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缪希雍(1546一1627年),明医学家,字仲淳,号慕台,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寓居浙江长兴,后迁居江苏金坛。著有《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医学传心》、《神农本草经疏》、《本草单方》等书。现存三部,即《神农本草经经疏》30卷、《本草单方}19卷、《先醒斋医学广笔记》4卷。 相似文献
2.
3.
旴江名医喻昌辨治耳鼻咽喉科疾病见解独到经验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耳鼻咽喉生理病理及疾病辨治观,首创"秋燥论"及创制清燥救肺汤,开创润燥之新法,充分体现了"治病必求其本"之理念,对指导耳鼻咽喉科临床及学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喻昌(约1585~1664),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人.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其传世之作<尚论篇>不仅是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而且反映了喻氏治病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本文就喻氏脾胃思想作一初步探讨,概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缪希雍临证重视升降。对病之宜升者,多法东垣;对病之宜降者,则自出机杼,提出降气以降火的方法,并用苏子、枇杷叶等药组方,是其独到之处。缪氏独特的降气组方,值得文献和临床研究。并举运用降气组方治疗胃痞、面部潮红医案为证。 相似文献
6.
明代杰出医学家缪希雍,尤精医道,勤于钻研,勇于实践,对疾病的辨治独具匠心,其诊疗特色可概括为:变而通之疗伤寒;创三要诀治吐血;重视脾胃善甘润;真假内外辨中风;辛凉发散疗痧疹。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整理分析《医门法律》《尚论篇》《尚论后篇》《寓意草》及相关文献,探讨喻昌治疗中风病经验和学术思想.总结其治疗中风病理论如下:1)主要病机为阳虚邪乘,本虚标实;火、气、痰、郁等体质偏颇对中风病具有易感性;2)以全面的四诊合参为依据进行脏腑辨证,尤重脉诊;3)首提"驱风之中,兼填空窍"的治则;以雨治风,思路新颖;4)明... 相似文献
10.
11.
缪希雍外感病论治重视阳明,认为“三阳证中,往往多带阳明”,化裁竹叶石膏汤,石膏为君,配以知母、麦冬,用药寒凉速解阳明邪热之余不忘处处顾及脾胃、固护津液;同时,加减配伍以治阳毒发斑、疟疾、痧疹,宗仲景之法而不拘泥古方,灵活变通,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2.
缪希雍全面继承了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第一次对阴虚的概念做出较为明确的定义,充实了阴虚的证候,明确提出阴虚的治法应以生精补血为本,配以清虚热、敛摄、酸寒、甘寒、甘平、咸寒,略兼苦寒。反对用补气、破气,燥热辛温、大寒大苦、升提发散、利水等削伐之剂。对丹溪滋阴学说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清朝初年著名医家喻昌首创《秋燥论》,提出治燥五律。明确了治燥首要明辨燥湿,重在辨表里气血,关键在于区分肝肺之燥,切忌纯用润药。当遇杂病兼燥,则需慎用燥药。喻氏告诫后世医者:治燥首当避免误以湿治,要辨清燥邪侵犯的病位,重视脏腑之间的关系,不可纯用润剂;当非燥病而兼燥者,需慎用燥药,避免以燥治燥,燥上加燥。 相似文献
14.
15.
16.
试评喻昌《尚论篇》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昌,字嘉言,江西西昌(现南昌)人,明末、清初之名医,著有《医门法律》《寓意草》、《尚论张仲景重编三百九十七法》及《伤寒尚论篇后篇》(以下简称《尚论篇》),《尚论篇》是其伤寒的代表作。喻氏在理论上造诣甚深,诊病屡起沉疴,师授桃李盈门,颇为医林所推崇。《尚论篇》虽服膺于方有执,但因编次、注释有所创举,又从补亡角度拾遗温病,故比方氏影响为大。本文试评该书的学术思想,仅作抛砖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17.
18.
在2004年6月的<中医药学刊>上发表了赵书刚的<<尚论篇><尚论后篇>对温病学的贡献与后世影响探微>(下文简称为<探微>)一文. 相似文献
19.
20.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明代江苏常熟县人。缪氏"既不事王侯,独全微尚,幽栖自遂,远于尘累,以保天年"。他精通医术,治病每获良效,并善于搜集医方,精求药道。他于临证上对内、外、妇、儿诸科,颇有诊疗心得,每多独到之处,这在其所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可以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