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而致的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文以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反映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分析比较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关系,探讨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变在ITP病理生理机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流式细胞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对98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s)及血小板整合素αⅡb链(GPⅡb或CD41)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外周血CD62p、CD41及Ts较术前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D62p、CD41增加更为明显(P<0.01)。男性患者术后血小板活化较女性患者更为显著。实验表明:手术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有明显的活化作用,以老年男性尤为显著。应重视手术后的防凝措施,以防血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流式细胞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出现情况;分析出现和不出现IPTE的情况下,单核细胞、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的变化。方法入选的AMI患者PCI术前抽血进行单核细胞亚群和MPA的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根据血小板表面标志CD41的表达,利用绝对计数管中的荧光微球,进一步对单核细胞及3个亚群进行MPA的数量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检验方法分析。结果 IPTE组CD14+CD16++单核细胞较非IPTE组明显减少,且占总单核细胞百分比下降。与非IPTE组患者相比,IPTE组MPA、各亚群与MPA以及结合比例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各组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MPA结合比率以及各亚群MPA结合比率对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IPTE组患者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较非IPTE组患者显著减少,MPA结合比率及各单核细胞亚群MPA结合比率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对于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血小板生成素(TPO)及TPOⅡ在体外对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健康成人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与血小板生成素(rhTPO)、TPOⅡ及磷酸盐溶液孵化,通过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血小板表面CD62P及CD41分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62P/CD41比率,观察各组血小板活化率。结果:rhTPO、TPOⅡ组血小板活化率与PBS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生成素不会导致血小板异常活化,可应用于血小板生成减少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微粒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以3μm 和0.8μm 的标准微球作内参对照建立了血小板微粒(PMPs)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0 例健康人静止血小板释放的PMPs 为1.2×10~5± 5.7×10~4 /mL,活化血小板释放的PMPs 为1.6×10~ 6±9.1×10~5 /mL,18 例冠心病CAD 12 例急性脑梗塞(ACI)和23 例慢性肾功衰竭(CRF)患者血浆中PMPs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分别为6.1×10~5±2.5×10~5 /mL、6.8×10~5± 3.4×10~5 /mL 和5.9×10~5± 3.1×10~5 /mL, 而25 例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伴严重血小板减少者的PMPs 增高不明显,为1.3×10~5±6.1 ×10~4/mL。提示:PMPs 是监测血小板活化、预测和诊断血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FCM 内参定位法可以准确而快速地定量分析PMPs,有利于实验结果的室间比较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表型的影响,探讨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抗体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通过SCF、GMCSF、TGFβ1、Flt3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将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成熟过程中用重组人IL10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的三色荧光标记(FITC、PE、CY)单克隆抗体直接检测技术,分析细胞表型CD1a、CD11c、CD83、CD80、CD86和HLADR。结果IL10可下调成熟中DC表面CD11c、CD83、CD80和CD86的表达。结论IL10通过抑制DC表面黏附共刺激分子表达,可调节DC的递呈抗原功能;此外,采用流式细胞仪的三色荧光标记检测方法,不仅可以节约DC细胞用量,而且具有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与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32例非孕妇女、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及3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NPY、CGRP含量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血浆sVCAM-1和sICAM-1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CGRP水平较非孕妇女组升高显著(P〈0.05);妊娠期高血压病治疗前组CG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均〈0.01);经治疗水平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NPY水平对照组较非孕妇女组升高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组NPY水平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经治疗水平已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VCAM-1水平对照组与非孕妇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组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经治疗水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略高,但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sICAM-1水平显示对照组及非孕妇女组略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组较对照组略高,但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GRP含量血浆浓度与其平均动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5812,P〈0.01),而NPY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并随病情的加重而上升,与其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6097,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PY、CGRP及sVCAM-1三项指标的测定对于了解和认识其发病机理及预估病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病毒唑对EHF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将病毒唑组与安慰剂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各期、各天、各型中进行比较,结果提示病毒唑具有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能降低EHF患者增高的白细胞总数和异形淋巴细胞数,并能使降低的血小板数量迅速恢复到正常范围,从而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蛋白质Z(PZ)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30例妊娠期高血压、33例子痫前期(19例轻度、14例重度)和6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浆PZ水平,以正常妊娠妇女血浆PZ水平的第5百分位数值作为PZ缺乏的标准(≤1.21mg/L),采用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PZ在各组之间中位数水平和缺乏率的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之间血浆PZ的中位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mg/L vs 1.80mg/L,P〉0.05),子痫前期组血浆PZ的中位数水平(1.57mg/L)显著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P〈0.001);正常妊娠组PZ水平的第5百分位数值为1.21mg/L;血浆PZ缺乏率妊娠期高血压组(23.3%)和子痫前期组(45.5%)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3.3%)[让步比(OR)8.83,95%CI 1.71-45.7,P=0.006;OR24.2,95%CI 5.0-115.8,P=0.000],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PZ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7,95%CI 0.9-8.1,P=0.057)。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Z中位数水平明显减低,而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PZ缺乏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患者。提示PZ缺乏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欢  刘俊  夏军辉 《医学信息》2018,(4):158-159
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Pro BN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89例为HDCP组,包括妊娠高血压24例,轻度子痫前期21例,重度子痫前期44例;同期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妊娠晚期健康妇女88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Pro BNP并对比。结果 HDCP组Pro BNP为(844.02±788.74)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2.90±187.2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Pro BNP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妊娠高血压组相比,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Pro BNP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Pro BNP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Pro BNP水平高于妊娠晚期健康妇女,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Pro BNP水平可及时了解早期心肌细胞损害及心脏功能情况,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拉贝洛尔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拉贝洛尔100m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m L中静脉滴注,控制血压后改用口服拉贝洛尔100mg,3次/d至患者分娩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40m L+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起始均以0.5μg/(kg·min)静脉给药,血压平稳于目标血压24h后给予盐酸尼卡地平缓释胶囊服,40mg每日2次。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降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升高,临床疗效较好。结论拉贝洛尔可明显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抗高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照是否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产后采用抗高血压治疗,对照组患者产后未进行治疗或者进行不规范的降压治疗,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产后血压接近正常的时间更短,尿蛋白转阴更快,高血压遗留率相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若产后血压和蛋白尿仍未正常,积极抗高血压治疗,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的遗留率,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状态、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4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CD41的表达.结果:脑梗死组的CD14+CD16+亚群、单核细胞-血小板聚...  相似文献   

16.
单翠芹  陈书梅 《医学信息》2019,(22):183-18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HDP)患者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HDP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顺产率(94.34%)高于对照组(81.13%),剖腹产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5%,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HDP产妇的顺产率,降低剖腹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了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抑制素(INH)、D-二聚体(D-D)水平在妊高征患者发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酶联法和生化法对32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了血浆ET-1和血清INH、D-D检测,并与35名正常孕妇作比较.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ET-1和血清INH、D-D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vWF、t-PA、PAI-1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鹏  王建俊  徐成伟  刘春海  朱媛媛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29-30,33,F0005,F0006,F000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妊高征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织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妊高征患者vWF、t-PA、PAI-1较正常非孕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妊高征各组患者vWF、PAI-1活性比正常晚孕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且病情越重增高越明显;t-PA无明显改变。中、重度妊高征组血浆vWF与PAI-1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723,P<0.05;r=0.765,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凝血及纤溶抑制功能亢进。测定血浆vWF和PAI-1水平,对于临床诊断妊高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72例肿瘤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肿瘤病人外周血肿瘤标志物CEA水平。结果:肿瘤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较正常人有减少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人相比,CD4+细胞比例均较正常人降低,其中肺癌组和其它组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Th1向Th2的漂移趋势;CD8+细胞则有升高趋势,且在肺癌组、胃癌组和其它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正常人组比较各组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肿瘤病人根据CEA水平分组,CEA升高组较CEA正常组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肿瘤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的降低可能反映了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T细胞亚群可与肿瘤标志物协同用于了解病人的疾病和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