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脑缺血性病变CT检查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疑有或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239例行颅脑CT检查.结果:仅有慢性缺血性改变患者43例,单发性脑梗死62例,多发性脑梗死122例,大面积脑梗死12例.结论:Ⅱ型糖尿病脑缺血性病变具有如下特点:多发性脑梗死多见;CT改变与症状可以不符;症状性脑梗死与无症状性脑梗死有密切关系.定期颅脑CT检查可指导Ⅱ型糖尿病脑缺血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幕下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及特征,提高对幕下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和MRI表现,本组CT定位、定性准确率为79%、69%;MRI为96%、90%。结论:CT和MRI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表现。结果:37例中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6例,听神经瘤5例,转移瘤5例,髓母细胞脑瘤4例,血管母细胞脑瘤4例,蛛网膜囊肿3例,室管膜瘤及动脉瘤、三叉神经瘤、胆脂瘤各1例、幕下占位性病变中脑内病变22例,脑外病变15例,该区占位性病变大部分有特征性的CT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逐渐从形态成像向功能成像转变,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T灌注成像即为研究组织血流动力学最方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在病变的早期阶段提供功能信息。本文简要介绍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并对成像的原理、参数及面临的问题等予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复习了29例肾结核的CT检查所见。结果 CT检查肾结核(重点探讨临床型肾结核)依病情发展的琐阶段及相应的病理变化而出现不同的CT表现。“花瓣”状的铮低密度影及钙化是肾结核较为特征性表现,肾积水,肾功能丧失。自截肾是肾结核的晚期表现。结论 CT检查对肾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数病例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目的 探讨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应用。方法 对 5例正常人及2 0例临床诊断TIA的病人行常规CT头颅平扫及CT脑灌注成像。在常规轴面CT扫描后一般选取基底节层面 ,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 ,同时开始持续 40s的单层连续动态扫描 ,重建的 40幅动态图像使用CT脑灌注软件包进行处理 ,获得灌注图像。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到达峰值时间及血流量 ,对这些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T脑灌注成像显示脑灰质灌注高于脑白质。正常人脑灰质的血流量及达峰时间分别为 378 2ml·min-1·L-1、7 8s ;脑白质分别为 112 5ml·min-1·L-1、9 9s。 2 0例TIA患者中有 15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 ,表现为达峰时间延迟 ;另外 5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区。2 0例患者患侧局部灌注达峰时间 (TP)延长及对侧的平均达峰时间分别为 (11 8± 4 4)s和 (9 1±3 1)s,经配对t检验 :t=5 2 77,P <0 0 1;脑血流值分别为 (2 2 3 5± 38 7)ml·min-1·L-1和 (2 2 9 1±41 4)ml·min-1·L-1,经配对t检验 ;t=1 892 ,P =0 0 74。结论 CT脑灌注成像能够为TIA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 ,显示灌注异常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螺旋CT     
螺旋CT(SpiralorHelicalCT)是一种新型CT,它是传统的常规CT的继续和发展,其设计有很大改进。于198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近几年发展迅速,大有普及之势。它与普通CT一样,有X线管球、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等。而冠以螺旋一词是指X线源围绕人体长轴旋转的同时,床位向机架内持续移动。其结果是X线管球沿人体的长轴按螺旋轨迹旋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得体积数据。例如,常规胸部扫描,每扫一层要屏气一次,完成全部层次的扫描要屏气二十次左右。而螺旋CT则只需一次屏气就可以完成胸部的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CT对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区肿块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18例作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直接增强扫描,层距,层厚为2-5mm,结果:良性21例,CT主要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呈圆形,类圆形肿块,增强后呈均匀强化。恶性5例,CT主要表现为病灶局限向外增大,其内密度不均,边界欠清晰。CT对腮腺区肿块能100%定位,对腮腺区肿块能80.6%定性。结论:CT对良,恶性腮腺肿瘤术前定性基本正确,但不能同具体组织学分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慢性缺血动物模型探讨CT灌注负荷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42号鼠随机分6组SD大鼠的双侧椎动脉和右侧颈总动脉,实验组结扎分别在术后1天、3天、7天、14天、21天(每组7只)行CT灌注检查.每只大鼠行两次灌注检查:静息状态和负荷状态(吸入8%的CO2 10min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侧大脑半球(右/左)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的相对比值rCBF、rCBV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两侧大脑半球灌注对称,静息状态下实验组rCBF、rCBV在血管结扎后均有明显下降,但很快即恢复正常水平(7天之后);而负荷状态下,rCBF、rCBV下降到7天时达到最低,之后逐渐恢复,在21天时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负荷状态下rCBF、rCBV明显低于静息状态,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相对于静息状态CT灌注,负荷试验显示了更严重的脑血液动力学损害.且两种状态下损害的时间过程不一致.提示负荷试验可更敏感地反应慢性脑缺血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半暗带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半暗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43例伴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50~71岁(平均58.5岁),起病至就诊时间约为2.5~13.5 h。行头部常规CT检查后,立即做CT灌注成像检查,使用CT 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CBF、CBV、MTT及镜像区CBF、CBV的比值rCBF、rCBV(患侧/健侧),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CT灌注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表现为病灶区MTT延长和CBF的下降。患侧半球缺血中心区的CBF、CBV、MTT分别为(24.8±9.6)m l/100 g/m in,(3.3±0.86)m l/100 g,(7.1±2.2)s;缺血边缘区的CBF、CBV、MTT分别为(38.6±10.3)m l/100 g/m in,(3.4±0.91)m l/100 g,(6.4±1.3)s;正常区的CBF、CBV、MTT分别为(48.8±11.2)m l/100 g/m in,(3.7±1.1)m l/100 g,(3.5±1.9)s。缺血坏死区和半暗带区的rCBF分别为0.35±0.16,0.53±0.13,P<0.05。rCBV分别为0.61±0.18,0.81±0.15,Ρ>0.05。结论脑CT灌注成像能很好地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准确显示缺血脑组织的部位和范围,计算出多种参数图像及缺血半暗带阈值,为指导临床溶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缺血CT灌注成像各参数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自体血栓栓塞模型研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在脑缺血 12h内的动态变化以及计算各参数的半暗带阈值。方法 :5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自体血栓栓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GELightspeed 16MSCT ,在基础灌注后于栓塞后 2 0min扫描一次 ,1~ 6h内每隔 1h扫描一次 ,6~ 12h内每隔 2h扫描一次。CT灌注软件可以给出每个时间点的各参数图。在完成缺血后 12hCT灌注扫描后 ,断头取脑 ,进行TTC染色 ,并根据CT灌注各参数图和TTC的染色结果将梗塞侧分为中心梗塞区 ,半暗带区和相对正常区三部分。结果 :所有参数的动态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梗塞后 2h内 :CBV在中心梗塞区明显下降 ,在半暗带区轻度下降或正常 ,在相对正常区轻度上升 ,CBF在三个区域均明显下降 ,MTT和TTP均明显延长 ;②梗塞后 2~ 5h :所有参数均在一定水平上轻度波动 ;③梗塞后 5~ 12h :在中心梗塞区和半暗带区CBV和CBF下降 ,MTT和TTP延长和轻度缩短 ,而在相对正常区CBV和CBF明显上升 ,MTT和TTP明显缩短。在缺血 2 0min时 ,若CBV % <6 6 .5 7% ,CBF % <39.2 2 % ,MTT % >2 .6 3或TTP % >1.97,缺血组织就发生不可逆损伤。结论 :实验证明CT灌注成像能够准确地显示脑缺血的部位和范围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改变。CT灌注检查能够指导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相似文献   

13.
胃癌手术切除可能性的CT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能在手术前对胃癌病变的侵犯范围、大小、程度进行较准确的估计,避免盲目剖腹手术不能切除病变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方法:对60例胃癌术前CT表现进行前瞻研究,CT检查方法强调口服温开水作对比剂静脉团注增强扫描。根据CT表现将本组病例分为可手术组和不宜手术组,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可手术组的切除率为95%,不宜手术组的手术切除率仅12.5%,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不能手术切除的CT指征是:(1)胃癌发生远处转移(如肝、腹膜等);(2)胃癌直接侵犯周围脏器(如肝左叶、胰腺等);(3)CT显示有腹腔动脉、腹主动脉及肠系膜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扩张症的CT诊断(附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 18例支气管扩张症经胸部X线平片、普通CT、高分辨率CT(HRCT)显示的各种影像学表现 ,结合文献探讨三种影像方法的价值与限度。1 材料与方法   1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长期咳嗽、咯痰、咯血、反复肺感染、哮喘等。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16~ 6 8岁。均在一周内行胸部X线平片、普通CT与HRCT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RT型CT机。普通CT机扫描采用 10mm层厚、10mm间隔、10 0mA、130kV ,40 0mm扫描野 ,于平静吸气状态下扫描。HRCT扫描采用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 ,2mm层厚 ,10mm间隔 ,10 0…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外伤后的少见并发症,由于其临床表现易被外伤的早期症状所掩盖,故容易漏诊和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收集我院54例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脑梗死,对其临床特点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特点,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重点评价动脉期、延迟期的价值。方法:26例结节型肝细胞癌病人行螺旋CT双期、三期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病灶检出数。结果:26例基于手术病理和影像方法共发现45 个病灶,螺旋CT多期扫描共发现42个,平扫、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及三期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66.7% 、86.7% 、71.1% 、65.2% 、93.3% 。动脉期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各期,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对结节型肝癌的检出率。结论: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特点,明显提高结节型肝细胞癌的检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多排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排CT(MSCT)行脑CT灌注成像,研究多层面灌注参数图诊断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上急性脑缺血病变的能力,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只家兔分成缺血组和空白对照组,行脑MSCT灌注成像(CTPI)。缺血组分别在术后1、2、3h各行1次CTPI;对照组术后仅行1次CTPI。所有CTPI均为4层面成像。每层面CTPI均生成血流灌注图(perfusion)、峰值增强图(PEI)、峰值时间图(TTP)和平均通过时间图(MTT)。最后取兔脑沿CT扫描方向切片做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量缺血组术后1、2、3h各参数图及染色切片上所显示的缺血梗死区的容积百分比,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对照组2例在CTPI及染色切片上均显示阴性;缺血组8例中有6例成功显示出缺血梗死区。在4个层面上缺血灶至少累及2个层面。方差分析表明术后第1h与第2、3h间以及术后第1h时,MTT图与其它CTPI参数图间存在组间差异(P<0.001)。相关分析表明:第3hCTPI各参数图所测缺血区容积百分比与TTC染色结果均呈相关关系。其中以perfusion图和MTT图相关性最好(pearsonR=0.94和R=0.905),TTP图其次(R=0.864),而PEI图效果最差(R=0.814)。结论MSCT脑灌注成像能更为全面地显示脑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骨软骨肉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4例起源于颅骨,其中3例发生于颅底,临床表现与颅神经、脑质结构受压或受侵以及颅内压增高有关。CT检查所有肿瘤均见等或略低密度软组织,并含有钙化。结论:颅骨软骨肉瘤CT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作出正确的术前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叶支气管腔内癌的CT征象及其临床特点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了 7例经纤支镜、手术病理证实的叶支气管癌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 右上肺叶支气管内 3例 ,右中肺叶支气管内 1例 ,左上肺叶支气管内 3例。阻塞性肺炎 7例 ,肺不张 5例。CT均显示叶支气管腔内结节状或栓子状影像 ,以及不同程度的阻塞征象。结论 叶支气管腔内型癌较易延误诊断 ,只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应用恰当的扫描方式 ,紧密结合临床 ,多能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高分辨率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61  
笔者对47例直径≤2cm的周围型小肺癌和21例直径≤3cm的肺良性结节进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并与普通CT相对比。结果表明:(1)仅见干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有脐凹征、伪足征、支气管气像。仅见于肺良性结节的征象是钙化。分叶征、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征等虽然多见于周围型小肺癌,但在肺良性结节中的出现率为19%~33%,成为这部分肺良性结节的误诊原因。(2)HRCT在2c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检出、大小测量及征象显示率方面明显优于普通CT是值得提倡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