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CT门静脉成像扫描时间、层厚及后处理方式。方珐:比较延迟时间为55s、65s两组的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的差异;55s组分别以0.75、1.0、3.0mm层厚重建,获取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两种方法的重建图像,根据评分比较成像质量。结果:55s组的门静脉与肝实质CT差值高于65s组,1.0mm层厚重建图像质量高于3.0mm组,但与0.75m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法重建图像质量明显好于MPR法。结论:延迟时间55s,以1.0mm层厚用MIP方法重建即可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图像。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层厚重建、不同医师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计算结果的影响.方法:40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且冠状动脉有钙化的患者,对每一位患者的数据分别进行1.5 mm、2.0 mm、3.0 mm的重建,由两名医师分别获得不同层厚冠状动脉各段斑块钙化的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钙质量积分,比较不同医师、不同层厚钙化积分值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相同患者不同层厚重建各段冠状动脉得到不同的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钙质量积分,两组皆以1.5 mm层厚重建获得的钙化积分最高,2.0 mm次之,3.0 mm最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医师对相同患者进行相同的层厚重建,冠状动脉各段得到不完全一致的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钙质量积分,两位医师获得的积分值一致性较好(r≈1).不同层厚重建的图像噪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层厚重建不同感兴趣区测得的图像噪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钙化积分计算时,重建层厚3 mm即可获得较满意的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软件较为稳定,不受操作者熟练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层厚和螺距的选择对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择1mm.3mm探测器线宽及3.5及5.5螺距四种组合对一幅完整人类头颅骨标本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采用1mm及3mm有效层厚及0.5和1.5mm的50%重叠重建。多平面重建选择垂直于听眶线的冠状面重建。结果四组图像均获得高质量冠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以1mm层厚,3.5螺距组图像质量最佳,对细微结构的显示1mm有效层厚获得MPR高于3mm层厚,而螺距影响不大:结论多层螺旋CT层厚影响MPR图像质量的决定因素,而螺距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陈龙桂  杨明  郑凯尔  刘斌 《现代医学》2001,29(4):263-264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参数的CT三维成像图像的质量.方法对40例颌面部病变患者选择不同的管电流、层厚、螺距、重建间距及扫描角度等,扫描后再进行图像后处理,对所得三维成像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不同层厚,相同螺距(1.2)时,层厚为3 mm所得图像质量佳.相同层厚(3 mm),不同螺距时,螺距为1.2所得图像质量佳.结论选择3 mm扫描层厚和1.2螺距,重建间距为50%,能得到最佳质量的图像,同时能减少对病人的辐射量,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陈龙桂  杨明等 《铁道医学》2001,29(4):263-264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参数的CT三维成像的质量。方法对40例颌面部病变患者选择不同的管电流、层厚、螺距、重建间距及扫描角度等,扫描后再进行图像后处理,对所得三维成像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不同层厚、相同螺距(1.2)时,层厚为3mm所得图像质量佳。相同层厚(3mm),不同螺距时,螺距为1.2所得图像质量佳。结论 选择3mm扫描层厚和1.2螺距,重建间距为50%,能得到最佳质量的图像,同时能减少对病人的辐射量,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不同CT延迟时间及扫描时间前提下320排螺旋CT下肢静脉直接法血管造影成像的图像质量,优化CT机器扫描计划,获取最佳成像参数。方法:采用东芝320排螺旋CT对疑诊下腔静脉或下肢静脉疾病的60例患者进行直接法下肢静脉血管造影,随机分成3组。相同液体量(200mL)、造影剂浓度(1∶7~1∶9)、注射速率3.0mL/s条件下,A组延迟时间50s、扫描时间10~20s。B组延迟时间30s、扫描时间20~30s。C组延迟时间20s扫描时间30~40s。所有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VR及MIP重建,按照4个等级评估下肢静脉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图像质量不全相同,B组与C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图像质量均为良或优,A组与B、C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且图像质量主要为良及可。结论:相同液体量(200mL)、造影剂浓度(1∶7~1∶9)、注射速率3.0mL/s条件下,320排螺旋CT下肢静脉直接法血管造影,采用延迟时间30s,扫描时间20~30s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0例颌面患者选择不同的扫描参数所得三维图像进行对比,初步探讨出颌面部CT三维重建时,选择适宜的扫描层厚(3mm),螺距(1.2),重建间距(50%)时所得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方面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经肘前静脉以3.5mi/s注入100mL对比剂.延迟18~20s扫描,扫描条件为:层厚2.0mm,重建间隔1.0mm,Pitch0.875;后重建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容积显示(VR)、透明技术和切割技术.结果:20例患者的MSCTA断面和重建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8例发现粗大的供血动脉(90%),14例明确的引流静脉或扩大的静脉窦(70%),5例病人为亚急性出血(25%),2例有出血后脑软化(10%).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后重建层厚对膀胱仿真内镜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经病理证实膀胱癌患者28例,肿瘤生长方式为菜花样或局部隆起病变,行盆腔螺旋CT扫描后,分别使用0.6~3 mm不同间隔进行CT仿真内镜成像(VE),而后评价其VE影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包括褶皱和小凹、裂隙等伪影,总的评分标准分为Ⅲ级:3分(图像质量最佳),2分(图像质量尚可),1分(图像质量最差),计算记录对比噪声率(CNR),以确定图像质量是否满足诊断.结果 使用较薄重建层厚(0.6 mm)后,噪声增加而出现褶皱伪影,导致膀胱内壁显示欠佳.以1.2 mm重建层厚获得VE图像质量最佳,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CNR达到平衡,能够获得最佳图像质量评分.结论 膀胱螺旋CT扫描后<1.2 mm的重建层厚并不能进一步提高VE图像质量,由于噪声增加反而降低了其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和探讨16排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图像采集方式和技术参数,提高冠脉CTA的成像质量.材料和方法无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患者40名,分为性别、年龄分布相近的A、B两组.扫描采用CE公司的Lightspeed 16排螺旋CT,造影剂采用Omnipaque(300mgl/ml,GE Health).A、B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扫描参数及重建方式,A组:层厚选定为0.625mm,重建算法选择[Burst]或[Burst Plus],门控[Heart Rate Override]选择关闭,造影剂采用80ml以2.8ml/s的速率团沣,常规重建;B组:层厚选定为1.25mm,重建算法选择(Segment],门控(Heart Rate Override]选择歼启,对比剂采用100ml以4 ml/s的速率团注,采用常规重建和间隔为0.625mm的重叠重建.原始图像通过3D表面重建及血管树重建,由专业医师对CTA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通过t检验来比较A、B两组的不同采集和重建方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B组扫描参数的CTA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在有无阶梯状伪影、血管分支的显示限度上两者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提示在不影响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层厚的提高使扫描速度明显提高,有利于搏动性器官心脏的成像;对比剂大剂量的高速团注,可使冠脉更好地充盈.显示末梢;重叠重建后冠脉的CTA网像更易产生阶梯状伪影,因此不宜采用.结论 16排CT心脏冠脉扫描时,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之间的平衡对最终的CTA图像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采用合适的参数和重建方式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1.
不同层厚的CTPA图像对正常肺动脉分支的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层厚CTPA图像对正常肺动脉分支的显示。方法35例肺野正常CTPA结果阴性的患者图像分别重建为0.625、1.25、2.5mm和5.0mm层厚四组,比较四组层厚图像对肺动脉分支的显示,同时评价四组层厚图像对肺动脉分支连续性的显示。结果0.625mm和1.25mm层厚组间肺动脉连续性优于2.5mm和5.0mm层厚组;对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显示,四组层厚图像间无差异;对肺段动脉的显示,0.625、1.25、2.5mm层厚组优于5.0mm层厚组(P=0.001);对亚段肺动脉和第5级肺动脉的显示,0.625mm和1.25mm层厚组间优于2.5mm和5.0mm层厚组(P=0.000);对第6级、第7级、第8级、第9级肺动脉的显示,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mm层厚图像在显示肺小动脉分支方面与0.625mm能力相等,明显优于2.5mm和5.0mm层厚图像;而对于亚段肺动脉,应至少采用2.5mm层厚的图像观察,才能保证97%以上的亚段肺动脉被显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重建时相间隔及重建层厚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射血分数(EF)的影响,优化重建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原始CT数据分别重建为层厚0.625、1.25、2.5mm的横断面图像,并以心动周期的10%和5%为间隔拆分为10和20个时相。利用图像工作站中基于CT值的容积分割算法计算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不同重建时相间隔和不同重建层厚左心室容积测量值的差异。结果 2.5mm获得的左心室容积测量值为,EDV(142.4±24.8)ml,ESV(48.9±16.9)ml;小于0.625mm[EDV(152.5±26.6)ml,ESV(56.9±19.5)ml]及1.25mm的值[EDV(152.3±26.3)ml,ESV(56.6±21.3)ml,P<0.001]。LVEF2.5mm的测量值大于0.625及1.25mm的值[(66.4±6.5)%vs.(63.3±7.5)%,(63.7±8.7)%,P<0.001]。不同重建时相间隔获得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存在差异,以间隔5%的心动周期时相获得的结果小于间隔10%重建的结果(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种重建方法获得的LVEF存在差异,间隔5%重建获得的LVEF值大于间隔10%重建的结果(P<0.01)。结论 64排螺旋CT能够以不同重建时相间隔和图像层厚获得左心室容积数据。较大的重建层厚和较少重建时相间隔可减少后处理图像数量,但导致低估或高估左心室容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的扫描方式、准直宽度、重建层厚对图像噪声(质量)影响。方法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机与随机体模,用轴扫和螺旋扫描2种方式,固定管电流(200 mAs)与管电压(120kV)等其他扫描参数,分别以不同准直对头模部分扫描,不同层厚重建,测量CT值噪声(SD)并统计学处理与客观评价。结果①螺旋扫描与轴扫图像S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扫描噪声高;②不同准直扫描,图像SD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③不同层厚,图像SD值随层厚增大而减低,统计学分析,6 mm与4.5、9 mm,12 mm与9、18mm图像SD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0.75、1.5、3、4.5 mm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轴扫,图像噪声低,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图像质量;扫描时应采用较大准直宽度扫描,增大单位时间覆盖面积以降低辐射剂量;根据诊断任务,选取适当重建层厚的观察图像,5 mm是常规观察图像合理层厚。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扩张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 CT对支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3例支扩患者行多层螺旋 CT扫描 ,扫描结束后分别以 8mm~ 10 mm层厚及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 ,其中 15例有普通 CT检查资料。对不同 CT扫描及不同层厚的多层螺旋 CT重建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33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 75个。其中 15例同时有普通 CT检查资料 ,共 4 8个支扩肺段 ,普通 CT仅检出 2 4个 (5 0 %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 75个 ,而 8m m~ 10 m m常规厚层重建图像仅检出 5 4个 (72 % ) ,且有 6例 (18% )常规厚层重建图像显示阴性。结论 :多层螺旋 CT较普通 CT在支扩诊断上很大的优越性 ,尤其是 1mm~ 2 mm的薄层图像价值更大。对临床疑支扩患者 ,应首选多层螺旋 CT检查 ,以便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多层(4层)螺旋CT胸部常规扫描参数.[方法]采用不同扫描参数给6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胸部CT扫描,A组采用8.0 mm采集层厚、3.5 mm螺距、8.0 mm重建层厚,B组采用5.0 mm采集层厚、6.0 mm螺距、8.0 mm重建层厚,对获得的轴位和后处理图像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B组参数匹配可获取较高质量的肺纹理及纵隔图像,降低辐射剂量,延长X线管球寿命,但对肺门伪影及图像噪声的产生有一定影响.[结论]采集层厚5.0 mm,螺距6.0 mm,重建层厚8.0 mm是4层螺旋CT胸部常规检查效果较佳的参数匹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和建立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最佳重建技术。方法采用16层CT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5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两种不同模式的薄层重建:2mm层厚组(层厚2mm,层间隔1mm)和3mm层厚组(层厚3mm,层间隔1.5mm);计算每组图像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agatston score,AS),容积积分(volume score,VS),质量积分(mass score,MS),比较两种重建方式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及计算钙化积分的差别。结果2mm层厚组检出的钙化斑块较3mm层厚组多38个,其中多为小钙化斑块;全部钙化斑块的钙化积分VS、MS、AS 2mm层厚组较3mm层厚组高(P〈0.05)。结论在探测冠状动脉钙化灶时2mm层厚的图像较普遍应用的3mm重建方式能发现更多、更小的钙化斑块,对于临床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早期发现,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及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兔颅脑螺旋CT扫描吸收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螺旋CT在兔颅脑进行低剂量扫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为新生儿颅脑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水体模的同一层面,用120 kV,分别作1.0和1.5两种螺距,3 mm层厚的200、110、70 mAs扫描.在每幅图像的相同位置测5个兴趣区,作CT值的均匀性和噪声水平比较;选用15只健康成年兔,用扫描参数120 kV、3 mm层厚、FOV115,1.0和1.5两种螺距在同一范围作200、110、70 mAs三种不同剂量的螺旋扫描.由4名CT医生盲法评价兔脑CT图像,按优、良、差三个等级评判每一幅图像.结果:CT图像的均匀性随CT扫描剂量减少而变差,图像噪声水平随CT扫描剂量减少而增高.对螺距1.0,200、110、70 mAs及螺距1.5,200、110 mAs五组扫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兔颅脑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兔在接受颅脑CT检查时的放射辐射.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breathhold contrast-enhanced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using Tl-weighted gradient-echo imaging sequence is the standard technique for MRA of the thorax. However, this technique is not desirable for certa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serious renal impairment, or allergy to contrast agen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optimize and evaluate a non-contrast-enhanced free-breathing pulmonary MRA protocol at 3 Tesla. Methods The time-of-flight protocol was based on a two-dimensional Tl-weighted turbo field echo sequence with slice-selective inversion recovery and magnetization transfer preparation together with respiratory navigator gating, cardiac gating, and parallel imaging. Optimal values for time of inversion delay, flip angle and slice thickness wer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and used for all subjects. Results Excellent pulmonary MRA images, in which the 7th order branches of pulmonary arteries could be reliably identified, were obtained in the 12 free-breathing healthy volunteers. TI of -300 ms provides the best suppression of background thoracic and cardiac muscles and effective inflow enhancement. With increasing flip angle, the pulmonary vessels gradually brightened and exhibited optimal contrast at 20°-30°. The 2 mm slice thickness and 0.5 mm slice overlap is suitable for visualization of the peripheral pulmonary vessel. Conclusions The MRA protocol at 3 Tesla may ha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pulmonary vascular imaging in patients who are not available for contrast-enhanced 3D MRA and CT angiography examination or are unable to sustain a long breath-hold.  相似文献   

19.
16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血管成像技术(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层厚0.625mm,应用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结果]30例患者患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1例,9例正常。10例动脉瘤患者同时行脑血管DSA检查,与CTA检查结论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为临床提供精确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cT灌注(CTP)及头侧向足侧扫描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40例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随机分为两纽,各20例,所有患者在CTA之前行脑cT平扫及脑CT灌注扫描,A组以cTP所显示的动脉峰值时间作为CTA的延迟时间,扫描方向为白头侧向足侧。B组(对照组)使用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跟踪触发技术确定延迟时间,扫描方向自足侧向头侧扫描,两组CTA图像相对照。结幂两组均完成检查,图像能满足诊断需要,A组图像优于B组(对照组),图像对比良好,静脉的干扰明显减小。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CTA时以脑CT灌注确定CTA延迟时间及头侧向足侧扫描可以取得优质的图像,减轻静脉的干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