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石河子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我院上报的452例ADR报告,分别从ADR的级别、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2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为136例(占30.09%);发生ADR患者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242例,占53.5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285例(占56.21%);引发ADR最常见的是化学药(354例,占75.4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122例,占25.85%),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120例,25.42%).结论: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在分析和评价中意义重大,加强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何全 《兵团医学》2012,(2):53-5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到的20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占28.50%。由抗菌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1.50%。注射给药途径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占90.00%。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全身症状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应重视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对我院的231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011年收集的96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4.79%(91例);其次是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69.97%(67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8.96%(47例)。结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及检测,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上报的21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以中年组最多。药物共涉及17类97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69例(31.8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60徽(27.65%)。β-内酰胺类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其次是喹诺酮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其次是口服。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次是胃肠道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近3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制定相应对策,减少或规避ADR伤害、用药风险,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ADR(共计465例),按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制剂剂型、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组织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5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83.01%;涉及药品种类主要为抗菌药物,占64.51%;ADR累及组织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占85.68%。结论重视对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为临床提供合理规范用药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参考,确保用药安全,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冯茹  刘静  屠峰  苗羽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98-169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13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ADR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68.12%(94例);以静脉滴注方式76.81%(106例)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8.41%(53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航空工业中心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及引发的相关因素,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尽量减少临床工作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收集到的2002~2006年航空工业中心医院277例ADR报告的报表资料,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反应类型、临床表现等输入计算机,用Excel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56;单一用药221例,合并用药56例;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80例,很可能137例,可能50例.怀疑7例,无法评价3例;本人或其家庭有药物过敏史的63例;抗茵及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73.3%;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52.7%.结论:老年患者应作为临床ADR监测的重点人群;应注意掌握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及合并用药;中成药的使用应注意慎重用药,特别是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宜单独使用,并注意用药剂量.必须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尽可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维护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5~2009年上报的93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注射给药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及外用给药;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中药类;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变态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次之。结论:要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强调合理用药,特别要注重在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情况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12月收集上报的902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严重ADR的发生率,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用药途径及诱发ADR/ADE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2例ADR中,有447例(49.6%)是由抗菌药物引起的。其中阿奇霉素是引起ADR的最多的药物(占31.47%),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累及最多的是皮肤。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能确定的有79%,撤药后恢复率达到95%。结论在我院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是ADR发生的最常见的诱因,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注意监测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致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方法统计该院2006—2012年上报的抗感染药物致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情况、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剂量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3例抗感染药物致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占51.9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所占比例最大占79.78%;未根据老年人肾功能进行减量的占39.44%。结论抗感染药物致老年人不良反应/事件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应加强老年人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到的17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ADR报告中,以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97.0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48.04%;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2.33%。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规范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口服避孕药妈富隆减少术后出血和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人流病例中,随机抽取1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休息,给予抗炎和助宫缩治疗;实验组术后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避孕药妈富隆口服,1片/ d,连续21 d,观察比较两组术后阴道流血和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阴道流血在7 d 内干净:实验组82例(91.11%),对照组68例(75.55%);25 d 内恢复月经:实验组78例(86.67%),对照组61例(67.7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妈富隆,可减少阴道流血,加快月经恢复正常,有利于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Moyamoya病)的CTA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诊断为成人Moyamoya病的临床及CTA资料。结果:178例成人Moyamoya病中出血型的发生率为47.4%(37/78);不同性别发病率和发病年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出血原因与CT表现: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率16.2%(6/37),以蛛网膜下腔出血(66.7%)为主;脉络膜前动脉破裂出血发生率48.6%(18/37),其中66.7%表现为脉络膜前动脉扩张并伴有后交通动脉扩张,以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50%)和单纯脑室出血(27.8%)为主;异常增生的烟雾状血管破裂发生率35.1%(13/37),以单纯脑实质出血(38.5%)和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30.8%)为主。结论:依据CTA的表现,结合出血发生的类型和部位,能够进一步推断Moyamoya病出血的原因,为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ADE)以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96例进行分析,对其用药情况、年龄、ADR、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96例中用药环节存在不当58例(60.4%),包括不符合适应证或不辨证用药、同一输液瓶续滴未冲洗输液管、超剂量应用和用药次数过多等。正确用药情况下ADR38例(39.6%),其中清热解毒类占44.7%,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类占44.7%,补益类占10.5%,一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5%,以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用药不当是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容易被临床忽视,需要医生遵循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和用法正确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腋部副乳腺的X线表现,提高对副乳腺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186例腋部副乳腺的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腋部副乳腺男女均可发生,男10例,女176例。年龄14~80岁,平均43岁。完全型副乳腺21例(11.3%),不完全型副乳腺165例(88.7%)。发生于双侧68例(36.6%),仅发生于右侧78例(41.9%),仅发生于左侧40例(21.5%)。伴有钙化3例(1.6%),合并其他病变4例(2.2%)。X线表现:最大径线平均3.3cm(右)和3.0cm(左)。形态上可分为4型:其中斑片型最多,75例(40.3%),其余依次为条索型56例(30.1%),混合型35例(18.8%),团片型20例(10.8%)。结论:腋部副乳腺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认识和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7.
徐学君  程幼苗  徐德琴 《武警医学》2017,28(12):1216-1219
 目的 探讨破伤风抗毒素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破伤风抗毒素”“TAT”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至2016-10收录的有关破伤风抗毒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筛选并收集相关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过敏史、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检索,破伤风抗毒素致不良反应文献145篇,共158例。不良反应在20~39岁的人群发生最多(58.23%);用药20 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3.04%,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89.24%),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46.84%)、过敏反应(39.87%)、血清病(2.53%)。156例好转或痊愈(98.73%),2例死于过敏性休克(1.27%)。结论 临床应警惕破伤风抗毒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吕娟丽  刘旭  仲华  刘振华 《武警医学》2018,29(9):874-878
 目的 探讨细辛脑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有关数据库,对细辛脑注射剂ADR病例报告进行文献汇总,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ADR等信息,并将危及生命的严重ADR归为本次研究的重点。结果 纳入研究的85例中,重型ADR 41例,构成比48.23%;年龄小于6岁的患者54例(63.41%),发生重型ADR 28例,构成比68.29%; 90.58%ADR出现在用药10 min内,80.48%的重型ADR发生时间小于5 min;ADR累及循环系统156例次,占34.51%;呼吸系统116例次,占25.66%。有2例经治疗无效死亡,1例经治疗13 d后失视,其余82例均经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 细辛脑注射剂引起的ADR以过敏反应为主,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生重型ADR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死亡,建议临床要做好ADR的监测与防范。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肺部并发症的X线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玲  武谦  张海波  徐霖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398-140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肺部并发症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HFMD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5月~2009年3月住院确诊为HFMD的患儿46例,对其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HFMD临床主要特征是持续发热,口腔、手足掌面及肛周多发性疱疹。胸部X线表现:肺纹理增强7例(15.2%),支气管肺炎或肺炎30例(65.2%),肺水肿4例(8.7%),正常5例(10.9%)。肺部病变的特点是出现早,变化迅速,发病后2~4天达到高峰,绝大多数患儿肺部病变在1周左右吸收消散,肺部改变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HFMD的胸部X线表现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