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磊 《光明中医》2022,(12):2099-2101
目的 探讨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中药穴位贴敷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疾病复发率、各项中医症状评分以及胃功能指标。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参照组;治疗前,试验组上腹不适评分、胃脘疼痛评分、饥不欲食评分以及恶心呕吐评分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腹不适评分、胃脘疼痛评分、饥不欲食评分以及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试验组GS、PGI以及PGⅡ水平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GS、PGI以及PGⅡ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中药穴位贴敷方法联合应用后,观察治疗总有效率、疾病复发率、各项中医症状评分(上腹不适评分、胃脘疼痛评分、饥不欲食评分以及恶心呕吐评分)以及胃功能,均获显著改善,可促进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总体治疗效果、预后效果显...  相似文献   

2.
三仁汤治疗胃肠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肠疾病,疗效颇为显著。1慢性胃炎朱某某,女,42岁,1990年7月16日初诊。胃痛史2年,胃脘痞满,恶心欲吐,身有低热,午后热甚,手足心热,盗汗,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滑。胃镜诊为慢性胃炎。证为湿热...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是由各种因素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约占慢性胃炎的80%以上,而多并症又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80%以上。常表现为胃脘部疼痛、不欲饮食、恶心、反酸等症状。多并症常见有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慢性胆囊炎、胃下垂等,或伴有妇科炎症、神经血管肌肉关节疾病等,常兼一症或兼两症、三症不等。本病病程迁延,症情复杂,治疗颇为棘手,若常规只予以辨证辨型用药,难免顾此失彼,疗效不甚满意。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感染致十二指肠物反流,胃黏膜营养物质缺乏等各种原因导致胃黏膜病变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主要以上腹部疼痛,进食后疼痛加重,反复疼痛,嗳气,泛酸,食欲不振,恶心欲吐为主。本研究将蒙西医结合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来看,目前以健脾益气,温中散寒,疏肝理气,活血祛瘀法的运用最广。以黄芪建中汤、理中汤、柴胡疏肝散、良附丸、失笑散加减为最多。笔者体会到用这些方法治疗慢性胃炎,初服时见效快,继续服用则疗效不明显。因此,有必要从中医理论角度对慢性胃炎易复发难根治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探讨。1脾胃湿热为慢性胃炎的病机特点《诸病源候论》云:“有诸内必形诸外”。从胃脘痛的临床特点来看,胃脘痛的临床特点是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口酸或口苦,大便干燥甚则便秘,或大便溏而不爽,口淡无味口干不欲饮水(喜欢喝茶、大量饮水的人常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予药竹罐疗法治疗,对照组56例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甲硝唑等西药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主要症状(胃脘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突出,无副作用,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993年以来,笔者应用自拟调气和胃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6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慢性胃炎中,男38人,女22人;年龄16~81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8年。1.2 诊断依据 本组患者临床反复出现上腹饱胀、疼痛、嗳气、纳差,甚至恶心欲吐,消瘦贫血。胃镜或GI均示胃炎;病理学检查,所有胃粘膜中均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病变呈不规则增生。其中4人有肠上皮化生,3例有轻到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实验室检查27例C14呼吸试验抗幽门螺杆菌(HP)阳性。2 治疗方法2.1 中药治疗 自拟…  相似文献   

8.
【病例】一妇人,51岁。患慢性胃炎5年余,经常心烦、腹胀、不欲食。近半年来,腹胀加剧,水入即吐,少食则痛苦不堪。曾在某院作胃镜检查,诊为“重度胃扭转”。患者不愿手术治疗,多方求治无效来诊。  相似文献   

9.
程志鹏  张继东 《河北中医》2020,42(5):650-653
张继东教授认为,中医、西医治疗慢性胃炎各具优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体现了中医学术的与时俱进;提出慢性胃炎初期主要病机为中焦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调;主张治疗慢性胃炎实证时莫忘保护胃气,使攻邪而不伤正;重视慢性胃炎治疗中情志的调畅和饮食的调摄;强调临床防治慢性胃炎须结合患者先天禀赋及自然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般资料男性20例,女30例;25~40岁28例,40—45岁22例;1—2年者12例,3—10年者28例,10年以上者10例。钡餐检查,患有溃疡者22例,慢性胃炎者7例,怀疑为胃癌者3例,未作检查者8例。治疗方法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随证加减。病程长,胃酸多者加煅瓦楞子、百合、乌药;口干不欲  相似文献   

11.
杨胜兰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975-976
目的 :总结温清消补法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方法 :对慢性胃炎进行辨证 ,分为寒证、热证、虚证、实证。脾胃虚寒者 ,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 ,同时温补肾阳 ;胃热证辨证分为 8型 ,以清胃止痛汤 (经验方 )为基本方清脾胃湿热并随证加减。气滞者 ,以四逆散化裁治疗 ;脾胃虚弱证者 ,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本方加减。结果 :温胃、温脾肾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可达温脾健胃的效果 ;清脾胃湿热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 ,可达清热、敛创、消肿、止痛之功 ,使胃黏膜病变组织修复 ;消食导滞法治疗气滞型慢性胃炎能收宽中理气、通达上下的作用 ;补脾养胃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可收健脾益气、理气和胃之功。结论 :对慢性胃炎者审证求因 ,因证论治 ,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临床症状、体征和胃镜下粘膜象等,探求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候宏观和微观诊断指标。方法:根据临床辨证和胃镜确诊设立气阴两虚证、脾气虚证、胃阴虚证3组,观察各组病人腹胀脘痛、食欲、口渴、面色、体重、寒热、二便、舌象、脉象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内窥镜直视下,观察胃粘膜表现,并作病理活检。结果: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的主要症状为胃脘隐痛、灼热感,脘腹痞满不舒,嗳气呕恶,嘈杂,自汗,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形体消瘦,肢倦乏力,饥不欲食,口唇干燥,大便干燥或稀溏,舌淡红或红而胖嫩,边有齿痕,苔少或苔中剥,脉细等;胃粘膜红白相间,大片状苍白,粘膜变薄,粗糙干燥,分泌物少,呈龟裂样改变,粘膜颜色变淡,可透见粘膜下小血管网;气阴两虚证组肠化、异型增生所占的比例(46.67%)最高,明显高于脾气虚证组(20.00%,P<0.05)和胃阴虚证组(16.67%,P<0.05)。结论:提出了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的宏观与微观的诊断标准和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一般规律,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期间168例慢性胃炎患者病历进行统计分析,从慢性胃炎辨证论治入手,研究慢性胃炎中药治疗的一般规律。结果慢性胃炎的症状,共计32种,胃痛出现频次最高,其次是脘腹胀满;慢性胃炎以肝胃郁热型和脾胃虚寒型证候最为常见,约占3/5。慢性胃炎患者之所以普遍病程长、体质差,与血瘀病机有关。其实,血瘀应当发生于气滞之后,气滞才是慢性胃炎贯穿始终的病变。统计168例病历中所用中药,共计92味,慢性胃炎常用药使用频率分析结果:陈皮使用频率最高,茯苓稍次,其下依次为砂仁、半夏、白芍、生姜、大枣、延胡索等。结论慢性胃炎具有15个主要症状表现,慢性胃炎以肝胃郁热型和脾胃虚寒型证候最为常见,治疗慢性胃炎常用药为陈皮、茯苓、砂仁、白芍、生姜、大枣、延胡索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封包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痛、上腹不适、痞胀、恶心欲吐、饥不欲食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显示,脾胃湿热证与慢性胃炎相关,是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主要证型;具有抑杀Hp作用的中药以清热化湿药为主;而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胃脘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症状积分,对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胃镜正常时间及Hp根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西医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胃炎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身心不良影响。传统西医上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一方面是因为容易出现副作用,另一方面是容易产生耐药现象。中医将慢性胃炎纳入"胃痞"范畴,中医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效果独特[1]。本研究对中医疏肝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报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们用中药贴敷中脘穴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1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胃脘痛患者,辨证属脾胃湿热。主要表现为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2年龄25~60岁;3自愿参加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的关系,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物质基础,寻求不同中医证型指标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6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3个证型组:脾胃湿热组、脾胃虚弱组、肝胃不和组,每组20例;另设一个健康对照组20例。记录3个证型组的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各组GAS、MTL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其他证型组比较,慢性胃炎脾胃虚弱组的血清GAS、MT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脾胃湿热组的血清GAS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胃不和组的血清MTL水平显著升高(P<0.01)。慢性胃炎H.pylori阳性患者血清GAS水平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0.01)。结论慢性胃炎不同证型的GAS、MTL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能较客观地反映慢性胃炎不同型的病理变化,有可能成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李轲老师诊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并加以分析总结,指导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方法:对李轲老师诊治慢性胃炎的病案进行归纳与总结,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结果:李轲老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胃虚致病、湿阻致病、气滞致病、瘀阻致病4种;证型分别为脾胃虚弱、肝胃气滞、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临床上以中医为主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李轲老师对慢性胃炎认识充分,辨证准确,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