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爱武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2078-2078,2083
目的探讨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各种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6例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分别采用脓肿一次切开术,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脓肿切开挂线术等方法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疗一次后均获痊愈。脓肿一次切开术者46例,治愈时间为10~15d;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12例,治愈时间18~25d;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6例,治愈时间为20~25d;脓肿切开挂线术者2例,治愈时间为25~30d。术后1年随访38例,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低位肛周脓肿的患者采用脓肿一次切开术,对感染范围较大的坐骨直肠窝脓肿或低位马蹄型脓肿采用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对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下、脓腔已超过直肠环的高位脓肿采用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本组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岁.发病时间3~7天,平均4.7天.脓肿部位;据约肌间脓肿39例,坐骨直肠窝脓肿5例,骨盆直肠窝脓肿1例.治疗方法:首先寻找原发内口,然后在麻醉下切开脓肿,排出脓液,用手指探入脓腔分离脓腔间隔.将创口沿肛管皮肤作成放射状,同时切断外括约肌皮下部和部分内括约肌,并扩大创面呈三角形,使术后伤口引流通畅.对肛瘘急性感染形成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在切开排脓和扩大创面的同时将瘘管作部  相似文献   

3.
1999~ 2 0 0 2年我院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瘘管性脓肿 1 40例 ,治愈率 90 % ,绝大多数不留后遗肛瘘 ,避免再次手术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 1 2例 ,女 2 8例 ,年龄 1 6~ 81岁 ,病程5~ 1 8天 ,平均 1 2天。脓肿部位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 0 7例 ,坐骨直肠窝脓肿 1 8例 ,马蹄型脓肿 1 5例。2 治疗方法脓腔小可用局麻 ,若脓腔大则用骶麻、鞍麻。先选择切口 ,切口应选择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 ,切口方式有环状、放射状和两侧切开法 ,一般距肛缘较近采用环状 ,较远用放射状。大而深则采用两侧切开对口引流法 ,既防止切口过大 ,损伤组织多 …  相似文献   

4.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治疗方法多习惯于脓肿明显处切开引流,笔者经过多方探讨,试验采用经肛隐窝扩张内引流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刀例。l一般资料其中男24例,女9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肛门周围脓肿31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8岁。2手术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根据身体状态不同,分别采用局麻、鞍麻或不麻醉(高位脓肿),用食指初步确定脓肿部位及感染的肛隐窝,然后将涂有液体石腊窥器插入肛门,轻压脓肿处,即可见已溢出脓液的肚隐窝,必要时可采用穿刺的方法协助脓肿定位,然后用圆头较细探针由内口探入脓腔,使…  相似文献   

5.
髂窝窦道是腹股沟深部脓肿引流不畅所致的常见外科疾患。常规使用的搔刮术或部分窦道切除术,术后全身控制感染,有时也难以收到根治效果。近一年来,我们采用带蒂肌瓣填塞窦道底部,再对切口作一期缝合治疗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例1,女,29岁。3月前,在院外以“右髂窝脓肿”行切开引流术,术后使用多种抗生素,引流切口每2~3天更换盐纱条一次,持续3月余,伤口内分泌物仍溢出不止,局部刺痛,站立行走活动受限。入院后体检:右髂前上棘内侧旁3cm处,窦道外口长3cm,斜长13cm(深度),压之有少量分泌物溢出,周围有压痛感;站立时,右髋关节稍成屈曲型,骨盆平片右髋关节无异常。经对窦道切  相似文献   

6.
于海波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0):159-159
急性肛周脓肿的常规治疗是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形成肛瘘者,再行二期手术治疗。临床上只有少数肛周脓肿经切开引流后不形成肛瘘,因此,大部分肛周脓肿患者都要在切开引流术后再行二期肛瘘切除术。南非有位学者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将肛周脓肿分为2大类:一类是由肛隐窝感染引起的原发性隐窝性肌间瘘管性脓肿,简称瘘管性脓肿;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8岁,因肛周流脓10余年,右下腹痛6个月于2013年12月17日入院。既往反复肛周脓肿病史,多次行瘘管及脓肿切开治疗未愈。6个月前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右髂窝脓肿,诊断为“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出现切口化脓性感染及腹壁瘘形成,瘘管造影提示腹壁瘘管与肛周瘘管相通。入院体格检查:右下腹轻压痛,腹壁外瘘口已闭合,肛周外瘘口流脓,可疑肛瘘内口位于截石位6点距肛缘3 cm处,后方肛管括约肌缺损,肛管壁及肛直环僵硬。影像学辅助检查:肛管MR提示骶前多发囊性病灶并感染,高位复杂性经括约肌型肛瘘(图1);腹盆CT并肛周瘘管造影提示右髂窝、右腹膜后腰大肌旁、骶前间隙多发脓肿及高位复杂性肛瘘形成(图2)。治疗经过:于我院行右髂窝脓肿彩超引导下置管引流、高位肛瘘切开挂线引流与骶前囊肿清创引流术,术中探查可见骶前间隙囊性病灶,边界模糊,尾骨及S3-4节段破坏,并予切除,清创彻底后分别经腹壁和骶骨旁置管,通过右骨盆直肠间隙将右髂窝和骶前间隙引流管相通。病理示:囊壁胰腺及幽门腺异位(图3)。术后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每天肛周切口坐浴、换药,双引流管定期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逐步更换小口径引流管至腹腔及骶前窦腔闭合。术后6周复查彩超示右髂窝及腰大肌旁脓肿消失;肛管MR示深部间隙脓肿消退,炎症减轻。出院后继续留置肛瘘引流挂线,随访至2014年10月23日无腹腔及肛周脓肿复发,“静止性”经括约肌型肛瘘存在。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戴光泰,男,58岁,农民,家住吉安县固江镇沿江村委会,1986年起出现左臀部脓肿,在我院门诊作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10d症状消失,以后每隔1~2年在相同部位发生脓肿1次,每次均用局部切开引流或保守治疗,症状消失。2003年1月23日,左臀部脓肿再次发生,合并发热,疼痛,右下肢活动受限。于2003年2月3日入我院治疗,接诊医生作局部切开引流术,术后每日换药均见脓腔内有大量粘稠脓液。于2月7日作病案讨论,经上级医生检查发现右髂腹股沟处见一13cm×3cm包块,质软,挤压包块时,在切开引流的脓腔的右上方有脓液流出,并发现一瘘道穿过左骶骨孔,深不可…  相似文献   

9.
急性化脓性髂腰肌炎在我国华东及华南地区乃劳动人民常见疾病之一,作者等根据近两年来收治的4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手术时进行大切口者有11例,术中发现9例病变区均在髂腰肌鞘内,肌肉溃烂,大量蓄脓,并有残余肌纤维浮游于脓液中,5例进行了病理切片,证实为脓性坏死的髂腰肌组织,其中仅有一例有肿大的淋巴结两个,切片证明为慢性淋巴腺炎。有二例脓肿位于髂骨嵴上方,又一例在髂窝仅有指头大淋巴结两个,此三例同样引起了髂腰肌挛缩所致的髋关节屈曲。因此作者仍然同意日人西尾氏所记述的本病病理变化,认为在病名上应该予以明朗化——急性化脓性髂腰肌炎。即原发病是在髂腰肌。所以表现出的主要局部症状,首先是明显的髋关节屈曲,同时脓肿的出现除大部分在髂窝外,也出现在  相似文献   

10.
谢忠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50-1652
目的:探讨乳晕区脓肿的合适切口,以减轻切口疤痕。方法:55例乳房脓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32侧乳房脓肿靠近乳晕区,在切开引流术中采用了柄状环乳晕切口;B组25例26侧乳房脓肿位于乳房周边,行放射状切口。通过术中排脓、适当冲洗、纱布充填引流和术后换药,10 d左右Ⅱ期缝合切口。结果:两组乳房脓肿术中排脓彻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乳头乳晕血运、清除脓腔间隔从切开引流到Ⅱ期缝合的时间间隔以及冲洗脓腔操作的难易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柄状环乳晕切口疤痕不明显。结论:柄状环乳晕切口可应用于约20%的乳房脓肿患者,合理应用柄状环乳晕切口进行乳房脓肿的切开引流,不仅引流效果好,而且乳房切口疤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期根治治疗肛周脓肿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89例,女31例,年龄20岁~60岁;病程3天~16天。肛门周围脓肿73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1例,直肠后间隙脓肿5例。2治疗方法: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骶麻。于肛周红肿最明显处一放射状切口,中指诊、穿刺抽脓了解脓肿范围后于相应部位作放射状切口,切开后排脓。右手食指探查脓腔,分离脓腔纤维间隔,刮匙刮除脓腔内腐败坏死组织。左手食指伸入肛内,右手持探针,以探针在脓腔内沿脓腔走行仔细、轻柔探查,于肛窦处找到内口,探针穿出,电刀切开肛缘…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女,40岁。因阑尾周围脓肿术后一年不愈于1984年4月10日入院。该患于一年前因阑尾周围脓肿在外院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切口感染、流脓,经久不愈,并曾有切口排气及茄籽、柿籽流出过。在当地多处求医,治疗无效而来我院。查右下腹可见切口瘢痕,上有两处瘘口相距1.5cm。全腹  相似文献   

13.
<正> 1.病例介绍 王××,女,13岁,住院号1777,主因阑尾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伴切口不愈,流脓一年余入院。 患者于一年前因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乡卫生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回盲部脓肿,未切除阑尾,仅行切开引流。术后切口感染,经换药等治疗后,大部分切口愈合,留有一窦道。常有脓性分泌物。曾多次在该院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术对乳腺脓肿的疗效.方法 对于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患者切开脓腔后使用持续负压引流术代替传统的术后换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急性乳腺炎患者76例,除2例因引流管固定不良过早脱落外,其余74例治疗效果良好,切口Ⅰ期愈合,无复发.结论 在急性乳腺炎治疗中使用负压引流术治疗效果确切,患者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美容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联合切开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与单一方式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将 48 例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为深部脓肿的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穿刺引流组(穿刺组)、手术切开引流组( 切开组)以及穿刺联合切开引流组(联合组),比较3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脓肿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等。结果:采用穿刺引流联合切开引流患者术后较另外两组患者术后脓腔愈合时间更短,术后1年复发率较穿刺组低,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较切开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深部脓肿,将脓肿穿刺引流后再行切开引流效果优于两种中任何一种单一治疗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用于更好的治疗深部脓肿。  相似文献   

16.
董军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205-206
目的讨论喉脓肿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喉内脓肿多在直接喉镜下进行切开排脓.脓肿切开前,先用无菌技术穿刺抽取脓液,留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在脓中最突出处切开,脓液排除后,用吸引器头或用闭合之异物钳细心探触脓腔,注意有无异物存留或坏死软骨,如有发现,应立即取除.  相似文献   

17.
肛门和直肠周围脓肿统称为肛周脓肿。以前我院主张分期手术治疗,即先切开排脓,待其形成肛瘘后,再做二期手术。近5年来我们对48例患者采取一期根治术,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6岁~65岁,平均41岁。病程3d~1个月,平均16.5d。其中肛周脓肿16例,括约肌间脓肿12例,坐骨直肠窝脓肿8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0例,提肛肌上脓肿2例(其中后盆腔脓肿1例),均为原发脓肿。2手术方法腰或骶椎麻醉满意后取截石位,消毒,在脓肿波动明显处先切开放脓,然后用有槽探针自切口进入并同样按Good2sall定律寻找“内口”,将探针…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648-1649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闭合复位失败,利用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闭合复位失败病例11例,采用传统Smith-Petersen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切开腹横筋膜,沿旋髂深血管向外上解剖游离,切断进入腹肌的腹壁肌支。沿髂脊游离旋髂深血管的髂嵴支,于髂前上棘后上约6cm处切断、结扎髂嵴支,显露髂骨内、外板骨膜,用骨刀切取4.0cm×1.5cm×1.5cm大小髂骨块,形成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岛状骨瓣;沿髂前上棘向股部远侧切开约10cm切口,于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之间的间隙分离,显露股直肌上部,在髂前下棘远侧1cm处切断股直肌直头并向下翻转,将关节囊前壁沿股骨颈纵轴切开,显露股骨颈及头,解剖复位股骨颈骨折。在C形臂透视下,从股骨上段外侧经导向器向股骨颈钻入2~3枚7.5mm空心钉,于股骨颈前方沿其纵轴用小骨凿凿2.5cm×1.5cm×1.5cm之骨槽,将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岛状髂骨瓣修剪,将其自腹股沟韧带下面穿过,将岛状髂骨瓣紧密嵌入股骨颈骨槽内并用1枚螺钉固定。结果:11例随访13个月至2年。1例住院期间出现腹股沟伤口与髋部伤口交汇点区域皮瓣坏死,经Ⅱ期处理后痊愈。1例于术后11个月复查X线片时发现股骨头内有囊性改变,现正在积极治疗。其余病例均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无血管、神经损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对于股骨颈骨折后闭合复位失败的青壮年患者来说,是预防股骨头缺血坏死、促进骨折愈合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78年起采用一期引流挂线治疗急性肛旁脓肿,疗效满意。方法局麻下,行切开排脓,将一手食指伸入肛管直肠内,另一手持弯血管钳在脓腔内探寻内口,找到内口即予挂线。术后局部用无菌复方玉红膏纱条换药。病例介绍患者,男,44岁,肛旁肿痛伴发热一周.检查:肛旁3点处有一4×3厘米红肿隆起,有波动感,压痛明显.诊断为急性肛旁脓肿.  相似文献   

20.
胡兴满  车忠丽  吴兴明  李五生 《四川医学》2009,30(12):1976-197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右髂窝脓肿切开引流术后15’d伴感染入院。3’年前患者发现右下腹包块,40余天前于当地某医院行右下腹包块穿刺,未见恶性肿瘤细胞,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考虑为炎性包块,行结肠镜检示横结肠见0.3cm×0.3cm息肉,住院5d给予抗炎治疗后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