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286例长途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途中急救护理措施,286例长途转运患者中284例安全转运返院.转运前病情风险评估,途中监测,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改善交接班制度,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提高安全意识性,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86例长途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途中急救护理措施,286例长途转运患者中284例安全转运返院.转运前病情风险评估,途中监测,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改善交接班制度,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提高安全意识性,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意外风险发生时的应对处理措施,减少风险程度和风险带来的危害.方法:采用五M选题法设计出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评估单,评估单中列出临床病人转运途中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的13项要因,根据发生危害的轻重主次每项冠以分值.转运前10min内,参照评估单上内容进行风险评估,得出风险值.然后按提示携带急救仪器物品和做好人力准备.表中还介绍了转运途中护士观察病情的指引方法.结果:完成了6160例危重病人转运的研究,在转运途中出现病情变化1834例,均能得到及时有效抢救,无意外发生时因处理不及时而被投诉事件发生,均做到安全转运.结论:设计的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评估单实用性强,使用方便,对护士有指导作用,可降低转运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危重病人实施救护车院间转运护理措施。方法:2017年8月—2019年2月对15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危重病人实施救护车院间转运,转运前充分评估病情,加强急救车及急救物品的准备、人员的合理分工、转运途中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及ECMO机器设备的管理,给予精细的安排及护理,自行设计实施ECMO的物品核查单,杜绝纰漏,确保病人转运安全。结果:15例ECMO治疗的重症病人均经救护车顺利转运,转运距离5~600 km,ECMO机器转运途中运转时间1.0~8.0 h,转运途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ECMO机器运转正常,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完善的仪器设备的支持下可以保证ECMO治疗的危重病人行救护车院间转运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到我院。结果:转运高危新生儿430例,转运过程中病情相对稳定415例、恶化9例、死亡1例、到院后1h内死亡5例。结论:转运设备及物品齐全、转运前稳定病情、转运途中生命体征监测与救护,是危重新生儿成功转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的特点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的特点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山区道路转运1344例危重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332例安全转运;12例途中病情发生变化,其中途中死亡3例。结论: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具有道路弯多路窄坡陡,路况复杂;病谱广,病情危重复杂;医疗条件有限的特点。出诊医生应具有扎实全面的知识和急救技能及临场应变能力,转运前必须详细询问病情和用药情况,签写知情同意书,对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预处理。途中保证各种管道的固定通畅,密切观察病情,确保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区城市院前出诊转运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38例急危重症病人院前转诊过程中的院前处理方法及措施.结果:617例安全转送到专科莺症监护病房,无发生医疗纠纷.结论:加强对危重病人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沟通,及早干预转运前潜在病情风险,途中严密监护,院前院内密切配合,是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回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危重新生儿进行院内转运,且转运前做好相关科室的联络沟通、对患儿病情正确评估、转运设备及急救药品的准备、患儿准备,转运途中护理严密观察以保持坚护和生命支持的连续性。结果:120例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未发生意外情况。结论:加强对新生儿危重病的识别、做好转运前评估、把握转运时机、加强转运中的护理,是危重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行院内检查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护士将在转运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前进行预见性评估,并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转运前对病情的评估、急救仪器、物品及药物的准备,途中、检查中的病情监测,检查后的交接班等.[结果]对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时的安全性.实施2年,安全转运63例病人,病人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通过预见性的评估、准备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时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小金  成守珍 《家庭护士》2008,6(3):781-782
[目的]探讨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行院内检查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护士将在转运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前进行预见性评估,并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转运前对病情的评估、急救仪器、物品及药物的准备,途中、检查中的病情监测,检查后的交接班等.[结果]对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时的安全性.实施2年,安全转运63例病人,病人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通过预见性的评估、准备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住院急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时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 :优化转运流程前医生和护士主要依据经验进行病情评估和物品准备;优化转运流程后应用"ICU转运决策核查单"进行病情评估和物品准备,第一部分为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第二部分为自行设计的转运前核查单,主要包括患者准备、物品准备、人员准备、相关科室确认和转运中病情观察记录单。结果 :优化ICU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前,院内转运危重患者40例,共发生不良事件6例,发生率为15.0%,其中病情变化发生2例、跌倒1例、仪器设备故障1例、氧气瓶供氧不足1例、微量泵电量不足1例,转运急救物品携带齐全率93.0%;优化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后,院内转运危重患者45例,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为6.7%,其中病情变化发生1例、仪器设备故障1例、氧气瓶供氧不足1例;转运急救物品携带齐全率98.0%。结论 :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优化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40例急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有效的监护,并对危急情况采用处理措施.结果 140例急危重病人经积极有效处理,均能安全转运.结论 急危重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医护分工合作及全面的监护,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有效保证病人安全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朱青龙 《当代护士》2017,(11):109-110
总结了本院75例院际患者长途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护理措施,认为做好转运前病情风险精准评估、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转运途中严密监护和及时治疗、做好转运记录提高安全意识,能够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长途转运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长途转诊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报道了152例长途转诊病人院前急救的护理,其中救护车转运150例,航空救护2例;转入就近医院抢救1例,死亡1例,共有150例病人平安转运至我院。转运前做好急救物品、环境的准备和病人病情交接,尊重家属的知情权,转运途中保持静脉通路、呼吸道等管道的固定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诊记录,保障通讯的畅通;航空救护需要掌握好空运的适应证,确保病人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5.
急诊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急诊气管切开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措施.主要包括护送人员的准备、患者的准备、转运途中仪器和急救药品的准备、接收科室和相关检查科室的准备、物业人员和电梯的准备、家属的准备,及转运途中患者呼吸道的管理、病情观察和各管道的管理、与相应科室做好交接.认为对气管切开患者提高风险意识,在转运前评估病情,做好充分准备,与相关科室或部门做好协调.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是保证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和抢救治疗连续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妙音  蔡友锦  高明榕 《全科护理》2011,9(26):2416-2417
[目的]探讨ICU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方法]对140例重症病人的院内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转运前进行病情评估,与转运科室做好沟通,征得家属同意,通知医送中心派工人协助转运病人,做好病情观察、病人及物品准备。l结果]140例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安全到达目的科室。[结论]ICU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前病情评估、物品和手续准备、转运途中的密切监护及对运送人员资格要求,是ICU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灵芝  房蔚霞  郑春燕  黄妹  李云燕 《护理研究》2005,19(12):1083-1084
[目的]分析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对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我院2 188例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急救转运危重病人12 3 6例(5 6.49% ) ;病种主要以颅脑创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年龄以16岁~3 5岁及5 1岁~80岁的病人为主;急救转运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0 6:0 0~12 :0 0及15 :0 0~2 1:0 0。[结论]急救转运病人病情重、病种杂、来源广、转运时间分布不均衡,且转运途中护理技术难度大、涉及护理问题多、护理工作强度大,需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技能训练和护理管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室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室2006年1~6月142例危重症患者转运时意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2例转运途中发生意外32例。结论:做好危重患者转运前的认真评估、转运途中的严密看护,"绿色通道"的及时开通及相关科室的紧密协调,护送人员责任心的提高,是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通过我院对2例模拟病人和2例急危重患者航空转运的过程和方法,总结空中转运的护理流程。 方法 转运前病人病情及护理风险评估、随机机组人员素质及能力要求、所需物品及仪器的评估、当日飞行天气的评估及航空航道的批文;转运途中的监测与病人的应急处理;转运后空地交接。结果 4例急危重症患者,均安全抵达目的地,转运过程流畅。结论 危重病人空中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途中的保障工作及到达目的地的交接工作,提高转运的时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邓爱华 《全科护理》2012,10(23):2186-2186
重症病房内的危重病人因病情需要,外出做检查途中经常会出现病情变化,为确保危重病人检查途中的安全,我科特制作了转运急救箱,保证危重病人检查途中的紧急处理。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为市售普通塑料储物箱,长30cm,宽20cm,高20cm。物品:简易呼吸器、面罩、口咽通气管、开口器、舌钳、压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