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蛭芎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分为西医组和蛭芎组,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90 d时电话随访,评价两组相关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和预后不良组(54例),分析入院生化指标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治疗14 d后和随访90 d后,两组NIHSS和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01),且蛭芎组NIHSS评分低于西医组(P<0.05);随访90 d后,BI和mRS评分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和随访90 d后,蛭芎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且预后良好组里蛭芎组mRS评分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效果,探讨CPAP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68例,根据是否接受CPAP治疗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CPAP,均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减饱和指数(OD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S_aO_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总有效率。结果 (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ODI和LS_aO_2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DI:(16±6)%比(35±21)%,(26±15)%比(36±21)%;LS_aO_2:(88±6)%比(75±11)%,(80±8)%比(74±11)%;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ODI和LS_aO_2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治疗后,观察组ox-LDL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x-LDL:(487±90)μg/L比(548±77)μg/L,SOD:(111±10)k U/L比(94±15)k U/L,均P0.01]。(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HISS、BI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HISS评分:(5.2±2.2)分比(12.9±3.9)分;(7.6±3.1)分比(12.5±4.2)分;BI评分:(88±10)分比(52±30)分;(81±4)分比(58±30)分;均P0.01];观察组NIHSS、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1.3±0.4)分低于对照组(2.0±1.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2,P0.01)。(4)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2%(23/31)和48.6%(18/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5)。结论 CPAP治疗短期内可减轻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IHSS、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比较中药白头翁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未定型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00名患者按入院顺序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保留灌肠组)与对照组(纳肛组),每组各50例,保留灌肠组采用白头翁汤加减方药液保留灌肠,纳肛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栓纳肛。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肠镜评分及疾病指数评分。[结果]中药保留灌肠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肠镜评分分别为(0.72±0.61)分、(0.48±0.54)分,疾病指数评分分别为(4.42±1.09)分、(2.46±1.39)分;纳肛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肠镜评分分别为(0.74±0.63)分、(0.58±0.61)分,疾病指数分别为(4.34±1.19)分、(3.24±1.48)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肠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肠镜评分与疾病指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观察指标,肠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对照组患者肠镜表现方面疗效欠佳;使用中药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未定型肠炎在改善患者病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但两种治疗方法在针对患者肠镜表现方面疗效无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早期使用阿司匹林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6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包括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出血性转化(H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DA、SOD、MMP-9、c-F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发生率、H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早期使用阿司匹林相比,早期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未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HT、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小颅内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7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组(阿加曲班组)和氯吡格雷组,各87例。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7d、14d评价NIHSS、mRS、ADL评分。结果治疗后7d两组病人NIHSS评分、mR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两组病人NIHSS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氯吡格雷组,ADL评分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加曲班组总有效率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根据病人年龄、发病时间和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分组,两组治疗后7d、14dNIHSS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人大脑中动脉有无狭窄分组,两组治疗后14d大脑中动脉狭窄组NIHSS评分高于大脑中动脉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年龄、发病时间、前后循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狭窄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大脑中动脉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是安全有效的,联合应用对病人的病情改善更显著。阿加曲班对无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更有优势,而与年龄、发病时间和OCSP分型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C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发病在4.5小时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观察组37例行rt-PA静脉溶栓,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临床疗效,以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治疗后90d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h、24h、7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23±3.51)vs(11.32±1.12),(6.72±2.31)vs(9.24±2.53),(4.23±2.12)vs(7.34±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BI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8.56±3.51)vs(61.30±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mRS评分疗效良好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7.56%(25/37)vs 34.38%(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h脑出血率及死亡率高于对照组[16.21%(6/37)vs 9.37%(3/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均较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MARAA、MARA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MARAA、MARAD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清脑方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益气活血清脑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和bFGF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升高,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VEGF和bFGF水平明显降低,研究组VEGF和bF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头晕、乏力、口唇青紫、耳鸣、面色晦暗等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精神、独立性、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活血清脑方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血清VEGF和bFGF水平,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组,药物+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治疗组34例),单纯药物+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4例)。入组前、治疗2周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2.91分±1.21分与5.76分±4.17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82.35分±10.32分与67.21分±19.86分,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拉西坦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奥拉西坦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和Tau蛋白含量。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β、VEGF、IGF-1水平及Tau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及Tau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HICH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炎性反应并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探讨中断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脑梗死预后及复发的影响。方法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长征医院及长征医院闸北分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5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从脑梗死后1个月到脑梗死后1年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根据患者在长期的二级预防过程中是否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对照组(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组,n=66)和中断组(中断他汀类药物组,n=90),并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后1年的预后、复发情况。用Barthel生活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定病残程度。结果 156例脑梗死患者中,中断组共有90例(57.7%),因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停药12例(13.3%),非不良反应停药78例(86.7%),脑梗死急性期BI评分及mRS评分分别为(78±29.37)分及(2.40±1.12)分,脑梗死后1年BI评分及mRS评分别为(85±30.34)分、(2.10±1.05)分,脑梗死复发18例(20.0%);对照组66例,脑梗死急性期BI评分及mRS评分分别为(76±30.53)分及(2.45±0.67)分,脑梗死后1年BI评分及mRS评分分别为(90±27.46)分、(1.69±1.28)分,脑梗死复发7例(10.6%);两组脑梗死急性期BI评分、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断组脑梗死后1年B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应用不足;中断他汀类药物患者预后更差、复发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组在出血转化后7d、21d的MMP-9水平、NIHSS评分较发现出血转化当天均明显减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出血转化后7d、21d的MMP-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21d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90d两组病人BI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病人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病人MMP-9表达水平,并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输液)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4.61±0.96)分]显著高于治疗组[(1.77±1.34)分,t=14.316,P0.001],治疗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等发挥药理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2月期间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节苷脂治疗,研究组接受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状况,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I)、疗效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炎性因子(CRP、IL-6、TNF-α)状况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疾病可在神经节苷脂药物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依达拉奉药物,其疗效突出,对神经恢复有促进作用,患者炎症因子得到降低,值得持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行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选取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BI(Barthel指数)与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为(4.01±0.52)分,低于对照组的(7.89±1.09)分,BI评分为(75.58±3.59)分,高于对照组的(50.01±1.2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行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患者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2.75%)显著高于对照组(7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Ⅲ(AT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白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IL-6、MCP-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