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药针剂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143例报告王灵君颈椎病是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三者的总称。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我院采用自制中药针剂“健颈液”穴位注射,治疗各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43患者均...  相似文献   

2.
MODS肠运动障碍机制和大承气冲剂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大鼠肠运动障碍的表现和大承气冲剂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观察大鼠肠运动功能在MODS状态下和大承气冲剂治疗后的表现.结果:MODS组较对照组肠传输功能和肌电慢波频率、振幅均明显下降,大承气冲剂治疗组肠传输功能及肌电慢波频率和振幅较MODS组明显提高,肠运动功能加强.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MODS组.结论:肠运动障碍可促发MODS,大承气冲剂从多方面、多角度改善肠运动障碍,促进肠蠕动,有效地防治MODS.  相似文献   

3.
在创伤治疗早期,如何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展是目前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胃肠道黏膜屏障破坏和肠道细菌移位,在MOD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闭合性创伤大鼠为模型,观察中药在创伤早期的抗炎作用,为临床应用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抗炎灵汤剂对MODS大鼠 iNOS、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炎灵汤剂对MODS大鼠结肠IL-6、TNF-α和iNOS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成两组:MODS模型组和中药抗炎灵防治组,分别观测单位时间排便的粪点数、血清NO的变化,取远端结肠平滑肌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查.结果:防治组与模型组相比排便点数明显增加;而防治组血清NO含量、结肠平滑肌炎性反应、IL-6、TNF-α和iNOS以及IL-6 mRNA、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抗炎灵汤剂可改善MODS大鼠结肠平滑肌炎性细胞浸润,减少MODS大鼠结肠iNOS、IL-6和TNF-α的生成,促进结肠运动.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常见,而出现过敏性休克罕见,且过敏性休克病情凶险,多危及患者生命。近几年头孢菌素及中药针剂的广泛使用,基层医院输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收治16例输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7~80岁。出现过敏性休克所输液体及药物5%葡萄糖10例,生理盐水4例,5%糖盐水2例。西药针剂6例,占37%,其中青霉素过敏1例,头孢菌素过敏3例,胰岛素针1例,胞二磷胆碱针1例;中药针剂10例,占63%,其中清开灵注射液1例,复方丹参注射液1例,双黄连注射液2例,鱼腥草注射液及脉络宁注射液各3例。1.2症状及体征:多有口周、肢端麻痒、窒息感、呼吸困难、头晕、晕厥、昏迷。体征多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出汗、口唇及全身皮疹、脉搏快、血压下降或测不到。1.3治疗:一般措施:平卧,吸氧,大量补液。应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轻症0.1%肾上腺素1 mg皮下或肌注。重症肾上腺素1 mg加液体40 ml稀释后缓慢静注。抗组织胺药异丙嗪针25~50 mg肌注。1.4结果:头孢菌素及中药针剂过敏性休克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又名"黧黑斑"、"肝斑"、"蝴蝶斑"等,以面颊、额颞、唇周等部位出现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为特征,青壮年女性多发。系一种色素代谢功能障碍性皮肤病[1]。近年来,笔者在中药、针灸等基础上运用穴位加面部注射中药针剂治疗黄褐斑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炎灵对大鼠细菌性腹膜炎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后结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成MODS组(模型组)和MODS 中药抗炎灵组(治疗组),观测单位时间排便的粪点数、结肠平滑肌环行肌条振幅变化、平滑肌细胞长度、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平滑肌细胞IP3含量、血清NO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排便点数、肌条收缩振幅、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IP3含量明显增加;而治疗组平滑肌细胞的长度和NO较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抗炎灵能有效促进结肠运动,同时涉及cAMP、cGMP和肌醇脂质两套信号传导系统.  相似文献   

8.
高乌甲素氢溴酸盐是由高乌头(生长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中药)中提取的总生物硷而制成的针剂。经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证实其具有镇痛作用。用于晚期癌瘤病人的止痛有一定疗效,但应用范围尚不广泛。我们于1992年6月~1993年2月,用高乌甲素注射液痛点封闭  相似文献   

9.
中药高位保留灌肠用于腹膜炎术后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配合西医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的差异。 方法 :随机选择2 8例急性腹膜炎手术病例作为治疗组 ,术后 6h开始运用中药大承气汤加减高位保留灌肠治疗 ,选择同期急性腹膜炎手术病例 2 6例为对照组 ,术后不用中药治疗 ,两组西医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 ,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MODS、MOF等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 (2 2 0 9± 7 82hvs 39.2 7± 9.5 6h)、肛门排气时间 (30 6 1±12 2 1hvs 5 4 73± 13 5 8h)及排便时间 (42 78± 15 6 8hvs 72 .3± 2 0 .2 8h)均有明显缩短 ,此外 ,治疗组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症状性肠粘连、MODS、MOF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结论 :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配合西医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建立猪MODS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防治MODS.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在HVHF防治MODS中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HVHF防治MODS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MODS时肠道细菌移位及承气方剂对其影响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观察承气方剂对MODS时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方法 :利用MODS动物模型 ,采用Dig probe大肠杆菌原位杂交的方法 ,观察MODS时肠道细菌移位及承气方剂和抗生素对其影响。 结果 :MODS时肠源性大肠杆菌可以移位到肠壁的粘膜下层甚至肌层 ,经淋巴系统和门静脉到达全身。与模型组比较 ,承气方剂治疗可以明显地抑制MODS大鼠肠道细菌移位 (P <0 .0 5 ) ;抗生素治疗不能抑制MODS大鼠肠道细菌移位。 结论 :承气方剂治疗MODS时通过对屏障功能的保护而在抑制肠道细菌移位发挥显著作用。抗生素治疗MODS时对肠道细菌移位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护理工作中,主班护士通常需将次日输液药品摆好备用.由于临床用药品种繁多,尤其是多支小安瓿针剂摆放不稳易倾倒,导致查对不便;大安瓿针剂和贵重安瓿针剂发生倾倒易致瓶体破损,造成药液浪费,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我科2005年3月开始使用一次性口杯放置安瓿针剂,不仅方便查对,而且避免安瓿针剂破碎造成的药品浪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MODS患者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MODS组20例及非MODS组34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3、7d外周血清TNF,IL-6,T3,T4,rT3,FT3,FT4,GH,C3,C4,CR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ODS患者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改变大于非MODS患者。T3,T4,FT3,FT4较非MODS组显著性下降(P〈0.05),rT3,GH较非MODS组显著性升高(P〈0.05)。TNF,IL-6,CRP较非MODS组显著性升高(P〈0.05)。C3,C4较非MODS组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MODS状态下出现的内环境紊乱,不仅有免疫失衡,神经及内分泌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胃肠道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既是 MODS的“启动机”,又是 MODS的“靶器官”。这就为用胃肠灌注治疗 MODS提供了理论依据。   1.临床资料:本文总结了自 1994年 8月至 2000年 1月所收治的 13例 MODS患者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休克、感染、年龄、主要致伤部位等因素对多发伤病员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对MODS与非MODS病员及各影响因素分组,进行双向分析比较.共122例多发伤伤员进入该项研究.结果全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1.2±8.64,32例发生MODS,MODS组与非MODS组在年龄、性别和ISS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病死率(56%vs.3.3%,P<0.01)和合并感染率(87.5%vs.62.8%,P<0.05)差异显著.另外,在休克与非休克组,感染与非感染组,MODS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分别为31.9%vs.18%,P<0.05;38.9%vs.8%,P<0.001).主要受伤部位对MODS发生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感染依然与严重多发伤后发生MODS关系最密切.与之相比,休克在诱发MODS上的重要性已经下降.  相似文献   

16.
大承气汤对MODS大鼠小肠深部肌间Cajal间质细胞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小肠深部肌间Cajal间质细胞(ICC—DMP)的形态学变化,探讨大承气汤治疗MODS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模型组和大承气汤治疗组。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透射电镜观察MODS大鼠小肠ICC—DMP立体网络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大承气汤治疗后的改变,并对ICC—DMP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ODS组小肠ICC—DMP网络结构连接不完整,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大承气汤治疗组小肠ICC—DMP网络结构较MODS组完整,ICC—DMP超微结构无明显损伤。结论:大承气汤能够通过修复MODS大鼠小肠ICC—DMP形态学的损伤,改善MODS大鼠胃肠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7.
探讨梗阻性黄痘胆道感染患者术后MODS的机制和防治策略.回顾分析近15年手术治疗的299例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痘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因胆道感染出现SIRS者101例(33.77%).SIRS者术后易发生MODS(P<0.01).MODS中胃肠功能衰竭最常见(53.43%).术后共发生MODS73例(24.42%),MODS患者死亡率为43.83%.SIRS至MODS是一连续过程,这一过程的本质是SIRS,降低梗阻性黄痘患者手术后MODS,需要:预防胆道感染、早期认识SIRS,手术应择期在SIRS缓解后内环境稳定时进行;降低胆红素水平,控制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mction syndrome,MODS)患血清新喋呤的变化规律及预警价值。方法 烧伤面积大于70%(70%-100%)的患29例,按是否并发MODS分组,并参照Goris等提出的计分法对MODS进行评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血清新喋呤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计算新喋呤诊断MODS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 严重烧伤后第3、7、14和21天,MODS组血清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伤后第3、7、21天MODS患新喋呤含量与MODS积分值呈显正相关(r=0.470-0.811)。根据血清新喋呤的预警阈值(35.0nmol/L),其诊断MOD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1%、89.9%、81.1%和89.9%。结论 循环新喋呤的持续和显升高,与严重烧伤后MODS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其改变可能有助于MODS病理过程的监测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伴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治疗对策。方法 对我院 1989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41例SAP伴MODS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MODS分为多脏器衰竭前期和衰竭期。结果 SAP伴MO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41%和 37% ,其中SAP伴MODS衰竭前期和衰竭期的病死率分别为 2 3%和 6 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SAP初期 (3d内 )发生MODS 2 7例、中期 (4d~ 2周 ) 2例、后期 (2周后 ) 12例。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总体疗效无显著差异 ,但初期保守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手术治疗 (P <0 0 5 )。SAP伴MODS衰竭前期演变为衰竭期的发生率为 32 %。结论 SAP伴MODS的分期有利于临床疗效的对比和预后判断 ;MODS发病的高峰在SAP病程的初期和后期 ;MODS初期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后期可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 MODS 患者 sTNFR I 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 ELISA 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长海医院中心 ICU 符合 MODS 条件的24例病人进行不同时段血 sTNFR I、TNF-α的检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各实验组患者(MODS 存活组、MODS 死亡组)在入 ICU 当时至第3天 sTNFR I 及TNF-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MODS 存活组和 MODS 死亡组血 sTNFR I 差异均明显(P<0.01)。第1天血 sTNFR I 与模拟 APACHEII 评分在 MODS 存活组呈正相关(r=0.62,P<0.01),MODS 死亡组呈负相关(r=-0.65,P<0.01)。患者伤后第1天血 sTNFR I>450pg/ml 提示 MODS 发生,但预后尚好,灵敏度、特异度均高。结论:监测重症患者血液内 sTNFR I 的动态变化对患者伤情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