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认知水平、培训现状、急救知识知晓途径、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为增强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提高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咨询,自主制定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芜湖市2所医学院校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掌握心肺复苏术中按压部位的人数最多,占18.41%,其他急救知识中掌握本地急救电话人数最多,占33.89%;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48.95%以上的同学愿意对别人施救;影响学生不愿意实施急救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自身能力不足,占47.28%。结论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不佳,需大力提高其现场急救能力和加强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某高校学生对心源性猝死及其急救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未来心源性猝死及其急救知识的科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4月7日—6月13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某高校在校学生中抽取247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47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调查对象中有69人(32.9%)认为自身身体素质尚可,141人(67.14%)认为自身身体素质不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入睡时间及体育锻炼情况不同的调查对象身体素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查对象中有125人(59.5%)对心源性猝死并不了解,85人(40.5%)对心源性猝死有一定了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及不同专业调查对象对心源性猝死的了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查对象中,197人(93.8%)认为当下需要向高校学生普及心源性猝死及其急救知识,其中仅36人(18.3%)有心源性猝死急救能力。针对“您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心源性猝死科普教育的?”这一多选题,180人(85.7%)选择了学校课堂,123人(58.6%)选择了校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救知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两所医学类院校在读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及技能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及决策树模型分析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738名大学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7%。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12.87±3.02)分,及格率为71.1%。大学生对黄金四分钟、搬运交通伤员的方法、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的第一步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9.39%、85.47%、85.10%。但对判断心脏骤停的方法和心肺复苏的流程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5.33%和32.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752,95%CI=1.368~2.224)、年龄(相对于≥23岁,17~岁OR=2.692,95%CI=1.809~4.004;20~岁OR=1.835,95%CI=1.316~2.558)、学校(OR=1.576,95%CI=1.136~2.187)、专业(相对于非医学专业,护理专业OR=4.057,95%CI=2.362~6.969、临床医学专业OR=...  相似文献   

4.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33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93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急救项目基本掌握情况: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97.87%,会晕厥急救的占26.12%,心肺复苏术没有人基本掌握,其余各项均在20%以下;是否接受过《大学生健康教程》课程学习,对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χ2=56.95,P<0.01);96.00%的大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的现状以及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愿,探讨促进大学生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义与方法,为《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建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志愿组织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市部分高校85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非概率抽样方式中的滚雪球抽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与急救医疗服务的参与意愿较高,50.3%的人已经参加过医疗急救培训,93.2%的人表示愿意学习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86.5%的人愿意到急救车上参与院前医疗急救辅助工作,主要的参与动机是学习到的急救技能得到实际的锻炼等,而主要的顾虑是参加急救服务造成的法律风险等。结论大学生群体是值得统筹利用的急救服务人力资源,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医疗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急救医疗服务中,对提高我国现场急救水平和全民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合高校急救培训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北京工业大学1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32学时的急救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技能考核,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生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网络(63人,占26.69%)、电视(56人,占23.73%)、学校(54人,占22.88%)。119名(71.68%)学生认为有必要掌握急救知识,66名学生认为影响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未开展相关活动",占39.76%。学生对急救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对急救操作技能掌握普遍较差。经过理论讲解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专门培训后,学生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的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理论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 2014年11月随机抽取本院大一学生90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学生获取急救知识主要来源是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73.29%和63.36%);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火灾83.33%、犬类咬伤69.43%、触电61.70%、地震60.04%;心肺复苏操作的正确率只有0.33%、眼球穿通伤9.16%、扭伤10.49%、止血方法 11.92%,基本医学知识及处理知晓率均在50%以下。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高职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6所大学1 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的知晓率最高,为91.1%;知晓率最低的是“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仅为9.2%;总知晓率为30.5%.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和专业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46,0.190,2.250,1.075,P值均>0.05),而是否受过急救培训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7,P<0.05).看电视是被试者获取现场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占62.2%.文科生为“社会急救培训班”(79.6%),理科生为“自己亲身经历”(90.7%).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亟待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提高急救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州在校大学生电离辐射的认知和行为现况,为进一步开展电离辐射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福州市4所大学在校大学生,对1 132名学生进行电离辐射相关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电离辐射知晓率为63.47%;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大学生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通过网络并且希望通过网络获取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的报告率均最高,为70.32%和51.23%;希望获取电离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报告率最高,为82.74%。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及对电离辐射来源与电离辐射防护知识的需求与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1)。结论福州在校大学生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男生、低年级、非医学专业及乡村生源大学生尤为明显。大学生电离辐射知晓情况与知识获取的途径及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方法对吉林市某师范院校5个专业的5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校学生对急救相关知识的综合知晓率为48.1%;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性别、生源地、是否参加培训和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急救知识知晓水平高于男性(OR=1.987),城市生源的急救知晓水平高于乡镇生源(OR=0.520),参加过培训的学生知晓水平高于没参加过的(OR=1.976)。网络途径是目前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最主要途径(50.5%)。结论该校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应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以提高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急救知识的知晓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高校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雾霾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山西省某高校393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结果调查393名大学生,医学专业学生199人(占50.64%),非医学专业学生194人(占49.36%)。医学专业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雾霾主要成分的认知人数为42人(21.21%)和29人(14.95%),其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PM2.5与PM10的认知人数为171人(86.36%)和144人(4.61%),其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常用的反映空气质量指数指标的认知人数为32人(13.66%)和12人(6.18%),其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雾霾造成健康损伤的认知人数为107人(27.32%)和55人(14.07%),其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雾霾关注和很关注人数为92人(46.23%)和128人(6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虽然对雾霾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杭州市高校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办法。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对杭州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实施急救技能的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800份,收回有效答卷1656份。明确表示对陌生人愿意口对口呼吸的占48.1%,愿意胸外心脏按压的占62.9%,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分别为20.8%、23.1%;对亲近人的意愿程度明显高于陌生人。不愿意实施急救技能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急救能力不够好,占41.2%-67.8%。结论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急救技能,特别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意愿程度最低。开展并强化培训是提高急救意愿的主要措施,另外还应通过增加口对口人工呼吸过滤设备及立法等措施进一步消除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熊涛  戈妍 《药物与人》2014,(10):261-26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收治的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家属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心肺复苏培训及心理干预在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与未行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家属对SCD的诱因、SCD防范措施、心脏骤停先兆、紧急求救的方法、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现场心肺复苏技术、药物自救知识等相关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家属(P〈0.05)。结论:健康教育、心肺复苏培训夏心理干预等可以有效提高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提高家属的现场急救能力,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湘南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及信息来源途径,使地方院校进一步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更具针对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是否就是艾滋病人"、"世界艾滋病日"和"红丝带意义"的正确回答率分别是65.8%、8.6%和34.4%。大学生对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86.8%~98.0%不等。对日常生活(如握手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82.0%,对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是37.6%。虽然有89.8%的被调查者回答不歧视HIV/AIDS,但表示愿意与其同桌学习或吃饭的只有47.2%和49.4%,回答"对待感染者象对待平常人一样的"及愿意帮助因不洁行为而感染AIDS的分别占46.4%和47.4%。被调查的大学生主要信息来源是电视(73.0%)、书报(67.4%)、免费宣传材料(61.2%)、书籍(59.6%)。结论目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专业较强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应具有针对性,着力开展反歧视活动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农村居民急救常识掌握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农村居民对急救常识掌握情况,为基层普及急救等医疗知识和医疗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结果急救知识了解的程度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的了解非常少且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单一,但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愿很强。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关急救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在校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3月对河南省13个地级市的1 0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及格率普遍较低,平均得分15.65±3.80,不同性别、专业(医学与非医学)、家庭住址、是否参加过培训对现场急救知识的得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专业、家庭住址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生高于男生(OR=1.500),医学类高于非医学类(OR=1.951),来自城镇的大学生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OR=0.654)。影响在校大学生获取现场急救知识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碰到急救状况、不重视、学校没有开设类似宣传和讲座等。结论河南省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水平较差,亟待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曦颖  兰魁田 《中国校医》2010,24(8):627-628
目的了解江苏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现状与需求、获取途径,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其进行急救知识培训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半开放式问卷对我校5个不同院系1 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急救课程与未学过急救课程者,知识得分有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得分越高。结论我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院校应改进急救课程设置、重视院前急救技术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普及院前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及能力现状,为开展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培训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南充市5个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0%社区居民对学习急救知识的态度基本端正。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单一,以仅从报刊书籍获得急救知识的社区居民为多,占31.3%。社区居民以希望通过现场急救模拟演练来普及急救知识的为多,占31.8%。结论我国城市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趋势良好,但实际应用并不广泛,急需各方面力量的大力支持,以提高居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春市某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为规范、系统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长春市某高校1 23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及格率为47.5%,不同性别、年级、有无急救知识培训经历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及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95,7.894,168.032,P〈0.05)。不同性别和是否有急救培训经历的大学生对陌生人施救意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69和41.214,P〈0.05)。大学生急救知识来源主要为网络电视和书籍报刊,分别占85.3%和83.1%。96.0%的大学生愿意学习相关急救知识,希望的学习形式为开设急救知识课程、专家讲座和阅读急救手册,分别占83.3%,73.6%和71.2%。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率低,应加强对大学生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以减轻伤害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及需求,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325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调查,并进行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于培训教育后再次调查,并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被测试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堪忧.经培训,学生的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水平提高明显,急救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学习前的29.7%上升至培训教育后的69.0%(P<0.01).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