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术(VSD)结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老年性糖尿病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64例老年性糖尿病慢性溃疡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常规换药的方法,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结果两组64例治疗后慢性溃疡创面全部瘢痕愈合。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24~45 d,平均愈合时间(32.06±7.76)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33~56 d,平均愈合时间(44.14±9.67)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2,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11~23次,平均(16.73±4.21)次,对照组换药次数18~33次,平均(25.09±6.34)次,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术结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方法能有效促进老年性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关于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方面的临床疗效的探析。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患者治疗效果、患者满意率及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溃疡面积、血糖变化等各方面指标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痊愈人数13例,显效人数20例,有效人数17例,无效人数10例;其创面愈合时间(48.23±6.52)d、换药次数(26.42±4.25)次、溃疡面积(15.23±8.42)cm2、血糖变化(15.25±2.54)mmol/L;观察组患者痊愈人数29例,显效人数19例,有效人数10例,无效人数2例;其创面愈合时间(25.52±4.51)d、换药次数(8.31±2.24)次、溃疡面积(10.49±7.64)cm2、血糖变化(13.51±1.75)mmol/L。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3.3%)。结论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方面,其效果显著,感染率低,患者满意率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浸泡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8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该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组使用中药浸泡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费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浸泡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创面愈合,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伤口负压治疗模式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糖尿病足足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2例糖尿病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常规手术清创后,两组患者均行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负压辅助闭合治疗,均持续治疗至出院,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负压辅助闭合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糖尿病足足部创面修复中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并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16例,平分为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观察组联合液体敷料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PUSH及McGill评分均比观察组低,(P0.05);使用抗生素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液体敷料治疗可有效促进足部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观察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0例,VSD治疗组随机选取25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使用VSD技术治疗创面,根据创面引流物多少及医用海绵清洁情况每3~7 d更换1次,25例常规换药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治愈率等。结果 VSD组与常规换药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16.8±5.5)d与(50.8±6.5)d]、换药次数[(7.9±3.5)次与(21.5±5.1)次,]、治愈率[96%与88%]。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其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利用负压引流将创面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吸出,加快糖尿病足溃疡面愈合速度,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1]。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实施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的效果。方法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组进行研究。对照组30例,给予普通包扎换药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创面平均面积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创面平均面积和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有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口恢复,降低了截肢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观察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0例,VSD治疗组随机选取25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使用VSD技术治疗创面,根据创面引流物多少及医用海绵清洁情况每3-7 d更换1次,25例常规换药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治愈率等。结果 VSD组与常规换药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16.8±5.5)d与(50.8±6.5)d]、换药次数[(7.9±3.5)次与(21.5±5.1)次,]、治愈率[96%与88%]。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其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利用负压引流将创面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吸出,加快糖尿病足溃疡面愈合速度,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骨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创面感染的骨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灌洗冲洗治疗,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组织病理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3.3%(28/30)和7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进行骨伤感染创面修复,可有效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含量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4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负压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创面治疗,负压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共治疗14 d,在治疗前后收集患者创面渗液,测定治疗前、治疗7 d及治疗14 d后的创面渗液中VEGF、MMP-2以及TIMP-1的含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治疗7 d后(P0.05),负压组治疗7 d和14 d的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创面渗液中VEGF、MMP-2及TIMP-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14 d后,对照组MMP-2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VEGF及TIMP-1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负压组MMP-2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VEGF及TIMP-1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14 d后VEGF、MMP-2及TIMP-1含量较治疗7 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法可以减少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溃疡创面中的MMP-2含量,增加VEGF及TIMP-1的含量,促进溃疡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足行负压引流术治疗患者日常换药操作中应用换药处置架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10月该院所收治糖尿病足患者中抽取64例,均接受负压引流术治疗,按照入选序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观察组(偶数序号)和对照组(奇数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换药流程进行操作,观察组患者则在换药处置架的辅助下进行换药,对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期间烦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7,P<0.05)。结论在糖尿病足患者负压引流术治疗过程中应用换药处置架,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换药清创操作效率,有利于减轻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3月该院接收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换药方法和治疗以及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的换药方法及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综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血糖水平、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指标降低的幅度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综合高压氧治疗后创面愈合有效率比对照组提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治疗过程中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溃疡创面的愈合率,从而缩短病程,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中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确保提升该患者治疗水平。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抗生素骨水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等)。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6 d的VA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6、8.973,P<0.05);研究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P<0.05);研究组治疗后3、6 d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15.15%、3.03%低于对照组36.36%、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7.543,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69,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患者辅以抗生素骨水泥,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加速创面恢复,优化生活质量,值得优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技术在Ⅲ级糖尿病足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选取在我科住院确诊的Ⅲ级糖尿病足患者(均为单足)共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7例,年龄(63±8)岁;对照组19例,年龄(65±6)岁。对照组实施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常规换药,试验组实施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置人双套管持续冲洗吸引,至引流液澄清拔除双套管,采用常规换药,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试验组17例患者中,14例完全愈合,3例明显好转,治愈率达82.4%。对照组19例有8例治愈,8例好转,治愈率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P〈0.05)。对照组3例经1个月换药等综合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其中包括2例在治疗期间病情恶化经截肢术处理。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0±3)d,对照组为(2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P〈0.001)。结论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技术可促进Ⅲ级糖尿病足患者伤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并减少截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伤口负压治疗模式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至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经全身综合治疗和创面评估、清创后,对创面床适合伤口负压治疗的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按入组时间顺序进行随机分组,采用开放、平行、交叉方法,分为先负压辅助闭合(VAC)组(8例)和先负压封闭引流(VSD)组(8例),先VAC组第一周采用VAC治疗,第二周接受VSD治疗;先VSD组第一周采用VSD治疗,第二周接受VAC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末及治疗2周末对所有患者足部溃疡创面拍照,采用Image J软件分析溃疡面积及肉芽组织面积变化,同时采用丹麦雷度经皮氧分压测定仪测定2个部位的组织氧分压。运用两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对治疗期间第1周和第2周两种治疗模式的溃疡面积及肉芽组织面积变化、经皮氧分压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1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溃疡面积缩小[4.61(3.11)比9.51(6.55)cm^2,Z=3.517]、肉芽面积增加[4.08(2.49)比0.90(1.12)cm^2,Z=-3.516],2个部位的经皮氧分压值均升高[(54.19±6.91)比(32.16±10.16)mmHg(1 mmHg=0.133 kPa)、(56.75±12.95)比(30.56±11.93)mmHg,t=-11.814、-14.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VSD和VAC两种不同负压治疗模式对患者的溃疡面积、肉芽组织面积及2个部位的经皮氧分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5.763~22.090,均P<0.05),且VAC治疗后的经皮氧分压增大值、溃疡面积缩小值及肉芽组织面积增加值要大于VSD治疗后(P<0.05)。(3)无论采用哪种负压治疗模式,治疗第1周后的2个部位的经皮氧分压增大值均大于治疗第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54、11.205,均P<0.05)。结论VAC在缩小糖尿病足溃疡面积,增加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及提高溃疡周围组织氧分压方面要优于VSD,VAC治疗模式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生物胶液负压滴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生理盐水滴灌负压治疗,试验组采用羧甲基壳聚糖生物胶液进行滴灌负压治疗。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者的的创面容积减少值以及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评分,并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观察记录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在负压治疗中出现渗漏,最终共59例患者完成并纳入统计数据。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创面容积减少值为9.00(7.75,12.00)ml,对照组为5.00(3.00,6.00)ml,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44,P<0.01)。试验组治疗后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评分为(16.96±1.74)分,对照组为(20.40±7.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P=0.014)。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监测均无异常变化,无严重不良事件及反应。结论羧甲基壳聚糖生物胶液作为滴灌液进行负压滴灌治疗可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湿性愈合理论指导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换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8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湿性组与干性组,其中干性组(n=41例)采取传统干性换药法,湿性组(n=41例)采取湿性愈合理论指导换药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一般指标及溃疡愈合速度。结果湿性组的总有效率、换药间隔时间、溃疡愈合速度显著高于干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性组的住院时间、换药时间显著低于干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理论指导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中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可显著缩短换药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溃疡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紫-草油联合艾灸对糖尿病足伤口溃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接收的60例糖尿病足伤口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碘伏进行消毒和换药,观察组采用艾灸局部熏烤后外敷紫草油。观察组和对照组皆为2次/d。6个星期后观察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程度(93.3%)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足伤口溃疡的愈合效果来看,紫草油联合艾灸比用常规碘伏进行消毒和换药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