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内经》喘证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将《内经》所载喘证证以虚为钢,进行分类辩证,其中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肺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文中依据《内经》理论,并联系后世临证,讨论了《内经》中各种喘证的辩证与施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喘证有实喘与虚喘之分,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的治喘之要,与实喘相比,虚喘迁延反复,证治更为棘手。《临证指南医案·喘门》中共记载了喘证病案20例,其中虚喘占2/3,虚喘常发,且辨治复杂。叶氏从虚喘病因责之于肾入手,围绕肾之虚耗导致肾不纳气、肾不化水之主证,以扶正培本、温补摄纳为法度,方药加减运用灵活,层次轻重之间,展现了其独出机抒、治病求本的虚喘证治经验。  相似文献   

3.
咳嗽与喘证临床颇为多见,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对于喘证,张景岳认为:“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而咳喘日久,则又多为虚实挟杂之证,非唯治疗之难,而审察之尤不易也。  相似文献   

4.
傅青主与陈士铎对喘证皆认识深刻。将《傅青主男科·喘证门》和《辨证录·喘门》中涉及喘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和用药部分进行梳理归纳,分析二者对喘证的辨治。傅青主与陈士铎细化喘证的虚实之辨,从肾水与肾火分析正虚之本,认为喘证多为虚实夹杂,临床亦善用攻补兼施剂;重视五行生克和脏腑理论,从金水与金木关系论述嗽喘与郁喘;并对兼症细察辨别,建立完善的辨证体系;在治疗时善用多种治气法,提出虚喘应重用人参等独特用药思路。傅青主与陈士铎丰富了中医学对于喘证的辨治,为后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喘证论治点滴体会吴海生集宁铁路医院(012000)1994年8月2日收稿喘证是临床常见病。《内经》有“喘鸣”之称,《金匮要略》又名“上气”.后世将哮喘分而为二,如《医学正传》说:“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鸣”。但临床上哮喘不易区分,哮必兼喘,统称喘证。笔...  相似文献   

6.
自《内经》以来,历代在对有关喘证病机、证治的认识过程中,促进了“肾主纳气”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肾主纳气”的形成发展脉络可分为4个阶段:(1)先秦秦汉时期——提出“喘出于肾”,并创用补肾法治喘;(2)宋金元时期——以 “肾虚不能收气归元”阐释喘证病机,并提出“肾纳气”说;(3)明清时期——确立喘证以肺实肾虚为纲的证治体系;(4)近代——阐发喘证肾虚冲气上逆之病机。“肾主纳气”理论的确立是历代医家治喘经验的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喘证分为实喘与虚喘,因此辨别虚实对喘证的治疗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研究中医各家学说,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一套虚喘辨真伪及治法的个人经验,并有效应用临床。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将气喘辨为虚喘与实喘,为探讨中医喘证的X线病理生理基础,我们将呼吸病研究室临床研究组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虚喘证的124例患者,对照组36例系临床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辨为实喘患者的临床和X线资料作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现  相似文献   

9.
张景岳为明末著名医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景岳全书》上承《黄帝内经》,下引诸家,在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有创新。通过研读《景岳全书》中关于喘证的相关篇章,总结发掘张景岳喘证学术思想,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张景岳将喘证分为虚喘与实喘两类,认为虚喘责之于肾,实喘责之于肺;虚喘本由元气虚衰,治疗以补益固摄纳气平喘为主,实喘本由邪实在肺,治疗以散邪平喘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中医虚喘证的X线研究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361001)陈永光厦门市中医院(361001)高迟岩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350003)林求诚主题词喘证/放射摄影术虚证/放射摄影术辨证分型祖国医学将气喘辨为虚喘与实喘。为探讨中医喘证的X线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足厥阴经与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向考寻有关文献,足厥阴经的病候在早期与消渴病相关。如马王堆医帛书记载的“多溺、嗜饮”“热中”,这种相关性在《内经》中已淡化,而《内经》之后又复显现,《伤寒论》《甲乙经》《千金要方》皆有论治,说明古脉书总结的经脉主病有深厚的临床基础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内经》看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一个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从而指导针灸治疗,诊脉对针灸昨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检验针刺效果和判断针灸禁忌等。  相似文献   

13.
喉痹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所称喉痹,包括咽喉及口腔多种疾病,后世医家根据病证特点分别独立为喉痹、乳蛾、喉风,喉喑等疾病,不仅是一阴一阳病因病机,也包括阴阳气血虚诸多方面,并从治疗学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黄帝内经》时代的医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社会长期观察后,形成了系统生物学雏形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而且还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的统一的大整体系统观,并以此指导养生,预防,诊断及治疗。文章旨在探源《黄帝内经》中质朴的系统生物学思想,挖掘其中医理论精髓,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即把《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人与社会相应的大系统观,结合基于现代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思想相结合进行研究,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心理、情绪变化对细胞、组织、蛋白质、基因、代谢、免疫等的影响,从而更加了解人类进化、生老病死的规律。对疾病的预测、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做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五郁是<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重要内容.升降失常是造成气交暴郁的重要原因,六气升而不前为郁,六气降而不入为郁.笔者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研读,总结出造成五郁的原因主要有五行相克及司天之气不迁正、不退位两类.预防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针刺,书中还描述了五郁之后的各种灾变表现,郁极乃发、久而伏郁的各种物候、气候变化,以及人相应出现的病候...  相似文献   

16.
“开鬼门洁净府”不是发汗利小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会敏  董尚朴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5):264-264,266
通过对文字、《内经》原文等方面的探讨 ,阐明“开鬼门洁净府”是以通利大便的方法清肃肺脏、治疗水肿 ,否定了自唐代王冰以降所谓发汗利小便的注释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七情学说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七情致病的原因、特点、治疗、护理及其调摄和预防等诸多方面论述了《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志学思想和内容,以及近年来的研究、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8.
《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理解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云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6,26(11):821-824
目的:探讨《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理解方法。方法:以黄龙祥研究员辑复的《〈黄帝明堂经〉辑校》为蓝本,对《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构成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实例,重点分析如何正确理解《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文献原意和内涵。结论:理解《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必须进行层层递进式剖析,并鉴别其中针灸方与腧穴主治内容、不同的腧穴主治成分、症候群组、病名与症状4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赵百孝 《中国针灸》2005,25(6):433-435
目的:论述"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这一<内经>时期的针灸核心论治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系统发掘<内经>中有关层次论治的文献,引述与层次论治有关的九针、刺法等内容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本文阐明了"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的原理和治疗方法,认为"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方法是古代针灸疗法的核心理论之一.经络学说与层次论治是针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针灸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同时认为层次论治方法还有待结合临床进一步发掘和梳理并系统展现.结论:"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对重新认识<内经>的针灸价值和重新建立独立于方药之外的针灸诊查、辨证、论治体系,丰富针灸疗法,提高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经》刺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对刺禁论述颇多,如《素问·刺禁论篇》、《灵枢经·五禁》篇有专门论述,其他多篇也均有涉及。内容包括部位刺禁——五脏、血脉、形体诸窍刺禁,穴位刺禁,操作刺禁——留针禁忌、补泻禁忌、深浅禁忌、时间禁忌、病者刺禁等。这类刺禁产生的原因有重要脏器禁刺、针具落后、缺乏消毒措施、师传经验等。从现代医学知识来看,刺禁理论确有一定的科学性,涉及到针刺禁忌、针刺注意事项及针刺不当造成的危害,不仅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对针灸临床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