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合成新型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为赋予牙科复合树脂抗菌性能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首先合成了季铵盐:N,N,N-三甲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1-碘化铵,然后再将其枝接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表面,得到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季铵盐修饰纳米二氧化硅,并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然后以变异链球菌为对象,研究季铵盐修饰纳米二氧化硅的抗菌性能。结果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季铵盐成功地枝接到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表面。与对照组相比,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对变异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P<0.01)。结论季铵盐修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可以用来提高牙用复合树脂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2.
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免疫防龋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融合蛋白免疫SD大鼠的防龋效果。方法:用纯化的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融合蛋白皮下免疫SD大鼠,喂Keyes改良的高糖Diet 2000,第1次免疫20d时,连续3d大鼠口腔中接种S.mutans Ingbritt,在接种S.mutans后第77天处死大鼠,收集大鼠颌骨标本,用于龋齿记分分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BD融合蛋白免疫大鼠,实验组龋损范围及龋坏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融合蛋白疫苗可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丽汀健齿露对龋齿的预防作用,建立防龋食品功能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变形链球菌(S.matans8148)、茸毛链球菌(S.Sobrinus6715)以及上述两种菌混合物定菌SPF级W istar大鼠,给予致龋饲料建立三种龋损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磨牙患龋情况,参照Keyes经典计分标准进行龋齿计分。并采用所建立的三种龋损模型观察奥丽汀健齿露对大鼠龋损的影响。结果:三种定菌方式致龋性不同:动物感染茸毛链球菌者比感染变形链球菌者龋齿计分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混合定菌大鼠龋齿计分比变形链球菌低,而比茸毛链球菌者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定菌大鼠的Dx、Dm、D s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奥丽汀健齿露能够有效地抑制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基因疫苗动物免疫防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基因疫苗免疫SD大鼠时,其所诱导的血清和唾液特异性免疫反应及防龋效果。方法:实验分2组,实验组用纯化的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GBD颌下腺周围皮下免疫SD大鼠,其中实验1组免疫后间隔一定的时间收集大鼠的血清及唾液,间接ELISA检测血清及唾液中特异性抗GBD抗体,实验2组免疫同时喂致龋饲料—Keyes改良的高糖Diet 2000,并于第一次注射20d时连续3d大鼠口腔中接种S.mutans Ingbritt,在接种S.mutans后第77 d处死大鼠,收集大鼠颌骨标本用于龋齿记分分析。对照组2只大鼠颌下腺周皮下注射1×PBS(pH7.4)。结果:用纯化的pcDNA3.1-GBD基因疫苗免疫大鼠,血清中IgG及唾液中IgA明显升高,大鼠高糖饮食及口腔接种S.mutans Ingbritt,实验组的龋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GBD基因疫苗具有免疫防龋作用。结论: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基因疫苗具有免疫原性,是一种有效的免疫防龋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大鼠口腔变形链球菌的杀伤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构建致龋模型,随机分成7组:照射60、90、120 s的PDT组、单纯光敏剂、单纯激光、0.2%NaF阳性组、0.9%生理盐水阴性组。选择半导体激光为光源,血卟啉单甲醚(HMME)为光敏剂。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观察各组对变形链球菌的杀伤作用,组织病理观察大鼠口腔软组织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DT防龋处理可使大鼠口腔中变形链球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光照时间为90s时对大鼠口腔软组织的损伤较小。结论:HMME-PDT可有效杀灭大鼠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选择合适照射时间,不仅可以提高灭菌率还可减少对口腔其他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合成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复合树脂,探讨其对人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制备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的纳米抗菌二氧化硅填料,经表面偶联处理后,分别以0%、5%、10%、15%及2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复合树脂中,以0%组作为对照组,用三点弯曲试验来检测其力学性能。建立人牙菌斑生物膜体外模型,通过菌落计数、乳酸代谢分析及活/死细菌染色等手段来评价复合树脂对人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当复合树脂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质量分数小于15%时,其力学性能没有明显改变(P>0.05);当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质量分数达到5%及以上时,复合树脂对人牙菌斑生物膜的代谢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性能(P<0.05)。结论 当抗菌无机填料的质量分数达到5%时,复合树脂具有较强的抗菌防龋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化处理后,含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复合树脂相关性能的变化.方法:制备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的纳米抗菌二氧化硅填料,经表面偶联处理后,以1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复合树脂中,形成抗菌复合树脂,同时选取无抗菌性的商品化复合树脂Tetric N-Ceram作为对照.复合树脂试件在37℃蒸馏水中老化处理不同时间.用三点弯曲试验来检测其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人牙菌斑生物膜菌落计数、乳酸代谢分析及活/死细菌染色等手段来评价抗菌性能的改变.结果:浸泡30d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复合树脂力学性能下降明显(P<0.05),而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性能下降不明显(P>0.05);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复合树脂对人牙菌斑生物膜的代谢仍然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性能(P<0.05).结论:老化处理后,抗菌复合树脂力学性能下降而抗菌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动物体内研究葡糖基转移酶多肽疫苗HDS免疫原性和防龋效果。方法 构建大鼠人工龋模型,分别用人工抗原HDS-KLH,多肽抗原HDS,葡糖基转移酶(GTF)免疫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和唾液中抗HDS、GTF抗体;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磨牙龋坏情况,并用Keyes计分法计分。结果 HDS-KLH免疫组大鼠唾液、血清中抗HDS IgG和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S-KLH,HDS,GTF免疫组大鼠龋Keyes计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光滑面防龋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人工抗原HDS-KLH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GTF的保护性免疫,并减少实验大鼠龋齿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的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以赋予牙科复合树脂更优良的抗菌性能。方法 在分子设计和筛选的基础上,制备了长链烷基季铵盐修饰的纳米抗菌二氧化硅填料,并对填料的抗菌性能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抗菌填料与树脂的结合力,采用硅烷偶联剂对抗菌填料表面进行了处理,并用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将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加入牙科复合树脂中,观察其在复合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同时与商品化的Tetric N-Ceram纳米瓷化复合树脂进行对比;并以变异链球菌为对象,研究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结果 长链烷基季铵盐成功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表面;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抗菌性能优于含短链烷基季铵盐的抗菌无机填料;偶联处理后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在树脂基体中分散均匀,与树脂结合紧密,与Tetric N-Ceram纳米瓷化复合树脂类似;改性后的复合树脂抗菌性能良好。结论 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抗菌性能良好,经过表面偶联处理后可以很好地与牙科复合树脂共混,提高了牙科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患者根面变形链球菌的改变情况,并与根而龋患者根面变形链球菌的检出情况相比较,初步探讨致龋微生物变形链球菌与牙周基础治疗后根面龋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例牙周(实验组)基础治疗前、治疗后1周、1、2、3月根面菌斑,及20例根面龋患者(对照组)根面龋处菌斑.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厌氧培养分离变形链球菌,并通过生化反应鉴定细菌种类.结果:变形链球菌检出分析:实验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后1周、1、2月细菌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前、治疗后3月细菌计数低,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根面暴露可能增加根面龋发生的风险.在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内要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药五倍子防龋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目的研究五倍子在动物口腔内对变链菌生长及龋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给大鼠感染致龋菌,并饲以致龋饲料2000#,分别用五倍子浸剂、氟化钠水溶液、蒸馏水给3组大鼠施药,用唾液取样细菌培养及Keyes龋齿评分法观察五倍子对变链菌在大鼠口内生长繁殖以及对龋齿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变链菌计数五倍子组少于蒸馏水组(P<0.01),与氟化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Keyes记分结果,五倍子组E级龋损和Ds级龋损均低于蒸馏水组(P<0.01),与氟化钠组无差异(P>0.05)。Dm级龋损仅见于蒸馏水组。结论五倍子可以抑制大鼠口腔变链菌的生长和龋病发生、发展,其效果与氟化钠相当,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防龋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与患龋风险大小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记录临床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180例患者。在试戴义齿完成后进行口腔检查、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和龋病活跃性实验检测,所得结果由Cariogram系统进行龋危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受试者被分为高风险患龋组和低风险患龋组,评估患龋的风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的唾液流量和缓冲能力差异不明显,但高风险患龋组变形链球菌计数、菌斑指数普遍较高且饮食习惯不良者较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患龋组龋均明显多于低风险组。结论: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口腔卫生宣教、定期复查督导患者,控制菌斑量,同时减少日常高糖食物的摄入量,可降低戴用RPD后的患龋风险;变形链球菌对龋病的发生有正相关作用,唾液流量和缓冲能力在龋病的发生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对龋病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方法:用45只Wistar大鼠建立人工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氟化钠组和光动力组3组,观察各组实验动物一般生物学特征和牙周组织病理变化;通过Keyes龋齿评分,观察各组龋病发生、发展情况。结果:光动力组大鼠牙周组织无损害,Keyes记分结果显示,光动力组窝沟釉质龋、牙本质浅龋和牙本质深龋的龋齿计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氟化钠组(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可有效抑制大鼠龋齿的发生发展,其效果优于氟化钠,对牙周组织无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lpP基因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耐酸性的影响。方法:将变形链球菌标准株UAl59和它的clpP基因缺陷株分别做成预酸化和致死酸化处理的菌液,接种于刻有宽500txm深500μm沟的羟基磷灰石圆片上厌氧培养12h。培养后取出圆片,所有圆片均在处理后立刻进行荧光死、活菌斑染色并行共聚焦观察。测算活菌厚度、面积及荧光强度占总菌斑的百分比,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方差分析及均数两两比较分析clpP基因缺失对细菌生长及耐酸能力的变化。结果:共聚焦显微镜下,clpP基因缺失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膜菌斑厚度略薄于标准菌株(P〈0.05),经过预酸化处理和致死酸处理后clpP基因缺失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膜菌斑厚度显著薄于标准菌株(P〈O.01),而且活菌百分比显著低于标准株(P〈0.01)。结论:共聚焦显微镜下clpP基因可以显著地降低变形链球菌的耐酸能力,并一定程度地降低变形链球菌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在犬下颌骨内植入种植体,观察新型抗菌涂层预防种植术后早期感染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岁龄牙周健康的雄性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三前磨牙,并在近远中根拔牙窝内预备种植窝行即刻种植术。随机选取2只植入载有新型抗菌涂层的种植体作为实验组,另外2只植入仅微弧氧化处理的种植体作为对照组,并用丝线在所有种植体的颈部结扎,术后给予高糖软食,诱导种植体周围发生早期感染。结扎2个月后对种植体周进行临床指标检查和X线摄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结果:2个月后,实验组种植体周的临床检查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0.05)。X线检查可见: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无明显的牙槽骨吸收和透射影像,对照组种植体周围可见明显的骨吸收和裂隙状透射影像。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实验组种植体/骨界面结合较好,未见明显间隙,而对照组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间隙。结论:在钛种植体表面构建的新型抗菌涂层具有显著的预防种植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口腔变形链球菌分为12.5 mT和120 mT强度的静磁场加载组以及未加载磁场对照组,厌氧培养20 h,从培养后第8 h开始,每2 h进行活菌计数。结果:12.5 mT静磁场组变形链球菌活菌数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120 mT静磁场组细菌活菌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2.5 mT静磁场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生长无影响,120 mT静磁场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实验性牙槽骨吸收动物模型基础上,研究唑来磷酸局部应用对实验性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旨在找出一种效果理想的防治牙槽骨吸收的局部应用药物,为其局部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为实验组,分别为造模对照组、唑来磷酸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0.8mg/mL,1.0mg/mL和1.2mg/mL);实验组均采用牙周翻瓣术建立牙槽骨吸收模型,治疗组在翻瓣局部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唑来磷酸药物。所有大鼠在给药21天后处死,取牙体牙周组织标本,进行X线片拍摄、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牙槽骨吸收程度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病理切片显示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破骨细胞数量均较造模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骨小梁面积均优于造模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局部应用对牙周翻瓣术诱导的牙槽骨吸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编码基因pac的DNA疫苗经鼻粘膜免疫定菌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pCIA PDNA防龋疫苗经鼻粘膜免疫定菌鼠的效果 ,并对两种不同的载体系统进行对比。方法 将 30只出生后 2 0d断乳的SD雌鼠随机分为 6组 ,制备定菌模型。分别用裸DNA(A组 )、DNA Dosper复合体 (B组 )、DNA Bupivacaine复合体 (C组 )、pCI质粒 (D组 )及无菌水 (E组 )经鼻粘膜免疫大鼠 ,裸DNA股四头肌注射 (F组 )为阳性对照。 2周后加强免疫 1次。 70d鼠龄时收集唾液、血清及粪便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特异性抗体 ,处死大鼠进行Keyes记分 ,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 B、C、F组血清特异性抗PAcIgG水平和B、C组唾液中特异性抗PAcIg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 (P <0 0 1 )。疫苗免疫组龋齿记分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1 ) ,其中B、C组效果最好。结论 编码基因pac的pCIA PDNA防龋疫苗经鼻粘膜途径进行免疫可以有效预防龋病的发生 ,阳离子脂质体Dosper和局部麻醉药Bupivacaine能够增强核酸疫苗的免疫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