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258例,其中185例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73例采用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微创组),对比2组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术前血肿量、术后血压的波动和是否有阿司匹林服用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再出血率较微创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vs 13.7%,P<0.05)。结论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较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研究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实验组采用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颅内血肿量、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与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颅内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1、3、5 d时颅内血肿量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ADL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3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3月时的ADL评分明显更优,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 52例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各26例,分别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1 d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术后死亡率。结果手术治疗21 d后,微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开颅组(76.92%)(P0.05)。两组治疗后1、3、5 d血肿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逐渐减少(P0.05),微创组血肿量均显著少于同期开颅组(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微创组评分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为例,进一步分析评估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次将该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采取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进一步对两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①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复查血肿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采取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具备显著的疗效,血肿清除率高,并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采取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3项血糖指标水平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上述3项血糖指标水平均显著要比对照组低(P0.05)。②在术后血肿清除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③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上,术前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显著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采取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具备显著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术后血肿清除率,缩短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分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Glassow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减少,并且大大提高了血肿清除率(P0.05);神经内镜治疗组Glassow评分3分以上患者明显多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清除老年脑出血血肿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并改善了脑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90.5±5.4)%,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2 hPG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清除血肿,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9月医院采用钻孔微创血肿清除引流术(n=56)纳入观察组,骨窗血肿清除术(n=89)纳入对照组,均为出血量在20~40 mL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对比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血清除率(61.5±11.3)%低于对照组(69.4±12.0)%,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3±3.5)d、(16.4±4.6)d低于对照组(8.1±2.5)d、(19.5±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自理率20.0%高于对照组7.1%,拄拐率、偏瘫发生率分别为20.0%、56.4%低于对照组36.9%、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疗效肯定,尽管手术清除血肿的效果并不如开窗手术,但是远期的疗效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微创清除组28例和开颅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分级及病死率。结果开颅手术组患者生存质量分级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清除组病死率为3.6%,低于开颅手术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清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开颅手术组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经微创清除术治疗后,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病死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确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82例,其中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微创术组)145例,观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hs-CRP及D-二聚体水平以及术后2周患者意识状态,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以同期使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后3 d、2周及6个月,患者hs-CRP、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术组hs-CRP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t=2.023,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意识障碍状况、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传统开颅术,且患者意识恢复较早,远期植物生存和病死率降低,在功能恢复上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较全面的分型,针对每一类型依据其病情及出血量找出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和巴林左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的方法为开颅显微手术和微创治疗(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将所有病例按出血部位进行分型,然后将血肿位于脑叶及基底节区的HICH患者按照意识障碍程度分为2组。未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10~14分;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4~9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HICH患者分型统计:脑叶出血51例,基底节区出血208例,丘脑出血59例,混合型出血23例,小脑出血18例,脑干出血9例,原发脑室出血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例数被包含在其他型出血的例数里面),多发脑出血6例。多见的脑叶及基底节区出血的分组比较:未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3.8%,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10.6%,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HICH应根据分型及意识障碍程度、出血量等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摒弃只用一种手术方法的思维模式,既减少了开颅手术带来的大创伤和高花费,又降低了微创治疗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1—8月在该院治疗的156例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78)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78)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第3天以及第5天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评分量表(SSS)、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肢体功能评分量表(FM)等指标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89.74%)、护理满意度(94.87%)高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64.10%)及护理满意度(76.92%),而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SS评分、ADL评分以及FM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5.90%)明显高于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满意度及各康复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55例,经头部CT确诊为幕上血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24例)和微创穿刺组(31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预后。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低于神经内镜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7)min比(150±20)min、(8±3)ml比(184±50)ml、(75.7±10.4)%比(88.5±6.6)%,t值分别为26.820、17.295、5.534,均P<0.01];两组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神经内镜组术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微创穿刺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分比(42±10)分,t=3.309,P=0.002]。结论神经内镜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可能优于微创穿刺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接受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9年1—10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分组方式参照随机数字表法,37例归为实验组,剩余37例归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接受钻孔微创清除术,临床效果较为确切,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患者预后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06月~2013年10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5例,将其分成微创组35例,对照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颅手术,为微创组患者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从临床治疗有效率看,微创组为88.57%。对照组为65.00%,经统计、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疗效确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饮食联合药物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现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共计106例,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应用饮食联合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PG、2 hPG以及HbA1c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8、0.088、0.660,P=0.186、0.929、0.510);干预后实验组空腹血糖为(5.65±0.84)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6.35±1.0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7,P<0.001),干预后实验组餐后2 h血糖为(6.12±1.08)mmol/L,对照组餐后2 h血糖为(8.65±2.1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9,P<0.001),干预后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为(6.25±0.87)%,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为(7.3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4,P<0.001);(2)实验组患者发生羊水过多、孕期感染、早产、剖宫产、胎膜早破以及产后出血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7.479、6.360、5.949、4.156、4.867,P=0.027、0.006、0.011、0.014、0.041、0.027)。结论饮食联合药物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并降低产妇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文对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5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取常规治疗患者为对照组(n=37),基于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患者为观察组(n=38),对比患者血脂、血糖及心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HDL(3.11±1.27)、TG(1.56±0.28)、LDL(3.05±0.36)、TC(4.48±0.22)mmol/L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5、10.928、5.746、14.440,P<0.05)。观察组患者FBG(6.68±0.59)mmol/L、HbA1c(6.98±0.39)%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7、5.039,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52.34±2.86)%、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5.46±1.92)%、心肌血流量(77.93±2.38)mL/min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14、5.234、23.311,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患者血脂、血糖水平与心功能改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肠梗阻并糖尿病患者脂肪乳静脉输注致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肠梗阻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康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及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3.35±1.04)d、排便时间(3.85±1.25)d、住院时间(8.21±2.33)d,短于对照组的(3.98±1.01)、(4.98±1.32)、(10.24±2.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空腹血糖(7.45±0.56)mmol/L、餐后2 h血糖(9.95±0.78)m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23±1.01)、(12.14±1.1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肠梗阻并糖尿病患者脂肪乳静脉输注过程中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静脉炎发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96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自护行为、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空腹血糖(6.03±1.12)mmol/L、餐后2 h血糖(8.34±2.15)mmol/L,低于对照组的(6.84±1.20)mmol/L、(9.86±2.3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护行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自护行为评分为(117.32±6.82)分,高于对照组的(106.63±7.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消化性溃疡治疗有效率93.75%、用药依从性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4.019,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改善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血糖水平,提升自护行为及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并改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甘建伟 《糖尿病新世界》2021,(3):109-111,114
目的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后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应用效果,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住院的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后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TC)指标。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39.56±8.88)分和SDS评分(36.68±7.29)分低于对照组SAS评分(48.56±9.86)分和SDS评分(49.45±8.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6.37±1.04)mmol/L、餐后2 h血糖(8.43±1.08)mmol/L、胆固醇(4.28±0.86)mmol/L和甘油三酯(1.59±0.55)mmol/L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以及心理状况的改善,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显著作用,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