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通窍刺灸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观指标积分、体征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活血通窍组(简称A组)、西比灵组(简称B组)。结果:A组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能提高临床综合疗效、升高主观指标积分及主观体征积分,其作用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组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综合疗效、主观指标积分、主观体征积分方面,其作用优于B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 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使用针刺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针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 针刺结合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针刺组(70.0%).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且针刺结合推拿组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结合推拿组治疗后VA、BA的Vm、R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针刺组VA、BA的V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针刺结合推拿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能有效改善VA、BA的平均血流阻力指数.  相似文献   

3.
刘雪芳  王萍  魏盼  高志成  胡晔 《安徽医药》2021,25(6):1132-1135
目的 研究枕六穴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CS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昌医院60例CSA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中病人进行常规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红花注射液对双侧风池、天柱、完骨穴六穴进行穴位注射.均连续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病人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情况.结果 观察组因个人原因脱落1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P<0.05);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m方面,观察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分别为(41.34±1.78)cm/s、(40.05±1.03)cm/s、(39.95±1.76)cm/s,优于对照组(35.01±1.54)cm/s、(36.53±1.31)cm/s和(34.52±2.49)cm/s(P<0.001).结论 采用枕六穴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CSA疗效显著,能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液流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arteriopathy,CSA)患者椎动脉血流变化,探讨CSA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CSA患者76例,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行经颅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D)探查双侧椎动脉,观察并记录双侧椎动脉平均流速(Vm)和搏动指数(PI),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出现了升高,治疗前、后Vm值分别为(25.9±3.5)cm/s、(36.4±4.1)cm/s;动脉搏动指数出现下降,PI值分别为0.77±0.06、0.53±0.05,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能显著提高CSA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供血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冯一星  勇强  张蕾  李春梅  路彤  刘凤菊  秋阳  孙慧 《中国医药》2013,(11):1575-157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起源及走行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5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分析椎动脉起源及走行异常的发生率,观察起源异常椎动脉起始部位、内径、走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峰值(EDV)及血流阻力指数(RI),并且与6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8557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椎动脉人横突孔位置异常的发生率为6.8%(581例),其中左侧发生率为43.0%(250/581)、右侧发生率为35.8%(208/581),双侧发生率为21.2%(123/581)。椎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率为1.1%(99例),其中左侧发生率为96.9%(96/99)、右侧发生率为3.1%(3/99)。病例组椎动脉起始段及椎间段内径均小于正常对照组[起始段:(3.0±0.7)cm比(3.9±0.7)cm,椎问段:(3.1±0.7)cm比(3.7±0.6)cm],RI均大于正常对照组[起始段:(0.72±0.08)比(0.68±0.07).椎间段:(0.69±0.07)比(O.65±0.07)],椎动脉起始段PSV、EDV均高于正常对照组[RSV:(73±22)cm/s比(66±22)cm/s;EDV:(20±7)cm/s比(20±6)cm/s,P〈0.01或P〈0.05],椎问段PSV、ED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RSV:(52±15)cm/s比(53±14)cm/s,EDV:(16±5)cm/s比(18±6)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快速、无创、无辐射地诊断椎动脉走行及起源变异。椎动脉起源异常主要位于左侧,起源变异的椎动脉常伴有入椎问孔异常、内径纤细,阻力指数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采取针灸推拿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收集天津市红桥区中医医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经相关检查明确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以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取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推拿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介质、血管内皮功能以及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47%,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脑血管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天麻素注射液能够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下调炎性介质,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颈椎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84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BA血流速度快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LVA血流速度(39.45±3.61)cm/s、RVA血流速度(42.23±4.04)cm/s、BA血流速度(49.03±5.13)cm/s均快于对照组的(30.84±3.22)、(34.22±3.75)、(40.86±4.74)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全血粘度(3.13±0.66)mPa·s、血浆粘度(1.53±0.20)mPa·s、红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颈痛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口服颈痛方冲剂,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后按症状、体征评定疗效。结果经过3周系统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体征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颈痛方结合康复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正骨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观察组采取正骨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正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92%优于对照组的8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为(4.86±0.40)分、头痛为(0.61±0.27)分、肩颈痛为(1.10±0.25)分、恶心或呕吐为(2.32±0.46)分、生活及工作为(0.98±0.25)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兵  赖忠涛  赵永华  李涛 《安徽医药》2021,25(8):1671-1675
目的 观察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李氏"揉筋正骨"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新安中医馆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李氏"揉筋正骨"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酮通络胶囊药物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血流变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评价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23.02±1.78)分比(19.05±2.01)分,P<0.05],血流变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3.04±0.27)mPa/s比(4.04±0.24)mPa/s]、全血低切黏度[(14.45±1.25)mPa/s比(17.96±1.24)mPa/s]、全血黏度[(1.32±0.26)mPa/s比(1.66±0.25)mPa/s]、红细胞比容[(0.36±0.01)L/L比(0.37±0.01)L/L]、红细胞沉降率[(9.83±0.51)mm/h比(12.49±0.43)mm/h]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70.0%比36.7%,P<0.05).结论 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李氏"揉筋正骨"手法治疗能够减轻CSA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血流变学参数水平,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眩晕采用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82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取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眩晕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为(3.01±0.50)分,低于对照组的(5.02±1.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49,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5)。结论在眩晕治疗中实施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良好,可促进临床症状快速减轻,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针灸与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28例患者采用中西药治疗为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中西药联合针灸与推拿治疗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双侧椎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增加。观察组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双侧椎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针灸与推拿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血流参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选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颈部症状体征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颈部症状体征评分(2.1±3.2)分和VAS评分(1.4±2.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4.4)、(2.4±2.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椎病性眩晕症应用天麻葛根汤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某院2015年10月3日至2016年9月21日颈椎病性眩晕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平均、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天麻葛根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流速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血流速度不具高度对比性,P值大于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18.28±2.09)分、LVA(47.11±2.80)cm/s、BA(48.98±2.55)cm/s、RVA(46.93±1.28)cm/s,较对照组而言均更优,P值小于0.05;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数据没有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结论 天麻葛根汤应用于颈椎病性眩晕症中,可有效改善血流状况及症状积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医正骨配合外敷龙血竭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观察组采取新医正骨配合外敷龙血竭粉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新医正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77%优于对照组的6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4.96±0.50)分,头痛(0.71±0.25)分,肩颈痛(1.11±0.26)分,恶心或呕吐(2.12±0.56)分,日常生活或工作(0.99±0.26)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医正骨配合外敷龙血竭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刀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加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性针刺疗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23):74-76
目的观察电热针配合毫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热针配合毫针针刺组)和对照组(毫针针刺组)各50例,经过治疗3个疗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愈显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愈显率为55.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热针配合毫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颈椎病治疗中规范化康复训练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的影响。方法 74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规范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5.21±1.56)分低于对照组的(6.28±1.73)分, JOA评分(25.11±1.71)分高于对照组的(23.36±2.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 P=0.041<0.05)。治疗后,研究组椎动脉血流速度(38.45±3.17)cm/s、基底动脉血流速度(33.88±3.47)cm/s均高于对照组的(34.22±3.08)、(30.73±3.2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1、4.024, P=0.000、0.000<0.05)。...  相似文献   

19.
王健 《河北医药》2013,(23):3558-3559
目的探讨小角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理学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颈椎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角度牵引进行治疗。比较2组疗效、颈椎病评分、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明显低于观察组(94.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根据颈椎病评分标准,对照组治疗前后总得分分别为(62±12)分、(71±14)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总得分分别为(64±13)分、(89±21)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3)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QLQC-30评价标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劣于观察组,且QLQC一30各项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角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床颈椎牵引治疗,颈椎恢复速度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高,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药联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方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西药、西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西药和通窍活血汤对偏头痛进行治疗,总体疗效更佳,患者症状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