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璞  张宁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39-1242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以水肿、蛋白尿及肾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病位不仅与肾相关,而且涉及心、肝、脾、肺。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肺脾肾三脏均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水液代谢失常相关。心主生血、主行血,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血脉瘀滞及气血亏虚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因此,在糖尿病肾脏病辨治中以脏腑辨证为纲,根据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各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痰饮水湿的停留部位、外感及内伤的病因及诱因进行病位、病性的多方面辨证分析,针对性更强,可起到事半功倍之功。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虽中医臌胀的范畴.腹臌是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气血水郁积于腹内日渐而成。肝硬化腹水是肝气失于疏泄条达则气机不利壅滞于腹中则生臌胀;另一方面,肝郁不舒则横犯脾土,以致运化失常,水湿内停,也生臌胀;再一方面,气滞而血瘀,日积月累形成臌胀。臌胀,乃气血水积为主要原因。正虚是必然趋势,形成本虚而标实之证。实脾饮是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的方剂;五苓散是温阳化气,利水渗湿的方药;二方加减应用能健脾行气利水,又因气行则血行,故二方加减能治本虚而标实之气臌、水臌、血臌证。例1:患者,女,48岁,经上级医院诊为…  相似文献   

3.
吕雄教授基于气血、肝脾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气血肝脾”理论,认为气血相依,从气滞发展到血瘀的过程应重视“血郁”这一中间病理状态,气血病变的治疗当以调气为先,通过肝脾同治以达到利气行血之目的。基于“气血肝脾”理论,吕雄教授在甲状腺结节的诊疗过程中,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肝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良性病变多属气滞血郁。早期以气滞为主,称“气结”; 病情迁延则发展为血郁,称“血结”,治疗时均以理气为先,调血次之,临床上常用玄麦甘桔汤合四逆散加减,通过调和肝脾气血,改善甲状腺局部的气滞血郁状态,从而使甲状腺结节缩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二参汤由党参、丹参两药组成,是史方奇老中医临证五十余年的经验方,对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显著。史老认为,人体之中,以气血为贵。气属阳其性主动行,血属阴,其性主静守,两者均是构成人体和脏腑功能、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有振奋心脏搏动、运血循脉以行之功,血有载气而走,养荣四肢百骸脏腑之力。气血和调则体健无恙,若气血失和,则百病丛生。所谓气血失和,无非是气之动行之性或血的静守之能出现了亢进或衰退,从而使正常的气血运动发生了病理变化。反映到心血管疾病方  相似文献   

5.
时吉萍教授治疗月经病提出,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调气养血旨在梳理经源;又因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滞而痛,故疏肝理气重在调经止痛;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泉,故保护脾胃意在调和冲任;还因肾为一身阴阳之本、又是肝木之母脏,因此平衡阴阳能够帮助月经周期恢复.所以施治时,根据气血盛衰、肝脾肾功能之异常,结合经后、经间、经前、经期的4期具体情况而分别用药.  相似文献   

6.
任丽 《陕西中医》2003,24(6):576-576,F003
中风病病机复杂多变 ,但以气机逆乱为主 ,气机逆乱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 ,因此治疗中风病当须调肝。1 肝失疏泄是中风病之主线 近年来 ,已普遍认为中风之病机为气机逆乱 ,气机升降逆乱 ,致使气血和津液运行失常 ,产生风、痰、瘀、火而发病。气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病失治误治,或日久迁延,致肝脾同病,肝郁气滞、脾运失健,脉络瘀阻,升降失常,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失常,久则痰、湿、瘀、毒互结于胁下,积而成块,形成肝硬化,属中医"积聚""鼓胀"等范畴。病延日久,累及于肾。病变发展以由气及血、虚实夹杂、正虚邪实为特点。病延日久,多虚、多瘀,本虚标实。针对本虚邪实的病机特点,益气活血切中病机,气行则血行,气化则湿化,祛瘀生新,气血条达则气机升降有序,邪有出路。附"积聚""鼓胀"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8.
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应重视柔肝疏肝,气阴双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生殖系统的改变、机体老化、神经精神状态的异常三类情况。辨证主要为肝肾不足,肾之阴阳两亏,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以及肝失濡养、肝气逆乱等。以柔肝疏肝、气阴两调法治之较佳。  相似文献   

9.
余勰  王晓素 《河南中医》2013,33(7):1020-1021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复杂多变,但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乃发病的基础,标实是发病的关键.本虚以脾肾亏虚,阴阳气血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毒邪蕴结,气血阻滞,兼有肝郁,肺气失宣等.本虚标实共致气滞血瘀,湿毒瘀互结,合而为病.治疗时参合活血化瘀,补益脾肾,疏肝渗湿,调气和血不离始终.  相似文献   

10.
周光英老中医是上海中医学院岳阳附属医院中医主任医师。善治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师左右,略窥其一二。现就周老先生治疗脱发的经验介绍如下。脱发一症,临床分为气血两虚、血热、阴亏,瘀阻四型,治疗重在调气血,养阴清热化瘀等。周老认为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营养今非昔比,气血之虚易诊,而肝郁之因易被忽视。肝有藏血疏泄作用,郁则血行不畅,发失所养而成斑秃。故周老临床选用四逆散、小柴胡之辈,调气疏肝,透解郁邪,使木郁达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多数中医学者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与治疗多从心、肝、脾、肾出发,较少论及肺。从心肝肺影响气血运行的角度,以阴阳、五行、精气血、津液神及经络学说为工具,通过论述肝与肺的功能及生理病理特性,即“肺藏魄”“肺在声为哭”“在志为悲”“肝主疏泄”“肝为五脏之贼”,生理上,心肝相生为母子,行血与藏血互用;心肺互制同居上焦,气血互用;肝肺互制,龙虎回环调畅气机。病理上,肝在五行属木,木易郁而心火塞,从而乘肺金致肺气虚。同时结合现代研究,提出心脏神经官能症起于肝郁,而肝郁肺虚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机演变结局之一的观点,并提出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当需辨证论治,对于肝郁肺虚证的患者可疏其肝郁、补其肺气。  相似文献   

12.
刘锋  罗润娥 《光明中医》2001,16(1):27-28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积”“胁痛”“膨胀”等范畴,在现代多由肝炎失治不愈发展而来。病因乃由一是正虚之人(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壮人无积,唯虚人则有之”)感染疫毒湿浊之邪,留而不去,日久伤人气血,阻滞气机,气血郁滞;二是其病久不治愈,病人性情抑郁而致肝气郁滞不疏,横逆克土犯脾,又使脾气损伤:一方面则气血(阴精)化源不足,一方面则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而阻遏气机,气滞血瘀;三是患病之后,饮食不节,恣不忌口,饮酒酗酒及恣情纵欲,又损伤肝肾,使患病之肝脏雪上加霜。其病机则多形成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气滞湿阻血瘀,痰瘀…  相似文献   

13.
十二、理血法(上接1988年第1期31页)血为中焦水谷之精,奉心化赤,藏于肝而统于脾,布于肺而根于肾,内则灌溉脏腑,外则营养经脉,流行不息,全赖气以运之。气者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逆则血逆,气虚则血脱。是以本法药物,又分行血及止血两部分,而行血药则兼有破瘀作用,主要应用于月经不调,或瘀滞腹痛症瘕,跌仆损伤及血痹痛疮等症。  相似文献   

14.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缪仲淳此说世人无不奉为治痢之圭臬。然则如何行血、调气?对此,唐容川独具匠心,提出精辟的见解:行血宜以治肝为主,“知理肝之法,而治血痢无难”。调气须肝肺并调,盖“痢虽脾病,而其所以逼迫者,肝肺之咎也。知调肝肺,善调气矣”。唐氏鉴于理肝调肺治痢之方自古无之,遂自拟白头翁汤加石膏、知母、杏仁、桔梗、槟榔、柴胡、麦芽、当归、白芍、甘草等治之,轻者用小柴胡汤加归、  相似文献   

15.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主要表现为腹水和黄疸,尹常健教授指出腹水为水湿泛滥,责之肝脾肺肾多脏失调,气机逆乱;黄疸难消在于湿热痰瘀蕴结血分,瘀热阻络.肝郁脾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肝肾阴虚是最终结局,提前防治肝肾阴虚至关重要.尹教授提出"八字辨证"的方法,准确概括不同阶段本虚和标实的主要矛盾.强调本病肝肾阴虚阶段肝郁脾虚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6.
咳嗽晕厥症发病机理为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临床可分为虚证和实征两大类:实者以痰、瘀肝火发病为多见;虚者以脾肾阳虚、肺肾阴虚为主要表现。治疗宜化痰开窍,活血化瘀以平气血之逆乱,调整阴阳之偏胜而顺接阴阳。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老年高血压病为本虚标实,气血失和。病变在肝,病源在肾,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中期多见阴虚阳亢,后期又多为阴阳两虚,并兼夹风、火、痰、瘀等症。本病若失于调治,可发为气血逆乱之中风,也可因肝脾肾虚,心脉痹阻,气血瘀滞,夹痰浊阻塞胸阳发为胸痹心悸等。治疗宜从肝脾...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归属"肺胀""喘证""咳嗽"等范畴;咳嗽和喘为主,责之于肺,与其他脏腑也紧密联系。肾:肺朝百脉,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水分下输至肾,肾主水,与喘关系密切;脾:肺在五行为金,脾为土,土为金之母,脾土能生肺金以资其源,肺有赖于脾的滋养,肺清肃功能失调也会影响到脾,水道通调有赖于肺的清肃,肺清肃失调,水液代谢不畅而生湿邪,湿困于中焦,脾受湿困,运化不利,湿聚成痰,痰伏于肺而生喘咳;心:肺主气,心主血,气与血关系密切,气可生血,同时气又赖血以附之,血的运行也离不开气的推动,正所谓"气行血行,气止血止",气血相互依赖,也是肺朝百脉的体现;肝:气机的升降与肝肺密切相关,肺主肃降,以降为顺,肺主升发,以升为顺,肺与肝的功能协调,则气机升降有序,反之则气机不调。  相似文献   

19.
总结卢尚岭教授中风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阐述以此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及临证发挥。1987年卢老提出中风发病责在气机逆乱的病机理论,得到学术界认可;迄今,气机逆乱已被确认为是中风发病的基本病机。卢老倡导调理气机是急性中风证治的基本治则,创制大黄瓜蒌汤、调气息风饮等常用方。基于急性中风以气机升降逆乱为本、痰火瘀滞为标的病机认识,提出急性中风之风火痰瘀证治皆以调理气机为要。基于卢老经验,后学者提出,中风标实常见风火痰瘀,主要责之肝胃;本虚多见气虚、阴虚或气阴俱虚,发病责先后天之本受损,并提炼出邪实治在肝胃、正虚当补脾肾的中风基本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20.
逍遥散始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炙甘草、生姜组成.临床常用主治肝郁气滞之证.明代赵氏曾提出“治其木郁,诸郁皆因而愈”.所谓“木郁”即是肝郁,肝郁即是气郁.六郁致病,气郁为首.肝失条达,气机郁滞,可形成气郁,继而火郁,痰郁、血郁、湿郁等.一旦诸郁形成,或脏腑功能气血失和,或冲任胞宫受阻,则表现为因“郁”而致的诸疾.故治诸郁,莫不以调气为先,调气即是调肝,调肝即是达木,“木郁达之”,则诸郁自解.兹举二案以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