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全世界首选的微创外科修补治疗方法.超声介导是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目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超声介导方法,另外,经胸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腔内超声也在运用.现试从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及心腔内超声的影像学特点、检查安全性,及并发症、检查费用等方面对上述三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封堵房间隔缺损(ASD)技术成熟,解剖上要求ASD边缘距离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开口≥5mm,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较经胸超声心动图能更准确评估缺口大小、残存边缘及解剖特点。本例患儿单纯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封堵ASD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且距离冠状静脉窦口残端缺乏成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院实施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13例的资料,男98例,女115例;年龄2~68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78例,室间隔缺损(VSD)38例,房间隔缺损(ASD)82例,肺动脉瓣狭窄(PS)15例;手术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和/或股动脉的方法,术前和术后进行左、右导管造影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达98.59%(210/213),并发症发生率为1.41%(3/213),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复查随访,原有杂音均消失或者明显减弱,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明显分流。结论:利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特点,开辟了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 )在监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ASD )封堵术的作用。方法初步筛查适合封堵术的ASD患者30例,缺损大小6mm~32mm ,房间隔残缘≥5mm。术前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重点测量房间隔总长度、房间隔缺损的最大径、房间隔残缘软边的长度;术中采用RT-3D TEE监测,并测量房间隔总长度、房间隔缺损的最大径、房间隔残缘软边的长度,与术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术后1~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30例经胸小切口ASD封堵术全部成功,没有出现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意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在识别房间隔总长度、软边长度方面均优于TTE ,两者在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RT-3D TEE成像显示房间隔缺损立体影像图。结论经胸小切口ASD封堵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于选择合适病例、封堵器型号、指导封堵过程以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配备实时三维成像功能检查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TTE观察97例房间隔缺损(ASD)、84例室间隔缺损(VSD)及7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经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心病患者,在介入封堵术前选择病例、术中引导和监测封堵器释放全过程及术后随访。结果256例先心病患者除5例ASD外其余均封堵成功,术后1周~6月超声随访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TTE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分析其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共施行0~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436例,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3例,室间隔缺损83例,动脉导管未闭139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采用Amplatzer法。结果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病例,封堵成功423例(97.4%),房间隔缺损组、室间隔缺损组和动脉导管未闭组的成功封堵率分别为97.7%(208/213),94.0%(79/83),98.6%(137/139)。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15.2%)。全组门诊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片随访3-36个月,无残余分流、死亡及严重心脏事件。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安全、可靠、成功率高,部分患者可替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18例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24例,ASD48例,VSD46例)均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和VSD。结果:全组封堵成功率98.3%,所有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24h、7d、1月和3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8.
房间隔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不少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在房间隔部位完成的,如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术等。尽管目前房间隔部位的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但临床仍面临诸多难点,现提出一些热点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500例使用Amplazt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5年5月5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8 例,女292 例,年龄2-65岁(平均15.5岁),室间隔缺损88 例,房间隔缺损300 例,动脉导管未闭106 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其中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3 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 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2例S,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术前的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采用国产封堵器及输送系统。结果 总成功率96.8%,室间隔缺损 4例失败,房间隔缺损8 例失败,动脉导管未闭4 例失败,住院时间3-7天,全组介入治疗患者门诊行心彩超、心电图、胸部X片随访1-3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恢复快、疗效确切,部分患者可替代外科手术,同时国产封堵器价格低,封堵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经胸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指征与术中与术后的开展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论述,同时对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从而对经胸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进展进行探析,以期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提高有利依据,提供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