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2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痛经及经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缩小程度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痛经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经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患者经量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能显著缩小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体积,缓解痛经、减少经量,其疗效显著优于病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腺肌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04~2017.04期间收治的7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试验组患者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病灶切除术.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月经量、痛经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①试验组月经量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组痛经改善总有效率91.4%明显大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率8.6%明显小于对照组28.6%(P<0.05).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减轻痛经,改善月经出血,且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患者痛经、子宫大小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 放置LNG-IUS后3个月痛经程度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6个月后,子宫体积由放置前的(276.34±91.05)cm3减至(246.28±85.50)cm3(P>0.05);放置LNG-IUS3个月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症状改善,放置6~12个月,血红蛋白较放置前增加明显(P<0.05).血清CA125于放置3个月后明显降低(P<0.01)且于放置12个月后降至正常值,以后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 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寻找子宫腺肌症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78例,在月经干净后3~7 d,取4F cobra导管,经皮股动脉穿刺上行至子宫动脉,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2个月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定期随访评估患者术后痛经的程度、月经量、盆腔B超监测子宫的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血清CA125的水平和卵巢功能的变化。 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后第3、9、12个月痛经评分、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CA125和子宫的大小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曼月乐环后子宫体积大小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后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但无一例出现环下移或脱落。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2个月和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后第3、12个月监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各阶段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提示有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不影响卵巢功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
<正>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同时伴随着周围平滑肌增生的一种良性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痛经、不孕以及月经量增加,病理检查子宫肌层明显增厚,肌壁间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2]。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RFA)联合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腺肌症(A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纳的ADM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RFA治疗,观察纽运用经腹超声RFA联合硬化聚桂醇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缺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宫内放置左缺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痛经、月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CA125和不良反应。结果放置后1个月左右痛经症状明显得到改善,12个月后大多数得到明显缓解;月经量减少大多出现在放置后的第一个月,与宫内放置左缺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子宫大多数均在放置后缩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厚度在放环3个月后变薄,血红蛋白也于放环3个月后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A125于放置3个月后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具有保留生育功能和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后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7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LNG-IUS前,放置后3、6、12、18个月痛经评分(VAS)、PBAC法月经量评分、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痛经评分、经量评分和子宫体积大小在放置后18个月分别为0.74、42.7和206.5 cm3,与放置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曼月乐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适应证与并发症。方法 :对 45例肝癌患者行 60次射频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的比较 ,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和AFP值改变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5 5例次于治疗后 10天 ,3 0例次于治疗后 3 0天 ,10例次于治疗后 60天 ,进行了彩色B超及CT复查 ,10天后 70 %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2 0 %以上 ,3 0天后 80 %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 3 0 %以上 ,部分瘤体钙化或呈均质低密度区。 60天后 3例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 5 0 %以上。与术前相比全部瘤体内血供消失。 80 %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其AFP值下降者占 5 0 % ,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为 2 5 %。结论 :B超引导下多弹头射频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确切而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9例,二维超声示单发病灶,最大切面2.4mm×3.0mm~8.0mm×8.9mm,均无淋巴结转移。超声引导下取18G射频针行定点消融,扩大消融范围,消融功率35~45W,单一消融点消融时间30~45s。详细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超声复查消融灶大小、有无复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灶均完全消融灭活,消融过程顺利。术中不适、术后局部隐痛等消融并发症发生率47.4%(9/19)。所有病灶均于术后18个月内完全消失,消融灶吸收呈“线”状回声。消融灶术后1、3、6、12个月平均缩小率分别为11.2%、45.6%、63.1%、82.3%。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征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射频消融近期疗效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且不影响美观,值得临床上应用并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30例患者共49个病灶接受了治疗。治疗后观察肿瘤消融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瘤体内血供情况、肿瘤大小和甲胎蛋白(AFP)值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 49个病灶全部消融成功。在3~14个月的随访中,共有9例患者复发,均再次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经皮热消融技术。 相似文献
14.
彩超引导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超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手术中的使用方法。方法:彩超引导下对79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肝脏肿瘤患者采用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前行CT或MR、彩超检查,设计手术方案,术后1-7d进行血清学检测,术后一周左右行彩超检查,一个月后复查CT或MR和彩超及血清学检查,以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结果:治疗后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上者29例,肿瘤直径缩小1/2以下这35例,肿瘤直径没有明显变化或增大者15例;肿瘤内及周边血流消失51例,肿瘤内及周边血流明显减少15例,肿瘤内及周边血流没有明显变化或增多者11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彩超,可以可靠地指导肝癌RFA治疗,能有效提高肝癌射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在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甲状腺腺瘤及囊腺瘤的患者30例,均采用彩超引导下进行穿刺途径的麻醉,并同时在甲状腺与颈动脉鞘之间﹑甲状腺与食管气管之间注射麻药,然后彩超导向将射频针刺入肿瘤的中心位置进行消融并通过超声实时观察,当肿瘤完全被强回声覆盖,确定完成治疗。结果:本组30例均成功射频消融,单次单点成功消融9例,两点消融13例,三点消融8例,最短需用3 min,最长需用10 min,平均(4.5±1.3)min,术中未出现损伤周围组织、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肿瘤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而彩色超声的实时引导并监控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后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子宫腺肌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患者40例,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1月、治疗后6月、治疗后12个月性功能情况.结果:35例患者顺利完成随访,随访率87.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个月患者性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开腹术中超声引导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 2 4例开腹术中超声引导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 4例原发性肝癌中 ,肿瘤消失 12例 ,肿瘤缩小 8例 ,肿瘤不变或继续增大 3例 ,不足 3个月死亡 1例 ;1年生存率为 83%。结论 :开腹术中超声引导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可在腹腔肿瘤姑息性切除时一并进行 相似文献
18.
S. Dashottar A.K. Singh J. Debnath C.G. Muralidharan R.K. Singh Suman Kumar 《Medical Journal Armed Forces India》2015,71(2):145-151
Backgrou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denomyosis. In this study, we first diagnosed the adenomyosis on MRI and then we analyzed the MRI changes in the uterus in pre and post intrauterine progesterone implants cases.Method
All the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of menorrhagia or dysmenorrhea were screened by Ultrasonography (USG) of the pelvis. Patients with heterogeneous echo texture of the uterus were then evaluated by the MRI of the pelvis. All patients with MRI findings suggestive of adenomyosis formed the study group.Result
On MRI study 60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adenomyosis, 68.33% had diffuse adenomyosis and 31.66% had focal adenomyosis. 83% of diagnosed adenomyosis cases had high intensity signal foci which were seen in 75% cases of diffuse adenomyosis and 100% cases of focal adenomyosis. 50 diagnosed adenomyosis cases were then reviewed after 03 months, 06 months and 12 months to see for any change in the MRI findings in the post intrauterine implant cases. On follow up MRI after post progesterone intrauterine implant, 50% of the cases showed reduction in the high intensity signals, 10% of the cases showed mild reduction in the junctional zone thickness with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uterine size.Conclusions
It is inferred that MR imaging is not only helpful in diagnosing but also helpful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s of hormonal therapy in adenomyosis. 相似文献19.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39例注射臭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下肢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检查,治疗组优良率为84.9%,对照组优良率为61.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评分分别为(4.12±0.52)分和(1.28±0.3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评分分别为(4.05±0.45)分和(1.64±0.65)分,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下肢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较单独运用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