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及随访期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375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0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质谱法检测8个CYP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入组患者是否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153例和氯吡格雷敏感组222例。结果氯吡格雷抵抗组CYP3A5(rs776746)GG+AG及CYP2C19*2(rs4244285)AG+AA基因型频率分布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CYP3A5GG和CYP2C19*2AA基因型组合使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增加了2.23倍(OR=2.23,95%CI:1.08~5.87,P=0.025),且为原发终点发生的危险因素,CYP3A5GG和CYP2C19*2AA交互基因型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明显低于未携带者[(32.58±10.23)%vs(53.84±17.25)%,P=0.000]。结论CYP450相关基因变异及其交互作用与氯吡格雷抵抗和随访期血管事件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受体P2Y12(C34T、G52T、i744TC)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2012年1月—2013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病例组,其中15例患者接受完整氯吡格雷治疗,将其设为治疗组;另选取健康人群16名为对照组。应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所有参与者检测P2Y12受体基因(C34T、G52T、i744TC)的多态性分布频率进行检测,比较治疗组基因型与氯吡格雷抵抗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参与者血小板膜受体P2Y12基因的突变位点C34T、G52T及i744TC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P0.05),样本人群具有代表性。对于15例接受完整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幅度为(15.37±10.41)%,对治疗组全部成员进行C34T、G52T、iT744C基因分型,其中C34T中CC型6例、CT型4例、TT型5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由低到高为:CC型33.33%(2/6)、CT型50%(2/4)、TT型60%(3/5);G52T不同基因分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在治疗后下降幅度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iT744C基因型中CC型患者其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程度、实验室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可能与C34TCT的突变有关;G52T的基因突变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无关;iT744CCC型基因可能与实验室氯吡格雷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045642与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长江航运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esidual platelet agglutination,RPA),根据RPA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组42例(RPA≥70%)和非CR组58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ABCB1基因rs1045642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在CR组和非CR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非CR组吸烟比例明显高于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R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4%、45.2%、33.3%,非CR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2%、44.8%、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4.0%、56.0%,非CR组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58.6%、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中发生CR与其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045642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发生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2C19(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相关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5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33例,均服用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为GG、GA、AA型,不同基因型患者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d后血小板聚集率。患者随访12个月,动态观察随访期内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GG基因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幅度明显高于GA基因型和AA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GA+AA基因型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GG基因型患者明显升高(41.8%vs25.8%,P0.01)。平均随访(13.4±8.9)个月,GA+AA基因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1.3%(缺血性脑卒中18例,出血性脑卒中2例,死亡1例);GG基因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为9.1%(缺血性脑卒中5例,出血性脑卒中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35,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不良脑血管事件再发的危险因素(OR=3.270,95%CI:1.902~5.171,P=0.000)。结论 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相关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及临床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进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CR 24例,无氯吡格雷抵抗(NCR)76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患者被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 (49例),中间代谢型CYP2C19*1/*2(28例)和*1/*3 (11例),慢代谢型CYP2C19*2/*2 (9例)和*2/*3 (3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CR、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以快代谢型CYP2C19*1/*1基因型为基础,中间代谢型CYP2C19*1/*2和*1/*3 (OR=4.16、5.03,P均0.05)及慢代谢型CYP2C19*2/*2和*2/*3 (OR=7.04、17.6,P均0.01)发生CR的风险显著增加,中间代谢型分别增加4.16和5.03倍,慢代谢型分别增加7.04和17.60倍;与快代谢基因型比较,中、慢代谢基因型的MPA和MACE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CR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NCR组(20.8%比5.3%,P=0.02)。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有一定的影响,带有中、慢代谢基因型冠心病患者更易发生氯吡格雷抵抗以及有更高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的影响。方法氯吡格雷抵抗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口服氯吡格雷75 mg,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每日3次。B组40例,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 mg。C组为无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35例,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 mg。于服氯吡格雷前、服药后1周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结果 3组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血小板聚集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周后,血小板聚集率A组为(21.5±3.9)%,B组为(28.1±5.7)%,C为组(17.9±4.7)%;血小板抑制率A组为(10.2±2.5)%,B组为(8.8±1.8)%,C组为(14.6±2.3),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小板聚集率C组A组C组,血小板抑制率C组A组C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PEA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方法纳入225例中国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及75 mg氯吡格雷双抗治疗7 d后,根据血栓弹力图(TEG)结果将其分为CR组和氯吡格雷敏感(CS)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及直接测序法检测PEAR1基因的突变情况,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CR与PEAR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关系。结果 47例(20.9%)患者发生CR。PEAR1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其中rs41273215位点CC基因型在CR组与CS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携带CC基因型比CT+TT基因型更易发生CR(OR=2.525,95%CI:1.300~4.905),且C等位基因在CR组发生频率较CS组高1.695倍(OR=1.695,95%CI:1.046~2.746)。未发现rs373722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R的相关性,SHEsis软件分析两基因位点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D'=0.28;r2>0.06),无法构建单倍型。多因素回归分析后,rs41273215位点CC基因型是CR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2.802,95%CI:1.321~5.943)。结论 PEAR1基因rs41273215位点C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影响因素,观察氯吡格雷抵抗和心血管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欲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于术前24 h内未使用及使用氯吡格雷治疗7 d后采集肘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聚集率(PA)检测.根据测算的PA值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分析CR的影响因素.随访3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和C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9例ACS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CR)组32例(26.9%),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87例(73.1%),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9%.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组CR的发生率较高,为59.4%,非糖尿病ACS患者CR的发生率较低,为32.2%(P<0.01),置入2枚以上支架组CR的发生率较NCR组高(43.8%比8.0%,P<0.05).CR组服药前基础的血小板聚集率为38.22±8.22,与NCR组血小板聚集率53.95±9.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可以看出,CR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NCR组高(12.5%比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较高,同时影响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糖尿病人群更易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另外,置入支架数的增多使患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性增加.氯吡格雷抵抗影响患者的预后,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氯吡格雷抵抗、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方法:入选800例无亲缘关系的冠心病患者,检测其CYP2C19基因型,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确定是否存在氯吡格雷抵抗(CR),并分为CR组(215例),NCR组(585例),比较两组携带基因型及冠脉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CYP2C19分为三种表型,快代谢型(基因型为CYP2C19*1/*1)、中间代谢型(基因型为CYP2C19*1/*2和*1/*3)、慢代谢型(基因型为CYP2C19*2/*2、*2/*3)。入选冠心病患者携带快代谢型*1/*1(41.6%),中间代谢型*1/*2,*1/*3(46.8%)较多,以中间代谢型显著较多;CR组215例,即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9%(215/800)。与NCR组比较,CR组患者携带快代谢型基因型*1/*1(43.9%比35.3%)明显减少,而携带慢代谢型基因型*2/*2,*2/*3(9.9%比17.2%)明显较多(P0.05或0.01)。本研究中共有15例(1.88%)发生确定的支架内血栓,其中10例(4.65%)为CR组,5例(0.85%)为NCR组,即CR组的支架内血栓事件率显著高于NCR组(P0.01)。结论:北京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携带P450(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最多;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26.9%,CR组携带慢代谢型基因型显著多于NCR组;CR组的支架内血栓事件率显著高于NCR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拟通过该项研究,探讨在中国汉族老年冠心病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之间的关系。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连续入选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老年(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614例。所有人选患者全部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mg及阿司匹林300mg,并于服药24h后采静脉血测定20μmol/L的ADP诱导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PA)。定义RPA≥70%为CR,RPA〈70%为氯吡格雷非抵抗(NCR)。使用酚.氯仿法提取全血中白细胞基因组DNA标本,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类型。结果在所有入选的61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R的发生率为20.5%(126例),NCR为79.5%(488例)。CYP2C19基因681G〉A多态位点的三种基因型(GGGA,AA)的频率,在CR组中分别为32.6%、47.6%和19.8%,在NCR组中分别为47.9%,45.1%和7.0%。其中,AA型纯合子在CR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NCR组(OR=3.03,95%CI:1.889-5.784,P=0.003)。A等位基因的携带者较G等位基因携带者更易发生CR(OR=1.85,95%CI:1.392-2.459,P:0.002)。结论在中国汉族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A等位基因可能是氯吡格雷抵抗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