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蚌埠市社区医院慢性病患者使用新媒体获取健康相关知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健康传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4—12月便利抽取蚌埠市两家社区医院的15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其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情况和使用新媒体获取健康相关知识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慢性病患者中,42例(28.0%)使用新媒体获取健康相关知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蚌埠市社区医院慢性病患者使用新媒体获取健康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结论 蚌埠市社区医院慢性病患者获取健康相关知识时新媒体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向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知识传播应以可及性强的媒体为主,加强重点人群的新媒体普及,提高慢性病患者新媒体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抑郁问题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008年4月14-27日在北京市月坛社区汽南、复北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60岁)共25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5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为24.51%(63/257),其中有4例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并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自我健康评价"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所有抑郁症状中,"失眠"的就诊率最高,为50.58%(130/257).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卫生服务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需求分别为65.37%(168/257)、56.81%(146/257).结论 抑郁是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常见的负性情绪,且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抑郁情绪缺乏认识,心理卫生服务需求较大.应加强社区对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改进社区心理卫生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病对老年因病支出型贫困影响及其城乡差异,进一步探讨慢性病致贫机制,为有效防范老年慢性病贫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慢性病患者基本情况,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法探析慢性病对老年因病支出型贫困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结果:城镇老年慢性病患者与非慢性病患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山东省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山东省2129名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出现问题的比例为78.25%,有32.93%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达不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标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作状态、体育锻炼、健康体检及医疗保健服务接受情况是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职业、独处时间、睡眠质量、慢性病患病数量、体育锻炼、医疗保健服务接受情况是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山东省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出现困难比例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进行健康管理时应重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躯体、心理健康情况,综合采取干预措施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共同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照顾者抑郁焦虑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健康调查简表(SF-36),在2014年10-12月期间,在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进行入户调查,选取存在抑郁焦虑情绪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照顾者各50例。对患者及其照顾者共同进行心理干预,随访2年,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价二者抑郁焦虑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 ①多数患者患有1种以上疾病,且92%的照顾者为患者的配偶或子女;②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SDS、SAS、HAMD-24、HAMA量表干预前、第1年、第2年的分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照顾者SF-36量表的8个维度干预前、第1年、第2年的分值呈逐年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多种慢性病共存情况较严重,家属成为患者主要照顾者。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照顾者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不仅能减轻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同时也能减轻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二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两种主要慢性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慢性病随访来控制病情。而目前对医防融合下慢性病不同随访形式、随访内容对患者病情控制和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了解不足。目的 探讨医防融合背景下慢性病随访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宜阳县、湖北咸丰县和山西阳曲县作为研究现场,采集2017-01-01—2022-06-30的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并于2022年7月开展患者调查,收集患者接受基本公共卫生随访的情况和健康行为、病情控制情况。最终从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获得102 769名高血压患者数据、26 586名糖尿病患者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 172名高血压患者数据、456名糖尿病患者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次数达标情况、随访形式、随访内容对患者健康行为和病情控制的影响。结果 2021年高血压患者随访达标(随访次数≥4次/年)率为90.83%(67 709/74 545),糖尿病患者随访达标率为83.35%(13 390/16 065)。随访形式包括入户随访[25.74%(408/1 585)]、机构就诊时随访[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0岁以上老年慢性病康复期患者92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生活满意度与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无关.生活满意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呈负相关(P<0.05),与抑郁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及情绪状态是影响老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数据库及其关联APP在腹膜透析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91例腹膜透析患者通过腹膜透析数据库及其关联APP进行随访信息化管理。调查随访患者进行数据库及其关联APP管理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得分,患者随访满意度,收集干预前后随访期间患者腹膜透析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管理效率情况。结果:实施数据库及其关联APP信息化管理12个月后,干预后患者ESCA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患者对随访管理满意度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情况,干预后患者发生出口感染均低于干预前(P<0.05),水肿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导管移位、腹膜炎发生情况与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管理工作效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利用数据库及其关联APP对患者进行腹膜透析随访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居家腹膜透析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提高随访管理工作效率,是改善腹膜透析随访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强  王长远  李一凡 《安徽医学》2023,44(3):257-261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在北京市大兴区林校社区卫生中心就诊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504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可支配收入、居住方式、慢性病种类、慢性病支出情况等一般资料。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评分,分析不同性别、可支配收入、文化程度、慢性病数量和居住方式等患者SAS和SDS评分的差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结果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49.80%,抑郁发生率为51.58%,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46.62%。可支配收入、文化程度、慢性病种类和居住方式不同的老年慢性病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可支配收入高(OR=0.457,95%CI:0.331~0.630)是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焦虑的保护性因素,独居(OR=1.799,95%CI:1.494~2.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94例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平均为(30.33±6.87)分,影响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家庭地位和身体状况这两项(P0.05)。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心理护理,多给患者以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以调动其自身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陈仿  陈凤  饶刚 《重庆医学》2013,42(16):1860-1862
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区居民的慢性病知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区内慢性病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区内按照街道地理位置分布分层抽取8条街道,共抽取600名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常住居民,通过重庆市疾控中心设计的问卷进行居民慢性病知识调查。结果高血压为终身疾病的知晓率在高血压患者与非患者间以及不同年龄层和文化程度间均有差异。高血压患者一级预防措施及其损害的器官和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不同年龄层和文化程度间均有差异。多因素分析中,影响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得分的因素为居民年龄(P=0.000)、文化程度(P=0.002)、体育锻炼情况(P=0.000)和饮酒情况(P=0.019)。结论重庆市巴南区居民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尚可,但31~40岁年龄层人群的慢性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目前农村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状况,评价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横断面研究共纳入5 345例研究对象,应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描述研究对象生命质量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相关行为情况、健康自我评价以及血压、身高、体质量等信息.应用因子回归评价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非患者为对照,分别计算四种慢性病调整年龄后发生健康状态不良的相对危险度(O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分析患病种类对人群健康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EQ-5D健康指数平均为(0.923±0.145).患有慢性病的对象占73.1%,慢性病患者EQ-5D健康指数(0.907±0.155)低于不患慢性病的对象(0.963±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82,P<0.01).与对照组相比,慢性病患者发生健康状态不良的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脑卒中1.46[95%CI(1.15,1.85)]、糖尿病1.27[95%CI(1.05,1.53)]、高血压1.25[95%CI(1.06,1.47)]和冠心病1.12[95%CI(0.96,1.32)].男性脑卒中患者[OR=1.90,95%CI(1.32,2.73)]、女性糖尿病患者[OR=1.30,95%CI(1.04,1.63)]更容易发生健康状态不良.结论 农村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较低,常见慢性病中脑卒中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最大.加强慢性病防治是改善农村中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QOL)的影响因素,为该人群生命质量社区干预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第二版)、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易应对问卷(SCSQ)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06例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合理量化及数据处理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理健康总评(PCS)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病数量、疾病认识程度、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和消极应对(OR值分别为0.300、0.207、0.304、0.357、3.073、0.583、2.320、0.650),影响心理健康总评(MCS)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社会支持总分和积极应对(OR值分别为0.327、1.985、0.078、2.300、1.492).结论 影响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QOL的因素包括人口学和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社区干预应采取综合措施以提高该人群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植入心脏植入式电子器械(CIED)患者选择社区随访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CIED门诊及其签约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的植入了CIED的患者。在CIED门诊进行随访的患者纳入常规门诊随访组, 有1次及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经历的患者纳入社区随访组。社区随访组与常规门诊随访组按照1∶3的比例进行匹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 问卷由基本情况、随访情况、社区医疗情况3方面内容组成。通过CarelinkExpress电子随访平台及同仁医院CIED门诊信息系统提取患者随访相关数据。随访时调整了治疗方案或CIED参数定义为采取行动的随访(VWA), 社区随访时发生了转诊也定义为VWA。随访终点为发生主要不良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选择社区随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患者132例, 其中社区随访组33例, 男性16例(48.5%), 年龄(79.5±8.0)岁;常规门诊随访组99例, 男性48例(48.5%), 年龄(80.8±7.2)岁。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85例诊断为IBD的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IBD自我效能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85例IB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平均得分为(27.06±9.52)分,运动与锻炼部分、认知管理与实践部分以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使用糖尿病足智能APP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0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全国16个省45家医院的193例医务人员进行糖尿病足智能APP的使用意愿问卷调查。结果 159例(82.4%)医务人员愿意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智能AP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0.488(95%CI:0.275,0.866)]、女性[■=2.509(95%CI:1.116,5.645)]、科室不鼓励使用APP[■=1.968(95%CI:1.214,3.189)]是医务人员使用APP意愿低的因素(P <0.05)。医务人员不愿意使用APP的前4个因素为界面不够友好、需要连接网络、操作复杂、测量真实性不佳。结论 医务人员对糖尿病足智能APP的使用意愿较高,希望将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系统,使其更加简单、便捷、易操作。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社区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南京市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社区人群功能状态测定量表(COOP/WONCA),对部分社区的1457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其中有效样本1259人,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对有效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1 259名社区居民中,327人未患调查的慢性病,701人患1种慢性病,190人同时患2种慢性病,41人同时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慢性病患者在情感、日常活动、社会活动、整体健康、疼痛五个维度的生命质量均明显低于不患病人群(P<0.01),不同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病、工作情况对生命质量有负面影响,是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较不患病人群低并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类型的慢性病对生命质量均有负面影响.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干预时,应关注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从知识水平、健康行为等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保)的慢性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使用高值医用耗材对其的影响,为控制慢性病患者住院费用、降低慢性病患者经济负担提供参考。方法于2012年10月,通过江苏省南京市医疗保险结算管理中心数据库,收集2010年使用了高值医用耗材(单价≥500元)的6 035例城保参保慢性病患者的住院资料,收集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就诊医院等级、一年内住院次数、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高值医用耗材费用等。计算医用耗材费用比,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不同病种慢性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病种慢性病患者的总医用耗材费用比为19.7%(36 537 530.0/185 441 167.2),其中恶性肿瘤放化疗、老年性白内障、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的医用耗材费用比分别为13.1%(17 898 103.0/136 691 925.3)、38.6%(2 510 037.0/6 500 016.5)、40.9%(14 957 320.0/36 541 867.0)及20.5%(1 172 070.0/5 707 358.4);不同病种慢性病患者的医用耗材费用比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主要是性别、就诊医院等级、一年内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就诊医院等级、住院天数及医用耗材费用比;影响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及医用耗材费用比。结论不同病种慢性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医用耗材费用比是影响部分病种慢性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之一,建议针对不同病种制定不同的住院费用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社区护理情况,提出慢性病社区护理措施。方法汇总2017年社区管理的高血压860例、糖尿病380例规范管理血压、血糖控制结果和遵医行为改变情况,分析影响血压和血糖的相关因素,提出社区护理的措施。结果血压、血糖控制和遵医行为情况如下:860例高血压患者第1次随访血压控制满意280例,满意率32.5%;380例糖尿病患者第1次随访血糖控制满意137例,满意率36.1%;遵医行为一般以上461例,占37.1%。第4次随访血压控制满意650例,满意率75.6%;血糖控制满意297例,满意率78.1%;遵医行为一般以上877例,占70.7%。第1次随访和第4次随访血压、血糖控制和遵医行为情况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随着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社区护理对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以及遵医行为的作用改变明显,社区护理是提高居民慢性病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梁丽敏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133-2134
目的:探究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康复训练后自我效能评分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昌岗康复中心骨科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康复训练前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对比不同人口学资料患者训练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高的占比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者康复训练后自我效能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训练后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为(6.59±1.78)分比训练前的自我效能评分为(4.36±0.85)分高.8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高或低在婚姻状态、文化程度、慢性病情况、年龄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宗教信仰、性别、家庭年收入、职业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婚姻状态、文化程度、慢性病情况、年龄均为患者康复训练后自我效能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提高自我效能评分,婚姻状态、文化程度、慢性病情况、年龄均为患者康复训练后自我效能评分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患者康复训练后自我效能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