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近日成功培育出一种携带无毛基因的小鼠分离近交系,被 命名为“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这种无毛小鼠近交系的培育采用强迫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形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突变无毛小鼠近交系的育成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培育突变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 ,鉴定其基因纯合度 ,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强迫杂合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法进行分离近交系培育。生化标记检测、皮肤移植试验和毛色基因测试法对其基因纯合度进行鉴定。并采用相应方法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育成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基因高度纯合的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现已达 3 0代。结论 :可以认为 ,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是一个遗传上高度纯合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血液学常规法、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ANAE)、组织HE染色法、骨髓染色体G带方法、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法、测交实验法进行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①豫医无毛小鼠雌雄间血液学 5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豫医无毛小鼠细胞免疫与正常昆明小鼠无异常。③各年龄段无毛小鼠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 ,毛干消失 ,毛球结构不正常 ,毛囊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但真皮层差别较大。④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无异常 ,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核型模式图。⑤无毛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对环磷酰胺及煤焦油致突变作用与昆明小鼠相一致 ,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模型。⑥无毛小鼠无毛性状遗传完全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 ,且和性别无关。结论 :①成功的培育了国内无毛小鼠新品系 ,填补了国内没有无毛小鼠品系的空白。②血液学常规指标的分析、生长发育、免疫能力、皮肤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首次揭示了豫医无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③首次报道了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核型及模式图 ,为突变基因定位奠定了基础。④确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为纯合单一隐性遗传 ,近交系毛色基因可能为AABBccDD ,封闭群的毛色基因可能为A  相似文献   

4.
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昆明小鼠作对照,分别对不同日龄豫医无毛小鼠的体重、体长及脏器重进行测定。测交实验测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一般组织学方法研究其皮肤结构,并观察描述了无毛小鼠的脱毛规律。结果:无毛小鼠生长发育迟缓,寿命缩短,且皮肤组织学结构变化显著,突变基因经测交试验证实为常染色体上的单一隐性基因。结论:无毛小鼠有别于裸鼠和昆明小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昆明小鼠作对照,分别对不同日龄豫医无毛小鼠的体重、体长及脏器重进行测定。测交实验测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一般组织学方法研究其皮肤结构,并观察描述了无毛小鼠的脱毛规律。结果:无毛小鼠生长发育迟缓,寿命缩短,且皮肤组织学结构变化显著,突变基因经测交试验证实为常染色体上的单一隐性基因。结论:无毛小鼠有别于裸鼠和昆明小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杂交的性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7.
豫医无毛小鼠体重与主要脏器重之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豫医无毛小鼠体重与主要脏器重之间关系。方法:剖取豫医无毛小鼠及杂合子有毛小鼠内脏器官,用LIBRORL 160DTP电子称重天平称重,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获取与主要脏器重之间关系资料。对豫医无毛小鼠及杂合子有毛小鼠进行t检验,仅雌性动物心脏、胸腺有差异性。结论:豫医无毛小鼠及杂合子有毛小鼠仅雌性动物心脏、胸腺有差异,其它无差别。  相似文献   

8.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显带带型分析及模式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显带,并绘制出其染色体G带带型模式图。方法:取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片,以胰酶法获取分散充分,带型清晰的早中期及中期分裂相。结果:同一个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带没有Nesbitt模式图的带多,不同细胞中带最多的染色体,其带的数目和位置与Nesbitt模式图基本一致。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描述了各号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结论: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的绘制,为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毛色基因遗传学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核豫医无毛小鼠(YYHL)近交系纯化程度及毛色基因型.方法用复隐性基因小鼠DBA/2、615分别对YYHL近交系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和结论杂交所生的F1代全部为野生色,表明其毛色基因为纯合,其基因型为AABBccDD.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已达到近交系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皮肤组织细胞凋亡及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表达情况。方法:以21日龄、4月龄和9月龄昆明小鼠和豫医无毛小鼠背部皮肤为标本,采用TUNEI法检测皮肤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CAM。结果:豫医无毛小鼠毛母质和毛乳头均有细胞凋亡,昆明小鼠仅毛母质细胞存在凋亡,毛乳头细胞不发生凋亡。随鼠龄的增长,昆明小鼠及预医无毛小鼠毛乳头NCAM表达均逐渐降低(P〈0.05);同昆明小鼠比较,豫医无毛小鼠毛乳头部位NCAM表达较弱(P〈0.05)。结论:无毛基因可能通过诱导小鼠皮肤毛乳头细胞的凋亡而影响毛囊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开发实验小鼠新品系,对河南医科大学发现的突变体无毛小鼠进行近交培育。采用强迫杂合性兄妹交配法繁殖,现已完成23代近交培育。子代突变性状遗传分析和皮肤移植试验结果显示:突变体无毛小鼠已达到近交系标准,突变位点保持了基因杂合状态,建立了携带正常基因和隐性突变基因的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豫医无毛小鼠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二者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对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特异性程度。结果 本实验共测出豫医无毛小鼠DNA序列1746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733bp,两者不同之处有32处,均位于内含子,突变形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结论 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内含子中的插入、缺失和点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组织学的结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视物能力差的原因.方法:取豫医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各5只,于室温(20~28 ℃)饲养,饲养期间观察2组小鼠眼睑、眼球外观,12周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眼球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豫医无毛小鼠仔鼠时期眼睑外观正常,12周龄时眼睑及皮肤有许多油脂黏附,头侧、眼睑及体侧出现皱纹和褶痕,眼睑松垂,眼球变混浊,视物能力、敏感性及行动性均降低.昆明小鼠饲养期间眼睑及眼球无明显变化.豫医无毛小鼠角膜、视网膜、睫状体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眼球的组织学结构与昆明小鼠相同,其视物能力差可能是由眼睑松垂所致.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YYHL)肝脏功能正常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测8项指标中雌雄小鼠间无显著性差异。ALT,AL值高于文献报导的正常昆明鼠。G值偏低,AKP,TBIL,TP与文献报导基本一致,提示豫医无毛小鼠部分肝脏功能指标正常值已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豫医无毛小鼠与其他物种间无毛基因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小鼠、大鼠、猴和人的无毛基因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生物学分析.结果:获得了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全长4 014 bp的cDNA序列 (GenBank 登录号:AY547390).豫医无毛小鼠与国内外报道的2种小鼠、大鼠、猴、人等5种动物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9.7%、94.3%、 81.7%、 81.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9.8%、99.7%、94.5%、79.8%、80.0%.结论:无毛基因是一个高度保守基因,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近交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H抗原系统的同源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H原系统的同源性。方法:采用近交培育20代2月龄雌性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异体移植法。结果:经100d观察,受试小鼠无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移植皮片全部为永久性接受。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突变种群经20代近交培育,组织相容性原一致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H 抗原系统的同源性。方法:采用近交培育20 代2 月龄雌性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异体移植法。结果:经100 d 观察,受试小鼠无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移植皮片全部为永久性接受。结论:豫医无毛小鼠突变种群经20 代近交培育,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豫医无毛小鼠源于KM小鼠的突变。经同胞兄妹交配繁殖21代,再经皮肤移植试验证实,它已符合近交系标准。该系小鼠出生后体表生长被毛,3周龄被毛开始从头部至尾部逐渐脱落,5周龄体表全裸并终生不再长被毛。其皮肤随鼠龄的增加而出现皱褶。它在普通级环境条件下可存活10个月。  相似文献   

19.
豫医无毛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技术对豫医无毛小鼠进行骨髓微核实验研究。结果:(1)豫医无毛小鼠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与正常昆明小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2)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豫医无毛小鼠与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豫医无毛小鼠与昆明小鼠自发微核率相似,对环磷酰胶诱变剂的敏感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立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的原位PCR荧光检测方法。方法应用原位PCR的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中期染色体标本的无毛基因进行检测,并设立PCR反应液中无Taq DNA聚合酶、无引物、无bIo-11—dU/TP等进行多组对照。结果染色体标本上出现1—2个黄绿色的扩增信号,而对照组则无。结论本实验为以后进行该基因的精确染色体定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