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时珍对《伤寒论》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李时珍对《伤寒论》的研究。①综合各家之言,自临床出发,新释六经,探本求源,补偏救弊,详析六经之奥旨而见地非凡;②分辨伤寒类似证,阐幽发徽,倡导新说;③析方释药,义理环周,丝丝入扣,今人折服;④厘定伤寒注家之谬误,指点迷津,开涤耳目。总之,时珍对《伤寒论》研究甚为深入,俾长期湮设之经义得以昭著,对后世治研《伤寒论》者诚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冯世纶"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的观点提出商榷,认为《伤寒论》之六经不等同于《内经》之六经,然亦不离于《内经》之六经;《伤寒论》之六经是仲景本于《内经》的再次创造;《内经》与《伤寒论》的关系为《内经》是基础医学、《伤寒论》是应用医学,两者之体系是一脉相传。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是否以《素问·热论》为本,历代医家争执不休,各有不同见地。多数医家认为,《热论》为《伤寒论》之本源,《伤寒论》是《热论》的发展。也有人认为,《热论》与《伤寒论》风马牛不相及,各承一脉。本文拟从六经辨证诸方面,对此澄清本末,欠妥之处,敬请同道斧正。一、六经概念六经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而《伤寒论》六经分类方法,完全沿用了《热论》六经分类的名称,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发展了六经辨证的内容,使之更趋系统和完善。然就六经含义,二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热论》的六经,只以经络作为六种分证的纲领,《伤寒论》之六经,是以脏腑气血津液为本,紧密联系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运用严密的思维逻辑方法,指导着临  相似文献   

4.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医圣仲景在《伤寒论》中以六经为核心,对咳嗽的治疗做了详细的阐述,尽显医圣张仲景治秘的高超技法。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变皆可致咳嗽,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亦有不同,故笔者就《伤寒论》中有关咳嗽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咳嗽证候,进行归纳,便于临床选方运用,使之更具有条理性。  相似文献   

5.
张斌教授是我区已故名老中医 ,国内研究仲景学说的知名专家。先生教学临证 50余载 ,对《内经》、《伤寒论》等医学典籍的研究有所造诣 ,勤奋治学 ,内、外、妇、儿各科皆精 ,有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1 987年出版的《伤寒理法析》,是其学术思想之代表作。笔者有幸从学于先生 ,深得教诲 ,受益匪浅。现将张斌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作一介绍 ,以飨同道。1 气化学说 独树一帜张师自幼学医 ,攻读《伤寒论》、《黄帝内经》,参阅各家注释 ,潜心钻研张志聪《伤寒论集注》,用气化学说解释伤寒六经 ,并有所创新。《伤寒论》之精义为六经 ,六经之精髓…  相似文献   

6.
六经气化学说是我国古代治《伤寒论》学的一个重要学派,系统形成于清代。其主要特点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运用《内经》六气本标中气理论分析《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认为六经之为病,乃六经气化之病。这一学说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明确了形与气的辩证关系,认识到气化有生理病理之别等,因而能比较满意地解释六经,从而成为《伤寒论》六经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精髓,也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石。广东医学院王伯章先生,历时十载,究源溯源,著有《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以下简称《新析》)一书(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知其专为探求六经辨证源流和本义,且涉及仲景方剂之配伍活用诸事。展读之下,余体会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1寻六经辩证之源,明其本义六经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素问·气交变大论》:"六经波荡,五气推移",《灵枢·刺节真邪》:"六经调者,谓之不病"等等,其含义不尽相同,有指三…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六经,是研究《伤寒论》之重要课题之一。诚如恽铁樵在《伤寒论研究》中所指出:“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历代医家为此争论已久,作舍道边。现从各家学说和仲景对《内经》的继承和发展两方面,作一追本溯源的探讨,希求指正。  相似文献   

9.
柯韵伯对《伤寒论》有着诸多创见性观点,其中关于《伤寒论》六经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基于此也形成了其方证辨证等一系列完备的理论和经验。文章从六经地面说、六经为百病之立法、六经与八纲的关系,对柯韵伯的《伤寒论》六经学术思想中对疾病的六经传变与出路、因方候证、临床灵活辨证观等进行了疏理探讨与挖掘,以期为六经辨证论治提供更多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历代以来,中外《伤寒论》注家及学者,对六经涵义的问题讨论已久,见解甚多.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根据各家对伤寒六经认识的主要精神以及从控制论中模糊控制的理论提出如下管见,希求指正. 关于六经涵义的各种提法自晋·王叔和著《脉经》和撰《伤寒例》起,开拓了研究《伤寒论》的先河,但直至隋唐之际,《伤寒论》的流传并不广泛,“江南诺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以至孙思邈直到晚年著《千金翼方》时,才见到《伤寒论》一书.宋金以后,研究伤寒论之风大盛,《伤寒论》渐成一派之学.在各抒已见的诸流派中,对六经涵义的见解也甚多.  相似文献   

11.
关于《伤寒论》厥阴病的本质,古今贤者研究颇多,各书卓见,见仁见智,可谓众说纷纭,以致使厥阴病成为千古疑难。笔者研习《伤寒论》,颇有心得,今不揣浅陋,略陈述之。 一、从《伤寒论》六经之“阴阳”看厥阴病 仲景著《伤寒论》,用《索问·热论》之“六经”。所谓“六经”,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和厥阴。仲景以此六经为纲,将外感热病复杂的发病过程分成六个不同发病阶段(以下简称六病阶段)又根据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将六病阶段分属于表  相似文献   

12.
"质疑《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一文中郑氏对《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提出质疑,提出观点认为《伤寒论》中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若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则更为合理。笔者认为此观点有待商榷。本文运用武当山祝华英[2]道长关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正反双向运行的理论,对经脉循行形成新的认识,并以此就文中所提几点质疑给予释疑,得出结论认为《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并不是附会《内经》而为,而是对《内经》经络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伤寒六经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不但应用《内经》中的六经之理,而且有创造地发挥了六经的精义和推广应用。他以六经为纲,结合天人、阴阳变化、升降运动、表里脏腑、气化关系,寻根究底,因病施治,随证立方,条分缕晰,规矩紧严,穷毕生精力,总结了古人和自己的经验。他的“格物致知”精神是科学的。现仅就伤寒六经有关问题提出看法如下。一、伤寒论六经之称谓《伤寒论》源自《内经》。而《内经》所载六经,是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归纳出来的。黄坤载六经解说:“天有六气:  相似文献   

14.
六经下利证治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利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在《伤寒论》中论述极为详细,载有其条文有八十余条,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皆有下利证治。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下利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下利病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少阳病在《伤寒论》中编次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自金·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提出“邪在少阳,为半表半里”之后,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但因表、里在六经病中也和阴阳一样,是一个机动的代名词,随处异义,致使人们对半表半里一词的理解不尽相同,从而也就产生了对少阳病病理位置以及编次的不同认识。为了弄清这一问题,笔者又进一步探讨了《伤寒论》的有关条文,并从中找出论据,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一、析原文,以度仲景真意《伤寒论》六经病的排列沿用了《素问·热论》:“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的顺序。然而后世一些医家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虽无"胃脘痛"一词,但原文中多处论及"心下痛"、"心下急"、"胸下结硬"、"心中疼热"等,均可指代胃痛,并随证治之。考古今医家胃痛多从脏腑八纲辨治,鲜有从六经辨治者。1笔者则根据《伤寒论》原著之性质、六经辨证之内涵、杂病之概念,分析胃痛六经辨治之可行性;2立足《内经》"五脏六腑咳"理论,提出"六经胃痛"之名;3基于《伤寒论》之典型条文,总结胃痛六经辨治之方法;4针对临床医学之复杂性,提出将六经辨证与脏腑八纲辨证互参,强调中医疾病辨治之极大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张涛  陈明 《吉林中医药》2011,31(6):493-494
唐容川在解释《伤寒论》六经时延续了《内经》理论:"仲景《伤寒论》,即《内经》所言三阴三阳,各因其脏脉之理"(《伤寒论浅注补正》)。他还采用了陈修园的六经气化理论来诠释六经:"天有六气,人秉之而有六经,六经出于脏腑,脏腑各有一经脉,游行出入,以布其化",并讨论标本中气的形质。唐容川六经理论一方面在于对传统的坚持,"若秦汉三代所传《内》《难》、仲景之书极为精确,迥非西医所及";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对西医冲击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8.
陈静 《光明中医》2010,25(3):362-363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全面而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医学典籍。张仲景不仅创立了六经辨证的辨证纲领,而且对于方药的临床应用也有独到之处。本文就《伤寒论》中药物煎煮应用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类方治疗杂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原则及其方药,不只是用于广义的伤寒病症,同时也可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此已为古今中外研究《伤寒论》的学者所公认。柯韵伯就说过:“是六经之为病,不是六经之伤寒,乃是六经分司诸病之提纲,非专为伤寒一证立法也。”  相似文献   

20.
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伤寒论》中涉及便秘治疗有70余条,尽显医圣张仲景治秘的高超技法。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变皆可致秘,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亦有不同,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便秘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便秘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便秘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