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NOB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
织大于3.0 cm)中NOB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NOB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
的有32例(53.3%),NOB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有10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OB1
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的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NOB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结直肠
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B1能否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nmt1和Caveolin-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8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nmt1、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Dnmt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2.6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5.00%)(P<0.05);Caveolin-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2.14%)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75.00%)(P<0.05);二者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组间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Dnmt1和Caveolin-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04,P=0.000)。结论 Dnmt1和Caveolin-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E2F-1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结直肠癌、35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2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中E2F-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2F-1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 E2F-1的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7%)和正常大肠黏膜(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病人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部位等因素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E2F-1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mi-1、NANOG和EZH2蛋白在结直肠癌病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病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淋巴结中Bmi-1、NANOG和EZH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Bmi-1、NANOG、EZH2蛋白均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70例结直癌患者中,Bmi-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57/70)、10.0%(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57,P<0.05);NANOG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48/70)、15.7%(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5,P<0.05);EZH2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60/70)、22.9%(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24,P<0.05);3种蛋白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种蛋白的表达两两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Bmi-1、NANOG与EZH2蛋白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3种蛋白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术后复发、转移及其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中侯选抑癌基因TESTIN及RUNX3的表达,探讨其与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TESTIN基因、RUNX3基因的表达。结果 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ESTIN基因阳性(31.7%)、强阳性(5.0%)表达率显著低于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86.7%、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基因阳性(26.7%)、强阳性(1.7%)表达率显著低于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81.7%、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ESTIN基因、RUNX3基因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均无相关性(r=-0.452、-0.245、-0.331,均P>0.05),与T分期(T3期+T4期)、Dukes分期(C期+D期)、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分化程度(低分化)均呈正相关(r=2.352、1.485、1.867、2.541、0.885、3.214,均P<0.05)。TES-TIN基因表达与RUNX3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6.587,P<0.05)。结论 TESTIN基因、RUNX3基因与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也可能成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组织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B(hnRNP AB)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的AIM2、hnRNP AB阳性表达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分析结直肠癌组织组织中AIM2、hnRNP AB表达及术前血清CEA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endall相关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AIM2、hnRNP AB表达与术前血清CEA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AIM2主要分布于肿瘤组织细胞质内,hnRNP AB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78例肿瘤组织中AIM2阳性29例(37.1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63例(80.77%),hnRNP AB阳性55例(70.5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7例(21.79%),术前CEA水平阳性34例(43.5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5例(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AI...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TRIM59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8份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TRIM5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16例癌旁组织中TRIM59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种组织中TRIM59蛋白的表达差异。收集NCBI的基因表达汇编(GEO)中的编码基因表达谱数据集,对结直肠癌肿瘤样本表达谱资料及其对应的生物学信息进行相关性和预后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RIM59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95 6±0.011 1,高于癌旁组织的0.023 9±0.016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P=0.011)。免疫印迹结果表明TRIM5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TRIM59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86.7%(26/3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5%(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7,P<0.00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TRIM59的样本与Dukes分期相关(H=13.067,...  相似文献   

8.
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结直肠癌组织标本80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53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53在结直肠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6.3%,在癌旁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0.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p53的突变在结直肠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促进作用,同时说明p53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第187位苏氨酸(Thr187)磷酸化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kip1,简称p27)(P-p27Thr18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8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以及6对新鲜结直肠癌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p27Thr187和p2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结果均显示,P-p27Thr18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P-p27Thr187阳性表达率为100.0%(80/80),高表达者52例(65.0%,52/80),低表达者28例(35.0%,28/80);而癌旁正常组织中P-p27Thr187阳性表达率为13.8%(11/80),与结直肠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8%(39/80),癌旁正常组织中为90.0%(7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27Thr187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P-p27Thr187表达强度与细胞增殖指标Ki-67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87,P<0.05),与p27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394,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p27Thr187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有助于综合评估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对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及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黏膜组织(5 cm)膜联蛋白A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为80.3%(61/76),癌旁黏膜组织中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为30.3%(2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 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及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CEA含量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联蛋白A7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LOX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行肿瘤切除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及临床资料、随访信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LOX、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LOX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探讨LOX与HIF-1α、MMP-2、MMP-7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OX表达率较癌旁组织高(P<0.05)。LOX表达阳性的患者肿瘤临床分期更晚、浸润深度更深、淋巴结转移更多(P均<0.05);预后分析显示LOX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较差,COX模型显示LOX表达和TNM分期Ⅲ~Ⅳ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直肠癌组织HIF-1α、MMP-2、MMP-7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LOX表达与HIF-1α、MMP-2蛋白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LOX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与结直肠癌的进展有关,且可作为预后预测因子。LOX可能与HIF-1α、MMP-2共同作用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BORIS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的(40)例切缘正常大肠组织BORIS的表达情况,比较BORIS在不同大肠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大肠癌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BORIS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切缘正常大肠组织(P<0.05),BORIS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论:BORIS过量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用于大肠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的表达,探讨claudin-3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方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间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40例(癌组)及癌旁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22例(癌旁正常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claudin-3的表达水平。分析和比较癌组不同病理参数和不同存活情况病例间的claudin-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laudin-3蛋白的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癌组阳性表达率为92.5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的59.09%(P<0.05)。13例来自同一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claudin-3表达平均评分(染色强度评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评分)分别为4.538和3.269(P=0.019)。在40例癌组患者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claudin-3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36.84%和85.71%,其中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及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3强阳性率为61.1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2.72%(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长径的分组间,claudin-3强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癌组的40例患者,失访7例,术后生存期≤3年14例(死亡组),生存期>3年19例(存活组),两组claudin-3表达平均评分分别为4.50和3.526(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laudin-3的表达显著升高, claudin-3的高强度表达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PTEN和C-myc蛋白表达。 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6.70%(46/60),显著高于正常(0)及邻近结直肠(癌旁)组织(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myc蛋白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呈正相关关系(r=5.540,P<0.05),与TNM分期无相关性(r=0.013,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5.00%(15/60),显著低于正常(100%)及邻近结直肠(癌旁)组织(90%)(P<0.01);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869,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均呈负相关(r=-0.791,r=-0.741,r=-0.634,P<0.05);C-myc蛋白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2,P<0.001)。 结论:癌基因C-myc蛋白过度表达不能作为判断结直肠癌肿瘤状态的单独指标;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缺失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促进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正常组织中bFGF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bFGF在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结直肠癌bFGF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bFGF阴性组(P〈0.05);高MVD组bF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MVD组(P〈0.05)。bFGF的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癌bFGF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FGF阴性组(P〈0.01)。结论 bFGF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过度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恶性潜能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CXCR7与VEGF的表达.结果 (1)CXCR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23%,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2)VEGF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12%,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29,P<0.05).结论 CXCR7与VEGF在结直肠癌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肿瘤血管形成为肿瘤进展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耶G)与Ki盯在_太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大肠癌发生、侵袭及转移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2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Ki67的表达。结果PTTG、Ki67在大肠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肠癌组织中删及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1%和1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TG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的部位未见相关(P〉0.05),而在大肠癌组织中伴转移组中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Ki67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有无伴转移、肿瘤的部位未见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HTG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1TG可以反映大肠癌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TTG与Ki67无相关性。PTTG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潜在淋巴结转移和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中HSP60、HSP70、HSP90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49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HSP60、HSP70、HSP90α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结直肠癌组织中HSP60、HSP70和HSP90α表达率及过表达率较其癌旁组织中均有明显差异。HSP60、HSP70、HSP90α在结直肠癌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的表达率和过表达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HSP60、HSP70、HSP90α三种蛋白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但是其与病理分级无相关关系,证明这三种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病机理中具有普遍意义,为进一步探索HSPs在结直肠癌发病中作用及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eIF4E与大肠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中eIF4E的表达情况,以癌旁正常组织和大肠腺瘤各20例作对照。结果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大肠腺瘤组织中e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10%和90%,eIF4E阳性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腺瘤史及肿瘤家族史患者间未见统计学意义,不同肿瘤部位、大小及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eIF4E阳性表达差异也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浸润深度不同eIF4E阳性表达不同(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着eIF4E蛋白高表达现象,eIF4E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腺瘤史、肿瘤家族史、病变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正常大肠组织、6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MCM5的表达。结果:MCM5高表达于大肠癌细胞核,大肠癌组织中MCM5表达率为63.3%(38/60);正常大肠组织中MCM5表达率3.2%(1/31),(P<0.05);MCM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型相关(P<0.05)。结论:MCM5可作为新的大肠癌增殖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