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尽管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糖尿病病例和由此产生的并发症仍在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是T2DM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T2DM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菌群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破坏,而推拿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参与到T2DM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糖尿病患者存在菌群失调,T2DM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在肠道菌群的组成、种类方面存在差异,并且与血糖有一定的关系~([1])。研究~([2-4])表明,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可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改善肠道内环境,因此,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T2DM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降糖药物可能通过调节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微生态学研究证实,T2DM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数量及比例的失调有很大的关联性,这成为研究热点。现有实验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短链脂肪酸学说、胆汁酸代谢学说、内毒素学说、支链氨基酸学说等机制来影响T2DM的发生发展。湿热证T2DM患者在临床最为常见,该类患者胰岛素抵抗最为严重,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葛根芩连汤可通过特定的分子机制及通路作用于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胰岛β细胞的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调节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为临床治疗T2DM患者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但由于菌群数量庞杂,现有数据多偏重于动物实验,且研究菌群特异性不足,为此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对T2DM特定菌群的研究,以及增加临床大样本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T2DM)现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负担之一。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T2DM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态靶理论是中医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系统讨论了态靶理论、肠道菌群失调与T2DM形成的相关性,并认为通过靶向调节肠道致病菌及其代谢产物,恢复有益菌群,可以达到中西医结合防治T2DM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述肠道菌群-胆汁酸通路对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为基于该通路的糖尿病防治提供文献参考,为开发治疗糖尿病的创新治疗方法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我们综述了肠道菌群与T2DM的相关性、胆汁酸和T2DM相关性、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的相关性,并重点论述了肠道菌群-胆汁酸通路在T2DM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强调该路径对血糖调节方面的局限性和挑战,并探讨如何基于该路径开发防治T2DM的创新方法。结果与结论 肠道菌群-胆汁酸通路可介导T2DM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可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影响初级胆汁酸转变为次级胆汁酸,随后通过法尼醇X受体(FXR)、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TGR5)调节信号传导,影响宿主的代谢途径。FXR和TGR5受体已成为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研究的新靶点,开发肠道特异性FXR拮抗剂和TGR5激动剂可能是未来治疗T2DM的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然而其长期效果值得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方法 选择住院T2DM患者200例,按中医证型分为阴虚热盛证40例,湿热困脾证33例,气阴两虚证103例,阴阳两虚证24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6名作为健康对照,收集临床资料,采集血清标本测定糖脂代谢等指标,采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采用R 3.4.1软件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Alpha、Beta多样性指标,并进行差异性分析,使用LEfSe方法挖掘不同证型标志肠菌并分析与临床指标相关性,PICRUSt预测肠道菌群功能变化特征。结果 T2DM各证候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人群相比,T2DM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P<0.05),湿热困脾证肠道菌群多样性最低。Venn图分析发现T2DM气阴两虚证有70个独有OTUs,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和阴阳两虚证独有的OTUs分别是13、4和8个。MRPP分析显示T2DM不同证候肠道菌群结构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P<0.05)。属水平物种显著性差异分析显示,4种证候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属共有16种。LEfSe分析显示在T2DM...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免疫功能改变在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此研究结果,从中医理论出发,认为二者功能健全与脾脏密切相关,故通过阐述助脾散精法改善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理论依据,为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它不仅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宿主糖代谢产生影响,更可能与某些中医病机有着紧密联系。“郁-热”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发病之初的重要病机,但其病理实质并不明确。多项研究证实,过食肥甘厚味、情志失和及久坐少动等引发T2DM的系列病因均能导致肠道菌群的异常,而失调的肠道菌群又可反作用于宿主助推郁热征象的产生,其机制可能涉及肠道菌群多样性、丁酸盐产生菌及肠黏膜保护菌的减少,机会致病菌及脂多糖的增多,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等菌群代谢产物的产生异常及功能紊乱等。基于肠道微生态学、梳理“菌群-宿主”互作网络,或可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T2DM“郁-热”病机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慢性血糖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可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目前并不能彻底根治。如果患者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引起严重并发症。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对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是影响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T2DM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多样性有所差异,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T2DM患者的菌群失调情况,从而治疗2型糖尿病。传统的中医药疗法具有多种方式且各具特色,中药效果温和且不良反应少,针灸推拿依从性好,中医食疗具有独特的饮食理论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益生菌发酵中药也走上舞台,其扬长避短,具有很大的发掘价值。由此可见,中医药通过肠道菌群治疗2型糖尿病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肠道菌群作为一新兴临床热点被广泛关注,微生物学研究发现,人体体表和体内存在着超过1 000个种的共生菌群,每一个种还包括许多亚种,总数量超过1 014,是人体总细胞数的10倍以上,总质量超过1. 275 kg,其中大部分细菌存在于人体肠道中,这些细菌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1-2],人类共生菌群所编码的基因数量至少是人体自身基因的100倍,由此可见肠道菌群的作用不可小视。肠道菌群大体  相似文献   

11.
肥胖已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作为一种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相互作用 等影响的复杂疾病,肠道菌群在该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肠道菌群改变与肥胖的作用机 制角度,综述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病中的相关性研究,及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对肥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湿热证、脾肾两虚证2型糖尿病腹泻(T2DD)患者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一科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例(T2DM组),湿热证T2DD患者12例(湿热证T2DD组)、脾肾两虚证T2DD患者13例(脾肾两虚证T2DD组),以及健康体检者12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收集粪便样本,粪便样本提取DNA建库,采用高通量16S rDNA测序技术,对4组患者肠道菌群群落组成及差异菌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其余各组患者FPG,2 h PBG,HbA1c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Alpha多样性显示各组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eta多样性表明各组样本内部肠道菌群趋于一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门水平下相对丰度前5的菌门分别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  相似文献   

13.
人体所携带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估计每个人的自身菌群细胞数超过1014,约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所谓人体的正常菌群主要是指这些存在于体腔内的细菌。其中肠道菌群是人体最重要的菌群,使得肠道不仅作为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也可以说是最大的免疫器官。通过对无菌动物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肠道菌群对宿主的生理、病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大肠癌作为世界上发病率第三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辅助治疗大肠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从手术、放化疗、中药单体和复方对大肠癌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作用进行概述,为大肠癌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与人体的消化吸收、营养、生理功能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健康人体与肠道菌群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方面保持动态平衡。中医理论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理论高度统一。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化学成分复杂,肠道菌群在方剂发挥临床疗效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方剂有效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发挥疗效,而肠道中未吸收的成分通过调控肠道菌群亦能发挥疾病治疗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了中药“肠中移行成分”的概念及方剂“从肠道菌群论治”的观点,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从肠道菌群论治”的研究及以肠道菌群为作用靶点,通过药物干预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从"胃强"理论论治2型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而现代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联系,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状况,因此,肠道菌群成为从"胃强"论治2型糖尿病新的研究靶点。文章通过结合肠道菌群的角度,对2型糖尿病之中医"胃强"理论进行深入的探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医证候学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肝郁脾虚证作为临床多种疾病常见证候,涉及多系统病变,肠道菌群的紊乱也可引起多系统的病理变化。分子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为证候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就肝郁脾虚证在神经、消化、内分泌、代谢系统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糖脂代谢病是影响和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糖脂代谢病和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改变密切相关。但是,临床研究很难在人群进行干预试验揭示肠道菌群改变与疾病核心机理的因果关系。因此,动物模型移植人源肠道菌群成为揭示中医药等干预策略或临床特征与肠道菌群改变因果关系的关键研究策略之一。动物模型移植人源肠道菌群研究方法主要包括4个主要步骤:1)采集观察组和对照人群的的粪便,进行移植菌液制备; 2)广谱抗生素诱导的条件性无菌小鼠诱导; 3)运用整体菌群或经宏基因组学分析鉴定出的特异性菌属,移植到条件性无菌小鼠后,进行代谢性疾病动物模型诱导; 4)比较分别接受干预组和对照组人源肠道菌群移植小鼠的糖脂代谢表型。作为肠道菌群研究领域的前沿方法之一,动物模型移植人源肠道菌群为中医药防治糖脂代谢病提供了新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9.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功能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与抗御外邪的能力,肠道菌群作为机体最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同样也参与着机体的消化与防御功能。本文通过对脾与肠道菌群各自生理功能特点的分析,详细论述了脾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阐明肠道菌群在消化、吸收、排泄、免疫方面反映了脾功能的变化,以期为今后消化道系统疾病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是一种以慢性炎症性为主要发病特征且与免疫相关的疾病。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免疫疾病有密切关系,尤其与炎症性肠道疾病关系密切。银屑病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紊乱的机制有相似之处。通过中医辨治对肠道菌群维持稳态的研究,从炎症性肠道疾病的角度进行探索,为调节银屑病肠道菌群的中医药临床治疗及诊断提供了一定依据。本文对目前关于银屑病肠道菌群的中西医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