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对着墙壁喊话兴许还有回音,可跟他说话,却得不到一点回应。"广西南宁市民莫女士告诉笔者,她的老伴还有几个月就可以办理退休了,她原以为退休后可以经常跟老伴相处,享受老来伴的美好时光,可没想到老伴突然像变了个人:虽然同住一屋,同睡一床,但他已经有将近一个月没有跟自己说过一句话了。莫女士不管怎么哄,怎么问,老伴都不回应,这让她感到手足无措。1.重组家庭老伴怕孤独依赖性强  相似文献   

2.
正六十三岁的林萍老师是一个很有素养的老太太。退休前,她在一个重点高中做了三十年的班主任,是位很优秀的班级管理者。可是,她却感觉自己在管理家庭、管理丈夫上是个彻底的失败者。林萍从小就争强好胜,做什么都要做得最好。在娘家是大姐,几个弟弟妹妹都很崇拜她。后来,结婚生子,家里的事情基本是她说了算。丈夫是独生子,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林萍认为他属于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放下     
正邻居李大妈经常向我抱怨,她太累。我很不解,我问,不是退休了吗?退休金也不低,没有生存压力,儿孙满堂,各有满意的工作,都没有后顾之忧,您不早就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吗?唉,她说,孩子,你不知道啊—我现在累得满身是病,甚至连看病的时间都没有。我百思不得其解。还有什么事能大过去看病?李大妈说,我这一天闲不  相似文献   

4.
陈斌 《养生月刊》2013,34(3):217-219
在背后,许多人都说李工程师是个性格古怪的老太婆。虽然明年即将退休,可她还是孓然一身来去无牵挂。她性格内向、孤僻,不要说她从来不同人开玩笑、打趣,就是同别人商量问题,也是丁是丁、卯是卯的,从来不轻易多说一句话。平时,她也不与同事谈衣着,也不谈菜篮子、物价。工作几十年,她没有一位知心朋友。她从  相似文献   

5.
<正>舅舅是个退休工程师,今年70出头,仍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里兼着职,每天都干得风风火火的,精力旺盛得不输于那些刚刚上岗的大学生。不仅如此,舅舅退休后,每年体检两次,结果无一例外都是非常健康。这些年来,他不但远离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  相似文献   

6.
正孙女士发现,父亲退休半年多以来,头发全白了,而且神色萎顿,上厕所小便滴答半天。她以为是退休后父亲不适应所致,建议他多做心理调适。不料孙父支支吾吾吐露真相:其母不满父亲退休后与旧日女同事有联系,不仅贴身跟随,而且对其实施性惩罚。  相似文献   

7.
正每个人健康、经济、家庭环境各不相同。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因人而异,只要过得自在开心,不需特意模仿专家名人的做法。一位教师喜爱旅游,他号召全市退休教师,租游览车玩遍全国名胜古迹。响应的教师颇多。每月出团三四次,一日或二日游,选择适合年长者的游程。多年下来认识中国大小旅游景点,吃遍各地美食,他大赞退休真好!一位高级公务员退休,拥有博士学位,他不爱旅游,仍爱浸淫于学术领域钻研学问,因此选择至大学兼课,他也觉得退休后生活充实。  相似文献   

8.
她穿着白色的睡衣站在那里,眼中满是期待的神色。他坐在电脑前,转过头望着她,心中不禁一阵荡漾。从座位上站起身,他张开双臂将她拥入怀中。“都快一点了,怎么还不睡?”她将头深深埋在他的怀中,语气中多了一丝委屈:“老公,你好久都没有抱过我了。”他搂紧了她,紧得一丝空隙都没有,紧得似乎永远都不想放开手。她是个特别的女孩儿,他一直都觉得。他们原本是彼此朋友的朋友,只是  相似文献   

9.
她深爱着两个男人,两个男人也都深爱着她,两个男人不知道相互是情敌。她也有自责的时候,因为两个男人只有一个是她的丈夫,另一个男人就是受伤害者。她也常常自我释然:"人的出生无法选择,但婚姻掌握在自己手中。" 两个男人舍去谁她都心痛! 两个男人中她多少有些偏爱刘坤,他1.78米的单条身个,白白净净的脸庞,称为小白脸一点也不过分。他嘴  相似文献   

10.
我的邻居是位退休的中学老师,姓程,今年66岁。在职时,他性格就比较内向,不喜欢交友,退休后更是都呆在家里,他有一儿一女,男孩在国外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媳妇、孙子也都在外国。女儿嫁给市里的一位干部,平时工作也都忙,逢年过节才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个将近中年的职业女性,在一家单位做文秘工作,孩子已经十多岁了。老公在这个地区担任一个较重要的领导职务。他和他的一个女下属关系很好,每天都是她专车接送。那个女人很能干,虽然有家庭有丈夫,有孩子,可我越来越感觉他们的关系非常不正常,超过了一般同事关系。现在那个女人已经调到另—个地方担任了领导职务,不再和老公在  相似文献   

12.
想起厦门,我就会经常想起潘源。"潘源"可能是个假名字。因为我和他是从网上认识的,当时他的网名叫"诚实",令人放心的名字。细聊之后,发现我们俩还是东北同乡,于是就从心底里觉得比其他人更亲近。潘源说他快退休了,比我大20多岁。我也不小了,那年30多点。我平时比较安静内向,但在网上,我会表现得比较活泼一些。这可能就是人性格上的两面性。50多岁的男  相似文献   

13.
清早,林茂老师被—伙老人送来急诊,说他在‘晨练”时突然晕倒在公园里,我看他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心跳陕速而不规律,心电图显示心肌明显缺血等征,立即给予吸氧、扩冠、强心等抢救,他慢慢地苏醒过来。这时他的女儿带着他的旧病历跑来。原来他是个老冠黼患者,现在退休了,听说运动能治冠心病,便下决心跟老同志一起参加锻炼。没想到出师不利,诱发了心绞痛,险些心肌梗死。他好转以后,  相似文献   

14.
正古稀之年的我,有时总爱回忆往事,总结人生,品味生活。作为退休教师的笔者,曾吃了几十年的粉笔灰,也和粉笔一样,洁白、挺直、宁折勿弯。幸好,妻贤夫祸少,每遇到想不通、不如意的事,善解人意的她总是耐心地劝导:人生是不完美的,想开些吧,怄气不值得,吃亏人常在,无病才是福。就那么点损失嘛,应该换个角度看看,只当生病买药吃掉的。只要身体好好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遇到的两个病人都是患突发性耳聋,一个是来自农村的王大爷,另一个是来自市区的李大妈。据王大爷讲,他前一天晚上看电视时,突然觉得左耳听声音不清楚,像隔了一层纸,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医院就诊。我仔细给他做了检查,发现他患了突发性耳聋,立刻给予静脉输液。一周后,病人听力完全恢复。而李大妈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她来到我的诊室时,一侧耳朵的听力已经下降三个多月,她在当地医院吃了很多消炎药,一点效果也没有。后来转到我院,虽然经过积极治疗,但听力始终没有明显改善,因为她已经错过了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最佳时机,最终病人失望而归。作…  相似文献   

16.
张峰 《科学养生》2010,(5):54-54
我今年已经76岁了,从教师岗位上退休有16年了,可我依然能写能画,走路生风,吃得香,睡得稳。不认识我的人都以为我刚刚退休。其实这都得归功于我这些年来坚持的九字养生经“放开腿、管住嘴、多饮水。”什么意思呢,且听我慢慢说来。  相似文献   

17.
陈斌 《养生月刊》2005,26(6):518-520
张女士在退休之前,每天工作忙得团团转,没有空闲时间。尽管如此,看上去还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同事和她开玩笑,说她是“老来俏”,还是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可是到了更年期,尤其是退休以后,情况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她感到浑身上下不舒服,头也晕了,眼也花了,晚上睡不好觉。  相似文献   

18.
杨绪翠 《科学养生》2011,(11):38-39
熊卫民是一家国企的总经理,今年一月份终于光荣地退休了。退休之前,他在企业里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而且凡事都追求完美,不管是对于自己的工作,还是对于自己的身体。退休之后,他的空闲时间一下子就多起来了,各  相似文献   

19.
<正>吴之英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和医家,他热心为乡邻医病,在治病中,他还善于运用医学原理调解家庭纠纷,一时传为佳话。吴之英有个邻居的媳妇很不讲道理,是个骂四邻、虐公婆、欺丈夫的恶妇,大家都很讨厌她。其丈夫多次向吴之英诉苦,他很同情这位丈夫,只是没有机会插手此事。一天,正巧这个媳妇找上门来请他看病,吴之英心想,不妨趁机教育教育她,便问她:"医者父母心,要想治好你的病,不知你听不听我的话?"那媳妇深受病痛折磨,连忙说:"瞒得了父母,瞒不得大夫。有话您请讲,我都听您的。"吴之英看她恳切的神情,心中有数了,语重心长地说:"都  相似文献   

20.
<正>我已年近耄耋,但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驼,精神矍铄,容光焕发。退休十多年来,从未感到过失落和寂寞。这都得益于我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我爱好书画。从小与书画结缘,一生与笔墨相伴。退休前又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学习,经过几年来名师的指点,真草隶篆,渐进门径;梅兰竹菊,略通一二。兴致一来,涂几笔鸦,撇几束兰;或赠友,或自赏。虽水平有限,但孤芳自赏、自得其乐。我爱好读书看报。书报是良师、是益友。她教我生活,陶我情操,指我道路,予我快乐。她是我忠实的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