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州市200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急性驰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赣州市自 1992年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 ,监测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找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现将赣州市 2 0 0 1年AFP病例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2 0 0 1年赣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收集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主动监测报表、脊灰“零病例”旬报表和江西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病原学检验结果报告 ;人口资料来源于赣州市统计局。1 2 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处理。2 结果2 1 AFP…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中肠道病毒(EV)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EV感染所致麻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北省2001—2005年EV感染的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病毒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AFP病例脊灰病毒(PV)感染率年平均为9.7%,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感染率年平均10.0%。PV感染存在夏秋季及冬季2个高峰,而NPEV感染则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PV和NPEV感染主要发生在小年龄人群,≤5岁病例分别占94.9%和82.7%。发病60d后残留麻痹率为48.0%和20.5%。12例AFP病例分离出PV变异株病毒。结论 应加强对脊灰疫苗变异病毒的监测及其致病性的研究,同时加强对NPEV致麻痹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河北省1995-2003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原学监测结果,为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北省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鉴定按WHO《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中的操作规程进行,所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用PCR-RFLP法做型内鉴别。结果1995-2003年共监测AFP病例粪便标本2957例,共分离出脊灰病毒(PV)258株,平均分离率为8·7%,经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均为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22株,平均分离率为10·8%。NPEV的分离呈夏秋季感染高峰。结论河北省1995-2003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同时使用3种细胞可以提高PV的分离率,RD和HeP-2细胞对提高NPEV的分离率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我省消灭髓灰质炎提供证实资料。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脊髓灰质炎病毒检测手册》进行实验。结果:1997-1999年四川省AFP病例共收到832例标本,分离出脊灰病毒41株,总阳性率≥15.90%,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最低7.95%,41株脊灰病毒中P2和含P2混合型为26株(26/41),在零剂次服苗的13例AFP病例中P2和含P2更是高达12株(12/13),分离出脊灰的AFP病例,最少60.00%,是男性,70.00%≤5岁,AFP报告发病率最低1.2410万,合格便采集率最低80.60%,送便及时率最低86.70%,分离结果30天报告率最低81.3%。结论:我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到WHO的要求,并且通过了卫生部和WHO的考核成为合格的脊灰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6.
10年来 ,我国通过提高基础免疫接种率、开展强化免疫和加强监测工作使得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发病率明显下降 ,自1994年以来未发现本土野毒株脊灰病例。 2 0 0 0年 10月 2 9日(WHO)西太平洋区 (日本京都会议 )正式宣布包括中国在内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和地区无本土脊灰野病毒传播。但是脊灰野病毒在我国部分周边国家仍然存在 ,1995、1999年我国曾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另外 ,近年来国内外有从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疫苗衍生株。因此 ,要维持无脊灰状态 ,在落实常规免疫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至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急性驰缓性麻痹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方法 AFD监测报告系统统计资料分析。结果 周口市 1999~2 0 0 1年AFP病例年度发病报告率分别为 1.79 10万、2 .4 7 10万、2 .70 10万 ,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 1 10万标准。三年 193例的AFP病例粪便标本检测 ,分离出 2 7株脊髓灰质炎病毒 ,I型 5株 ,II型 11株 ,III型 3株 ,I II型 1株 ,I II III型 4株 ,未检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检出非脊灰肠道病毒 10株 ,检出率为 5 .18%。 1999~ 2 0 0 1年各项监测指标 ,除 1999年双份标本采集合格率为 76 .3%、及时送检率为 76 .3%外 ,其余均达到了 80 %以上要求。三年监测报告数据显示 ,乡村两级初诊病例及时报告率偏低 ,病例多为县、市、省级医疗机构复诊时报告 ,2 0 0 0、2 0 0 1年乡村两级初诊后未报告的病例分别为 31.2 4 %、2 0 .0 0 %。报告 193病例中有 2 9.5 3%的患儿未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在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完成后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及AFP病例监测工作仍需进一步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1996-2005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情况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有关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连云港市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率在1.40/10万~3.94/10万之间,年均为2.31/10万,均达到WHO规定的1/10万以上的要求。病例呈散在分布,无聚集现象。监测系统48h内调查率、14d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标本7d内送达省疾控中心及时率均超过国家80%的要求。所有病例均未分离出脊灰野毒株。结论连云港市的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敏感的,监测质量符合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2000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0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发病与报告情况,方法:对四川省200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00年全省报告15岁以下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318例,报告发病率1.73/10万,AFP病例48h调查率97.80%,14d内合格标本采集率91.51%,98.37%的标本在7d内送达省脊髓实验室,87.74%的AFP病例随访表在麻痹后75d送达四川省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所,97.07%的标本在30d内完成了病毒分离鉴定,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1.10%。结论:四川省200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及特异性均达到卫生部及WHO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2 0 0 2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国家卫生部的要求 ,开展了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病毒学监测工作。 2 0 0 0~2 0 0 2年各项脊灰实验室工作质量控制指标均达到WHO要求的标准。现将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AFP粪便标本 :由全省AFP报告地区卫生防疫站或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 (2 )细胞和标准血清 :所用L2 0B、Hep - 2、RD细胞及脊灰Ⅰ、Ⅱ、Ⅲ型标准抗血清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提供。 (3)病毒分离和鉴定 :按照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  相似文献   

12.
临沭县1994~1997年均无脊髓灰质炎野毒病例发生,但各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工作开展不平衡,1997年出现“0”病例报告。通过剖析脊髓灰质炎后期AFP病例监测有5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另有2项未达标,监测敏感性不够,不容有丝毫麻痹。务必使医疗与防疫机构通力协作,建立一个高灵敏度的监测系统,为消灭脊灰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巩固铁岭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野毒株病例成果,评价当前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状况,提高监测系统质量。方法利用EPI.info软件对2003—2007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铁岭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年报告发病率均≥1/10万。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37个镇:无明显季节性高峰;〈5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6.6%;男女性别比1.89:1;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有2.7%的病例为零剂次免疫和10.81%未全程免疫;AFP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为100%。结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评价指标均达卫生部的要求,今后应继续提高AFP监测系统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赵萃芬  徐振声 《职业与健康》2001,17(11):110-111
自实施消灭脊灰规划以来,我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系统,连续27 a无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例,为了进一步加强主动监测,现将我区1992~1999年AFP病例的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自全区10个镇脊灰监测系统报表,包括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旬报表,  相似文献   

16.
绵阳市自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活动以来,通过提高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逐步建立和完善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已有效地阻断了脊灰的传播,监测质量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至今无脊灰野病毒所致的麻痹型病例。现将2003年AFP病例监测及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马玉珍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69-2170
目的了解南阳市宛城区1993-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阳市宛城区1993-2007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连续12a的AFP监测系统共报告55例,均为非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1994年以来,每年报告发病率均达到1/10万以上;AFP发病以夏秋季较为明显;以0~4岁年龄组为主,占76.36%(42/55)。结论南阳市宛城区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系统报告敏感、及时、准确,监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19.
乐山市1995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山市1995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李均浩,郭志洪乐山市1995年加强了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全年共报告病例数21例,其中1例非AFP,比1994年(6例)提高了3倍多。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发病率1.08/10万,达到了...  相似文献   

20.
章兴祥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12):752-753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是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市自1991年建立了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专报系统以来,AFP监测系统的及时性和敏感性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加强AFP监测工作,现将1991~1995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