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曾报道编码曼氏血吸虫8kDa尾蚴特异性的钙结合蛋白(CaBP)基因的克隆、定序及表达。本文对此蛋白的有关功能进行了免疫化学研究。 成虫取自感染曼氏血吸虫7周的小鼠肝脏。每4天收集一次光滑双脐螺逸出的尾蚴。胞蚴按两个时间取自双脐螺的肝脏(HP):  相似文献   

2.
曼氏血吸虫病仍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业已报道曼氏血吸虫对最常用的化疗药物吡喹酮可产生部分抗药性。因此,作为控制血吸虫病的途径之一的疫苗应用将对该病的根治发挥巨大作用。迄今为止已鉴定几种候选疫苗对尾蚴攻击感染显示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的虫体免疫定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抗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单克隆抗体对天然Sjl433的结合活性,观察Sj1433在虫体内的定位。 方法 从阳性钉螺体内逸出尾蚴,感染家兔,分别于感染后15d和42d剖杀,静脉灌注法收集童虫和成虫制备冰冻切片。利用rSj1433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探讨信号蛋白1433虫体内的分布。 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Sj1433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地结合天然Sj1433抗原表位,背景清晰,Sj1433广泛分布在雌、雄成虫的皮层、皮下层、肌层和实质层,前三种组织中特异性荧光呈线状分布,实质中特异性荧光弥散;童虫中Sj1433也广泛的分布在皮层、皮下层、肌层和实质层。 结论 免疫荧光染色成功地确定了Sj1433蛋白在成虫和15d童虫体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14-3-3抗原的编码基因,以研究其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效果.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成虫RAN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链,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扩增14-3-3抗原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并用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的PCR进行鉴定.结果RT-PCR扩增出一条约780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重组质粒的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的PCR均获得了一条与RT-PCR扩增出大小相同带.结论日本血吸虫14-3-3抗原重组pGEM-T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成虫在宿主体内进行营养摄取、毒物排泄等生命活动时,有一组蛋白参与其与哺乳类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族蛋白称为磷三腺小匣族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ABC),例如P-糖蛋白,最早发现其与许多哺乳类动物肿瘤中存在的多种药物抗性  相似文献   

7.
虽然迄今对血吸虫虫卵的孵化已作了大量研究,但有关孵化机制尚待阐明。最近,Matsuda等(1983)报道即吏将曼氏血吸虫虫卵置于高渗透压条件下,吡喹酮仍具有促进虫卵孵化的作用。据报道,吡喹酮对血吸虫最初作用于虫体的皮层表膜,导致钙离子进入虫体。吡喹酮的作用方式促使我们研究血吸虫虫卵孵化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钙离子与钙调蛋白。 用链霉蛋白酶及胶原酶消化法,从实验感染曼氏血吸虫(肯尼亚株)的仓鼠肝内回收虫卵。  相似文献   

8.
曼氏血吸虫虫卵蛋白IPSE基因合成、表达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合成并表达曼氏血吸虫虫卵白介素4诱导物(IPSE)基因,并对其免疫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应用重叠PCR方法合成曼氏血吸虫IPSE基因,将其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的硫氧还蛋白(Trx)序列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IPSE/pET32a(+)。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Trx-IPSE融合蛋白。大量制备表达产物,用镍螯合亲和层析胶在变性条件下纯化重组Trx-IPSE融合蛋白。用大量PBS对变性融合蛋白进行透析,获得部分复性的可溶性Trx-IPSE融合蛋白。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其是否能被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所识别,及其与健康人血清中IgE抗体的结合能力。结果人工合成的IPSE基因序列与天然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含重组质粒的转化子细菌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35700的蛋白分子,与预计Trx-IPSE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符。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变性的和复性的Trx-IPSE融合蛋白均能被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IgG抗体识别,融合蛋白Trx-IPSE能与健康人血清中IgE抗体非特异性结合。结论曼氏血吸虫IPSE基因合成获得成功,重组表达的IPSE具有与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抗体反应和与IgE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W染色体特征雌性为异型配子(ZW),雄性为同型配子(ZZ)。先前对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分离株序列分析,发现雌虫特异性的W_1和W_2重复序列位于W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域。对此W_1和W_2成分,经株和性别特异性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其它3个波多黎各分离株和其它曼氏血吸虫株中,重复序列的发生无性别依赖性。此结果否定了早期的发现,并指出有多态性Z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曼氏血吸虫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期检测:1)虫体蛋白中是否存在雌二醇和/或蜕皮类固醇结合蛋白;2)DNA结合蛋白是否存在类固醇受体的结构特征;3)三苯氧胺(雌激素拮抗剂)能否影响虫卵的发育。 激素结合试验:成虫核蛋白匀浆上清与~3H-17-β-雌二醇共同孵育,液体闪烁计数。雌二醇与雌、雄虫提取物的平均结合量分别为5.8fmol/毫克蛋白和4.1fmol/毫克蛋白,二者无统计学差异。以20-羟-蜕皮激素作竞争结合试验,~3H-17-β-雌二醇与雌、雄虫提取物的结合量增加了数倍,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别构效应。结果提示曼氏血吸虫体内存在类固醇受体。  相似文献   

11.
本观察是根据得自胞蚴的20个后前期细胞和中期细胞的染色体分析。曼氏血吸虫来源于波多黎各。染色体系由4只阳性扁卷螺Biomphalaria glabrata中未知性别的胞蚴制备而成的。活的螺蛳用秋水仙碱处理后,取出含有血吸虫幼虫的消化腺,用配有19号针头的注射器在软体动物生理盐水(无Ca~( )和Mg~( ))中研碎成悬液。悬液用低渗的软体动物生理盐水(稀释9:1)处理约30分钟,然后离心,并用甲醇醋酸(3:1)固定,再经离心  相似文献   

12.
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阶段特异性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的阶段特异性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3.
1976年11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举行“曼氏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学”专题讨论会。本报告是会议的简单提要。Kemp描述了取自小鼠的曼氏血吸虫虫体表面有宿主免疫球蛋白定位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证明虫体表面有小鼠的IgG_1,lgG_(2a),IgA及IgM的存在。尽管有一些特异的抗血吸虫抗体可能是存在的,但从宿主的先前致敏及花环凝集试验的研究证明,很多体表的免疫球蛋白对抗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15.
以往的研究发现,重组分子r-Sm14在体外感染动物模型中,可诱导高水平的抗曼氏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作用。同时也可在瑞士小鼠感染肝片吸虫的模型中诱导交叉免疫保护作用。r-Sm14是活成虫的萃取物,也称为SE。SE是开发上述两种寄生虫的抗蠕虫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 14 3 3信号转导蛋白epsilon亚型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BK Sj14 3 3 ,并进一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鉴定 ,为其进一步保护性免疫的研究提供条件。 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 14 3 3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 1对引物 ,以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总RNA为模板 ,用RT PCR法合成日本血吸虫大陆株 14 3 3蛋白epsilon亚型基因cDNA片段。将其克隆入pGEM T载体 ,经双酶切及PCR鉴定后 ,再亚克隆入 pBK CMV真核表达质粒 ,构建重组质粒pBK Sj14 3 3 ,转染到大肠杆菌BL2 1,双酶切鉴定后 ,通过IPTG的诱导在大肠杆菌BL2 1中进行表达及Western blot鉴定。 结果 RT PCR产物、pGEM T Sj14 3 3及pBK Sj14 3 3分别经双酶切均获得一特异性基因片段 ,其表达产物经SDS 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后其分子质量为 3 2ku ,并能被抗 14 3 3多克隆抗体识别。 结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pBK Sj14 3 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是一分子质量为 3 2ku融合蛋白 ,并能被抗 14 3 3多克隆抗体识别。  相似文献   

17.
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的阶段特异性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的阶段特异性表达机制。方法:用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λcC28)及抗λcC28单表位抗体作探针,采用Northernblot、Southernblot和Westernblot分子杂交技术分析了λcC28编码cDNA在猪带绦虫各发育阶段的特异性表达。结果:猪囊尾蚴和成虫不同节片抗原蛋白具有阶段特异性,λcC28cDNA编码的28kDa抗原蛋白只在囊尾蚴阶段表达,成虫幼节、成节、孕节都不表达。结论:猪囊尾蚴阶段特异性抗原的编码基因存在于囊尾蚴阶段和成虫的幼节中,但仅有囊尾蚴阶段的mRNA表达28kDa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18.
已知曼氏血吸虫成虫合胞体上皮由顶浆膜(APM)及外层包膜(En)组成,本文研究了En上C_3结合蛋白(C_3bp)的生化特性及功能。 用洋地黄皂甙从新鲜成虫中提取En和APM。用En蛋白免疫3次小鼠的血清作为  相似文献   

19.
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是全球范围内两种主要的肠道血吸虫病病原体,所致基本病理均为虫卵引起的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但两者在产卵方式以及肉芽肿的组成细胞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目前,我国的血吸虫病研究主要以日本血吸虫病为对象,国外主要以曼氏血吸虫病为对象,而介绍两种血吸虫致病差异的综述较少。 为更好地理解两种血吸虫的致病差异,本文从血吸虫的基因组和进化路径、幼虫迁移、成虫寄生位置及产卵方式、局部组织病理、肉芽肿的形成机制以及肉芽肿的细胞组成等 6 个方面对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的致病差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 纯化日本血吸虫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rSjFBPA), 观察其在血吸虫生活史各阶段 的表达。方法 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为模板扩增rSjFBPA基因, 克隆至pET28a (+) 质粒后, 再转化入E. coli BL21。 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IPTG诱导后, 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重组蛋白rSjFBPA是否表达, 用层析法纯 化rSjFBPA并用SDS?PAGE鉴定其纯度。同时, 用RT?PCR方法分析SjFBPA在血吸虫尾蚴、 童虫、 成虫和虫卵各阶段的表 达情况。结果 结果 经PCR扩增出目的基因, 含目的基因的TA克隆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 证明插入片段与预期目的基 因序列相符。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 表达后的重组蛋白可与His?ta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经镍亲和层析法 制备了纯化的重组SjFBPA蛋白, 纯化重组蛋白浓度达4 mg/ml。RT?PCR结果显示, SjFBPA在日本血吸虫尾蚴、 童虫、 成 虫和虫卵阶段均有表达。 结论 结论 SjFBPA基因被成功克隆和表达, 其在日本血吸虫尾蚴、 童虫、 成虫和虫卵各阶段均有表 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