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去瓣Epi-LASIK和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术后病程和1年的临床结果.方法 使用Amadeus Ⅱ角膜上皮刀分离28位中高度近视病人的角膜上皮瓣.随机选择病人的一只眼接受去瓣Epi-LASIK;另一只眼接受Epi-LASIK.使用TECHNOLAS 217Z100准分子激光机切削角膜基质.术后4至7天询问疼痛评分和疼痛时间,测量裸眼视力.术后2周、l、3、6月和1年检查裸眼视力、等值球镜、最佳矫正视力和Haze评分.结果 术前Epi-LASIK眼和去瓣Epi-LASIK眼的等值球镜为(-7.39±2.21)D和(-7.69±2.38)D,P=0.12.术后4或5d、14 d,去瓣Epi-LASIK眼裸眼视力优于Epi-LASIK眼(P =0.01,0.046),且疼痛评分低于Epi-LASIK眼(P =0.049),两组术后疼痛时间相仿.术后其他时间点两组等值球镜和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和3个月去瓣Epi-LASIK眼haze评分小于留瓣Epi-LASIK眼(P =0.00,O.0l).结论 对于治疗中高度近视,去瓣Epi-LASIK比Epi-LASIK术后疼痛和Haze轻,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ASEK MMC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76眼)行LASEK手术的高度近视,术前等效球镜度数-6.00~-13.00 D。术中将浸有0.02%的MMC海绵片覆盖于角膜切削区,覆盖时间同角膜切削时间。结果术后3个月62眼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12眼超过术前BCVA 1行,2眼低于术前BCVA 1行。术后3个月时平均屈光度为( 0.62±0.35)D,与术前平均屈光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8眼(10.53%)有0.5级haze,所有病例无1级以上haze出现。结论LASEK MMC治疗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1K)矫治中、高度近视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采用Epi-LAS1K手术矫治中、高度近视并随访1a的病例128例25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分为3组:A组:<-3.00D,均值-2.11±0.35D(30例60眼);B组:-3.00D~-6.00D,均值-4.93±0.68D(46例92眼);C组:>-6.00D,均值-8.45±1.62D(52例104眼)。手术采用美国AMO公司AmadeusⅡ自动角膜板层刀制作上皮瓣,以德国ZEISS公司MEL80型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7d,术后随访时间为1,7d;1,3,6mo;1a,研究术后视力和屈光状态、高阶像差及haze形成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a,A组58眼(97%)的UCVA>1.0,B组87眼(95%)的UCVA>1.0,C组89眼(86%)的UCVA>1.0;A组60眼(100%)等效球镜屈光度数在预期值的±1.00D内,B组92眼(100%)等效球镜屈光度数在预期值的±1.00D内,C组7眼(7%)等效球镜屈光度数大于预期值的±1.00D。术后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大(P<0.05),B组与C组各时间点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mo有3眼(5%)的患者有0.5级haze,术后3mo有1眼(2%)的患者有0.5级haze,术后6mo到1a,所有患者均无明显haze;B组术后1mo有6眼(7%)的患者有0.5级haze,术后3mo有4眼(4%)的患者有0.5级haze,术后6mo~1a,所有患者均无明显haze;C组术后1mo有10眼(10%)的患者有0.5级haze,2眼(2%)的患者有Ⅰ级haze,术后3mo有8眼(8%)的患者有0.5级haze,2眼(2%)的患者有Ⅰ级haze,术后6mo有5眼(5%)的患者有0.5级haze,术后1a所有患者均无明显haze。结论:Epi-LAS1K手术术后具有视力恢复满意,haze程度轻等优点,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预防haz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按左、右眼分为两组,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完成激光切削后,一次性使用0.2g/L丝裂霉素C液,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术后定期随访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生长情况、术后视力、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1,3,6mo两组术后的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级haze中,术后1mo实验组有105眼(87.5%),对照组有62眼(51.7%);术后3mo,实验组有80眼(66.7%),对照组有39眼(32.5%);术后6mo,实验组有96眼(80.0%),对照组有68眼(5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实验组有91眼(75.8%)的视力大于或等于1.0,对照组有51眼(42.5%)的视力大于或等于1.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ASEK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可减轻haze的发生,且安全有效,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和去上皮瓣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60眼)在我院接受Epi-LASI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各15例15眼.A组常规复位上皮瓣,B组去除上皮瓣.术后随访6个月,对2组患者术后刺激症状、上皮愈合时间、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haze等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第1天,2组角膜刺激症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有疼痛症状者A组分别为20眼和13眼,B组分别为16眼和7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角膜上皮愈合时间:A组平均为(4.73±1.16)d,B组平均为(3.68±0.6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及屈光度:2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角膜haze形成情况:A组0.5级haze发生4眼(13.33%),B组0.5级haze发生5眼(16.6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i-LASIK及去上皮瓣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去上皮瓣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角膜刺激反应,加快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6.
央厚度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piLASIK术后Haze发生率及密度均较低,术后是否发生Haze与屈光度数,切削深度和切削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ransPRK治疗中高度近视中使用低剂量MMC预防haz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角膜光密度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行TransPRK手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0.1g/L MMC放置40s)21例和对照组(0.2g/L MMC放置40s)40例.所有患者随访3mo,观察的指标包括术后上皮愈合时间、术后第1d疼痛评价、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haze情况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结果:术后0.1g/L组上皮愈合时间为3.86±1.11d,0.2g/L组为4.23±1.27d,术后第1d疼痛评分0.1g/L组为2.01±0.58分,0.2g/L组为1.79±0.7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67、0.582);0.1g/L组术后1、3mo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28±0.25、0.05±0.23D,0.2g/L组分别为-0.13±0.17、0.07±0.22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0.490).视力方面,0.2g/L组术后1mo视力稍下降,到3mo时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47,P<0.001),0.1g/L组虽然也表现出这种变化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F=3.038,P=0.093),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间1、3mo haze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z=-0.709,P=0.479;z=-0.478,P=0.633).两组术后1mo角膜光密度均较术前增加,至术后3mo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g/L组:F=27.399,P=0.001;0.2g/L组:F=8.313,P=0.001),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ransPRK治疗中高度近视术中使用低浓度MMC预防haze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与常规用量(0.2g/L)相当,而且视力更早趋于稳定;判断角膜透明性时,光密度测量可以作为裂隙灯检查外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上皮瓣制作方法施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中度和高度近视的方法及临床结果分析。方法中度和高度近视368例(730眼),应用改良的上皮瓣制作方法一撕囊法。施行LASEK,观察术后上皮瓣的活性、症状、视力、屈光度、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发生率及屈光回退发生率。结果术后1~3天角膜透明、上皮完整、角膜瓣周缘吻合良好;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月内趋于稳定;屈光回退于术后6月有35眼(4.79%),术后1年有36眼占(4.93%);术后haze2周有206眼(28.20%),6月有85眼(11.59%)。结论改良的LASEK治疗中度及高度近视疗效确切而安全,上皮瓣存活良好,能降低haze及屈光回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据激光切削深度选择0.01%丝裂霉素C(MMC)作用时间预防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形成的效果。方法对120例(240只眼)行LASEK,术中用0.01%MMC滤纸片覆盖于激光切削后的基质床上,切削深度75~100μm浸润10 s,101~130μm浸润15 s1,31~160μm浸润20 s1,61μm以上者浸润25 s。观察术后1、3、6个月时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20只眼出现0.5级Haze6,只眼出现Ⅰ级Haze,术后3个月16只眼出现0.5级Haze,4只眼出现Ⅰ级Haze,至术后6个月6只眼0.5级Haze,未见Ⅱ级以上Haze出现。不同的切削深度经MMC处理后Haze的出现在各组间差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EK术中应用0.01%MMC并根据切削深度选择作用时间能有效地抑制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联合0.02%丝裂霉素C(MMC)治疗高度近视预防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我院2016-01/2017-12行Trans-PRK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89例142眼,其中94眼联合使用0.02% MMC设为MMC组,MMC的使用时间为30~45s; 48眼未使用MMC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规律使用类固醇激素滴眼液治疗4mo,随访6mo。采用树模型分析探讨不同相关因素与haze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按照Fantes分级进行haze评估。MMC组术后haze发生率为8.5%(8/94),对照组为33.3%(16/48)(P=0.001)。树模型结果显示,切削光区直径和切削深度是haze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P<0.01)。当切削光区直径≤5.6mm时发生haze的可能性越大,当切削光区直径>5.6mm时,最大切削深度成为haze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对于薄角膜及角膜形态异常的高度近视患者,在选择Trans-PRK治疗时应考虑切削光区直径及切削深度,同时应联合使用0.02% MMC,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haze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中使用体积分数0.02%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预防Haze反应措施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进行LASEK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以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LASEK手术,实验组在激光角膜切削完毕后立即将浸透了体积分数0.02%MMC溶液的6mm直径滤纸片覆盖在角膜基质床上,持续12s,充分冲洗角膜,复位角膜上皮,配戴-1.0D角膜接触镜。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内,对照组出现0.5~1级Haze15例,2级以上Haze4例;实验组出现0.5~1级Haze5例,未出现2级以上Haz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角膜上皮的愈复时间、疼痛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EK术中使用体积分数0.02%MMC处理角膜切削面,可以有效预防LASEK术后Haze增生,提高LASEK术后的远期效果,使用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丝裂霉素C在Epi-LASIK术矫正高度和超高度近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应用于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dis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矫正高度和超高度近视中的疗效。方法:将高度和超高度近视204例408眼随机分为两组,MMC组102例204眼;对照组102例204眼。所有手术皆运用AMOAmadeus Ⅱ Microkeratome直线式角膜上皮刀制作角膜上皮瓣,MMC组术中激光切削后置0.2g/LMMC棉片于基质床60-90s;对照组除不置MMC外余操作相同。术后随访两组角膜上皮瓣愈合时间、术后刺激症状、haze反应及裸眼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MC组和对照组Epi-LASIK术后刺激症状皆轻微,316眼(77.4%)疼痛评分为0~1分。角膜上皮瓣愈合时间为3~6d。术后6mo查MMC组中199眼(97.5%)UCVA达到并超过BCVA;对照组168眼(82.4%)UCVA达到并超过BCVA;MMC组视力回退者5眼(2.5%),对照组视力回退者36眼(17.6%)。术后6mohaze反应MMC组与对照组对比,haze2级及haze2级以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i-LASIK术矫正高度和超高度近视中应用0.2g/LMMC对减轻haze的形成、防止视力回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中应用0.2g/L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MMC)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LASEK联合MMC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82例364眼,等效球镜-9.0~-10.25D,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术中MMC应用时间为10s,Ⅱ组MMC应用时间为25s,Ⅲ组为40s,Ⅳ组为55s。术后随访6mo,观察各组术眼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指标包括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残留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发生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变异系数。
  结果:术后随访6mo,Ⅱ组、Ⅲ组、Ⅳ组患者UCVA≥0.8者分别为94.0%、92.3%、93.8%,明显好于Ⅰ组(76.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9.610,P=0.000);Ⅱ组、Ⅲ组、Ⅳ组患者残留屈光度位于±0.5D 以内者分别为95.2%、93.3%、92.7%,明显高于Ⅰ组(78.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329,P=0.001)。术后6mo时Ⅰ组haze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c=50.110,P=0.000);各组术后角膜上皮细胞愈合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11.611,P>0.05);术后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071.3±284.4个/mm2(Ⅰ组)、3105.6±337.8个/mm2(Ⅱ组)、2986.3±304.1个/mm2(Ⅲ组)、3088.7±372.5个/mm2(Ⅳ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系数分别为24.72±6.52(Ⅰ组)、22.93±6.74(Ⅱ组)、24.38±6.63(Ⅲ组)、23.14±7.22(Ⅳ组),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LASEK联合MMC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0.2 g/L MMC作用25 s的应用时间能有效抑制haze的形成,又能减少MMC潜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 C, MMC)辅助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随机选择2009年40例80眼实施PRK治疗近视的患者作为常规组,2010年PRK术中应用0.2g/L MMC 20s的40例80眼作为MMC组。术后7d; 1,3,6,12mo观察裸眼视力、屈光状态以及角膜上皮愈合、发生糜烂、角膜干燥和haze情况,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术后12mo随访期间,两组裸眼视力、术后等效球镜、角膜上皮愈合及干眼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有2眼,MMC组有9眼发生角膜糜烂伴丝状角膜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χ2=4.783,P<0.05)。全部病例均治愈,没有复发病例。常规组、MMC组术后1,3,6,12mo haze的发生率分别为26%,6%,2%,0和44%,25%,10%,2%,术后1mo(Pearson χ2=5.385,P<0.05)、3mo(Pearson χ2=10.66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RK术中使用0.2g/L MMC可以减少术后haze的发生。MMC对PRK术中保留的角膜上皮的影响可能是术后角膜糜烂发生的原因之一,术中要避免接触到治疗区外保留的正常角膜上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不同屈光度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与屈光回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LASEK手术者先根据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组,再将各组分为LASEK组和LASEK联合MMC组。低、中、高度LASEK联合MMC组在激光切削完毕后用浸有0.02%MMC的绵片覆于角膜切削区,时间分别为20~25s、40~50s、60~80s。术后早期观察眼部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情况;1、3、6、12个月复查视力、角膜haze及角膜地形图。结果 (1)术后疼痛反应、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低、中、高度的LASEK组与LASEK联合MM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1、3、6、12个月,haze发生率低度近视LASEK组与LASEK联合MMC无显著性差异,中、高度近视LASEK联合MMC组haze发生率低于LASEK组(P〈0.05);(3)低、中、高度近视LASEK联合MMC组角膜曲率术后1a与1个月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LASEK组角膜曲率术后1a与1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a低、中近视LASEK联合MMC组与LASEK组达最佳矫正视力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度近视LASEK联合MMC组达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多于LASEK组(P〈0.05)。结论 LASEK术中MMC敷贴合适时间可以降低术后haze及屈光回退的发生率,高度近视组尤为显著;术前屈光度越高,所需MMC敷贴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6.
杨越  刘华  李海滨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185-2186
目的:探讨去上皮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169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haze)。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主诉明显疼痛,仅表现有轻中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上皮愈合时间3~4d。术后6mo,全部86例169眼术后等效球镜均在±1.00D以内,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3眼(13.6%)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术后1mo,142眼(84.0%)角膜haze为0级,27眼(16.0%)角膜haze为0.5级;术后3mo,2例4眼不明原因出现3级haze;术后6mo,所有患者角膜haze均为0级。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个别患者在术后发生不明原因的迟发性haze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于高度近视患者中预防haze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4例48眼高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11例22眼为对照组,13例26眼为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LASEK术,试验组在LASEK术中激光切削完毕未回复上皮瓣前使用浸泡0.2g/L丝裂霉素C棉片覆盖于激光切削区约12s,冲洗后回复上皮瓣并置入隐形眼镜5d。随访观察术后视力、角膜haze情况等6mo。结果:术后6wk试验组与对照组haze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mo试验组haze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丝裂霉素C在LASEK术中应用于高度近视患者能有效预防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联合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MMC)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方法:对109例201眼高度近视的患者行PRK术,激光切削后使用0.2g/LMMC20s,观察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观察术后1,3,6,12mo时裸眼视力、矫正远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68±0.35d。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12mo裸眼视力达到1.0以上的者189眼(94%),等效球镜在±0.5D以内者153眼(76%)。术后矫正远视力下降1行者7眼(3%),无1例矫正远视力下降2行或2行以上。术后3mo与术后12mo相比,屈光度变化≤0.5D者占96%。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异系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1=0.71;P2=0.83)。术后12mo,0~0.5级haze者189眼(94%),1级haze者12眼(6%);未见2级以上haze。术后未见丝裂霉素毒性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联合术中使用0.2g/LMMC20s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