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高频对在职职工920名进行乳腺健康体检。结果:本组健康体检职工中,超声无异常的为376例,占40.86%。结论:超声检查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提供一个很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性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6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术前进行检查,并将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本组136例中,导管内乳头状瘤80例(58.82%),乳腺癌34例(25%),导管扩张15例(11.03%),乳腺囊性增生5例(3.68%),炎症2例(1.47%)。经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超声诊断符合率达85.29%(116/136)。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病变的定位及定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癌的高频超声表现,并评价高频超声联合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对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相应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46例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和全数字乳腺摄影检查。结果:高频超声探及到肿块46例,诊断乳腺癌45例,诊断率达98%。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乳腺癌46例,诊断率达100%。高频超声和全数字化摄影对乳腺导管癌检出率无差别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检查及联合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X线摄影、超声、MRI表现及联合检查与病理结果。结果:乳腺X线摄影阳性率为90.0%,准确度53.3%;超声检查阳性率为50.0%,准确度13.3%;MRI检查阳性率为100%,准确度93.3%。3种影像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阳性率为100%,准确度为96.7%。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超声及MRI表现各有特征性,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的表现。结果 :3 8例中 ,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丛样微小钙化点 16例( 4 2 .1% ) ,边界不规则高密度影 13例 ( 3 4.2 % )。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充盈缺损或中断 6例 ( 15 .8% )。超声显示为界限不清和形态不规则实性肿块 11例 ( 2 8.9% ) ,界限清楚和形态规则实性肿块 6例 ( 15 .8% ) ,囊实性肿块 3例 ( 7.9%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准确诊断率分别为 78.9%和 5 2 .6%。结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有诊断价值 ,但前者优于后者 ,二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乳腺肿块的超声与钼靶X线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00例中,恶性肿块28例,良性病变72例。超声诊断准确87例,准确率87%;钼靶X线检查诊断准确79例,准确率79%。结论:对乳腺疾病的检查,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影像检查对乳腺增生症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74例均做了钼靶X线摄影检查,其中19例做了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10例超声检查和3例核磁共振检查。结果:74例钼靶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44例(59.5%),结节影18例(24.3%),无异常发现者12例(16.2%)。19例乳头溢液患者的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表现为囊肿型8例,囊肿伴导管硬化型6例,导管增生硬化型3例,终末导管囊性扩张型2例。10例肿块性患者的超声表现:实性病变8例,呈低回声;囊性病变2例,呈无回声液性暗区,伴有明显的后回声增强效应。3例乳腺囊肿,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的高信号。结论:乳腺增生症的多种影像学表现反映其复杂多样的病理特点,钼靶X线摄影联合超声、MRI检查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独与联合应用X线乳腺摄影(MMG)及彩色多谱勒超声(US)检查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7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病灶直径≤20mm)病例,回顾性分析经单独采用MMG或US检查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于诊断结果的准确程度.结果:X线乳腺摄影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单项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均为85.2%),而联合应用X线乳腺摄影及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92.6%)明显优于单项检查的检出率(85.2%),两者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乳腺摄影和彩色多谱勒超声联合检查综合诊断可明显降低早期乳腺癌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声学造影对乳头溢液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乳头溢液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及声学造影检查,所有检查结果均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乳头溢液疾病高频超声及声学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1.7%及79.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内乳头状瘤高频超声与声学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及7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导管声学造影可提高导管内小病变的检出率,显示详细的病变部位及扩张的导管,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学造影检查明显优于高频超声检查。此种检查简单、方便、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乳头溢液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7例患者行乳腺肿块切除的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检出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及9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临床查体、乳腺超声及X线检查在诊断中国人乳腺癌中的价值,并比较3种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析其联合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同期乳腺普查和门诊发现的112例可疑乳腺癌的病例(普查组38例,门诊组74例)均进行乳腺查体、超声及X线检查,并作穿刺或手术取活检明确病理诊断.3种检查的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分别计算出各自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κ值.结果 112例可疑乳腺癌病例中有61例乳腺癌,1例良性病变.乳腺临床查体、超声、X线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68.85%、88.52%、72.13%;特异度分别为88.23%、21.57%、56.86%;准确度分别为77.68%、58.04%、65.18%.三者两两联合后,乳腺超声与X线检查的灵敏度最高,为98.36%(P<0.05),但特异度差,仅为3.92%(P<0.05),准确度为55.36%,而临床查体与X线联合检查的灵敏度虽然较低,为85.25%,但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分别为56.86%和70.27%.结论 临床查体、乳腺超声、X线检查诊断乳腺癌各有特点.其中乳腺超声的灵敏度最高(P<0.05),临床查体的特异度最好(P<0.05),线检查对癌前病变及0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最高(P<0.05).若三者联合使用,可以互相补充,减少漏诊,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满足大规模乳腺癌普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溢液性乳腺癌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6例,回顾性观察其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26例中,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导管原位癌伴早期浸润7例;复合型癌3例,其中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3例,其中乳腺X线平片未发现异常5例,毛刺或分叶状肿块2例,肿块伴钙化9例,多形性钙化灶10例。乳腺导管造影主要表现:导管内充盈缺损伴有不同程度导管扩张;导管管壁浸润破坏对比剂渗漏,形成"潭湖征";导管管壁不规则,呈"虫蚀样"改变或"断续征"。本组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88.4%。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是溢液性乳腺癌诊断的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尤其对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乳腺微小钙化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睿  许建荣  华佳  孙莉  李岚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10-1213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时乳腺微小钙化的表现及分型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74例患者行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检查,记录钙化灶单簇个数、分布直径、形态分型(根据Le Gal乳腺微小钙化分型,Ⅰ型:环形钙化;Ⅱ型:形态规整的点状钙化;Ⅲ型:泥沙样钙化;Ⅳ型:形态不规则的点状钙化;Ⅴ型:蠕虫样钙化)、是否沿导管分布、是否伴有肿块等x线特点.并与手术活检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4例中36例为乳腺恶性病变(48.65%)、38例为良性病变(51.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簇个数(P〈0.001)、微小钙化的形态分型(P〈0.001)、是否沿导管分布(P=0.001)以及是否伴有肿块(P=0.007)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有一定价值。多因素分析发现,钙化的形态分型(P=0.0008)和是否伴有肿块(p=0.003)是诊断乳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微小钙化的形态分型中Ⅳ和Ⅴ型钙化、Ⅲ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单簇个数〉10个以及Ⅱ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分布直径〉20mm者恶性率较高。结论:Ⅳ和Ⅴ型钙化、Ⅲ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单簇个数〉10个以及Ⅱ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分布直径〉20mm诊断乳腺癌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应积极定位手术活检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Mammotome系统在乳腺肿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尖兵  陈习仲  欧华林  肖光雄  潘登  王曦曦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05-110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118个乳腺肿块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后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运用Mammotome旋切系统对肿块进行微创旋切术。结果:超声引导成功率100%,术中冷冻切片提示恶性病灶9个,良性病灶109个,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术后1周超声复查4例有血肿形成(原病变均为乳腺纤维腺瘤),3个月复查血肿完全吸收。恶性病灶无原发灶残留和复发,良性病灶也未发现残留灶。结论:超声引导Mammotome旋切系统可以对乳腺肿块进行精确的活组织取材,对适宜的良性病灶可以进行完整切除,该技术安全、微创、确诊率高、并发症少,是乳腺肿块诊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阑尾炎11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2.4%;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8例,诊断符合率85.7%;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2例,诊断符合率96.7%;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6例,诊断符合率93.6%。混合包块型阑尾炎12例,诊断符合率83.3%。结论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结合病史、查体、动态观察及实验室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哺乳期和哺乳期后女性乳腺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探测哺乳期和哺乳期后女性患者的乳腺病变,对不同类型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重点研究积乳囊肿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97例,其中乳汁淤积伴感染(乳腺炎)30例,乳腺脓肿25例,积乳囊肿30例,积乳囊肿实变7例,积乳囊肿钙化5例。结论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超声检查是一种操作简便、实用而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动态增强对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95例同时做过超声与M R的101个乳腺病灶,对其二维声像图及CDFI特点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与MR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超声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73.3%,恶性病灶诊断正确率87.3%;M R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84.3%,恶性病灶诊断正确率92.7%。95个患者共检出101处病灶,其中乳腺癌67例,占66%;纤维瘤23例,占23%,炎性肉芽肿4例,占4%;分叶状肿瘤2例,占2%;囊腺瘤1例,占1%;乳头状瘤4例,占4%。结论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高,适用于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MR空间分辨力及软组织分辨力高,适用于超声检查难以定性的病变及乳腺癌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超声检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50例,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对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法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法诊断乳腺肿瘤的准确性.结果 经比较分析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法诊断乳腺肿瘤的准确率为93.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法在乳腺超声检查中具有较高的正确性,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在非哺乳期乳头溢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在非哺乳性溢液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对106例非哺乳性溢液的女性患者行乳腺导管造影。并对多乳眼溢液行多次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结果:106例中93例造影成功,成功率为87.7%。42例为导管占位性病变,阳性率45.2%。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在非哺乳性溢液患者的检查中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技术,在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水成像(MRS)对腮腺疾病导管显像的临床应用.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评价其对腮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5例临床诊断腮腺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后,利用IR-FSE序列进行腮腺导管成像。然后给患者含服VitC于3min后再次扫描。对获得图像按腮腺管及其分支显示效果进行分级及效果评价。结果:25例腮腺病变中.腮腺炎6例,腮腺脓肿l例。腮腺管结石4例,多形性腺瘤10例.腺淋巴瘤2例,T细胞淋巴瘤1例,粘液表皮样癌l例。MRS结果显示,11例非肿瘤性病变中,导管系统变形者8例,占72.7%;14例肿瘤性病变中。导管系统变形者12例,占85.7%。导管系统变形多以2级以上导管改变为主。结论:IR-FSE序列MR腮腺导管成像能较好显示腮腺管及其分支受压、扩张、移位、破坏等征象,对腮腺疾病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