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增殖相关的抗原p27、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DNA拓扑异构酶2(TOPO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结果: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相比,在肾上腺皮质腺癌中p27的表达减少(P<0.01),PCNA和TOPOⅡα的表达增多(P<0.01)。在正常组和腺瘤组间三个指标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NA与TopoⅡα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与p2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结论:p27的表达减少和PCNA、TOPOⅡα的表达增多可作为判断肾上腺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对评价肾上腺皮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中HIF-1α、VEGF、PCNA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IF一1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并与VEGF、MVD、PCNA和肿瘤复发呈正相关(依次为:P〈0.01,P〈0.05,P〈0.01,P〈0.05),但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年龄无关;且VEGF与MVD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其病理分级相关(P〈0.05)。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HIF—1α和PCNA均呈现为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和复发预测的生物学标记,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胃癌及癌旁组织中SKP2和p27蛋白表达及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KP2和p27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9例胃癌及20例癌旁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SKP2和p27染色方法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胃癌组织中SKP2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p27则相反(P〈0.05,P〈0.01);SKP2表达阳性和(或)p27表达阴性的癌旁组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SKP2和p27蛋白表达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分站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P〈0.01)。在胃癌组织中SKP2与p27评分值之间呈负相关(r=-0.65,P〈0.01)。结论SKP2和p27可能是反映胃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胰腺癌组织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L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2例胰腺癌和14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PCNA表达。结果 PC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胰腺癌组织中的PI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织(P<0.01)。PI 值与随肿瘤进展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且PCNA表达与胰腺癌的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PCNA表达能反映胰腺癌组织的增殖活性,分化程度越低,PCNA表达强度越高,它可作为预测胰腺癌病程和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纳米粒子为载体的人p27^kip1基因局部转染自体移植静脉后,对大鼠静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20只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3组。转基因组:移植静脉转染以PLGA纳米粒子为载体的p27^kip1基因;空白对照组:转染不含有p27^kip1基因的单纯PLGA纳米粒子;单纯静脉移植组:使用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3、7、14、28d取材,常规HE、Verhoeff弹力纤维染色,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观察内膜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转基因组内膜中p27^ki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内膜平均厚度7、14、28d低于其他2组(P〈0.01);转基因组内膜PCNA的表达7、14d明显受到抑制(P〈0.01),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细胞百分比于7、14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单纯静脉移植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各项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27^kip1基因的过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自体静脉移植后的内膜增生(IH),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27(P27 kipl)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简称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3例肾癌中的PCNA和P27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肾癌组织中PCNA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肾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27则反之。结论 PCNA蛋白表达增高与肾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与P27负相关。联合检测PCNA及P27可以作为反映肾透明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性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性(MDR)的变化。方法对55例胃癌、大肠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灶分别进行MDR相关蛋白(MRP)、P-糖蛋白(gp)、DNA拓扑异物酶(Topo)Ⅱα、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二病灶间诸指标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比较:(1)两者的MRP、P-gp、TopⅡα、GST-n表达一致率分别为32.7%、40.0%、45.5%、50.9%;(2)P—gp、GST-n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高分化腺癌的MRP、TopⅡα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低分化腺癌仅GST-n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比较:原发灶中TopⅡα阳性表达、转移灶中MRP及TopⅡα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存在MDR的异质性变化,肿瘤原发灶的耐药基因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不能预测淋巴结转移灶的MDR。  相似文献   

8.
4种肿瘤相关抗原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抗原表达对胆囊癌早期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10例慢性胆囊炎、10例胆囊腺瘤及50例胆囊癌组织的癌胚抗原(CEA)、癌相关粘液抗原(CA50)、钙粘附蛋白E(E-C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CEA及CA5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组和胆囊炎组(P<0.05),而E-CD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且伴有转移的胆囊癌E-CD表达更低。胆囊癌的PCNA标记指数显著高于胆囊炎组和腺瘤组(P<0.01)。CEA及PCAN过度表达者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E-CD过度表达者3年生存率较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CEA、CA50以及PCNA检测可能有助于胆囊腺瘤恶变和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且CEA、PCNA和E-CD检测可作为胆囊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耐药相关基因拓扑异构酶-Ⅱα在人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耐药相关基因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人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6株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Capan-2、AsPC-1、MiAPaCa-2、PANC-1、P3)中的TOPO-Ⅱα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1)TOPO-Ⅱα基因的表达以SW1990最高,PANC-1最低,与其他细胞株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TOPO-Ⅱα蛋白的表达以SW1990、Capan-2较高,AsPC-1较低。SW1990,Capan-2与其余4株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而SW1990与Capan-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sPC-1、MiAPaCa-2、PANC-1、P3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腺癌细胞对TOPO-Ⅱα抑制剂的低敏感性与TOPO-Ⅱα蛋白的低水平表达有关,TOPO-Ⅱα可能参与了胰腺癌对化疗的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肿瘤反义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寻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膀胱癌EJ细胞,通过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噻唑蓝(MTT)比色法,克隆形成实验动态检测转染1-7d后癌细胞PCNA基因表达和体外增殖活性。结果:所获反义表达载体pLAPSN转染可使癌细胞PCNA蛋白,mRNA表达水平分别抑制16.74%-84.21%(P<0.05),23.27%-86.15%(P<0.05),增殖活性抑制27.91%-62.07%(P<0.01),克隆形成能力降低50.81%(P<0.01)。结论:应用反义RNA技术阻断PCNA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是膀胱癌基因治疗的合理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PTEN、p27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铡匕学方法检测58例大肠癌组织、58例癌旁组织和14例正常大肠黏膜中PTEN、p27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和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2%(38/58)和53.45%(31/58),较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明显刚氏(P〈0.05);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0.34%(35/58),较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显著升高(P〈0.05)。三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且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PTEN、p27和cyclinD1基因的异常改变参与大,且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三者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大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PCNA和C-erbB-2及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PCNAC-erbB-2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76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PCNAC-erbB-2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PCNA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无关。nm-23-H1与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大小、TNM分期呈负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CNA和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C-erbB-2和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PCNA和nm-23-H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C-erbB-2和nm-23-H1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后续治疗和预后的三个重要的客观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OPOⅡα、Ki-67及p53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6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OPOⅡα、Ki-67及p53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26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15.47%(41例),非三阴性乳腺癌占84.53%(224例)。三阴性乳腺癌中TOPOⅡα、Ki-67及p53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8.05%、73.17%、65.85%,与非三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的高表达与肿瘤直径、组织分级相关(P<0.05);p53的高表达与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Ki-67的高表达与组织分级和肿瘤直径相关(P<0.05)。TOPOⅡα与Ki-67及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检测三阴性乳腺癌中TOPOⅡα、Ki-67及p53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医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更好的评估,也为更精准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BTCC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86例BTCC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53蛋白及VEGF的表达。BTCC病理分级(WHO):G126例,G248例,G312例;临床分期(UICC):浅表性66例,浸润性20例;随访10个月一8年,复发30例。结果BTCC组织中p53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40/86)和66.3%(57/86)。正常膀胱组织p53及VEGF均无表达。p53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二者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p53阳性和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复发迅速,p53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p53和VEGF与BTCC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p53可能通过p53-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BTCC的肿瘤血管形成,联合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16、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100例胃癌,2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16例萎缩性胃炎和10例正常胃黏膜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p16阳性率为80%,p53未表达。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p16阳性率分别为68.8%、35%和43%;p53阳性率分别为12.5%、25%和56%。p1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p53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Lanren分型有显著相关(P<0.05),与预后关系密切(P<0.01)。从正常胃黏膜到病变组织PCNA指数逐渐上升,以异型增生、胃癌细胞增殖显著(P<0.01),癌细胞PCNA指数p16阴性组,p53阳性组高于对照组,与肿瘤大小、浸润浓度密切相关(P<0.05)。p16、p53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P<0.05)。结论 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基因水平上已表现出癌变特性,是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p16、p5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p27及Ki-67对鉴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状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p17及Ki-67联合检测对于良、恶性甲状腺滤泡状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甲状腺泡状肿瘤(滤泡状腺瘤20例,滤泡状腺癌33例)p27和Ki-67的表达指数(LI)。结果 p27蛋白水平在正常甲状腺组织表达最高,滤泡状腺瘤次这,滤泡状腺癌最低;而Ki-67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几乎不表达(LI<0.01%),滤泡状腺癌最高,滤泡状腺瘤次之。滤泡状腺瘤与腺癌的p27和Ki-67标记指数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27在甲状腺滤泡状腺癌、腺癌两类的最佳分界值为LI=28.3;Ki-67的最佳界值为LI=10.85。结论 p27和Ki-67的检测可有效的区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状肿瘤,也有助于术前甲状腺针吸细胞学对滤泡状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复发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膜瘤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复发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复发脑膜瘤及30例原发脑膜瘤标本的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复发脑膜瘤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89%(32/36)明显高于原发脑膜瘤43%(13/30)(X2=25.59,P〈0.01)。复发脑膜瘤PCNA指数(65.72±9.22)高于原发脑膜瘤(20.81±7.43,P〈0.05)。VEGF蛋白表达强阳性、弱阳性及阴性者的PCNA指数分别为78.64±10.02、49.45±8.31、6.2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的复发和增殖能力有关,VEGF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脑膜瘤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Skp2、PTEN和p2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Skp2、PTEN和p2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Skp2、PTEN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Skp2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不明显,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较少,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较多,两两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p27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明显,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较少,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不明显,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中Skp2蛋白表达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09,P〈0.01),PTEN蛋白和p2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5,P〈0.01)。Skp2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814,P〈0.01)。结论在胶质瘤中PTEN的缺失突变导致Skp2在胶质瘤中表达升高,进一步促进p27的泛素化降解,使p27表达降低,失去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从而促进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和增殖。  相似文献   

19.
胃腺癌TSP-1的表达与细胞胀亡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表达与细胞胀亡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胄腺癌组织中TSP-1的表达,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中肿瘤细胞的胀亡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TSP-1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TSP-1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较多发生胀亡,胃腺癌组织中TSP-1的表达与胀亡细胞的发生呈正相关(r=0.679,P〈0.01)。胀亡指数(OI)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P〈0.05)。结论:TSP-1表达和细胞胀亡与胃腺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原癌基因(c-fo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基因,Bcl-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不同再灌注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Ⅰ组,缺血15min,不灌注;Ⅱ组,缺血15min,再灌注15min;Ⅲ组,缺血15min,再灌注30min。术后分别取缺血-再灌注区及对照区(非缺血-再灌注区)心肌组织进行c-fos,PCNA,Bax,Bcl-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3组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c-fos、PCNA、Bax和Bcl-2均有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区均高于对照区(P〈0.01或〈0.05);组间比较:缺血-再灌注区c-fos、Bax和Bcl-2阳性率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且Ⅲ组高于Ⅱ组(P〈0.01),PCNA阳性率Ⅲ组高于Ⅰ组(P〈0.01)。3组缺血-再灌注区Bax/Bcl-2比值均较对照区增高。结论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显著诱导c-fos的表达,其增加与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发细胞促凋亡/抗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激活,存在着与增殖基因共同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