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热休克蛋白47(HSP47)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子蛋白,被认为是胶原的特异性分子伴侣,在胶原合成及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心室重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手术病人取血清及组织标本各60例,分为3组:心功能1级组、心功能2级组、心功能3级组,每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HSP47的m RNA表达量,并且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述60例患者血清HSP47、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CP)浓度。结果 (1)与心功能1级组比较,HSP47 m RNA水平在心功能2级组、心功能3级组的心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在心功能3级组较心功能2级组明显增加(P0.05)。(2)心肌组织中HSP47表达量与血清中HSP47、PⅠCP水平呈显著独立正相关(r=0.704,P0.05;r=0.811,P0.05)。结论HSP47 m RN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达增加,提示HSP47可能参与了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缺氧大鼠心肌HSP47 mRNA表达与血清Ⅰ型前胶原C端原肽(PⅠCP)、Ⅲ型前胶原N端原肽(PⅢNP)含量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模拟缺氧环境,建立慢性缺氧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给于缺氧处理(A组),各慢性缺氧组大鼠分别缺氧7 d(B组)、14 d(C组)、21 d(D组)、28 d(E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心肌中热休克蛋白(HSP47)mRNA的表达量;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心肌中PⅠCP、PⅢNP的浓度;采用HE和MASSON染色法对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大鼠进行组织切片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HSP47 mRNA表达量增多(P0.01),血清和心肌的PⅠCP、PⅢNP浓度升高(P0.01);心肌HSP417 mRNA的表达与血清和心肌的PⅠCP、PⅢNP含量呈正相关(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慢性缺氧组心肌组织广泛纤维化。结论在慢性缺氧条件下HSP47 mRNA的表达量与PⅠCP、PⅢNP浓度正相关,提示HSP47作为心肌胶原分子伴侣在慢性缺氧所致心肌纤维化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47(HSP47)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60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各组20例,于手术中获取右心耳心房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SP47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房内径,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中HSP47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5),且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增加更明显(P<0.05)。房颤患者HSP47mRNA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780,P<0.01)。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HSP47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并与房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方法: 60例手术患者分为3组,其中心功能1级组20例,心功能2级组20例,心功能3级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HSP70的mRNA表达量。结果:①与心功能1级患者比较,HSP70 mRNA 水平在心功能2级、心功能3级组的心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且在心功能3级组较心功能2级组明显减少(P<0.05)。②HSP70 mRNA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病程呈负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HSP70的表达减少,可能与HSP70随着心功能恶化其保护作用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5.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细胞外大量胶原沉积为主要特征的间质性肺疾病.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是一种胶原特异性的分子伴侣,对胶原的合成、结构的稳定和分泌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使用Hsp47反义寡核苷酸探针或行Hsp47基因敲除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外胶原含量.通过抑制Hsp47的表达来减轻肺纤维化已成为肺纤维化治疗的一个实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在生物应激反应中具有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的作用。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这种重要的蛋白质家族在哺乳动物细胞对急性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HSP70循环存在于正常健康个体及患有多种严重疾病的患者中,包括心力衰竭(HF)。HSP70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是升高的,特别是在严重的晚期HF患者中。HSP70反映的是疾病的严重程度而非生存率。HSP70的表达在发病率中的重要关系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及其与某些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60例手术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检测心肌HSP47的mRNA表达量。结果HSP47mRN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均有表达,且随心功能的下降HSP47表达升高。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HSP47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独立、显著的正相关(r=0.785,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804,P<0.05);②HSP47与年龄、血脂等无相关关系。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HSP47表达随心功能下降而升高,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而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蛋白47(HSP47)是胶原结合分子伴侣,参与前胶原的加工、折叠、合成及分泌,起着质量控制作用.肺纤维化存在胶原异常聚集及HSP47表达增多.在各种不同类型肺纤维化中,HSP47表达上调,与胶原表达正相关,但不同类型肺纤维化HSP47表达水平各异.现就HSP47在肺纤维化胶原表达加工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47.,HSP47)是一种胶原特异性分子伴侣,参与前胶原在内质网中的整个加工处理过程,在组织器官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在肺纤维化中HSP47和Ⅰ型前胶原显著表达,并且其表达量的不同可能与病因相关;TGF—B在肺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是通过诱导HSP47的表达发挥作用的;抑制HSP47的表达可以减轻肺纤维化的程度。因此HSP47有可能成为肺纤维化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47在人肝癌癌周组织和大鼠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47(HSP47)在人肝癌癌周组织以及大鼠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讲座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及乙酸诱导后不同时间大鼠胃溃疡组织标本内HSP47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人肝癌包膜、癌旁肝纤维化纤维间隔内的纤维细胞以及在纤维间隔附近肝细胞周围的星状细胞表达HSP47蛋白。大鼠胃组织内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均有HSP47蛋白的表达。溃疡基底肉芽组织内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表现HSP47蛋白强阳性染色。结论 HSP47作为一种胶原特异的分子伴随,不仅参与纤维化/硬化疾病的形成,而且还在损伤修复和组织重建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4)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近期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16例CHF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2组,即非MACE组(n=83)和MACE组(n=3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在糖尿病、扩张型心肌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HSP27和Sgp130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包括NYHA分级(OR:5.283,95%CI:2.861~9.460,P=0.00)、LVEF(OR:1.647,95%CI:1.242~1.845,P=0.04)、LVEDD(OR:5.281,95%CI:2.782~10.018,P=0.02)、LVESD(OR:4.735,95%CI:2.240~8.062,P=0.02)、E/A(OR:3.546,95%CI:1.844~4.307,P=0.03)、HSP27(OR:1.844,95%CI:1.153~3.638,P=0.02)和Sgp130(OR:3.064,95%CI:1.519~4.233,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P27和Sgp130水平与LVEF和E/A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1),而与LVEDD、LVESD和NYHA分级呈明显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血清Sgp130和HSP27水平的动态变化对CHF患者心功能状态和预后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红细胞压积(HCT)与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入选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非瓣膜性慢性心衰的患者110例,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成3组:LVEF〈40%组(心衰Ⅰ组,37例)、40%≤LVEF〈50%组(心衰Ⅱ组,34例)和LVEF≥50%组(心衰Ⅲ组,39例)(舒张性心衰);另选30例LVEF〉50%且无心衰症状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HCT和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慢性心衰Ⅲ、Ⅱ、Ⅰ组患者随着LVEF水平降低,HCT[(41.1±2.7)%比(35.4±3.7)%比(32.9±1.5)%比(29.8±4.2)%]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BNP[(182.3±86.8)pg/ml比(652.8±151.3)pg/ml比(874.2±201.8)pg/ml比(1342.2±325.1)pg/m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CT与BNP呈负相关(R2=0.6716,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细胞压积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与脑钠肽呈负相关,血红细胞压积可以作为心衰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中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室结构、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选7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以37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以荧光免疫检测法测定各组血BNP水平,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血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 相似文献
14.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钠尿肽前体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33例为CHF组,另选正常体检者116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超声进行心脏功能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Tei指数及NT-proBNP明显升高,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均明显降低(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上升,LVEDD、LVESD、Tei指数以及NT-proBNP明显升高(P<0.05),LVEF、LVFS及E/A比值明显降低(P<0.05)。NT-proBNP与LVEF、LVFS、E/A比值呈负相关,与Tei指数、LVEDD、LVESD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F、LVFS、心功能分级和Tei指数是影响NT-proBNP的主要因素。结论 NT-proBNP升高与老年CHF患者心脏功能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松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2):164-165
目的:观察住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住院时间和转归的关系。方法:近两年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102例,根据血浆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组和低白蛋白血症组。分析其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住院慢性心衰老年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者占52.9%,与对照组比较,低白蛋白血症者的平均住院日[(20.3±11.7)d:(29.7±19.2)d,P〈0.05]、D级心衰发生率(29.2%:74.0%。P〈0.01)显著升高,但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住院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病情更重,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浆B型利钠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浆B型利钠肽(BNP)、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及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CHF诊断标准患者104例(NYHAⅡ级38例、Ⅲ级40例、Ⅳ级26例),对照组(NYHAI级)23例,分别测定血BNP、血清T3、FT3、T4、FT4、TSH、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用t检验、方差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法,比较心功能、LVEF、BNP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不同心功能组T3、FT3、T4、FT4水平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下降;(2)不同心功能组血BNP水平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上升;(3)血BNP与T3、FT3呈显著负相关,LVEF与T3、FT3呈显著正相关,与lgBNP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心功能、BNP的变化与甲状腺激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Fukuma Y Munakata K Fukuma N Kishida H Hayakawa H Takano T 《Japanese circulation journal》1999,63(11):893-89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roreflex sensitivity (BRS) and humoral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BRS was assessed by the phenylephrine method in 16 patients with CHF and in 13 healthy controls. The CHF group was sub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BRS (group A: <6 ms/mmHg, n=9; group B: > or =6 ms/mmHg, n=7). BRS was markedly depressed in CHF than in the controls (4.8+/-2.0 vs 8.3+/-3.6 ms/mmHg, p<0.01), and lower in group A than group B (3.3+/-1.3 vs 6.7+/-0.6 ms/mmHg, p<0.01). The plasma human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h-ANP) level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group B (54.6+/-27.6 vs 18.0+/-7.4 pg/ml, p<0.01), and a significant invers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plasma h-ANP and BRS (r=-0.635, p<0.01).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in plasma catecholamine concentration, plasma renin activity and cardiac function by echocardiogram.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levation of endogenous ANP may also serve to compensate for impaired BRS in patients with CHF, in addition to its principal actions, such as diuresis and vasodil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