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幼儿及其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问卷调查 ,并对幼儿进行口腔检查 ,摸清幼儿及其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日常口腔保健行为 ,掌握幼儿龋病的发病情况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采取健康促进策略 ,并探索出一套适合深圳市儿童口腔保健措施与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 ,为深圳市幼儿园牙防工作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公立幼儿园两所共 1 5 0名幼儿 ,85名教师 ;私立幼儿园两所共1 40名幼儿 ,46名教师。自行设计问卷 ,收集的资料使用SPSS 1 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公立幼儿园的幼儿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正确率与私立的比较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公立幼儿园教师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正确率与私立比较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幼儿平均龋患率 5 3 75 % ,其中公立幼儿园的幼儿龋患率 43 3 % ,私立幼儿园的幼儿龋患率 64 2 % ,公立幼儿龋患率与私立的比较 ,两者有显著差异 ,掌握口腔保健知识与日常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对预防龋齿具有直接作用。结论 为了更好地预防幼儿龋齿的发生 ,要加大对幼儿与教师的口腔保健的健康教育干预力度 ,尤其是私立幼儿园的幼儿与教师。同时对所有幼儿采取窝沟封闭与氟离子导入两种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2.
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深圳市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掌握与行为养成情况 ,掌握幼儿龋病的发病情况 ,为制定深圳市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两所公立幼儿园 1 5 0名幼儿及其家长 ,私立幼儿园 1 1 0名幼儿及其家长。以自行设计的问卷对 2 60名家长进行问调查 ,数据使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 对 2 60名幼儿进行口腔体检 ,并计算幼儿的龋患率。结果 两地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为 72 2 %。公立幼儿园的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与行为形成率比私立幼儿园的幼儿家长高 ,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 ,幼儿的龋患率平均为 5 3 75 %。其中 ,公立的为 43 3 % ,私立的为 64 2 % ,私立幼儿的龋患率比公立的高。结论 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与行为形成率偏低。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对预防龋齿的发生有直接的作用。因此 ,要加强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对幼儿家长实施口腔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适合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方法,为制定幼儿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3年9月对两所幼儿园共150名4岁年龄组的幼儿家长进行基线调查和对幼儿进行口腔体检,针对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较为淡薄、口腔保健知识相对缺乏及幼儿患龋率较高等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经过一年的干预后,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和对幼儿进行口腔体检,并将干预前后调查和体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教育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教育前后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显示,13道相关知识题中有10道题存在显性差异,幼儿的患龋率从干预前的53.0%,下降到干预后的52.0%。结论对家长实施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增强其保健意识,可以控制和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龙岩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行为习惯及患龋状况,为今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市区3所幼儿园儿童进行问卷和口腔检查.结果 调查儿童2 132人,患龋率为24.1%,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患龋率与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患龋严重,应加强儿童保健及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龋患情况及口腔卫生行为与龋患关系 ,我们对市供销幼儿园 311名儿童进行了龋病及口腔卫生行为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为市供销幼儿园 3~ 5岁在园儿童。2 方法 由专职口腔科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各班老师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幼儿口腔卫生行为及家长口腔卫生知识 )。诊断标准依据《儿童口腔学》[1] 。结 果1 幼儿患龋率 全园 311名儿童 ,患龋 174人 ,患龋率5 5 95 % ,其中男童患龋率 5 4 6 6 % (88/ 16 1) ,女童患龋率5 7 33% (86 / 15 0 ) ,男女患龋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渭南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现况及口腔卫生习惯,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家长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以期通过健康教育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12所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对家长进行口腔卫生知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调查儿童783名,龋患率为14.94%;农村及4~5岁儿童龋患率较高;学龄前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普遍缺乏。看护人、年龄、居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对龋患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方法、刷牙时段、漱口等因素对龋患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渭南市学龄前儿童龋患率较低; 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和4~5岁儿童;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沈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保健状况,制定干预方案,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在沈阳市内抽取2所条件相近、规模相当的幼儿园,选取就读于小班和中班的所有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需求问卷和儿童口腔健康检查表进行调查。制定干预方案,在干预后6个月、1年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沈阳市地区学龄前儿童平均龋齿数为2.82颗,患龋率为62.9%,干预第6个月,两组儿童平均龋齿数、患龋率均有所增加,但干预组的患龋率增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时,干预组的平均龋齿数、患龋率均下降,与基线调查时无差异,对照组虽有所下降,仍高于基线调查时。干预过程中,患龋儿童龋病治疗率均得到了提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沈阳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较高,及早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干预,可以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11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病情况,掌握儿童口腔保健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降低儿童乳牙龋齿发病率提供依据。 【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11所幼儿园4 306名学龄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结果】 乳牙患龋率平均为45.01%;龋均为1.61,乳磨牙龋均为0.84;乳切牙龋均为0.77,5~6岁为乳牙龋齿高发年龄,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结论】 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加强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普及规范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健全初级口腔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逐步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余姚市凤山街道2~6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余姚市凤山街道3所幼儿园2~6岁儿童262名,检查其口腔健康状况,并对幼儿园老师及家长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园的口腔健康环境、家长的知识层面以及对口腔保健的认知和态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干预因素。结果余姚市凤山街道2~6岁学龄前儿童龋均为(2.61±0.02)颗,患龋率为60.82%,其中男童龋均为(2.62±0.01)颗,患龋率为62.60%(82/131);女童龋均为(2.60±0.02)颗,患龋率为58.77%(67/114),该地区不同性别儿童龋均、患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率与家长学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态度、定期带儿童就医、每天刷牙次数、使用含氟牙膏、喝碳酸饮料、睡前吃甜食等行为有关(P0.05),与牙刷更换时间、咬玩具和衣物、啃手指、口呼吸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大专及以上学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态度积极、定期带儿童就医、每天刷牙次数2次、使用含氟牙膏是2~6岁学龄前儿童龋齿的保护因素,经常喝碳酸饮料、睡前经常吃甜食行为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幼儿园对儿童口腔环境的认识有待提高,加强教师和家长对口腔知识的认知,有助于保护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10.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和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寻找相应的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和正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9所幼儿园,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儿童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家长的相关认知水平等.结果 92.8%的家长知晓自己孩子的刷牙方式,91.7%的家长知晓孩子患龋情况,分别有97.4%和92.7%的家长为孩子配备专用的牙刷和牙膏;家长对培养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报告率均较低,仅38.6%的家长知晓窝沟封闭的好处.结论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关注程度较高,但忽视了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对家长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方面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并推广改善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习惯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朝阳区2所幼儿园的451例儿童作为干预组,采用互动式课程系统进行儿童口腔保健的干预;选取另外2所幼儿园的521例儿童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和口腔保健行为习惯的改善程度;并调查干预组幼儿园工作人员对互动式课程系统的使用意见。结果干预组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习惯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1,P<0.001),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率由81.79%提高到94.89%,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5.34,P<0.001)。结论组织-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率和改善口腔保健行为习惯具有明显效果,可在幼儿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干预方式对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行为及龋齿的影响,评估同伴教育干预对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形成正确口腔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法抽取3所小学二年级学生395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校常规宣教(老师或者医护人员授课),观察组学校常规宣教和同伴教育(口腔兴趣小组)结合,干预时间约1年.干预前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及幼教人员对手足口病防治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11名幼教人员和196名儿童家长。结果89.3%的儿童家长听说过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1.1%。幼教人员全部听说过手足口病,总知晓率为82.1%。7项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卫生行为,儿童家长中有5项的正确率超过90%,幼教人员均达90%以上。日常生活的健康卫生行为形成率中,儿童家长10项有7项达90%以上,幼教人员11项均达90%以上。不同儿童家长手足口病基本知识的知晓与防控行为情况,居住城镇的高于居住在农村的,45岁以下的高于45岁以上的,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高于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公办园教师的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和个别教育孩子的正确卫生行为率高于民办园教师。结论萍乡市儿童家长及幼教人员掌握了一定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但手足口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和正确卫生行为率仍较低,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大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健康宣教力度,对民办幼儿园、农村、低文化水平、老年监护人要采取针对性的、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淀区幼儿园儿童口腔保健状况,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幼儿园2012年1月至12月开展儿童口腔保健情况进行调查,对2012年海淀区幼儿园口腔检查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淀区幼儿园100%开展了口腔龋齿防治工作;海淀区在园儿童龋齿患病率为53.19%,龋齿治疗率为61.37%,龋齿充填率49.32%,各年龄组儿童的患龋率、龋齿治疗率、龋齿充填率随年龄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χ2值分别为1211.28、1933.92、5649.82,均P<0.05),4~5岁组是新生龋齿高发人群。结论海淀区幼儿园儿童龋齿防治工作良好,应加强3~4岁儿童口腔龋齿的预防工作,龋齿的预防应提前到社区小年龄组儿童,保健医师应提高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做好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幼儿园儿童龋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预防保健所妇幼保健科就诊的4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干预组和综合护理组各200例,常规干预组给予常规干预,综合护理组给予儿童幼儿园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家长满意程度;儿童、家长对龋齿的了解、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防治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5所幼儿园,3所为干预幼儿园,2所作为对照幼儿园。以干预园保健医、教师、保育员、厨师、幼儿及其家长为干预对象,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改变其行为,达到防治儿童肥胖的目的。干预周期为1年。结果随访1年后,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入组时体质量正常的儿童转为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儿童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干预不会影响儿童身高的生长,但可有效降低正常学龄前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性心理教育现状及评价相应的幼儿性心理教育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福田区3所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PRECEDE—PROCEED模式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的性心理问题及家长、教师对儿童性心理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采取知识讲座、发放健康宣传册、座谈等方式进行9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家长和教师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和儿童性行为的变化。结果共调查514名家长和102名教师,干预前,69.65%的家长和85.29%的教师不知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43.00%的家长及27.45%的教师认为应从3~5岁开始性教育;40.55%的家长及3.92%教师表示进行过有意识的早期性教育;在家中观察到不同程度性相关行为的儿童占61.09%。干预后,家长和老师对开展早期性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均有所改善,其中有意识进行性教育的比例分别提高到59.84%和50.46%(均P〈0.01);在家庭表现出性相关行为的儿童比例减少,为34.59%(P〈0.01)。结论深圳市福田区家长和老师对儿童早期性教育的认知不足,对家长和老师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提高家长和老师对早期性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托幼机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综合预防及干预模式,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分别抽取佛山市4个幼儿园2~3岁组儿童349人为干预组及儿童年龄、性别、家庭环境构成基本相同的316人为对照组。通过对家长和教师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处理、气质养育指导,将混龄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问题矫正融入幼儿常规教育课程中,对有行为问题儿童转入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等措施,进行为期3年的预防———干预———矫治,将体格发育与心理保健纳入工作常规,完善儿童保健管理。结果:干预后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提高。结论:家长、教师、儿童保健工作者共同努力多方位、多角度综合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有显著效果,该模式切实可行,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追踪实施3岁前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完成3年后的效果。方法:参加《3岁前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综合防治措施的纵向研究》课题的试验组3岁儿童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干预组:定期回访,口腔干预;对照组:不进行随访及口腔预防,仅针对龋病就诊时充填。3年后两组进行回访及口腔检查。两组均对幼儿进行龋病、牙面软垢指数、牙列咬合关系的调查记录。同时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0录入,应用SPSS 13.0完成数据分析。结果:3年后干预组儿童回访29例,失访1例,对照组儿童回访24例,失访6例。两组口腔健康状况比较显示:干预组患龋率为6.90%,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儿童的龋均为0.48,对照组则为0.96;咬合关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母亲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幼儿母亲口腔保健知识的14项目知识指标中仅有2项对于孩子刷牙,家长采取措施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项目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模式效果明显,但持续性改进至关重要,回访追踪才能取得更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