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楼英在长期医学实践的基础上,编著《医学纲目》,对后世影响甚深。楼英私淑丹溪学说,特别是其脾胃部的理法特点,更是结合了丹溪脾胃学说的内容,与丹溪学派脾胃学说的内容互为补充。《医学纲目》脾胃部中很多思维和方法出自丹溪学说,尤其是丹溪顾护脾胃的思想,并结合痰这一病理特点,形成独特体系。楼英在这一部分中,结合丹溪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并大量引用经典,和自身对医学的感悟与看法,形成独特纲目性的体系,因此,其著作对后世影响甚大,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盛增秀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781-783
元代浙籍医家朱丹溪,是养阴学派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其学术成就卓著,影响深远.本文从四大方面对该学派作了探讨:一是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主要从宋元时期程朱理学、《和剂局方》所产生的流弊、地区方域和金元时期医学界百家争鸣学派纷呈等四点对丹溪学说的影响加以论述;二是丹溪学派的主要学术思想.指出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四伤学说、湿热观和治未病思想是该学派的核心和主旨性的学术观点,并着力予以阐发;三是简介了丹溪学派的主要人物;四是丹溪学派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从丹溪学说在海内外广泛应用和传播的角度,着重评介该学派对国内新安医学,以及日本汉医和朝鲜传统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该文内容精要、重点突出、研讨深刻,对传承和弘扬丹溪学派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概括丹溪学说的主要学术思想及新安地区几个代表医家的主要学术观点,从中探究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丹溪学说的渊源,研究新安医家在丹溪学说传承基础上的发展。新安地区的医学深受丹溪学说影响,尤其是代表性医家汪机的"营卫一气"理论,及其再传弟子孙一奎的"命门动气说"等学说的形成均受到丹溪学说中的滋阴理论、脾胃学说等理论的影响,并予以传承和发展。新安医学在当时丹溪学派的影响下,以丹溪学说的理论为基础,在新安医学家的继承和创新之下,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流派。  相似文献   

4.
宋佳  汤巧玲 《新中医》2019,51(3):42-44
滋阴治法自古有之,然丹溪学派与温补学派尤为侧重,丹溪学派基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论,提出滋阴降火大法,形成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为核心方剂的治疗思路;温补学派在命门学说的探讨中,在"阴阳一体"思想的指导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临床尤为重视真阴不足之证,并形成了以六味丸为核心方剂的治疗思路。无论是阴虚的内涵、病机,还是滋阴的治法,温补学派在丹溪学派的基础上均有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丹溪学派始于元代,是以朱丹溪、戴思恭、王履、虞抟、王伦、汪机、孙一奎等为代表人物,通过师承、私塾的方式,形成的一支具有理论延续性及创新性的医学学派,朱丹溪为创始人。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金华义乌人,因居于丹溪河旁,后人尊称为"丹溪先生"。历代医家中能力突出者不在少数,但能兴盛如  相似文献   

6.
丹溪学说极大地影响了元代之后的中国医学,文章简要介绍了朱丹溪医派形成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探讨其传承特点。通过对丹溪学派形成与传承特点的研究,促进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顾护脾胃在中医治疗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在临床治疗中均非常重视顾护脾胃。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肇始,李东垣创升补脾阳学说,叶天士创柔润胃阴学说,代有发挥。这些学派在中医治疗中均强调脾胃的调理,主张治疗疾病的核心为不论补虚泻实,皆当护脾为先。  相似文献   

8.
中医历来重视区域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朱丹溪是医药中心南移的标志性人物,弟子及私淑者众多,形成丹溪学派,其中以江浙赣皖等江南地区为主,其学说较多体现了南方医家临床实践成果。文章通过地域因素与疾病发病、临床用药养阴理论形成等方面的相关性,就地域因素对丹溪学派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9.
熊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435-1436
通过分析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探讨其中所蕴涵地中医体质学思想,说明中医体质学说作为深入研究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体系的新的切入点,可使对各家学说的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虞抟对丹溪杂病心法理解较深,对阳有余阴不足论亦独具心得。虞氏继承了丹溪治疗湿热痹证的经验,治痹喜用燥湿化痰清热、养血活血、养阴护胃、祛风通络之法,同时又有自己的发挥,对痛痹、着痹、风痹及肝肾亏虚、经年久痹等症的治疗有一定见解。  相似文献   

11.
ChronologicalTableofMajorEventsofZhuDanxi'sSchool丹溪学派的先驱罗知伤是河间的再传弟子,其学旁参于李导、张从正。丹溪受三家之学于罗知作,取其长而去其短,更参以江南地士卑湿,湿热相大为病甚多的地理特点,人多情欲过极能伤气血的社会风气,提出阳有余阴不足、相火之论上在来病的气血疾郁火的辩证论治方面有独到造诣,卓然而成一代大家。其门人众多,名医辈出,私淑者遍布江南,形成探索、研究、发挥、传播丹溪学说之风,历300‘W而不衰。丹溪学说影响了有明一代的中国医学,明清时代各个医学流派之源都可溯及丹溪。本文对丹…  相似文献   

12.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翁丽丽 《光明中医》2011,26(9):1750-1753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他开创了脾胃学派,对脾胃之气加以论述,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调理脾胃的重要性,同时创立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如补中益气、益气活血等,  相似文献   

14.
所谓仲景学说,仲景两部书的条文方证是基本的,后世发挥的内容是大量的、丰富的。以仲景学说为理论支柱的伤寒学派,与以卫气营血学说为理论指导的温病学派,是中医仅存于今的两大学术流派。中医史上的其他学派,如河间、易水、丹溪、温补学派等,其理法方药早已融会于临床各科之中而不复存在了。伤寒、温病两大学派能延续至今,这个事实本身说明,二者各自所具的特点与优势,既不能取代又难于统一。事实上,以仲景学说为理论与实践的唯一标准的日本汉方医学,能在现代西方医学居绝对优势的地方衰而复兴,也说明仲景学说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近年来,大量报导用仲景方治疗各科疾病所  相似文献   

15.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在其著作中有专论论内外障的治疗,对后世眼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庄曾渊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学习、研究和运用脾胃学说,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挥,本文总结了庄老师运用脾胃学说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和验案.  相似文献   

16.
3 火神派与温补派的对比 明代薛己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和治疗,强调脾胃和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善用甘温之品,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特色的学术体系.其后,张景岳继承其观点,进而提出阳重于阴的观点,为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世称为温补学派.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胃癌具有低毒、有效、改善生活质量的优势,脾胃学派李东垣突破性创建阴火理论对中医诊疗脾胃疾病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就李东垣的阴火学说思想在胃癌治疗的应用进行总结,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丹溪承东垣之法,然不拘泥其对脾胃之治,主张清养脾胃,顾护胃气阴精;甘温助脾,益气扶正补虚;调气健脾,温通解郁祛邪。本文从多方面初步探讨丹溪的脾胃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丹溪学派通过其医著被《东医宝鉴》引用而对朝鲜医学产生了既深且广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医宝鉴》引用丹溪学派医著有14种2900多次,遍及内景、外形、杂病、汤液、针灸各篇。具体引用情况包括引文与原文内容相同,多为中医理论;引文与原文内容基本相同;剪裁编辑,调整次序;删除、补充内容,后三者多为临床诊治;佚文;间接引用朱丹溪或丹溪学派医著。朱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创用的大补阴丸、越鞠丸等核心学说和主要经验,已经被17世纪的朝鲜医学所接纳,并呈现出本土化朝向。  相似文献   

20.
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了丹溪学派。他精于医道,兼通理学,在理论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