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回流无阻断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肺癌侵犯上腔静脉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例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患者,实施了肺叶/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上腔静脉完全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经相关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并排除远处转移,确诊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术中及围术期死亡,术后无脑水肿、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7个月死于化疗期并发症;1例于术后13个月后出现脑转移,并于脑转移后25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生存38个月);1例患者术后至今48个月,全身状况良好,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复发证据.结论:肺癌侵犯上腔静脉可能不是手术的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上腔静脉完全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换术可能使部分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5岁,因心悸伴头晕、乏力、黑矇2个月入院。20年前因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金属瓣置换,心房颤动病史20年。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最慢心室率为32次/分。胸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右位心。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旋心,经右侧股静脉行上腔静脉造影及右室造影,明确右房、右室入路。左前斜20°透视下送入Micra输送系统入高位右房,对照右室造影影像反复尝试寻求合适的角度与张力送入变异的右室,右前斜30°调整方向,调整轴向靠近右室低位间隔,给适量“鹅颈弯”,最终于左前斜透视下释放。术中测试阈值、阻抗、感知良好。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1岁。因"发作性心悸2月余"入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检查,穿刺右股静脉送入冠状窦电极困难,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通过扩张的奇静脉连接于上腔静脉。电生理检查证实该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逆行消融未成功,改穿刺右锁骨下静脉顺行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4.
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切除 ,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 :健康成年犬 18只 ,分为单纯阻断组 :阻断上腔静脉或上腔静脉奇静脉联合阻断 (9只 ) ;人工血管置换组 :切除上腔静脉 ,行人工血管置换 (9只 )。对上腔静脉阻断前后上腔静脉压力的变化、人工血管置换后的病理改变、抗凝治疗及长时间阻断上腔静脉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分析。临床研究 :胸部肿瘤患者 56例 ,其中肺癌 42例 ,纵隔肿瘤 14例。行肿瘤根治切除术及受侵上腔静脉和 (或 )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 ,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实验研究 :实验犬上腔静脉加奇静脉阻断后 ,上腔静脉系统压力为 (49 2 8± 14 72 )cmH2 O(1cmH2 O =0 0 98kPa) ,高于单纯上腔静脉阻断的 (3 7 83± 1 3 5)cmH2 O (P <0 0 5) ;腔静脉阻断 2h未见脑实质充血及水肿 ;人工血管置换组犬术后 1个月血管腔内壁已有纤维素沉积 ,2个月始有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移行覆盖 ;未应用抗凝治疗情况下血管无附壁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近、远期上腔静脉系统梗阻症状。肺癌组患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4%、41%、3 9% ;纵隔肿瘤患者术后 1例死亡。结论 血管外科技术的应用 ,扩大了胸部肿瘤外科手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因"右髋关节疼痛7月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2015-07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髋部疼痛,晨起明显,小跑后可缓解,无明显髋关节活动受限,1周前出现胸骨下段左侧肋缘压痛,遂于当地医院就诊,行骨盆DR检查:双侧髂骨、右侧坐骨结节及左侧股骨大结节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透亮影,可见硬化边,较大者位于右侧髂骨,大小约5.6 cm×7.0 cm,其内可见分隔影(见图1)。为求进一步诊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8岁,因左上肢阵发性麻木3个月,加重1周门诊以右顶叶胶质瘤收入院,患者自诉于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左手心麻木,无头痛呕吐,1周前出现左上肢麻木、感觉减退,全身抽搐发作两次,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右顶叶占位病变,胶质瘤.入院查体: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正常,左上肢浅感觉减退,病理征未引出.血常规等化验结果均正常,头部MRI增强扫描显示:右顶叶皮层下不规则结节异常信号灶2.2 cm ×2.3 cm ×3.0 cm,增强扫描呈花环状强化,中心无强化,临近脑组织内大量水肿信号(图1a).诊断为右顶叶胶质瘤.对患者行全麻下行病灶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示:(右顶叶)脑组织内见坏死包裹结节,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未见结核结节及肿瘤证据.  相似文献   

7.
1例男性75岁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治疗,术中发现永存左上腔静脉,尝试经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心室电极经右房游离壁反折后跨过三尖瓣环固定于右室心尖部,心房电极塑形后固定右心耳,完成手术,术后药物控制心房颤动,3个月随访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8.
腔静脉作为研究大静脉电隔离作用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腔静脉的电生理特性和组织学特点看其是否可作为研究肺静脉电隔离作用的简便易行的模型。选择1 0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 ,记录犬腔静脉的电活动 ,在距腔静脉 心房交界处 2cm和 1cm的部位行电生理检查 ;检查后分别取腔静脉 心房交界处、距交界处 2cm和 1cm的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①犬上腔静脉内均可记录到A波 ,在距上腔静脉 心房交界处 2cm部位起搏能夺获心房 ;只有 2 0 %的下腔静脉在距下腔静脉 心房交界处 1cm可记录到A波 ,起搏能夺获心房。②组织学检查显示腔静脉近心端的中膜层主要由心肌纤维所构成 ,形成环行结构 ,心肌纤维在上腔静脉的延伸约 2~ 3cm ,在下腔静脉则为 1cm左右 ,然后逐渐减少消失。结论 :腔静脉内能记录到A波 ,起搏能夺获心房 ,组织学结构类似肺静脉的心肌袖结构。所以 ,腔静脉可作为研究肺静脉电隔离作用的模型 ,尤其是上腔静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103例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病检结果分类,103例中良性肿瘤97例,占94.2;恶性肿瘤6例,占5.8。本组病例术前均行心脏彩超,怀疑恶性者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所有良性肿瘤中,除1例平滑肌瘤由下腔静脉延伸至右房,仅部分切除外,其余均完全切除。同期行Dacron补片房间隔修补74例,三尖瓣瓣膜置换1例,二尖瓣整形6例,三尖瓣整形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2例。恶性心脏肿瘤患者中,2例血管肉瘤患者,1例完全切除肿瘤,同期行右房-房间隔重建并行右房-上腔静脉人工血管连接术,并在术后接受局部放疗,另1例行部分切除及自体心包右心房修补;2例右室横纹肌肉瘤患者,行部分肿瘤切除术;2例肺动脉恶性间皮瘤累及肺动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清除肿瘤,疏通肺动脉直至肺门水平。结果:住院期间,全组仅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良性肿瘤在(2±1.7)年随访期内未发现复发者。6例恶性肿瘤患者中5例术后6个月内早期复发。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治疗应根据其恶性程度、来源、侵犯范围、大小来决定手术时机和方式;心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黏液瘤,手术应及时进行。发热及血沉增快并不是手术禁忌;术中应防止瘤体破碎,避免遗留肿瘤组织,应切除瘤蒂附着的房壁、房间隔甚至部分瓣膜,防止复发;心脏原发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往往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应辅以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浮肿1年,无尿半年"入院,入院后因透析管堵塞,行上腔静脉造影发现上腔静脉近右房严重狭窄,行球囊扩张后置入透析导管,住院期间发现窦性停搏、阵发性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行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发现上腔静脉近右房处仍有严重狭窄,经评估后,借助His束鞘和3830电极,成功通过上腔静脉狭窄处并定位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