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位成功的母亲,于是有人向她取经。母亲这样说:“我们在给孩子取名时,没取‘欣欣向荣’的‘欣’,也没取‘日新月异’的‘新’,而是选定了‘含辛茹苦’的‘辛’,就是立志要培养孩子走一条耐劳的道路,以此走向成功。当然,艰辛的道路并不是人  相似文献   

2.
我们时常会因为孩子做事没有“定性”,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喜欢那个而责怪孩子。其实,“没定性”正是处于幼儿、少儿期孩子的一个突出的行为特点。在孩子还“空白”的心灵里,最容易产生的一种感觉便是“新鲜”。他们不会因为某种东西的价值如何而取舍,只要是新鲜的,他们都容易产生兴趣。所以常常是今天看到一种东西很感兴趣,明天就扔在一边不理睬了。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今天和  相似文献   

3.
“妈妈,小明今天打我了。”“爸爸,丽丽抢小朋友的玩具。” 孩子“告状”,这差不多是每位家长都会遇到的事儿。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孩子的“告状”呢? 我们只要认真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告状一种是和自身有关的,如“××骂我了”;另一种是和自身无关的,如“××欺负小朋友了”。 有的家长在遇到第一种情况时,会因觉得自己孩子吃了亏而不问青红皂白拉起孩子就去找人  相似文献   

4.
正Q您好:我的儿子是个初二的学生,一个月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现在住院治疗,我和孩子的妈妈都很难过。我们不明白孩子怎么就得了这个病,就通过网络、书报等各种形式查询相关知识,可是越看越害怕,觉得可能是我和他妈妈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生病,担心孩子再也恢复不到以前了,很自责。我们每天来医院,就在病房外面等着,就想多跟主治医师聊聊孩子  相似文献   

5.
星星点灯     
马中一 《校园心理》2005,3(10):62-63
我们6个人不知上辈子积了多少缘分,才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这所下三烂大学的同一个宿舍里。老二说:“我们都是不爱学习的孩子,所以才会来到这里。”我说:“经历过高考的,有几个是爱学习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比童年     
孩子渐渐大了,凡事有了自己的主见,对父母的话也不那么言听计从了。可是我们夫妻二人在教子上历来是不敢马虎的,当严则严,当管则管。每当孩子有了不合理的物质需求时,我们便与孩子比童年,说说我们当年如何如何。这一招开始还挺管用的,然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就开始如此“对付”我们:你们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我们的同学都如何如何了。我们  相似文献   

7.
“对不起”——哄孩子的常用语。 一次,我们和朋友一家一起去香港旅游。走在街上,朋友家上初中的女儿说:“爸爸,给我买个MP4吧!”她爸爸说:“你不是有了MP3吗?还要买那干什么?”孩子不乐意了:“我们班好多同学都买了,我为什么不能有?”说着跑到一边抹起了眼泪。她妈妈立刻心软了,跑过去哄劝女儿:“是爸爸妈妈不好,对不起,别哭了。”  相似文献   

8.
读到这个题目就会令一些家长感到莫名其妙:怎么?还要培养孩子胆小怕事么?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我们当然要培养孩子勇敢坚强的精神,也确需时时向孩子倾注一颗爱心,但有时过分的溺爱也容易导致一些孩子家里家外“不怕人”,什么事都不在话下,事事“独断专行”。这不是一种好的品格,要纠正这种现象,使孩子成为心理健全的人,必须有意识从小培养孩子的“惧怕感”。 现代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中,应当惯之以一定的适度的惧怕感,这样才能使儿童具有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纠正的意识和能力。比如  相似文献   

9.
养儿防老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年龄在五六十岁左右,曾一直和唯一的子女生活,但一场意外夺走了孩子的生命,而自己已经很难再生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失独家庭”。据估算,  相似文献   

10.
成人不宜     
“儿童不宜”是电影院门外常见的用语。有个孩子写了本“成人不宜”的书,令许多成年人对此感到诧异。有位学者仔细阅读了自己在小学时写的日记,感到很难理解当时的自己。是的,已经习惯了成人的思维,很容易使自己对儿童做出不适宜的事来。成人不宜把儿童当做“宠物”,高兴的时候和他们玩玩,不高兴的时候就拿他们当出气筒。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旅行让我感触很深,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胆小,而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不习惯放手。可能是太疼爱了,把礞子当棵宝贝花来精心伺候。即使出门,也把孩子当“大熊猫”照顾得严严实实,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让碰。时间长了,孩子就像个“瓷娃娃”,精致易碎,承受力比较差。另外,帮助孩子战胜“恐惧”提高胆晕,少不了一点一。滴的鼓励。黧  相似文献   

12.
为人父母,爱子之心是人之常情!面对孩子的早恋,有人惊呼:“我们的孩子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而北京更是出现了首起“早恋官司”,一位伤心的母亲因儿子早恋变坏而状告对方姑娘的父亲。诸如此类现象,人们不禁要问:青少年为何与“早恋”共舞?! 早恋之溯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早恋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看待这一问题时可谓异彩纷呈、各抒己见。其实,早恋是建立在早熟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天使     
亦舒说过一句话:“孩子是上帝寄存在人间的天使。”那么母亲呢?母亲是什么?孩子是天使,我们做父母的目光跟着天使转,却忘记了自己也曾是个天使,在身后也曾有一双眼睛围绕着我们。不管到了多大年纪,在他们的目光中,我们永远都是天使。这份亲情,我们转过身才能发现吧!  相似文献   

14.
校园暴力触目惊心,“我不在这里读书了,我要回家”的声音经常会在遭受暴力的孩子心中响起。每个人都有与他人建立有效且健康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我们怎么保护孩子的这种正常的需要呢?校园暴力的社会性提醒我们,要筑起校园暴力的“防火墙”,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听,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确是在这样做。比如在家庭中,父母经常会听到孩子诉说他与小伙伴之间发生的矛盾,或者听到孩子抱怨他在学校遇到的烦心事。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是个好听众,然而真正的倾听比许多人认为的要困难得多。8岁的乔乔正和父亲一起吃饭,乔乔一反常态地沉默着。“儿子,出了什么事?”父亲问他。乔乔摇了摇头,还是不说话。父亲追问道:“肯定发生了什么事,你看起来很苦恼。”“小强和我吵了一架。”乔乔小声地说。父亲哼了一声说:“就为了这件事?我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你和小强总是吵架,很难相信你们…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赏识教育风行一时。赏识教育主张尊重孩子,对孩子要多肯定、多鼓励,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但赏识教育也并非万能。我女儿祺祺的成长过程,能从一个侧面证明这一点。从祺祺出生之日起,我们就对她进行赏识教育。她偶露微笑,我们就大加赞赏:“哇!祺祺笑得真好看!”她刚牙牙学语,我们就不失时机地夸奖她:“祺祺真聪明!”甚至她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我们也不放过“赏识”的机会:“祺祺真有个性……”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女儿长成了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可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我们也渐渐发现了赏识教育带来…  相似文献   

17.
排忧解难     
“排忧解难”是我刊的保留栏目。在这个传递爱心的栏目中,每期请一位主持人答疑解惑。希望我们的复信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深刻的分析,多一些通俗的解释,多一些轻松的提示……我们愿与读者朋友们心心相通,努力成为您的心灵之友。?孩子为何“人来疯”Q:我儿子今年四岁,聪明伶俐,平时挺讨人喜欢的,可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越是有客人来,他就越是不听话,典型的“人来疯”。请问,孩子为何“人来疯”?A:孩子“人来疯”让不少父母感到头疼,所谓人来疯,就是越有客人,越不听大人话,以致影响了大人间的交流。这种现象多发生于2—7岁的儿童。在当…  相似文献   

18.
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往往会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和“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常常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自觉、成绩优异。这也是做父母的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有些家长却不知自己该怎样做,个别家长甚至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给自己那“不争气”的孩子订下很多、很高的标准,结果却常常是事与愿违,造成孩子对学习的畏惧甚至厌恶。  相似文献   

19.
即使是夫妻感情很好的家庭,也存在着玩笑式的对幼小孩子感情上的“争夺”。尤其是母亲们,普遍比她们的丈夫更喜欢孩子的依恋,更喜欢孩子用初谙世事的言语来表达对自己的感情偏向。当孩子环抱着母亲的脖,奶声奶气地央求着什么时,她们通常会忍不住放下手中的事情来迎合他(她)。常听年轻妈妈这样说:孩子特别“黏”我,和他爸爸倒是“敬而远之”…… 孩子对父亲“敬而远之”是人性使然,还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本身角色弱  相似文献   

20.
沉重的花季     
《一个走向绝路的“差生”日记》的报道,沉重地提醒我们: 又一个孩子自杀了。 又一个孩子在学习与亲情的双重压力下,绝望而无奈地选择了死亡。 这一事件注定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但是,我们的感受,却不能仅仅滞足于现象的喟叹与痛惜;我们的目光,掠过孩子稚嫩的远去的身影,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