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由轻创伤引起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86例40~58岁由轻创伤引起的Colles骨折女性患者和232例同年龄无骨折史来我院健康检查的女性,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左股骨上端骨密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组BMD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Colles骨折组为31.82%,对照组为12.16%。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由轻创伤引起的Colles骨折与BMD有密切关系。围绝经期妇女更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以避免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北蔡镇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危险因素定量评估情况,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 Prodigy Advance PA+300164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422例上海市北蔡镇40.0~59.9岁女性正位腰椎和左股骨近端进行骨密度测定,筛选出符合围绝经期诊断的女性并应用FRAX工具进行网上评估。结果筛选出符合围绝经期诊断的女性93例,年龄(49.637±3.392)岁。10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为(2.382±0.989)%,10年发生髋部骨折的概率为(0.325±0.495)%。结论北蔡镇围绝经期女性10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和10年发生髋部骨折的概率平均水平均不在高风险区域,但应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研究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现况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台州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的围绝经期妇女中随机抽取413例围绝经期社区妇女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围绝经期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疲乏(19.85%)、眩晕(17.19%)、骨关节痛(15.74%)为主要症状;51~60岁年龄段平均Kupperman评分高于40~50岁年龄段(P<0.05)。51~60岁年龄段以中度、重度多见,40~50岁年龄段以正常、轻度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年龄段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87.1%,高于40~50岁年龄段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月经情况及运动与Kupperman评分值有关,高年龄、高文化程度为Kupperman高评分的危险因素,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正常及有运动习惯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早期预防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的延缓及防治作用,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水平及自身保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388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2388例妇女中有1884例妇女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占78.9%,50岁以上者均有症状,40~50岁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40岁以下者有中度或轻度围绝经期症状.对相关的知晓度和告知度分别为16.7%和35.2%.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及保健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应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贵阳市围绝经期体检女性抑郁情绪、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探讨抑郁情绪与围绝经期常见症状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64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40~60岁。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和围绝经期症状评估。结果调查对象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3. 0%,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9. 5%。围绝经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不存在年龄阶段差异(P0. 05),但与围绝经期症状相关(P0. 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中潮热出汗、眩晕、性功能障碍以及感觉异常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贵阳市围绝经期体检女性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围绝经期症状相关,尤其是某些症状突出的妇女,应加强该阶段女性的早期抑郁筛查,从躯体症状改善入手,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和身心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6.
饮食因素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饮食因素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影响,为指导绝经期妇女通过合理饮食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对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电力小区随机抽取的281名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测量.结果 调查的281名绝经期妇女中,检出骨质疏松患者115例,骨质疏松检出率为40.9%;其中50岁~、56岁~和61~65岁分别检出骨质疏松患者40,47和28例,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31.5%,43.1%和62.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食用粗粮≥100 g/d和饮用可乐是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食用五花肉、食用瓜类蔬菜≥75 g/d和食用芥兰类蔬菜≥10 g/d是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结论 多吃瓜类和芥兰类蔬菜、不饮用可乐、适量摄入粗粮和五花肉可以预防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山西白求恩医院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年龄将2017-06/2019-06于山西白求恩医院体检或门诊绝经妇女分为38~49岁,50~59岁,60~69岁,70~岁,采用PASS 11.0软件估算总样本量为1 004例,假设中途退出率为5%,最终纳入样本量为1 0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各年龄组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根据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利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骨折发生率和一般资料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7-06/2019-06该院体检或门诊骨质疏松绝经妇女骨折总发生率为3.98%,与38~59岁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比较,60岁以后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年龄(OR=1.374,95%CI:1.154~1.636)、BMI(OR=1.213,95%CI:0.342~1.597)、饮酒史(OR=3.845,95%CI:1.658~8.919)、绝经年龄(OR=5.896,95%CI:2.247~15.468)、绝经时长(OR=2.010,95%CI:1.408~2.869)为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结论山西白求恩医院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较高,高龄、高BMI、饮酒史、绝经年龄早、绝经时间长为其高危因素,可将高危因素作为筛选指标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促进绝经女性骨骼健康,同时应加强60岁以上绝经妇女钙剂的补充以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湖州市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至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市中医院体检的40~55岁女性572例,测量骨密度(BMD),分析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572例围绝经期女性中,骨质疏松症29例,发生率为5.07%。随年龄增加,BMD呈下降趋势。年龄 50岁、体质指数18.5 kg/m~2、生育次数2次、妊娠次数 2次、维生素D缺乏是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每日日照时间≥1 h、重度体力活动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湖州市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年龄大、低体质量、生育及妊娠次数多、维生素D缺乏是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日照时间长、重度体力活动是保护因素。医务人员应重点对围绝经期女性危险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其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BMD)水平以及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分析影响OP的有关因素,评价OP的单光子筛查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10个群体,对2 429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BMD测定.结果(1)OP患病率为37.9%.50岁以上各年龄组患病率明显高于40岁组(P<0.001).城市妇女OP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妇女(P<0.001).(2)绝经组BMD均值为0.591±0.110,未绝经组BMD均值为0.702±0.100(P<0.001).(3)骨折发生率为5.9%.骨折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肢、手腕、腰椎.(4)与BMD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生育年龄、体重、喝牛奶、锻炼、居住地农村.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吸烟等.(5)单光子筛查方法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0.7%.结论围绝经期妇女BMD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年龄、绝经因素的影响.预防OP应提倡加强锻炼、不吸烟,妊娠期和哺乳期每日喝牛奶等.研究提示测量BMD有助于预测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单光子骨密度测定适于在患OP的高危人群中作为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年龄、月经情况、身高、体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方法:随机选取148例2004年9~11月青岛市部分金融系统女职员健康查体中的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加查双能X线BMD(已筛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及药物因素,如性激素补充),将BMD测定结果与其年龄、月经情况、体重、身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48例围绝经期妇女平均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26.35%。50~60岁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48.44%,明显高于40~50岁妇女(9.52%);绝经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61.70%,明显高于未绝经者(9.90%);体重低于60kg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36.92%,高于体重在60kg以上者(18.07%);身高在160cm以下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44.12%,高于身高在160cm以上者(21.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绝经与否、身高、体重与左髋部BMDt值无相关性。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与绝经、年龄及其身高体重有关,绝经、年龄50岁以上、体重60kg以下、身高160cm以下的妇女是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