏儒症。Sanger测序检测结果与上述WES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了该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论 FGFR3基因NM_001163213.1:c.1626C>G(p.Asn542Lys)位点杂合变异是侏儒症的重要发病原因,侏儒症患者3代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应重视该位点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例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OTC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提高对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的认识。方法:对2023年2月20日本院收治的1例OTCD患儿及父母外周血样,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ES),对候选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异蛋白结构。结果:患儿OTC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c.356G>A(p.Gly119Asp)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3_Strong),在多个正常人群数据库的频率为0,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OTC基因变异验证。先证者的变异经一代测序技术证实,生母携带此杂合变异。结论:OTC基因变异可能是此例迟发型OTC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c.356G>A的发现丰富了OTC基因的变异谱。提示基因检测在代谢疾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WS)家系成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方法收集一个WS综合征患者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家系成员进行WS综合征相关基因的外显子测序分析。结果家系中共有2例患者,先证者及其弟弟具有WSⅡ的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虹膜色素异常的临床特征,均携带SOX10基因新发c.52GT(p.E18X)杂合致病突变;先证者父亲、母亲和姐姐SOX10基因序列测序分析均未见异常。结论在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中发现未见报道的SOX10基因新发突变,对于该病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两个散发耳聋核心家庭进行听力学诊断、临床表现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为临床诊断和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3月—2022年12月。采集两位先证者外周血,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127个耳聋基因检测,并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家系中各成员致病基因携带情况。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员相关信息,包括临床基本信息、听力学检测、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患者1诊断为右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左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检出存在PTPRQ基因c.6475C>T/c.6454-2A>G复合杂合变异,c.6454-2A>G位点为新型变异位点。患者2诊断为听神经病,检出存在OTOF基因c.2610_2615dupGCTCTT/c.4981G>A复合杂合变异,c.4981G>A位点为新发突变,c.2610_2615dupGCTCTT位点为新型变异位点。结论 发现PTPRQ基因c.6454-2A>G和OTOF基因c.2610_2615dupGCTCTT新型变异位点,丰富了基因图谱,同时为患儿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1例糖原累积病Ⅳ型(GSD Ⅳ)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患儿,女,1岁5个月,因轻度黄疸,肝脾肿大2月,生长迟缓1年就诊。采集该家系先证者及其父母,两个哥哥的外周血,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查找先证者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Sanger测序进行突变验证。结果 该家系先证者为GBE1基因c.1571G>A纯合错义突变,双亲及一个哥哥为GBE1基因c.1571G>A杂合错义突变,另一个哥哥基因检测未见该突变,确诊为GSD Ⅳ型,建议行肝移植治疗,因家属拒绝,患儿于生后22个月死亡。结论 首次在国内报道了GSD Ⅳ型的家系及其分子遗传情况以及GBE1基因c.1571G>A纯合突变,丰富了GSD Ⅳ型在中国人群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Gitelm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集其外周静脉血,经测序分析寻找相关突变位点,结合临床特征对其突变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先证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基本符合Gitelman综合征诊断。基因突变分析显示,先证者及其弟弟的SLC12A3基因第1号外显子存在c.248G>A(p.Arg83Gln)杂合错义的致病突变;先证者、先证者弟弟和先证者女儿的SLC12A3基因第7号内含子与第8号外显子之间存在c.965-1_976delins-ACCGAAAATTTT缺失插入突变,该突变可导致NCCT蛋白在第7内含子和第8外显子之间的剪接位点异常,最终导致蛋白活性和功能受损。结论 Gitelman综合征患者起病隐匿,临床医师需详细问诊与完善实验室检验;SLC12A3基因c.248G>A(p.Arg83Gln)和c.965-1_976delins-ACCG A A AATTTT突变是该Gitelman综合征家系的可能致病变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一个中国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位点。方法:对该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先证者进行目标外显子组捕获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候选的致病基因及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在先证者的9号染色体INPP5E基因上存在2个杂合变异位点,分别为c.1524CG,p.Asp508Glu以及c.1688GA,p.Arg563His。这两个位点在家系中符合遗传共分离规律。结论: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发现INPP5E基因的c.1524CG以及c.1688GA位点为引起该Joubert综合征家系临床病变的变异位点,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的由INPP5E基因突变导致的Joubert综合征病例,且c.1524CG为首次发现的新致病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 PGT-M)周期前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相关的重组激活基因1(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 1, RAG1)基因结构和功能, 并对其新发现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预测。方法针对2016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先证者的外显子报告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及Sanger测序数据, 利用PROVEAN、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致病性预测软件对RAG1基因变异位点的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 并对突变与野生型RAG1蛋白的结构进行三维结构重建, 实现致病性的预测。结果双方均为RAG1基因突变携带者, 突变位点位于11号染色体上, 女方为c.946T>G(p.C316G)杂合错义突变, 男方为c.11941196del(p.L399del)杂合整码突变。两个突变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在人、黑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使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确定两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方法:对2019-202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2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部分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眼科检查及全身查体。采集先证者及亲属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筛查可疑致病基因,并对家系全部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候选致病变异位点。结果:经过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家系1中在CRYBB1基因中存在无义变异c.656G>A,造成βB1晶状体蛋白质第219位色氨酸变异为终止密码子(p.W219X),最终产生晶状体蛋白截短。家系2中的发现在CRYGD基因中存在无义变异c.337C>T,造成γD晶状体蛋白质第113位谷氨酰胺变异为终止密码子(p.Q113X),导致晶状体蛋白截短。结论:位于CRYBB1基因的无义变异c.656G>A是导致家系1出现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位于CRYGD基因的无义变异c.337C>T是导致家系2出现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1例严重弱精子症合并多囊肾患者的SEPT12基因突变,通过文献复习,探讨SEPT12基因突变的病理作用。方法:回顾1例严重弱精子症合并多囊肾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为SEPT12基因c.947A>G(p.N316S)杂合变异和c.900C>G(p.D300E)杂合变异。患者可以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者供精,患者夫妇经过慎重考虑后选择供精人工授精以避免将遗传病传给子代。结论:此例严重弱精子症合并多囊肾患者携带的SEPT12基因c.947A>G(p.N316S)杂合变异和c.900C>G(p.D300E)杂合变异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在临床上遇到严重弱精子症患者, 要考虑是否存在成人型多囊肾的可能,采取基因检测发现相关基因的突变,并避免将遗传病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个中国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位点。方法:对该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与已知数据库的比对分析,找到候选的致病基因及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在先证者的8号染色体CSPP1基因上存在2个杂合突变位点,分别为c.1132CT,p.R378X以及c.2244_2245delAA,p.E750GfsX30。这两个位点在家系中符合遗传共分离规律。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发现CSPP1基因的c.1132CT,p.R378X以及c.2244_2245delAA p.E750fsX30位点为引起该Joubert综合征家系临床病变的突变位点,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的由CSPP1基因突变导致的Joubert综合征病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1例COL4A1基因变异相关的脑穿通畸形患儿。该患儿为2岁9月男性,胎儿期超声示双侧脑室不等大,生后全面发育落后,反复癫疒间发作,偏瘫,社交障碍、兴趣单一,MRI示脑穿通畸形。脑电图可见多灶性棘波/尖波。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重度异常。家系Trio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发现患儿COL4A1基因存在c.2245G>A(p.G749S)新生杂合变异。Sanger测序未发现其父母携带上述突变。该突变在人类基因数据库中已有2个家系报道,国内尚无报道。COL4A1基因变异是婴儿脑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常有癫疒间,偏瘫,全面发育落后,需及时完成基因测序以提供有效的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8.
报道1例二次胎儿脑积水妊娠史的家系,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分析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其遗传学病因。SNP array未见胎儿染色体致病性及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WES结果示胎儿POMT2基因的2号外显子存在一个遗传自父亲的可能致病性变异c.287A>G,POMT2基因的13号外显子存在一个遗传自母亲的致病性变异c.1362G>A。基因检测结果提示胎儿为POMT2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Walker-Warburg综合征(WalkerWarburg syndrome,WWS)。对于反复胎儿脑积水且染色体未见致病性及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的患者,可行家系WES检查以期找到遗传学病因,为再生育的遗传咨询及生育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范德伍德综合征(VWS)家系的致病原因,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个VWS家系成员24例和正常人群200例。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样本,并详细记录患者表型,采用Sanger测序法对2个VWS家系成员的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编码区的7个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2个家系中共有VWS患者6例,且均存在基因突变。家系1的3例患者均携带位于第9外显子的c.1234C>T(p.R412X)杂合突变;家系2的3例患者均携带位于第9外显子的c.1210G>A(p.E404K)杂合突变,未发现其他家系成员和正常人群携带IRF6基因突变。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突变与疾病共分离,c.1234C>T和c.1210G>A分别是这2个家系的致病突变。结论:突变c.1234C>T和c.1210G>A与疾病共分离是这2个家系的致病突变,中国的VWS存在遗传异质性和临床表型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1例遗传性肺囊肿家系进行遗传基因研究。方法 遴选出2018年8月—2021年8月我科临床上发现的具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肺囊肿家系,对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确定候选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遗传变异解读及Sanger测序验证分析该基因的致病性。结果 共纳入1例肺囊肿家系,在家系先证者检出FLCN基因c.1579_1580insA位点变异,对其阳性家系成员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同样检出相同基因变异,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ACMG指南致病性评级显示检出变异可分类为致病性的基因变异。结论 该家系肺囊肿的病因为FLCN基因c.1579_1580insA位点变异;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能够快速发现罕见遗传疾病的致病基因,建议临床上若出现不明原因肺囊肿,应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遗传因素,从而进一步辅助临床诊断,研究为后期肺囊肿的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