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瑞芬太尼麻醉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用帕瑞昔布钠治疗对于术后急性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1月该院接受瑞芬太尼麻醉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50例,术前30 min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以预防术后急性痛,观察组50例,术前30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以预防术后急性痛,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PCA按压次数、镇痛药物追加比例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12、24、48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够有效缓解瑞芬太尼麻醉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急性痛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kellgren-LawrenceⅢ~Ⅳ级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每日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连用两日;对照组在同样的时间点给予生理盐水10ml。记录术后6、12、18、24、30、48h的VAS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最高疼痛评分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超前镇痛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醉前静注帕瑞昔布钠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子宫全切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前30min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P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寒战的发生率、寒战的严重程度及寒战发生前后体温变化。结果:P组患者寒战发生率为8%,C组为24%,P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醉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可有效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30分钟电针承山、长强穴同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患者术前30分钟仅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20 mL。比较2组患者术后24小时止痛药用量、最大疼痛评分、总睡眠时间及术后首次疼痛评分≥4分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小时最大疼痛评分、止痛药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小时患者睡眠时间及术后首次感觉疼痛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帕瑞昔布钠用于混合痔术前超前镇痛,疗效确切,可减少止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阑尾切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20例。A组于术前30 min、B组于缝皮前30 min静脉注射40 mg帕瑞昔布钠,C组不使用帕瑞布钠。比较3组患者术前30 min(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和术后24 h(t4)前列环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3组患者t1、t2、t3、t4的血清PGE2、TNF-α、IL-1β、及IL-10浓度明显增加(P均0.05)。A组、B组t1、t2、t3、t4时的血清PGE2、TNF-α及IL-1β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而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A组t1、t2、t3、t4时的血清PGE2、TNF-α及IL-1β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IL-10浓度高于B组,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有效抑制阑尾切除患者的炎症反应,且术前给药优于术中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成年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P组)术前及术毕前分别应用帕瑞昔布钠及地佐辛,舒芬太尼组(S组)常规术毕前给予一定量舒芬太尼,观察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呼吸抑制发生率。结论:术中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能增加开胸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术中处理阑尾操作时寒战发生率的不同,说明瞬时毒血症可能会促使寒战发生。方法:阑尾切除手术76例,分为两组,单纯性阑尾炎切除36例,化脓性阑尾炎切除40例,观察术中开始处理阑尾操作10分钟内寒战发生率。结果:术中处理阑尾操作10分钟内寒战发生率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钳夹阑尾导致瞬时毒血症是寒战发生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维吾尔族老年患者无痛肠镜诊疗术后镇痛的适宜剂量。方法:拟行无痛肠镜诊疗术维吾尔族老年患者48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术前给予帕瑞昔布钠的剂量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A组(帕瑞昔布钠20mg)、B组(帕瑞昔布钠30mg)、C组(帕瑞昔布钠40mg)。3组均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0.5h、1h、1.5h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0.5h时点3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时点A组患者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h时点A组、B组患者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老年患者行无痛肠镜诊疗术术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帕瑞昔布钠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 L。于术前1 h(t0)、术后2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48 h(t3)各时点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分,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帕瑞昔布钠组患者t1及t2时MMSE评分及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t3时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帕瑞昔布钠组t1及t2时血清IL-I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P均0.05),而t3时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抑制炎性反应,减少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和切口长度方面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无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均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切皮前20 min,试验组采用40 mg帕瑞昔布钠进行静脉注射,术后每12 h追加40 mg,共进行6次;对照组采用同样容量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记录2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72 h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疼痛发生情况及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72 h内吗啡用量(21.4±4.7)mg,而试验组为0 m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胃肠道反应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疼痛发生率和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应用于开胸手术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单纯丝线结扎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单纯丝线结扎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丝线结扎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3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5.9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研究组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康复等指标及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及术后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推进术后康复进程,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 %)明显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 %)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术后镇痛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缝皮前30分钟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之后40mg bid,q12h使用三天,术后联用PCA泵,对照组术后仅使用PCA泵。两组主要观察指标为VAS评分、PCA泵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恶心、呕吐、便秘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VAS评分、PCA中药物用量、以及副作用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术后镇痛可以显著降低VAS评分,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从而明显降低阿片类的副反应,且不影响出血,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治疗组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全髋置换术后的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采用手术前30分钟注入帕瑞昔布钠40mg,第二组采用术中在缝合切口时注入帕瑞昔布钠40mg。手术后24小时内每间隔4小时评估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静比较;记录手术后应用镇痛药的用量情况;评估手术后48小时内患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比较,第一组患者术后疼痛评价明显优于第二组,第一组术后并发症瘙痒、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低血压等发生率低于第二组。结论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全髋置换术后的疼痛效果显著,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