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卧位角度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于廊坊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并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n=41)、观察A组(n=52)和观察B组(n=48)。分别采用30°、45°及60°的侧卧护理方式。记录患者上机前2 h、上机后2 h及6 h 3个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数,并统计上机24 h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上机后2 h三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后6 h,三组患者呼吸频率无差异(P0.05),氧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45°侧卧位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氧合指数恢复最迅速。对照组和60°侧卧位组均发生1例并发症,45°侧卧位组未发生并发症,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45°侧卧位护理方式对行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呼吸指标改的善较30°及60°侧卧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吸氧及药物治疗;BiPAP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动脉血pH均有明显改善;BiPAP组通气治疗后0.5小时呼吸频率、治疗后1小时心率、氧合指数、动脉血pH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 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高侧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伴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SP伴RF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平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侧卧位(45°侧卧位)机械通气治疗;于上机前、上机后2h、6 h,比较两组呼吸频率(HR)、氧合指数、血气分析指标;并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上机2 h、上机6 h,两组HR、PaCO2不断下降,氧合指数、PaO2不断升高,且观察组HR、PaCO2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侧卧位机械通气治疗SP伴RF患者,可提高氧合指数,改善血气,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成两组,16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16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高频振荡通气组患儿在治疗后6,12,24h,氧浓度、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并低于机械通气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明显上升并高于机械通气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高频振荡通气组并发症和病死率低于机械通气组,存活的患儿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机械通气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改善肺透明膜病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对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呼吸机依赖患者痰液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A(SP-A)蛋白的表达,研究 SP-A 与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呼吸机依赖组(A 组)和顺利脱机组(B 组),收集患者上呼吸机不同阶段的痰液标本:上机当天、上机后第2天、上机后第7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A、B 两组患者痰液上清液中 SP-A 水平。并检测相应时段的动脉氧分压。结果A 组 SP-A 含量及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上机第2天痰液 SP-A 含量低于上机当天,上机后第7天 d 痰液 SP-A含量低于上机后第2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上机后后第2天氧合指数及氧分压高于上机当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上机后第7天氧合指数、氧分压与上机后第2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检测痰液 SP-A 含量可早期判断呼吸机依赖或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为 SP-A 用于治疗呼吸机依赖或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及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痰液引流的影响。方法纳入25例 ARDS 患者,监测初始仰卧位、侧卧位1小时后、转仰卧位1小时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痰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与初始仰卧位比较,患者侧卧位1小时 PaO2(75±12)mmHg vs (65±11)mmHg,PaO2/FiO2(280±14)mmHg vs (200±20) mmHg 明显升高(P <0.05),SpO2(96.5±2.2)vs (88.5±1.2)明显升高(P <0.05),且转仰卧位1小时仍能保持, MAP、H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侧卧位1小时气道痰液引流量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15.2±1.8)ml vs (8.2±2.0)ml(P <0.05)。结论侧卧位通气可改善 ARDS 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可改善气道痰液引流,但对血流动力学、呼吸机力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侧卧位通气和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种体位通气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将ICU2005年收治的23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侧卧位通气(15例)和俯卧住通气(8例),监测仰卧位时,体位改变后1、2、4h及转复为仰卧位后1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体位改变后1、2、4h及转复为仰卧住后1h,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舍指数均较仰卧位时升高(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气道峰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氧分压升高10mmHg为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侧卧位组73.3%,俯卧位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ARDS机械通气治疗手段,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有效率接近。但侧卧位实施更容易,护理更方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46例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以传统通气方式治疗;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治疗组)调节吸气峰压、呼气末压力、平均气道压等通气条件,维持血气PaCO2在45~55mmHg。比较两组通气条件、通气过程中血气值、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在通气过程中,氧舍指数(PaO2/FiO2)、pH值7L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PaCO2差异有显著性(P〈0.01),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组上机时间显著减少(P〈0.05),气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可降低病死率。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较传统通气方式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采用气道分级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7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按常规每2h一次胸部物理治疗;研究组(40例)根据气道分级评分将气道管理级别分为A、B、C、D四级,实施不同频次的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潮气量(VT)、呼吸频率(D、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机械通气第7天,研究组患者VT、f、PaO2/FiO2均优于对照组(P均〈0.001),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不同频次胸部物理治疗的气道分级管理有助于减少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物理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改善其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频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枸橼酸西地那非片0.5~2.0mg/(kg·次)鼻饲,1次/6h,直至撤机。结果治疗组肺动脉压力和肺动脉/体循环收缩压比值在治疗后逐步下降(P〈0.05);治疗后2组pa(O2)和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上机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气胸和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且不增加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结果疗效与常规治疗的28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陈梅  赵莉莉  王丽玉 《护理研究》2007,21(15):1329-1330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管理者。护士长在医院护理管理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医院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护士长的素质与管理能力。护士长的职业素质对护理工作必将产生直接影响。我们对三级医院102名护士对护士长期望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三级医院102名护理人员,年龄22岁~52岁,平均30.16岁。其中中专52名,大专25名,本科25名。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42名,初级职称46名。在被调查者工作年限16年24人,占总人数23.52%;工作年限11年48人,占总人数47.06%;工作年限6年15人,占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部围针结合体针在偏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分为头部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实验组),焦氏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对照组1),及康复组(对照组2)。判定标准为上田敏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头部围针组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治疗前后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实验组ADL及下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其他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部围针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胡桂梅 《护理研究》2005,19(12):1110-1110
供应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 ,其消毒灭菌效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因此 ,做好消毒灭菌的监测管理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尤为重要[1] 。1 树立质量第一观念  供应室是给临床、医技科室提供无菌医疗器材的单位 ,所供应的各种医疗用品直接用于病人 ,必须达到无菌、无热源的标准。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员性参与全流程控制质量的观念 ,发挥内在监控作用 ,使供应的每件医疗用品达到指定的标准。2 实施全方位质量监测  按照供应室质量标准化要求 ,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班护士职责、各类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磁共振检查在监测多发性硬化的病程进展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的磁共振新技术如磁共振波谱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磁化传递成像等为早期显示病灶和判断病理类型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近年来MRI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应用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59例。用药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心电图QTc、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60%,室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87.2%,总有效率78.0%。用药过程中仅有心率减慢、QTc延长及早期收缩压下降。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剂量以160mg/d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